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易澄醫師-運動醫學 復健醫學

吳易澄醫師-運動醫學 復健醫學 Contact information, map and directions, contact form, opening hours, services, ratings, photos, videos and announcements from 吳易澄醫師-運動醫學 復健醫學, Doctor, Taipei.

游泳、鐵人三項與馬拉松的業餘愛好者,也是一位專精於運動醫學、疼痛醫學與復健醫學的醫師
陪伴每個人從傷痛中恢復,用專業守護夢想
從池邊到賽道,診間到生活,相信專業治療跟運動,是最好良藥
Amateur triathlete & marathoner | Sports, Pain & Rehab MD
I believe that professional treatment and exercise are the best medicine. 門診地點
台北聯新國際診所 02-27216698 大安區仁愛路四段77號3樓
Line@掛號 https://lin.ee/kD8WWO5
桃園聯新國際醫院 03-4941234 平鎮區廣泰路77號
網路掛號 https://www.landseedhospital.com.tw/lishin/reg/news.php
高雄國家訓練中心

門診時間
台北:週一四六早上,週二三下午,週三晚上
桃園:週二早上
高雄:雙數週五中午

資歷
復健專科醫師
骨質疏鬆專科醫師
運動醫學專科醫師
疼痛專科醫師
世界疼痛醫學會超音波導引介入治療專家(CIPS)

精選動作評估 SFMA level 1
紅繩 Record Neurac 1
NKT Level 1/2/3
CAK 1/2/3

美國運動醫學會 私人教練證照 ACSM-CPT
美國國家肌力與體能訓練協會 體能訓練專家 NSCA-CSCS
美國國家運動醫學學會 動作矯正專家 NASM-CES

中華民國水上救生協會 救生教練
C級游泳教練

14/11/2025
感謝 藥師洪正憲-藥就趁憲在的分享,門診常用藥物之一過敏不是醫師跟病人想遇到的問題,改用其他方式或藥物能減少風險
14/11/2025

感謝 藥師洪正憲-藥就趁憲在的分享,門診常用藥物之一

過敏不是醫師跟病人想遇到的問題,改用其他方式或藥物能減少風險

「藥師,我對diclofenac 過敏,消炎止痛藥還可以吃嗎?」

許多人對消炎止痛藥過敏。

如果曾對 diclofenac 發生過敏反應,在使用其他 NSAID(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時就必須特別留意。

💊交叉過敏反應

這類藥物之間有時會出現交叉過敏反應,也就是對其中一種過敏後,使用其他類似藥物也可能產生反應。

尤其是屬於非選擇性COX抑制劑的藥物,例如 ibuprofen、naproxen、indomethacin 等,建議應該避免使用。

💊選擇性COX-2 抑制劑

臨床研究顯示,若對diclofenac過敏,選擇性 COX-2 抑制劑(如 celecoxib、etoricoxib)在 NSAID 過敏患者中通常較容易耐受,過敏風險相對較低。若為尋麻疹或血管性水腫約只有1-11%的患者出現過敏反應。

不過,仍建議在第一次使用時應於醫療監控下給藥,以防萬一出現罕見的嚴重過敏反應。

💊外用止痛藥:較安全的替代方案

若是骨關節炎或局部疼痛,可以優先考慮外用 NSAID,例如外用 diclofenac。

這類藥物的優點是全身吸收量低,止痛效果與口服藥相近,但副作用風險更小。

然而,若患者對 diclofenac 本身過敏,仍建議避免任何含 diclofenac 的外用製劑,包括凝膠、貼布或乳膏等。

💊需要口服 NSAID 時的選擇原則

若真的需要使用口服 NSAID,應依據個人疾病與風險狀況做個別化選擇:

COX-2 抑制劑(如 celecoxib、etoricoxib)對胃腸道傷害較小,但可能增加心血管風險。

使用NSAID 都應以最低有效劑量、最短療程為原則,並在高風險族群中合併使用胃保護藥物。

根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美國心臟學會) 的建議,若只是輕至中度疼痛,可先考慮其他止痛藥,例如 acetaminophen、non-acetylated salicylates 或 tramadol,並採用「由弱至強」的階梯式止痛策略。

💊曾有嚴重過敏反應者的注意事項

然而若患者曾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如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則不建議進行換藥嘗試或脫敏治療,應嚴格避免所有相關的 NSAID,以確保用藥安全。

💊藥師小提醒

NSAID 是臨床上常見的止痛與抗發炎藥物,但不同成分之間可能存在交叉過敏風險。

若曾對某一種 NSAID 過敏,切勿自行嘗試其他類似藥物。最安全的做法是,讓醫師或藥師根據過敏史與病況,在醫療監控下,協助選擇最合適的止痛藥物。

參考資料:Khan DA, Banerji A, Blumenthal KG, et al. Drug allergy: A 2022 practice parameter update.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22;150(6):1333-1393. doi:10.1016/j.jaci.2022.08.028

卡仔,在美國等中華隊吧!
14/11/2025

卡仔,在美國等中華隊吧!

