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晴心理諮商所

點晴心理諮商所 點晴心理諮商所為點系列家族的第三間諮商所,以社工師與心理師在社區跨專業合作的型態,提供多元且具系統觀的服務

諮商預約可填寫:https://tolightheart.com/sunlight/contact 諮商預約表單:https://forms.gle/v8CGZF5GiG57hxoD6

24/11/2025

【實習心理師快問快答・力文篇】

轉眼間,實習心理師在點晴已經陪伴我們快半年啦!
這次點晴熊特派員突襲登場,帶大家用「快問快答」來認識我們力文實習心理師✨
想知道她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什麼嗎?
她像是哪一種動物呢?
她最想改變什麼呢?
還有還有,朋友們都怎麼形容她啊?
現在就一起跟著點晴熊,探索力文實習心理師吧💛

實習生諮商方案:https://forms.gle/xpShHQghTTvPXW4C

今天是諮商心理師節,來參加心理師感謝祭吧😘😘無論你正在諮商、曾經走過這段旅程,或只是想對陪伴過你的人說句話,都歡迎你寫下一段簡單的心意,送給心理師、諮商中心,或是此刻的自己。你可以在現場留言,也能透過線上參與。活動結束後,我們會整理小卡,將...
21/11/2025

今天是諮商心理師節,來參加心理師感謝祭吧😘😘

無論你正在諮商、曾經走過這段旅程,或只是想對陪伴過你的人說句話,都歡迎你寫下一段簡單的心意,送給心理師、諮商中心,或是此刻的自己。

你可以在現場留言,也能透過線上參與。
活動結束後,我們會整理小卡,將這些真實而溫暖的聲音和更多民眾分享⭐️⭐️

《現場》中心櫃檯領取小卡,寫下想說的話,並貼掛於活動布告欄區。
《線上》於網路表單寫下想說的話👉https://forms.gle/PFoMfjMTLXdUc8Kc9

誠摯邀請你共襄盛舉🥰

19/11/2025

🎥【實習心理師快問快答・卉謙篇】
轉眼間,實習心理師在點晴已經陪伴我們快半年啦!
點晴熊特派員帶大家突襲下一位~ 有請點晴熊用「快問快答」 訪問我們卉謙實習心理師✨

想知道她覺得自己像是什麼動物?
最近讓卉謙感到療癒的小事、喜歡推薦的是什麼呢?

一起跟著點晴熊,來更認識卉謙實習心理師吧💛
實習生諮商方案:https://forms.gle/xpShHQghTTvPXW4C9

17/11/2025

🎥【實習心理師快問快答・宗翰篇】
轉眼間,實習心理師在點晴已經陪伴我們快半年啦!
這次點晴熊特派員突襲登場,帶大家用「快問快答」來認識我們宗翰實習心理師✨

想知道他最想擁有的超能力是什麼?
平常又是怎麼紓壓、調整自己的呢?
一起跟著點晴熊,探索宗翰實習心理師吧💛

實習生諮商方案:https://forms.gle/xpShHQghTTvPXW4C9

【存了很多但從未開始──談囤積症的迷失與救贖|講座回顧】圖文/葉昣妤 實習心理師🌿讓我們一起回顧上個月的講座吧!講座一開始,講師先透過引導想像與思考:「大家是否曾經歷無法捨棄或割捨舊物的時候呢?如果生活中充滿了這些無法割捨的物品,那生活會變...
14/11/2025

【存了很多但從未開始──談囤積症的迷失與救贖|講座回顧】
圖文/葉昣妤 實習心理師

🌿讓我們一起回顧上個月的講座吧!

