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生活型態醫學會

臺灣生活型態醫學會 臺灣生活型態醫學會的使命是推廣生活型態醫學,促進全民的健康和增進生活品質。

中醫二十四節氣【立冬】國曆11月07日-11月21日-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季的開始。 2025年的立冬在 11月7日(星期五)。「立」是開始的意思,「冬」代表終藏。此時陽氣潛藏、陰氣漸盛,萬物收斂閉藏,自然界進入休...
11/11/2025

中醫二十四節氣
【立冬】
國曆11月07日-11月21日
-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季的開始。 2025年的立冬在 11月7日(星期五)。
「立」是開始的意思,「冬」代表終藏。 此時陽氣潛藏、陰氣漸盛,萬物收斂閉藏,自然界進入休養蓄藏的階段。
古人說:「立冬補冬,補嘴空」,象徵人們開始以飲食、作息調養身體,為寒冬儲備能量。

🥗營養
立冬之後,氣溫明顯下降,萬物收藏,人體代謝趨緩,飲食應以「溫補養藏、健脾益腎、潤燥護陽」為原則。
宜選擇羊肉、牛肉、黑芝麻、核桃、枸杞、栗子、黑豆等溫補氣血、滋養腎精之品;搭配紅棗、桂圓、當歸等溫養藥材入膳,可補益陽氣、強健體魄。
少食生冷寒涼與油膩厚味之品,以免損傷脾胃、影響氣血運行。
🧘🏻身體活動
立冬之際,陽氣漸收、陰氣內藏,運動宜溫和適度,以「養藏為主」。
可選擇太極拳、八段錦、緩步行、伸展等柔和運動,促進氣血流通、溫養筋骨。
天氣轉寒,晨昏時分應注意頭頸、腰腹與足部保暖,避免出汗後受寒。
陽氣不足者可於日間曬太陽、行走於光下,以助陽氣生發,增強禦寒能力。
🌙睡眠
立冬之際陰盛陽微,宜順應「藏」之節律,早睡晚起,以養陽氣、護陰精。
夜間氣溫低,可於睡前泡腳、溫灸關元與命門,助眠養腎、暖身安神。
建議晚上11點前入睡,晨起待日出後再活動,使氣血調和、精神飽滿,為冬季健康奠基。
🚫避免危害物質
立冬時節寒氣漸深,陽氣內斂,稍有不慎易受寒邪侵襲。
若保暖不足,常見感冒、關節痠痛、氣喘或舊疾復發。
應注意頭頸、腰腹與足部保暖,避免受寒著涼、久坐濕地或穿著未乾衣物。
飲食宜溫潤適中,減少冷飲與生冷食物,以防寒濕入體、損傷脾腎,使身體順應冬藏、安然過寒。
👫正向社會連結
立冬為冬季之始,天地氣閉而萬物收藏。此時宜順應自然,收斂浮動之心,讓節奏緩下。
氣候轉寒,情感更需溫度。可與家人好友圍爐共食、泡茶閒談,或相約曬陽散步,以笑語暖身,以陪伴養心。
此時也是感恩的時節,回顧一年努力與收穫,向身邊的人表達謝意。在關懷與交流中,讓人際之間的情感如冬陽般溫潤,彼此滋養,平安過冬。
🧠壓力管理
立冬時節陽氣漸收、陰氣內藏,情緒易感低落或倦怠。
宜順應冬藏之氣,調養心神、寧靜內守,保持情緒平穩。
可靜心閱讀、聽音樂、曬太陽、泡腳助眠,以養陽氣、安神志,使身心安然度冬。
-
FB🔍:臺灣生活型態醫學會
IG🔍:taiwantalm
#健康 #生活型態 #生活型態醫學 #臺灣生活型態醫學會 #中醫 #二十四節氣 #立冬 #冬季養生 #正向社會連結 #營養 #壓力管理 #避免危害物質 #睡眠 #身體活動

【打呼=深睡?小心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警訊!】我們常以為躺下去就呼呼大睡,代表睡得很熟,其實打呼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警訊喔!———什麼是睡眠眠呼吸中止症?❗睡覺時呼吸道阻塞,導致呼吸停止與血氧下降。❗常出現大聲打呼、白天睏倦等症狀。❗與高...
11/11/2025

【打呼=深睡?小心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警訊!】

我們常以為躺下去就呼呼大睡,代表睡得很熟,
其實打呼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警訊喔!

