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疾病資訊-香港糖伊同學會

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疾病資訊-香港糖伊同學會 香港很多人都會患上慢性長期疾病~而時下飲食過剩引發糖尿病及慢性疾病已續漸年輕化,在這裡主要提供健康,飲食,運動及如何積極面對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疾病資訊。

歡迎大家登入香港糖伊同學會資訊專頁。無論您是醫護人員或受慢性疾病影響的人士,都可以取得本頁活動、資源、服務等有用資訊。歡迎各位糖友提供有關糖尿病資訊(打針/吃藥/飲食/社區/心得)等等.....祝身心健康!

本網站所提供的資料(簡稱「資料」)只供參考之用。對於與本網站有關連的任何因由所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香港糖伊同學會一概不負責。



https://www.facebook.com/ #!/diabetic.sg?sk=info

" 只要把血糖控制好~任誰都可以跟正常人一樣"

詳情:http://www.diabetes-hk.org/home

19/10/2025

由於糖尿病會導致多種併發症,例如腎臟病變、心臟衰竭等,加總起來恐怕有更多患者的死因能夠與糖尿病扯上關係。以腎臟衰竭來說,患者需要終身洗腎,最終可能死於相關併發症,而在洗腎患者中約有四至五成是因糖尿病造成的腎臟病變。 
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20/03/DM-SGLT2.html 
# #————— # #
 
☆訂閱照護線上YouTube頻道
https://bit.ly/3VEK7k6
 
◎免費註冊,網路掛號一指搞定!
https://www.careonline.com.tw/p/map.html
 
☆歡迎追蹤我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surgeon.life/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https://www.facebook.com/careonlinetw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13/10/2025

為什麼需要控制糖尿病呢?因為糖尿病會帶來諸多器官變化,引發心肌梗塞、糖尿病足、牙齦變化等等麻煩問題。 
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18/01/DM-complication.html 
# #————— # #
 
☆訂閱照護線上YouTube頻道
https://bit.ly/3VEK7k6
 
◎免費註冊,網路掛號一指搞定!
https://www.careonline.com.tw/p/map.html
 
☆歡迎追蹤我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surgeon.life/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https://www.facebook.com/careonlinetw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11/10/2025

口腔菌失衡, 胰臟癌風險飆三倍 - 嘴巴其實藏著胰臟的秘密

我有時會聽到病人這樣說:「我早上起床嘴巴都有怪味,舌苔好厚,牙齦還容易出血,這樣正常嗎?」過去大家都以為這些只是口腔的小毛病,最多跟牙周病有關,但一篇2025年發表在《JAMA Oncology》的研究,讓人看完後深感警惕,這些口腔菌相的變化,居然和「胰臟癌」有密切關聯。

胰臟癌是目前預後最差的癌症之一,五年存活率只有13%,很難早期發現。過去我們已知吸菸、糖尿病、慢性胰臟炎等會提高風險,但這些因素只解釋了不到三成的病例。那其餘的呢?這篇研究從超過十二萬人的口腔樣本出發,找到了一條線索,就是嘴巴裡的細菌與真菌。

牙周病菌與念珠菌,是藏在嘴巴裡的「慢性炸彈」

這項研究追蹤超過八百多位病人長達將近九年,發現特定的牙周病細菌,例如牙齦卟啉單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節點棒狀桿菌(Eubacterium nodatum)、微小副單胞菌(Parvimonas micra),與胰臟癌風險上升明顯相關。而口腔真菌中的念珠菌屬(Candida),特別是熱帶念珠菌(Candida tropicalis),也被發現與胰臟癌有關。這些菌會讓身體處於長期發炎狀態,進一步影響胰臟的細胞代謝與免疫環境,久而久之可能促進癌細胞的產生與擴散。

這些壞菌不但會在牙齦裡作怪,更可能透過血液或淋巴循環,慢慢移動到胰臟,引起局部慢性發炎,這條從口腔到胰臟的「細菌之路」,我們過去幾乎沒人注意。這項研究甚至設計出一個「微生物風險分數」(Microbial Risk Score),結果顯示:如果嘴巴裡壞菌越多,這個分數越高,胰臟癌風險就上升超過三倍。這讓我非常震驚,也我提醒我開始更有系統地在門診關注病人的口腔狀況。

根據這個研究結果,我建議這樣落實在生活中

對我來說,這不只是一個學術上的發現,更是一個能立即應用在生活上的健康警訊。我建議,從今天開始,請您多注意以下幾件事:

第一,認真對待牙齦出血與口氣變重
有牙周病不只是牙齒會掉而已,它其實是一種慢性發炎反應。尤其是每天刷牙都流血、嘴巴有怪味或舌苔變厚的人,很可能已經是壞菌當道。這不是「年紀大正常」,這是身體在給您警告。

第二,三件事最容易讓壞菌變多:糖、菸與熬夜
糖分是壞菌最愛的食物,抽菸會破壞口腔黏膜的防禦力,晚睡則讓唾液量變少,影響自然抗菌力。這三件事合起來,等於幫壞菌鋪好紅地毯。請試著慢慢減少這些習慣,您會發現口腔清爽了,胃腸也舒服了。

第三,讓好菌回家吃飯:多吃天然抗菌食物
研究顯示,像綠茶、蔓越莓、優格、泡菜這些含有多酚(polyphenols)或益生菌的食物,可以幫助好菌重建菌相平衡。我會建議每天補充一點點天然食物,讓口腔與腸道的菌相越來越穩定。

