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2025
《教養裡最難的功課,是理解慾望而非控制它》
文/ 邱似齡臨床心理師邱似齡臨床心理師 (寫於114.10.15)
圖/邱似齡臨床心理師
當父母之後,都曾經有一個經驗,
我如果滿足孩子的需求,
孩子會不會無止盡的跟我索求,
而有一種欲求不滿的感覺,
所以在滿足慾望的過程中,
家長會歷經很多掙扎,
到底滿足好,還是限制好?
前陣子,為了訓練露西可以讓我背背帶,
不要對我兇或作勢攻擊,
嘗試用低脂肉乾讓她對我有好印象,
再循序漸進的,用肉乾+背帶,
分解三步驟,每完成一步驟給他一小片肉乾。
經過將近一個月的努力,
她現在已經可以不用給肉乾,
也可以讓我套背帶~~
過程中,有好幾次,
她會突然站在路上不走,
似乎在等著我給他更多乾乾,
但我其實也不知道他不走的原因,
如果是熟悉狗狗語言的訓練師,
應該不會錯誤解讀她的訊息,
但因為我實在太菜,
所以我只能再拿出一小片肉乾,
讓她跟著我走去公園散步尿尿
(領養她之後,學習很多新知,
原來讓狗狗每日嗅聞是重要的舒壓行程)
我每次拿出小片肉乾,
即使我已經弄的很小片,
我還是會擔心,
她會不會習慣要吃肉乾才要去散步?
會不會沒有肉乾就不走?
會不會變成反而是我被控制?等等等
幾次之後,我真的是多慮了
就跟帶孩子一樣,每個行為的背後,
其實都有很多的成因,
我就覺得自己很好笑,
我也常跟家長說,
慾望滿足了,就會過去了,
如果慾望滿足了,
行為卻不停,
那絕對不是慾望或行為的問題,
是用行為來因應心理的狀況,舉例:
若是吃東西吃飽了卻停不下來,
不是吃這個慾望或行為的問題,
而是用吃這個行為與慾望,
來因應心理的焦慮。
為什麼,我明明都知道,
但即使在自己的孩子或露西身上,
我仍舊像個不知道這個原理的父母一樣擔心呢?
我才留意到,因為我也是這樣對待自己的,
從小到大,對我來說,
我習慣去思考,慾望是可怕的。
即使我明知道慾望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對慾望不夠了解他。
但,因為沒有充分跟慾望相處被滿足的經驗,
因此,我對於渴求得感覺,是很難消停的。
我曾經渴求飲料、麵包、愛情,
但我卻不會渴求休息、放鬆,
我很少允許自己被滿足!
謝謝露西再次提醒我,慾望不可怕,
當我願意滿足她一點點,她也在教我:
被滿足的慾望,才有力量繼續前進,
因為他被滿足的,除了乾乾,
還有那願意相信我,重新跟我建立關係,
放下過去原生家庭的記憶,
相信我是那個會願意理解他,
愛他有安全感的新母親。
想起每天早上跟孩子們討論,
到底要買哪些東西當早餐,
要花多少錢,總是擔心他們花太多,
不知道節制,以為給三百就是把三百花完!!
我很焦慮,有時氣急敗壞,
也才發現,是我自己的匱乏,投射成對慾望的懼怕。
我要教會他們的是「用錢」,不是「不能花錢」,
而是如何「合理的」與自己慾望共處,
學習與慾望合作,
理解那個很想要的感覺,
也合作於限制中的決策。
媽媽的大腦還真的是不夠用~~
#教養 #慾望 #理解勝於控制 #親子溝通 #邱似齡臨床心理師 #慈恩心理治療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