———
什麼是睡眠眠呼吸中止症?
❗睡覺時呼吸道阻塞,導致呼吸停止與血氧下降。
❗常出現大聲打呼、白天睏倦等症狀。
❗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全因死亡率都有關。
❗許多人不知道自己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其實全球大約每10個人,就有1人確診!

———
用STOP-BANG計算你的風險

👇你是否符合3項以上?
□ 打呼很大聲。
□ 經常覺得疲累、想睡覺。
□ 有人觀察到你睡覺時會停止呼吸。
□ 有高血壓。
□ BMI超過30。
□ 年齡超過50歲。
□ 頸圍超過40公分。
□ 男性。

———
你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高風險族群嗎?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可以治療的疾病,
建議先到睡眠中心、耳鼻喉科或胸腔內科做進一步檢查喔!

———
參考資料
Chung, F., Abdullah, H. R., & Liao, P. (2016). STOP-Bang Questionnaire: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Screen for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Chest, 149(3), 631–638.

———
奇美醫院預防醫學科
圖文|孫欣梅 實習心理師、指導|何詩君 臨床心理師

#臺灣生活型態醫學 #睡眠 #睡眠呼吸中止症 #自我檢測

03/11/2025

📣【2025臺灣生活型態醫學國際研討會】圓滿成功!
生活是良方:打造全齡健康行動力 ✨
Life is Medicine. Empowering Health for All.

這兩天的交流充滿啟發與能量!
今年邀請政策推動者、國內外專家、醫療實務者齊聚一堂,
從臨床到社區、從政策到日常,
共同探討如何讓生活成為預防與健康促進的起點。

💡 精彩亮點:
✅ 三高防治與健康台灣政策分享
✅ 減重藥物 × 生活型態介入對話
✅ 壓力與睡眠科學 × 社交連結行動力
✅ 健康老化與企業健康促進經驗交流
✅ 早晨正念練習體驗

感謝每一位講者、座長、與會者與夥伴,
讓「生活型態醫學」的種子繼續發光發熱🌿

📽️ 請欣賞第一日精彩回顧影片

#生活是良方 #健康台灣

中醫二十四節氣【霜降】國曆10月23日-11月06日-霜降是秋季的第六個、也是最後一個節氣,意味著「天氣漸寒,露水凝結成霜」。此時冷空氣南下,晝夜溫差更大,草木逐漸凋零,萬物由收轉藏,標誌著秋盡冬生的過渡。農作物如高粱、甘藷等陸續收成,是一...
24/10/2025

