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2025
【憂鬱的父母、空洞的孩子】
文/吳東彥諮商心理師
當父母親遭遇重大的心理創傷,或是深陷憂鬱於泥淖時,他們很可能必須耗費力氣跟自己的情緒奮戰,這使得他們在面對孩子時,無形中變得情感空洞、退縮,甚至無法再投入與孩子的親密互動。在這樣的情況中,孩子面對的可能是「#人在心不在」的父母親。
這些父母或許仍能滿足孩子們所需要的物質生活與生理需求,但是他們在情感上卻難以再回應孩子。這對孩子而言,他們猶如在情感上失去了父母。
簡單的說,父母親若是因為自身的困境(例如:喪親、心理創傷、憂鬱等情緒)而退縮、沈浸在自己的情緒當中,這對孩子們來說,父母親似乎在情感上死亡了。此時,孩子們不僅會經驗到與父母親「失去連結」,許多孩子更會重新試圖喚回父母親的情感,甚至「拯救」父母親,例如:想方設法要讓父母親快樂、振作起來。
這樣的現象,我們可以從著名的「 #面無表情實驗」(still face)來看。過程中母親在與嬰兒互動時突然變為面無表情,這會導致嬰兒感到不安,甚至哭泣,直到母親恢復正常互動後才平靜下來。 (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Nq6zEd09mo)
當孩子的生命能量都使用在喚回、拯救父母親,那麼他們就較難以將注意力放在認識自己、探索自己的興趣與內在經驗,他們也比較難把能量用在好好發展自己。長此以往,努力要拯救父母親的孩子,卻無形中在自己的心中留下了空洞。
#這些孩子們內心的空洞, #似乎取決於父母親的空洞是否被填平。
至於這些孩子們要怎麼辦?或許,學習接受「#自己可能無法治療父母親、#無法改變父母,#甚至無法讓父母親快樂起來--#除非父母親自己願意」,會是個重要的關鍵!
同場加映:【你有童年情感忽視嗎?】
https://transitionalboat.com/%e3%80%90%e4%bd%a0%e6%9c%89-%e7%ab%a5%e5%b9%b4%e6%83%85%e6%84%9f%e5%bf%bd%e8%a6%96-%e5%97%8e%ef%bc%9f%e3%80%91%e4%b8%8d%e6%98%af%e6%af%8f%e4%bd%8d%e7%88%b6%e6%af%8d%ef%bc%8c%e9%83%bd%e8%83%bd%e5%a4%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