Corbin Carroll is ready to rep the red, white and blue 🇺🇸

The D-backs outfielder will be playing for Team USA in the World Baseball Classic!

百年難得的奇才加上超難得的kobo 99元!懂得就懂
13/11/2025

百年難得的奇才加上超難得的kobo 99元!

懂得就懂

12/11/2025

歡慶加入 Facebook 5 週年。感謝大家持續支持!沒有你的幫助,我也無法走到這一步。 🙏 🤗 🎉

💥外踝韌帶損傷影響踝穩定與軟骨壓力?透過3D模型探討外踝韌帶損傷是最常見的運動醫學問題之一,其中前距腓韌帶(ATFL)與跟腓韌帶(CFL)構成踝關節外側穩定的主要支撐過去研究多將ATFL視為單一結構,但較新解剖證據指出:ATFL實際由上束(...
12/11/2025

💥外踝韌帶損傷影響踝穩定與軟骨壓力?透過3D模型探討

外踝韌帶損傷是最常見的運動醫學問題之一,其中前距腓韌帶(ATFL)與跟腓韌帶(CFL)構成踝關節外側穩定的主要支撐

過去研究多將ATFL視為單一結構,但較新解剖證據指出:ATFL實際由上束(superior fascicle)與下束(inferior fascicle)兩部分組成,且各自功能不同。

臨床上約有20%患者發展為慢性踝關節不穩(CAI),其中部分原因是未能識別出上束受損造成的「微不穩定(micro-instability)」

🟩研究內容

受試對象:26歲男性志願者,無踝病史。以CT掃描建立骨骼與軟骨3D模型。

模型元素:包含脛骨、腓骨、距骨、跟骨與舟狀骨,並以彈簧元素模擬9組韌帶

六種條件模擬:
1️⃣ 完整模型(Intact)
2️⃣ ATFL上束損傷
3️⃣ ATFL下束損傷
4️⃣ 完整ATFL損傷(上+下)
5️⃣ CFL損傷
6️⃣ ATFL+CFL聯合損傷

🟩測試三情境:
前抽屜測試(Anterior Drawer, 100N拉力)
內翻壓力測試(Varus Stress, 1.7N·m)
單腳站立測試(Single-leg standing, 600N負重)
🦵評估指標:距骨位移量、變形雲圖與距骨頂軟骨壓力分佈

🟩主要結果:不同韌帶受損 → 不同穩定性失衡模式

🦵(1) 前抽屜測試:ATFL上束是前向穩定的主要限制
-完整模型距骨平均位移1.18 mm。
-上束損傷後增加至5.86 mm(+397%),下束為4.41 mm(+274%)
🟥聯合ATFL+CFL損傷達6.80 mm(+478%)
-位移高峰由距骨前外側轉移至前內側,形成前內移位集中狀況

🦵(2) 內翻測試:CFL是旋轉穩定的主角
-CFL損傷位移增加290%(3.47 mm),遠超過完整ATFL損傷的136%
🟥聯合損傷時位移高達11.30 mm(+1166%),顯示多韌帶缺損引發協同放大效應
-代表踝關節失去雙向約束,距骨出現前移+內旋+內翻複合不穩定

🦵(3) 單腳負重:軟骨壓力由外轉內,增加磨損風險
-正常距骨軟骨峰值壓力:2.52 MPa(前外側)
-上束損傷:3.40 MPa(+34.9%,轉為前內側集中)
-完整ATFL損傷:3.64 MPa
-CFL損傷:3.17 MPa。

🟥聯合損傷:4.00 MPa(+58.7%),壓力廣泛分布於前內側距骨頂
→ 顯示外側韌帶損傷會讓距骨內旋前移,導致關節接觸區前移、軟骨應力集中,為退化性關節炎的早期力學可能

🟩 從「微不穩定」到「關節退化」的連鎖效應

ATFL上束損傷可能不出現明顯鬆弛或陽性檢查,但長期會產生輕微前內移位與軟骨應力集中

CFL損傷主導旋轉控制,若未修復會導致多平面不穩與快速軟骨磨損

聯合損傷呈現倍增效應,造成「三維位移耦合」與「壓力倍增」,是導致踝退化的關鍵節點

🟩臨床建議:精準診斷與修復策略

-有踝扭傷史但臨床檢查陰性者,應懷疑ATFL上束損傷
-建議以高解析MRI或動態超音波檢查束完整性

🦵治療決策:
-上束單獨損傷→建議早期處置
-聯合損傷(ATFL+CFL)→ 考慮雙束+CFL重建恢復原始活動範圍
-預防觀念:重視「微不穩定」的早期徵象,避免重複扭傷導致關節退變

