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2025
我曾經在上課的時候問過同學:「你們有沒有運動習慣?」
結果答案是:「一半一半」
也就是說,
有一半的同學還沒有開始運動,就先來學怎麼運動。
這固然是好事,
但這是不是也代表,
有一半人認為,得先學好專業知識才能開始運動?
這種想法經常會變成運動的阻力,
但是,我也不推薦什麼都不學就直接開始運動。
所以我要跟你分享一個超簡單的公式,
你只要記住這個公式,就可以知道怎麼讓身體準備好,
然後安心的開始運動。
這個公式就是:
💡「 肌群的能力」>「動作的需求」,
你就能順利完成這個動作而不受傷。
來,我們練習一下怎麼使用這個公式:
• 腿後肌力量 > 衝刺跑,就不容易腿後肌拉傷
•前臂力量 >網球,就不容易網球肘
•核心力量 > 重訓,就不容易下背痛....依此類推
提前先查一下你想做的運動,比較容易讓哪些肌群受傷,
平時運動之餘,額外把它們的力量練起來,
就能離運動傷害更遠。
📌那該怎麼做?我舉兩個例子:
• 想練深蹲、硬舉:
核心肌群的力量要能穩住身體,
可以先練「死蟲」、「側棒」或「鳥狗式」。
• 想衝刺跑:
腿後側的肌肉很重要,所以可以先練「北歐彎舉」。
把這些訓練加進去,
就可以大大降低受傷風險,
這樣我們的運動生涯就能更長久。
你有想開始做什麼運動嗎?
好奇這些運動該先練哪些肌群?
可以留言大家一起聊聊。
另外,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身體該怎麼動、身體為什麼會痛」,
我在Hahow【人人必修動力鏈】裡有網路上最完整的教學內容。
我會從「身體連動的邏輯」出發,
帶你看懂哪裡發力、哪裡代償,
是你學習動力鏈,
從 0 到 1,不會到會的最佳選擇。
趁著雙11有全站優惠
打66折之後再打85折,我把連結放在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