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齊心理師|說故事

家齊心理師|說故事 #寫了兩本書
《媽寶心理學》、《教學即興力》

#所有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個魔法小連結(往下滑可直接點)🪄
linktr.ee/chiachipsy

#邀課請找
tomoewcc@gmail.com

【高中時我曾練吉他練到睡著,抱著它躺了一晚。】​——聽到這個小故事,你會覺得:​A. 我一定很熱愛吉他B. 我上課真的太累了C. 我用了錯的方式努力D. 其他(像:是那你會彈 Hotel California 了嗎?)​(歡迎留言跟我說 X...
01/11/2025

【高中時我曾練吉他練到睡著,抱著它躺了一晚。】

——聽到這個小故事,你會覺得:

A. 我一定很熱愛吉他
B. 我上課真的太累了
C. 我用了錯的方式努力
D. 其他(像:是那你會彈 Hotel California 了嗎?)

(歡迎留言跟我說 XD)


▋那時候的我,以為努力=進步(🎸)

以前,我覺得答案是 A 跟 B。
畢竟剛學吉他的時候,老師都會說:「基本功很重要!」
所以每天都要記得練手指、爬格子(可以想成是手指的肌力訓練)。

那時候我是個認真的孩子。
老師說要多爬格子,那就爬吧!

於是每天放學寫完作業,我就開始一顆音一顆音地彈……
卻從來沒有練過,我最想練的那首歌。

——如果你好奇的話,那是日本樂團 X Japan 的〈Rusty Nail〉。(聽歌點我)

▋他們「不努力」,卻更快得到成果(😔)

最令人沮喪的是,那些比我晚練吉他的同學,
才彈了三個月的吉他,就可以上台表演兼把妹了。

就因為他們「不努力」,還沒爬過格子就開始練歌,
反而得到了他們要的。


▋三個關於(教)學的啟示

後來陸續接觸了 ATD 教學設計、學習移轉(Transfer Design)、加速式學習(AL),
自己也寫了一本《教學即興力》,我才發現:

① 沒有目標的努力,會害人浪費掉一輩子
② 讓學習變得有趣,不是福利而是義務
③ 夠好的教學法,也可以變成自學法


① 沒有目標的努力,會害人浪費掉一輩子

80% 的老師都會跟你說「基本功很重要」。
這句話正確嗎?——要看你目前在什麼階段。

如果你是「新手」,
埋頭苦練基本功的下場,是你很快就會放棄,甚至厭惡它。

你需要老手告訴你:
你是誰?你在哪?你可以做什麼?
以及最重要的——在你這個階段,絕對不要做什麼?

舉例來說:
如果你對吉他稍有研究,就會知道 X Japan 的歌多半要用電吉他演奏。
而我當時一無所知,只知道要買吉他,
樂器行就推給我一把 2000 塊左右的木吉他。

事實上:我就算再爬格子十年,也彈不出 Rusty Nail 的聲響。


② 如果你是「高級新手」,反而要刻意練基本功

我見過一些總是在上課的朋友,
他們抄了大量的筆記,跟老師也很熟。
卻從來沒有練習過課程上學到的方法。
最勤勞的,就是寫課後心得。

他們能「說出」很多概念與工具,
卻從沒實際練習過——最終停在「高級新手階段」。

甚至可以困在這十年。

▌人生有幾個十年能浪費

想一想,人生有幾個十年呢?
錯誤的努力,真的會讓你浪費掉一輩子。

如果過程開心就算了。
最糟的是——你多半覺得很苦、很沒意義、很想睡。

讓學習變得有趣,不是福利,而是義務

之前分享我去德國參加即興劇工作坊後,有些朋友很訝異:「欸你不是心理師嗎?沒想到你也會參加這種東西……」

其實我早在 2009 年就接觸即興劇了啦!
回想當時為什麼會去參加一個「表演課」,
最主要的原因是——好玩。

沒了。
我知道這個理由聽起來很廢,但也很有用。

一件事很好玩,你就會想要一直玩。
甚至沒在玩的時候也在想:「我可以怎麼玩得更好?」
還會想要推薦其他朋友一起來玩。

你看,這不就是老師們夢寐以求的「學習動機」嗎?