🟩小結

上束ATFL = 前向穩定主角;CFL = 旋轉穩定守門員
外踝韌帶受損不僅造成鬆弛,更改變距骨受力軌跡,讓壓力集中於前內側軟骨,可能引發早期退化,建議提早預防避免不穩定的狀況惡化

參考文獻 Front Bioeng Biotechnol. 2025 Oct 21:13:1697096.

#運動醫學 #腳踝扭傷 #腳踝不穩定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報名參加!參加這場 2 天的實證醫學師資工作坊,讓「實證 ≠無聊」💡這堂課,你會學到:✅ AI 輔助 SR/MA:用生成式工具讓搜尋與分析更快更準✅ EtD 架構實戰:把證據轉成可行的臨床決策✅ 簡報設計密技:讓教學簡報正確...
12/11/2025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報名參加!

參加這場 2 天的實證醫學師資工作坊,讓「實證 ≠無聊」

💡這堂課,你會學到:
✅ AI 輔助 SR/MA:用生成式工具讓搜尋與分析更快更準
✅ EtD 架構實戰:把證據轉成可行的臨床決策
✅ 簡報設計密技:讓教學簡報正確,又吸睛
✅ 遊戲化教學法:讓理論好懂又好玩

實證醫學學會成立以來,
已經培育500 多位健康照護教師,
讓他們在各自的臨床領域,
把「實證」變成更有溫度、更能被聽懂的語言。

每年課程,我們都在微調、升級,
只為讓課堂上看到學生「不再迷茫」的那一刻 ✨

👩‍⚕️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驗?
▪️ 明明準備超久,學生卻一臉「?…」
▪️ 一講到 EBM或 Forest plot,大家就瞬間放空

👉 來參加這場 2 天的實證醫學師資工作坊,
我們讓「實證 ≠無聊」

💡這堂課,你會學到:

✅ AI 輔助 SR/MA:用生成式工具讓搜尋與分析更快更準
✅ EtD 架構實戰:把證據轉成可行的臨床決策
✅ 簡報設計密技:讓教學簡報正確,又吸睛
✅ 遊戲化教學法:讓理論好懂又好玩

📅 12/13–14(五、六)
📍 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 9F
🎯 報名連結: 在留言處

👊 讓你的學生不再打呵欠,
讓你的教學成為大家都想 follow 的那一堂

#醫療教學 #講課不冷場

11/11/2025

今早桃園總院門診因颱風停診

下午台北門診照常
1:30開始

💥 調整「運動時間」,讓肌肉修得更快想透過運動延緩老化、維持肌力與行動力?除了有沒有動,「什麼時候動」也很關鍵🟩為什麼要在意晝夜節律?晝夜節律是身體的「內建時鐘」,大約每 24 小時運轉一次,負責協調睡眠、荷爾蒙、代謝與細胞修復肌少症(隨年...
09/11/2025

💥 調整「運動時間」,讓肌肉修得更快

想透過運動延緩老化、維持肌力與行動力?除了有沒有動,「什麼時候動」也很關鍵

🟩為什麼要在意晝夜節律?

晝夜節律是身體的「內建時鐘」,大約每 24 小時運轉一次,負責協調睡眠、荷爾蒙、代謝與細胞修復

肌少症(隨年齡肌肉量與力量下滑)是跌倒、失能與死亡率升高的重要風險因子

年紀增長時,常出現作息提前、日夜差變小、睡眠被切割等節律紊亂,同時肌肉再生能力下降。兩者互相影響,讓肌少症更容易找上門。

🤜運動能調校時鐘(不只靠光線),也是強效的非藥物處方

🟩 先懂基礎:中樞時鐘 × 周邊時鐘

中樞時鐘(SCN)在大腦下丘腦,主要被光設定時間

周邊時鐘存在各器官與肌肉裡,自行運轉但需要與中樞保持同步;肌肉時鐘會影響力量、爆發力、代謝、修復等

身體的時鐘是由一組基因(如 BMAL1、CLOCK、PER、CRY)彼此一推一拉運作而成。時鐘跑得順,肌肉更會修復,時鐘亂了,修復打折。

🟩 老化怎麼擾亂時鐘與肌肉?