中醫二十四節氣
【霜降】
國曆10月23日-11月06日
-
霜降是秋季的第六個、也是最後一個節氣,意味著「天氣漸寒,露水凝結成霜」。
此時冷空氣南下,晝夜溫差更大,草木逐漸凋零,萬物由收轉藏,標誌著秋盡冬生的過渡。
農作物如高粱、甘藷等陸續收成,是一年中由動轉靜的重要節點。
中醫認為,霜降時節陽氣內斂、陰氣漸盛,人體容易出現手腳冰冷、皮膚乾燥或呼吸道不適,宜注重「養陰防燥、溫補氣血」。
飲食上可適量食用芝麻、山藥、銀耳、紅棗、羊肉等潤燥溫補之品,並注意早晚保暖,為冬季蓄養元氣打好基礎。
🥗營養
霜降時節氣溫驟降,寒氣漸重,人體陽氣內斂、陰氣漸盛,飲食宜順時調養,以「潤燥養陰、健脾養胃、溫補氣血」為原則。
深秋乾燥,宜多食芝麻、銀耳、百合、蓮藕、蜂蜜、梨、蘋果等潤肺滋陰之品;
氣溫漸寒,可搭配山藥、南瓜、白蘿蔔等健脾養胃之食,幫助消化吸收;
適量補充桂圓、紅棗、羊肉、雞肉等溫補食材,能強健氣血、禦寒養身。
❎避免過食辛辣與寒涼食物,以防損傷脾胃、加重燥氣。
🧘🏻身體活動
《素問》曰:「秋三月,此謂容平。」霜降時節氣溫驟降,寒氣漸重,宜順應收斂之氣,調養陰陽。
運動以柔和緩慢為主,如太極拳、八段錦、伸展與散步,有助氣血運行、溫養筋骨。晨昏之際氣候寒涼,應注意頭頸、腰背與膝足保暖,避免寒氣由下而入。
霜降後可逐漸增加日照時間與戶外活動,藉以培養陽氣、強健體魄,為入冬儲備能量。
🌙睡眠
霜降時節氣溫驟降、夜長晝短,宜順應陰陽收藏之勢,早睡晚起,以養精蓄氣。
夜間保暖尤為重要,可在睡前泡腳、按摩湧泉穴與神門穴,溫養陽氣、安神助眠。
建議晚上11點前入睡,晨起不宜過早,待日出後再活動,使身心緩緩轉入冬藏狀態,為入冬調養打好基礎。
🚫避免危害物質
霜降時節寒氣漸盛,晝夜溫差加大,寒邪易侵肌表、損傷陽氣。若保暖不足,容易引發感冒、氣喘、關節痠痛或舊疾復發。
應避免受寒著涼、久坐濕地與穿著未乾衣物,外出宜注意頭頸與四肢保暖。
飲食上減少冷飲及過寒食物,以防寒濕入體、損傷脾腎,使身體能平穩過渡入冬。
👫正向社會連結
霜降時節寒意漸深,稻穀與果實收成在即,是感恩自然、收穫成果的時分。民間有祭祖、食柿、飲菊花酒等習俗,象徵祈福納吉、迎冬平安。
此時氣候轉冷,人際互動宜多一分溫暖與關懷。可與家人好友共享時令食材、互贈溫補茶飲,或相約散步曬陽,在交流中溫暖情感,亦養心養氣,使人際關係如秋陽般明亮柔和。
🧠壓力管理
霜降時節寒意漸濃,日照漸短,情緒易隨氣候而收斂低沉。此時宜順應自然之勢,調養心神、溫養陽氣,使氣血流暢、神志安寧。
適度親近陽光與自然,培養愉悅心情,有助預防季節性憂鬱,讓身心安然過渡至冬季。
-
FB🔍:臺灣生活型態醫學會
IG🔍:taiwantalm
#健康 #生活型態 #生活型態醫學 #臺灣生活型態醫學會 #中醫 #二十四節氣 #霜降 #秋季養生 #正向社會連結 #營養 #壓力管理 #避免危害物質 #睡眠 #身體活動

🌟2025 臺灣生活型態醫學國際研討會Lifestyle Medicine Conference 2025 | Taipei, Taiwan生活是良方:打造全齡健康行動力!在面對慢性病年輕化與全民健康挑戰日益嚴峻的時代,生活型態醫學(Lif...
09/10/2025

🌟2025 臺灣生活型態醫學國際研討會
Lifestyle Medicine Conference 2025 | Taipei, Taiwan
生活是良方:打造全齡健康行動力!

在面對慢性病年輕化與全民健康挑戰日益嚴峻的時代,
生活型態醫學(Lifestyle Medicine)
提供一套以實證為基礎的非藥物治療模式,
透過六大支柱
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優質睡眠、壓力管理、避免危害物質、建立正向連結,
從日常生活中著手,實現預防、治療,甚至逆轉疾病的目標。

我們根據病況、醫學證據與臨床指引,
適當使用藥物與治療;
但更重要的,是不忽視生活方式的力量。

「生活型態調整,是邁向健康不可或缺的基礎。」

透過整合生活型態的健康管理,
我們將有機會減少藥物使用、延緩疾病進展,邁向全人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邀請國內外生活型態醫學領域的專家,
從「三高防治」到「健康老化」,
從臨床照護到企業健康與社區推廣,
重視從個人到社會的健康行動力。

✨國際特邀講者:來自美國 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的 Dr. Jonathan Bonnet,將為您分享生活型態醫學量表的核心理念與國際發展趨勢。
六大支柱實務專家:帶您掌握生活型態醫學在臨床整合與實務應用的策略與成果。

📌活動資訊
地點:台北圓山大飯店
時間:2025年11月1日(六)10:00 ~ 11月2日(日)12:00

主辦單位:
社團法人臺灣生活型態醫學會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
醫療財團法人羅許基金會羅東博愛醫院

🤝🏻2025,我們一起攜手迎向結合生活型態的健康照護新時代
RESTORE HEALTH & REDEFINE CARE

誠摯邀請所有醫療人員與健康照護工作者踴躍參與,
讓生活成為最好的處方
共同打造健康永續的臺灣!

