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2025
重生第21年:第四幕,開演
21年前的今天,我本該死去。
如果人生是一場墜落後的再起飛,每七年,便是一次蛻變。今天,站在第四個七年的起點,我回望那場墜機——它沒有帶走我,反而送了我21年的加演,分作三幕。
第一幕(七年):活下來
從鬼門關爬回來,重新學會走路,用心看世界。
第二幕(七年):長出來
像鳳凰,在灰燼裡長出新的翅膀,離開不屬於自己的舒適圈。
第三幕(七年):整合來
把奇幻的生活故事煉成一套能改變命運的生命密碼。
我漸漸明白:人生有三次成長,還有三次醒悟,像三盞燈,照亮方向——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三次成長**
第一次成長,是意識到自己並非世界的中心。
明白自己不是世界唯一的主角,別人的喜好、想法、步調,與我有很大的落差。那種感受像被逐出熟悉的家門,只能重新學習如何與他人、與世界和諧相處。這不是否定自我,而是學會尊重彼此的差異,理解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
第二次成長,是發現無論多努力,有些事仍無法改變。
無奈與無力成為日常中不可避免的現實;即便無辜,無常與麻煩仍會上門。能做的,多半是適應;大部分時候,其實是在忍受。這份無力感會像潮水般湧來,將我們淹沒。真正的成長,不是硬碰命運,而是在可控處用力,在不可控處放手,讓心力不再被暴雨拖走,而是學會撐傘,找到能走的路。
第三次成長,是知道未必能成功,仍選擇盡力而為。
不為結果,只為問心無愧。從「強求」轉為「追求」,把重心放在過程,而非結局。能做的盡了,剩下的交給上天;順其自然,隨遇而安,是真正的接受。登山的意義不在山頂那一刻,而在一路的呼吸、腳步與風景。這是與內心、與世界的和解。
**三次醒悟**
第一次醒悟:見自己
當我不再假裝無堅不摧,也不再拿他人的標準衡量自己,我終於看見那個會害怕、會倔強、也會柔軟的自己。見自己,不是把缺點磨到無痕,而是承認光與影同居於心:我有渴望,也有局限;我會跌倒,也會站起。從此,不必再演,也敢於選擇。能誠實面對自己的需要、邊界與價值,才知道什麼值得守、什麼可以放。見自己,是把生命主控權從他人手裡取回,讓靈魂與行動重新對齊。
第二次醒悟:見天地
當我承認個體的渺小,才看見世界的廣闊與規律。風會起,雨會下,潮汐自有其節奏;天不因我的情緒而轉,地不因我的執念而停。見天地,是在變化中學會安放自己:敬畏因果、尊重無常,不再用意志去硬撐一切,而是順勢而為、借力前行。當我把眼光從自我內循環抬起,山河雲海給出另一種尺度——原來,不必場場都贏,也可以完整;不必事事都控,也可以踏實。與天地同頻,心自然沉著。
第三次醒悟:見眾生
當我看見每個人都背著各自的故事行走——有人隱忍,有人逞強,有人沉默——我開始放下苛求,學會慈悲。見眾生,不是廉價的同情,而是深刻的理解:他如此行事,必有原因;她今日的選擇,或許是她能做到的最好。在這份理解裡,我願意給人第二次機會,也給自己一次寬恕。更重要的,是把善意化為行動:一句不刺人的回應、一個願意聽完的耐心、一個能被依靠的擁抱。見眾生,讓關係不再是輸贏,而是彼此成全;讓愛,不再只是情緒,而是持久的承諾。
- - -
經歷瀕死,才發現,死亡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徹底遺忘。生命的長短不由人,但我們能選擇留下多少生命的痕跡。每一句溫暖、每一次擁抱、每一段真誠的連結,都是對死亡的抵抗。只要有人記得你,只要你愛過、被愛過,你就仍與世界同在。
經歷重生,更發現,也許人生不需要太多成長。在那些艱難的日子裡,能活下來,已經用盡了全力。不必整日苦尋意義——能吃好、睡好、安然度日,就是最大的意義。
三幕已過,第四幕,來都來了,正式展開。
————————————
一起跟鍾灼輝博士用潛意識角度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心靈同行,同修成長,一同探索身心靈的旅程!
立即加入成為心道場ZenDen會員:
https://bit.ly/49khPBo
更多關於我的聯絡資料:
https://Linktr.ee/drbellchung
#鍾灼輝博士
#心道場
#潛意識治療師 #瀕死體驗
#生死教育 #個人成長 #身心靈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