27/10/2025
【能醫自醫?】
「陳教授,你們當醫生的真好!既有豐富醫學知識,亦能為自己斷症下藥,及早作出適當治療。」
真的嗎?醫生比一般人更健康更長壽嗎?據我了解,這都不是真確的。我們經常祝賀長者壽比南山,卻從不會說「壽比醫生」!為什麽知識、經驗及技術都不能讓醫生更健康、更長壽呢?
原來不少疾病都是防不勝防,我認識好幾位醫生朋友,他們正值壯年,生活習慣十分健康,不煙不酒,並經常做運動。可惜他們卻忽然患上晚期不治之症,包括胰臟癌、肺腺癌及腦腫瘤。縱然專家團隊全力以赴,可惜最終仍是英年早逝。雖然現今醫學昌明,但不少疾病依然無法有效的及早診斷和預防。生命,總是很無奈,它往往於毫無防避的日子向你說永別!
當然,很多常見疾病是可以治未病或及早控制的,例如大腸癌、子宮頸癌、冠心病等等。但值得深究的問題是:是否醫生因此便會跟從指引定期接受癌症篩查或評估自己患上常見疾病的風險因素呢?
其實醫生也是人,我們都有惰性、壞習慣、甚至奇奇怪怪的健康信念。頭腦上的知識並不代表可以改變我們的思想和行為,知識往往敵不過人性。脱下了醫生袍後,我們與一個普通人可能沒有太大分別。人有理性分析道理的一面,也有不能解釋的執着或沉醉於個人僻好的另一面。什麽人只會一味做正確的事?我想只有超人或是聖人吧。
我並不是要為醫生或自己辯解,例如我喜愛吃餐蛋肉公仔麵及豬油撈飯一樣,那種心癮與大滿足往往衝昏頭腦!唯有在清醒時候便提醒自己要適可而止,但又何謂「適可而止」呢?也許這是給自己一個藉口,終有一天我們可能都要為自己的行為和任性付上代價。
當醫生認識自己原來只是一個擁有多些醫學知識的普通人,我們更要懂得謙卑,學習如何設身處地對待軟弱無助的病人。
吾生有杏(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