限額報名:http://lm2025.lifestylemedicine.org.tw/

【計畫總是三分鐘熱度?用SMART原則,設定一個真正做得到的目標!】你也曾試過要改變,卻總是做沒幾天就累得想放棄嗎?其實,問題可能跟你的目標有關!讓我們利用SMART原則,讓目標變聰明吧!———什麼是SMART原則?📍Specific明確的...
11/09/2025

【計畫總是三分鐘熱度?用SMART原則,設定一個真正做得到的目標!】

你也曾試過要改變,卻總是做沒幾天就累得想放棄嗎?
其實,問題可能跟你的目標有關!
讓我們利用SMART原則,讓目標變聰明吧!

———
什麼是SMART原則?

📍Specific明確的:明確且具體的行為,如:每天晚上11點前睡覺。
📍Measurable可衡量的:可衡量是否達成,如:用手機記錄睡眠時間。
📍Achievable可達成的: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可做到,如:比原本作息提早30分鐘,容易適應。
📍Relevant相關的:目標對自己有意義,如:讓自己白天更有精神。
📍Time-bound有時限的:有明確的時間範圍,如:明天開始連續兩週。

———
如何用SMART原則設定目標?
💡時間+具體行爲+好處

舊的目標:「我得吃得健康一點了!」
新的目標:「在接下來三個月內,我要每天吃一份蔬菜,可以讓我更健康。」

———
👇留言換你試試看:想要減少喝飲料,目標可以如何設定呢?
「在接下來 __ 週,我把每週手搖飲從 __ 杯減到 __ 杯,改喝無糖茶或氣泡水。這樣能幫助我控制體重與血糖。」

———
參考資料
Doran, G. T. (1981). There’s a S.M.A.R.T. Way to Write Managements’s Goals and Objectives. Management Review, 70(11), 35–36.
Clayton, J. S., & Bonnet, J. (2023). Foundations of Lifestyle Medicine Board Review Manual (4th ed.). American College of Lifestyle Medicine.

———
奇美醫院預防醫學科
圖文|孫欣梅 實習心理師、指導|何詩君 臨床心理師

#臺灣生活型態醫學 #行為改變 #健康習慣 #目標設定 #自我成長 #健康生活

中醫二十四節氣【處暑】國曆8月22日-8月24日-處暑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處是住的意思,表示夏日暑氣就此打住,但有時下午炎熱不亞於暑夏,可視為夏日的迴光返照。此時天氣型態轉為乾燥天氣,晝夜有溫差,白天酷熱、夜晚涼爽。處暑是立秋後的節氣,暑氣...
21/08/2025