第四,每半年洗牙檢查,幫身體掃毒
很多人等牙痛才看牙醫,但那時往往已經是壞菌入侵到深層牙周組織。建議固定半年去牙科清一次牙,不只是為了笑容,更是為了保護胰臟與全身的健康。尤其是有糖尿病、胰臟病家族史的人,更不能忽視口腔的風險。

預防勝於治療,而預防的起點就在嘴巴

這項研究讓我們知道,身體不是突然生病的,它其實早就透過舌頭、牙齦、口氣在發出訊號。當口腔菌相開始失衡,代表我們的身體也可能正在走向一個發炎體質。而這樣的發炎,有可能就是胰臟癌的溫床。

嘴巴裡的細菌,真的不是只有口臭這麼簡單。這些看不見的微生物,可能就是健康與疾病之間最早的分水嶺。而我們要做的,其實也不難,多刷一次牙、多喝一口綠茶、少一杯含糖飲料、多睡一個小時,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習慣,就是改變體質的起點。

參考資料:
Oral Bacterial and Fungal Microbiome and Subsequent Risk for Pancreatic Cancer. JAMA Oncology. 2025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oncology/article-abstract/2839132

你以為水果都很健康?對腎臟病患來說可不一定!每一顆腎臟大約有 100萬顆「腎絲球」它們就像過濾器一樣 幫忙把血液裡的廢物和毒素過濾出來如有遺傳基因 或是 本身有慢性腎功能不佳 吃太多高鉀水果 反而會有風險:1. 鉀離子累積腎功能下降時 排鉀...
22/08/2025

你以為水果都很健康?對腎臟病患來說可不一定!
每一顆腎臟大約有 100萬顆「腎絲球」
它們就像過濾器一樣 幫忙把血液裡的廢物和毒素過濾出來
如有遺傳基因 或是 本身有慢性腎功能不佳 吃太多高鉀水果 反而會有風險:

1. 鉀離子累積
腎功能下降時 排鉀能力變差 血鉀容易升高

2. 影響心臟功能
鉀過高會干擾心臟的電傳導 可能出現心律不整、心悸 嚴重時甚至心跳驟停

3. 加重腎臟負擔
腎臟需負責排出多餘鉀離子 攝取過多高鉀食物會讓腎臟工作量增加 惡化腎功能

4. 潛在危險症狀
四肢麻木、肌肉無力、呼吸困難

建議挑選低鉀種類、控制份量+頻率
才是腎友聰明吃水果的關鍵❗
👩🏻‍⚕️奉上 水果含鉀圖鑑 來看看你們愛吃的水果含鉀量多少!

📌以下是根據每100g水果的鉀含量排序:

🟥 極高鉀水果(每100g超過300mg)
鉀含量非常高 腎友建議避免或僅少量攝取
葡萄乾:750mg(乾果濃縮最容易超標)
黑棗:600mg
紅棗:597mg
榴槤:441mg
釋迦:390mg
香蕉:368mg
美濃瓜:338mg

⚠️「楊桃」是千萬不要碰的地雷水果!!!
楊桃含有高鉀和名為「楊桃毒素」的神經毒素 腎臟病患者無法將其有效代謝
哪怕只吃一小塊或喝一口楊桃汁
都可能引發持續打嗝、嘔吐、意識混亂、癲癇甚至昏迷
對腎友來說屬於零容忍的高危水果!!

🟧 高鉀水果(200~300mg)
每日建議限量攝取 例如半顆、少量切片
奇異果:291mg
龍眼:282mg
香瓜:270mg
櫻桃:236mg
火龍果:226mg
水蜜桃:205mg

🟨 一般鉀量水果(100~200mg)
建議 每日1~2份(每份約100g)為限 適量食用即可
百香果:200mg
草莓:199mg
柿子:197mg
木瓜:186mg
枇杷:173mg
綠葡萄:164mg
鳳梨:162mg
李子:155mg
檸檬:150mg
芭樂:150mg
水梨:147mg
芒果:147mg
香吉士:144mg
蘋果:124mg

📌 小提醒:
即便是一般鉀量 也需「控制總量」與「攝取頻率」 搭配其他低鉀食材更安心

🟩 低鉀水果(低於100mg)
腎友首選!日常水果首推這一區 較不易造成鉀攝取過量
西瓜:90mg
蓮霧:95mg
荔枝:90mg
山竹:82mg
橘子:74mg

👩🏻‍⚕️營養師小叮嚀
✔ 腎友每日水果攝取量建議控制在1~2份/天(約200g)
✔ 同一種水果一次不要吃太多 即使是低鉀水果 也要分散攝取
✔ 建議搭配 低鉀蔬菜 、或採用水煮+泡水法來減少鉀攝取
✔ 洗腎或慢性腎臟病患者 建議由專業營養師個別化指導攝取量與水果種類

腎友吃水果不是不能吃 而是要 挑對、吃對、吃得剛剛好 (切記勿吃楊桃!)
只要掌握鉀含量、控制份量,再搭配正確的飲食與醫療建議
一樣可以吃得開心、吃得安心!

這張水果鉀含量圖鑑趕快收藏起來
轉發給正在控鉀、洗腎或家中有腎友的親友們一起參考
吃對水果 腎臟才不會被默默拖累!


#高敏敏營養師 #營養師 #營養師高敏敏 #高敏敏 #水果 #含鉀量 #水果含鉀量圖鑑 #腎友收藏 #慢性腎臓病 #極高鉀量 #高鉀量 #一般鉀量 #低鉀量 #各種水果 #營養懶人包 #腎臟健康

Address

Hong Kong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疾病資訊-香港糖伊同學會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