▌即興劇教會我的失敗與覺察

2012 年我第一次聽說「應用即興劇」,
就開始嘗試把它應用在心理學講座裡。

效果時好時壞。
有些人很喜歡這種溫暖又好玩的自我探索,
也有人覺得「看不懂」,不知道在學什麼。

反思了快一百場課後,我才發現關鍵:
活動要有學習內容。

那些我應用得特別好的主題(像是原生家庭、情緒創傷、人際溝通分析),
正是我最熟悉、最有內容厚度的領域。

▌離開學校後,你就是自己的老師

有些人可能會想:「我又不是老師,這跟我有關嗎?」
有的。
因為——離開學校,你就是自己的老師。


③ 夠好的教學法,也能變成自學法

你有準備防災避難包嗎?
我最近開始準備,才意識到「自學」的重要性。

剛開始我加入幾個群組,
每天都有 500+ 訊息。
看了幾天,我被「不會」的焦慮淹沒。

我不知道自己是誰、進度到哪、要往哪去。

直到想起「學習移轉」的原則:
別一次搬走一座山,先帶一塊石頭走。

當我寫下「下一步」清單後,
焦慮消失了,行動開始了。

我學到的教學法,救了我自己。
因為我沒有放棄。

▋願我與學生的學習,都能如此投入與享受

有時我會想——
也許我成為老師、教練、心理師,
是想幫當年的自己少走一點冤枉路。

到了 2025 年,
我還是不會彈〈Rusty Nail〉,
但我能抱著吉他,和一群樂師即興演出。

這,就是我的學習之路。

柴柴!
14/10/2025

柴柴!

「沒事啦~」
是不是很多男生都習慣這樣回答?
但其實…有時候真的不是「沒事」啊🤔

霸軒 Baxuan x 家齊心理師|說故事
要來和大家聊聊男性心理健康&自我覺察💚
💬心情不好,是不是撐一撐就好?
💬如果情緒狀態怪怪的,又不敢跟身邊人說…該怎麼辦?
下次心情不好時,除了來聽本柴的職場鬼故事
試著找人聊聊,也可能就是解套的開始喔🌱

🎧收聽連結:https://reurl.cc/89VbXM

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傾聽each來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社區心衛中心 #男性心理健康

【我要出第三本書了!】​《把天聊死,不如把愛聊活:看懂伴侶關係賽局,開展有效溝通的活局對話》​ #封面投票中​每次寫心理書,都像是一場期中考。考的是:這些年,我到底在心理諮商的領域,累積了什麼?​這是我第一次寫伴侶心理學。還記得剛做伴侶諮商...
01/09/2025

【我要出第三本書了!】

《把天聊死,不如把愛聊活:看懂伴侶關係賽局,開展有效溝通的活局對話》

#封面投票中

每次寫心理書,都像是一場期中考。考的是:這些年,我到底在心理諮商的領域,累積了什麼?

這是我第一次寫伴侶心理學。還記得剛做伴侶諮商的時候,看著夫妻在我面前大吵,回家都會做惡夢。

但一路走來,見了越來越多的親子、伴侶與夫妻,終於累積了不少諮商現場的心得,和大家分享。

這本書談的是,伴侶之間的對話,是如何變成死局的?又要怎麼復活?

(如果你點開我個人最喜歡的封面D,就會看到「死去活來」四個大字😆)

我不喜歡打高空。因此,這本書是以家務、金錢、教養這三個最落地的主題為例,討論伴侶對話的困境與解法。

那麼,終於來到了挑選封面的階段,請大家提供你的寶貴意見,提供我與親子天下團隊參考!

你可以留言寫下A, B, C, D
或是提供回饋「我選D,因為……」

#看看你投的那一票
#會不會成爲最終版

感謝大家的一路陪伴🙏

這篇文章,跟我這禮拜天要發的電子報很有共鳴:​1.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是因為跟自己不那麼熟。​2.跟自己不那麼熟,或許是因為,總是為了別人而活。3.為了別人而活,常常是覺得別人的感受,比自己的來得重要。​4.最氣人的是:有些大人不讓你「為自...
19/07/2025

這篇文章,跟我這禮拜天要發的電子報很有共鳴:

1.
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是因為跟自己不那麼熟。

2.
跟自己不那麼熟,
或許是因為,
總是為了別人而活。

3.
為了別人而活,
常常是覺得別人的感受,
比自己的來得重要。

4.
最氣人的是:
有些大人不讓你「為自己而活」,
卻又在你上大學、出社會時,

怪你:怎麼都沒有自己的想法。

5.
於是,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其實是因為還不認識自己這個「我」。

(有些傷痕累累的孩子,
他們的「我」甚至是破碎的。)

6.
如果你對這個主題有興趣,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這禮拜天我會談一談:
我們的「我」是如何消失?
又要如何找回?

Address

Taipei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家齊心理師|說故事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家齊心理師|說故事: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