🤜相位提前:變得早睡早醒

🤜振幅降低:白天不夠醒、晚上不夠眠,身體的「日夜差」變小

🤜睡眠片段化:夜裡常醒、深睡少,影響生長激素、睪固酮等合成代謝荷爾蒙的脈衝分泌,肌蛋白合成與修復力下降

長久下來,衛星細胞(肌肉幹細胞)活性與肌蛋白合成率都可能變差,肌力與行動力走下坡

🟩 運動如何調整生理時鐘?

運動不只練肌肉,也會透過體溫變化、壓力荷爾蒙、機械張力與能量感測路徑(AMPK、HIF-1α…)去影響時鐘基因的表現。

規律運動等於幫身體上發條,讓中樞與肌肉的時鐘更齊

🤜 什麼時間運動比較好?要看目的

如果想先把「睡眠與作息」拉回正軌,早上動(晨間~上午):通常會把時鐘往前推,多數人白天更清醒、晚上更好睡。長期晨練也常見起床後皮質醇較低、睡眠品質變好

建議:每週 ≥3 次晨間有氧(快走/騎車 30–45 分),每週 2 次上午阻力(6–12 次可力竭的重量,2–3 組/動作)。

🤜 目標是「增肌增力、表現更好」

下午~傍晚做阻力訓練:這時多數人力量與核心體溫較高,神經肌肉表現佳,刺激蛋白合成更有效,若你是晚型人,傍晚的訓練表現通常更順;早型人在上午練主課也很合適。

請注意,若發現晚間高強度會拖延入睡,請把訓練安排在就寢前 ≥3 小時結束

🤜 晚上運動會不會睡不好?

高強度晚間訓練可能短暫抑制褪黑激素、提升警覺;但研究也發現,不是每個人都因此睡差,有些人反而睡得更沉。重點在個體差異與強度管理,先從中等強度試起,觀察自己的睡眠反應。

🟩 兩條可行的簡易實作

路徑 1:中樞節律強化(晨練)
目標:把作息拉穩、深睡更多→夜間同化環境更理想。
做法:固定晨間有氧+每週 1–2 次上午阻力;白天曬太陽、晚上減少強光與藍光

路徑 2:周邊合成代謝優化(午後/傍晚阻力)
目標:踩住力量與體溫高峰→放大mTORC1等同化訊號、讓衛星細胞更活躍
做法:複合多關節動作(深蹲、硬舉、推、拉),6–12 次×2–4 組;搭配良好恢復與營養。

🟥 研究限制

儘管研究結果有正面結論,但目前的建議主要基於年輕族群的研究或老年人的短期試驗。需要進一步的系統性、長期縱向研究,以評估時序運動對老年族群肌肉健康和晝夜節律標記的長期影響

🟩 睡眠與營養,讓訓練回報加倍

睡眠:固定上床與起床時間;睡前 2–3 小時避免劇烈運動與大量咖啡因;需要的話做伸展、呼吸放鬆幫助降溫與安神

蛋白質:每餐25–30 克優質蛋白(魚、蛋、豆、乳、瘦肉等),訓練後優先補充

時序營養:把大部分進食放在白天的「活躍時段」,有助時鐘同步與代謝健康;晚餐清爽些,更利睡眠。

🟩 小結

把運動放在對的時間,能同步中樞與周邊時鐘,在老化環境中仍提高肌肉再生效率、改善睡眠與日間功能。沒有絕對正確的方式,一致性+個別化是關鍵,依自己的時間型態、睡眠反應與恢復速度微調時段與強度,才能長期可行。

參考文獻 Front Neurosci. 2025 Oct 9:19:1633835.

#運動醫學 #睡眠 #肌肉

09/11/2025

過了兩週再看一次,還是感動!

09/11/2025

辛苦啦

2025年巴林亞洲青年運動會(Bahrain Asian Youth Games)這次很特別有兩個駱駝的項目,沒想到短距離駱駝跑起來可以那麼快,比人還快500公尺衝刺賽(500m Sprint Race)男子 500公尺個人賽女子 500公...
09/11/2025

2025年巴林亞洲青年運動會(Bahrain Asian Youth Games)這次很特別有兩個駱駝的項目,沒想到短距離駱駝跑起來可以那麼快,比人還快

500公尺衝刺賽(500m Sprint Race)
男子 500公尺個人賽
女子 500公尺個人賽

119公里耐力賽(119km Endurance)
個人
團體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的選手包辦了衝刺男子組與女子組跟耐力賽的金牌

衝刺賽事影片可參考留言處 約9:00開始

Address

Taipei
106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吳易澄醫師-運動醫學 復健醫學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吳易澄醫師-運動醫學 復健醫學: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