中醫二十四節氣
【處暑】
國曆8月22日-8月24日
-
處暑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處是住的意思,表示夏日暑氣就此打住,但有時下午炎熱不亞於暑夏,可視為夏日的迴光返照。
此時天氣型態轉為乾燥天氣,晝夜有溫差,白天酷熱、夜晚涼爽。
處暑是立秋後的節氣,暑氣漸漸散去,天氣也更為乾燥,因此要多留意皮表及呼吸道的狀況,飲食養生可以多食用具有膠質或幫助體內保濕的食材。
🥗營養
處暑時節,飲食養生應著重於「健脾祛濕」和「潤肺生津」。此時天氣漸漸轉涼,但暑氣仍未完全消退,飲食上應選擇清淡、易消化、且有助於袪濕、滋陰潤燥的食物。
注意少食辛辣、燒烤等易上火的食物,避免加重「秋燥」
節氣食材推薦👍🏻:糙米、山藥、蓮藕、地瓜、南瓜、白木耳、梨子、蜂蜜。
🧘🏻身體活動
處暑時節,天氣漸涼,適合進行一些柔和的身體活動來適應季節變化,並提升陽氣,有助於改善「秋乏」現象。
建議選擇如步行、伸展運動、太極拳或八段錦等運動,以舒緩身心,促進體內陽氣運行。
🌙睡眠
處暑是從夏季到秋季的過渡時期,《黃帝內經》建議秋季應「早臥早起」。意思是說,人們應該比夏季更早入睡,並在早晨較早的時間起床,以順應自然界的陽氣收藏。建議在中午小睡片刻,以恢復體力,但時間不宜過長。
🚫避免危害物質
避免:長時間處於乾燥空調環境、過量辛辣燥熱食物、過度飲酒。
建議:多補充水分與潤燥食材,室內可適度加濕,減少皮膚與呼吸道乾燥不適。
👫正向社會連結
處暑時節,天氣由熱轉涼,正適合安排能促進人際互動又貼近自然的活動,例如參與社區豐收市集或農園採果,感受季節變化並支持在地農業;與親友在早晨或傍晚進行健走、郊遊,享受涼爽秋風;也可與鄰里一同進行植栽整理,美化環境。這些活動不僅有助於情緒安定與身心健康,也能促進良好的社會連結。
🧠壓力管理
處暑時節,由於天氣由熱轉涼,加上日照時間縮短,容易讓人感到疲倦、懶散,情緒也可能因此低落。 中醫認為處暑是陽氣漸退,陰氣漸生的轉折點,此時節應順應自然變化,調整作息,保持心情平和。
-
FB🔍:臺灣生活型態醫學會
IG🔍:taiwantalm
#健康 #生活型態 #生活型態醫學 #臺灣生活型態醫學會 #中醫 #二十四節氣 #處暑 #秋季養生 #正向社會連結 #營養 #壓力管理 #避免危害物質 #睡眠 #身體活動

【壞習慣總是改不掉?  從行為改變5階段,看懂自己卡在哪!】你是不是也常下定決心要早睡、運動、健康飲食,但總是撐不了幾天就打回原形?很多人以為改變只靠「意志力」,但其實,行為改變更像爬樓梯,是有階段性的!———今天與你分享「跨理論模式 (T...
04/08/2025

【壞習慣總是改不掉? 從行為改變5階段,看懂自己卡在哪!】

你是不是也常下定決心要早睡、運動、健康飲食,但總是撐不了幾天就打回原形?
很多人以為改變只靠「意志力」,但其實,行為改變更像爬樓梯,是有階段性的!
———

今天與你分享「跨理論模式 (Transtheoretical Model, TTM)」,幫助你了解自己正處於哪個階段:

(一) 懵懂期 Precontemplation
💬 「我還好吧,應該不用改變。」
你可能還沒意識到這個習慣對健康的影響,或是不認為有改變的必要。

(二) 沉思期 Contemplation
💬 「知道應該改,但還是好難。」
你開始意識到問題,在改變與不改變之間猶豫不決,思考改變的利弊。

(三) 準備期 Preparation
💬 「我想試試看,但要從哪裡開始?」
你已經下定決心要改變,並開始尋找方法、規劃行動,例如:上網查早睡的方法。

(四) 行動期 Action
💬 「有在做了!雖然偶爾仍想放棄。」
你開始實踐改變,例如:嘗試12點前關燈睡覺。這個階段最需要支持與鼓勵!

(五) 維持期 Maintenance
💬 「這已經成為我的生活了。」
新習慣已持續半年以上,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

———
👇留言告訴我們:你想改變的習慣,現在在哪個階段呢?
下一集,我們將教你如何設定一個「真的做得到」的目標!敬請期待!

———
參考資料
Prochaska, J. O., DiClemente, C. C., & Norcross, J. C. (1992). In search of how people change: Applications to addictive behaviors. American Psychologist, 47(9), 1102–1114

———
奇美醫院預防醫學科
圖文|孫欣梅 實習心理師、指導|何詩君 臨床心理師

#臺灣生活型態醫學 #行為改變 #健康習慣 #戒除壞習慣 #自我成長 #健康生活

Address

台南市
台南市
71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臺灣生活型態醫學會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臺灣生活型態醫學會: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