講座一開始,講師先透過引導想像與思考:「大家是否曾經歷無法捨棄或割捨舊物的時候呢?如果生活中充滿了這些無法割捨的物品,那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
使大家能夠開始貼近囤積者的內在經驗─其實,囤積並非全然異常,而是人類共有的天性,只是當囤積物遠超出生活所需,往往不只是收集物品,背後可能隱含的是心理的匱乏感與未被滿足的心理需求。

講師以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與小朋友的安全毯作為比喻,帶領大家理解囤積背後的心理歷程。
根據馬斯洛的理論,人類的需求層次從底層到高層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需求。
當某些需求在生命中未被滿足,我們可能會以「物」來填補心裡的空缺。
例如,囤積者或許透過「擁有」來尋找安全感,透過「保存」來維繫情感與歸屬感,那些被留存的物品,或許正像兒時的小被被——在不安的時候給予依靠、在孤單的時候帶來溫度。

如果我們想幫助囤積的自己或身邊的人,講師提醒,第一步是學會「看見需求」。當我們發現自己放不下的,可能並非物品本身,而是它背後承載的情感與意義。例如,難以丟棄的娃娃,也許象徵著對關係、對陪伴的渴望。我們不必急著清理或強迫放手,而可以試著在生活中增加新的連結——參加社團、與朋友定期相聚、參與讓自己有歸屬感的活動。
當我們可以在世界找到、我們給自己安全與愛,手上的「安全毯」自然也能慢慢放下。

🌠最後,講師送給每一位念舊、捨不得丟掉物品的大家一句話:「看見需求、放慢腳步。」理解自己的需求與渴望,是溫柔面對自己、邁向改變的起點。

若有進一步需要聊聊的地方,可填寫下列表單。
✨實習心理師諮商方案:https://forms.gle/xpShHQghTTvPXW4C9

💛點系列心理諮商所全職實習心理師招募💛隆重祝賀點系列實習生【于子涵】,今年順利通過諮商心理師考試,正式成為點心語的新進心理師啦🤩🤩若你也好奇在點系列實習的經驗如何,點擊圖片了解子涵心理師實習過程中的專業成長的心得吧🐻🐻
13/11/2025

💛點系列心理諮商所全職實習心理師招募💛
隆重祝賀點系列實習生【于子涵】,
今年順利通過諮商心理師考試,
正式成為點心語的新進心理師啦🤩🤩
若你也好奇在點系列實習的經驗如何,
點擊圖片了解子涵心理師實習過程中的專業成長的心得吧🐻🐻

💛點系列心理諮商所全職實習心理師招募💛實習說明會過後,對於點系列諮商所是否有更多了解呢?若您對加入社區諮商所、加入點系列有興趣,歡迎投遞履歷!今年將分成兩區來招募【全職實習生】,分為:一、台北區(點亮心燈諮商中心、點晴心理諮商所)二、新北區...
13/11/2025

💛點系列心理諮商所全職實習心理師招募💛
實習說明會過後,對於點系列諮商所是否有更多了解呢?
若您對加入社區諮商所、加入點系列有興趣,
歡迎投遞履歷!

今年將分成兩區來招募【全職實習生】,分為:
一、台北區(點亮心燈諮商中心、點晴心理諮商所)
二、新北區(點心語心理諮商所、點亮心燈諮商中心板橋館)
台北區招募全職實習心理師共四位,每間機構各收兩位實習心理師,新北區亦同;台北區與新北區總計招收八位實習心理師。

履歷截止日到11/21(五),期待您的加入🐻🐻

【當溝通成了鴻溝:親密關係中的溝通困境】Vol2圖文/王盈璇 諮商心理師上一篇我們認識了溝通裡的「僵化姿態」,那麼,我們該如何修補關係中的裂痕呢? 在第二篇中,王盈璇諮商心理師帶我們了解新的溝通方式:回應彼此「親密」與「自主」的需求 。我們...
12/11/2025

【當溝通成了鴻溝:親密關係中的溝通困境】Vol2
圖文/王盈璇 諮商心理師

上一篇我們認識了溝通裡的「僵化姿態」,
那麼,我們該如何修補關係中的裂痕呢?

在第二篇中,王盈璇諮商心理師帶我們了解新的溝通方式:回應彼此「親密」與「自主」的需求 。
我們將學習如何透過具體的方式表達對對方的重視與看見 ,以及清晰地說出「你想要的是什麼?」 。

👉 點進圖文,開始學習新的溝通語言,並試著想想可能未曾想過的問題?一起共同努力經營!

【當溝通成了鴻溝:親密關係中的溝通困境】Vol1圖文/王盈璇 諮商心理師你是否曾覺得在親密關係中,怎麼說都說不清?「我已經說很多遍了,你為什麼還是不懂?」「我們幾乎不吵架,但總覺得跟你很遠......」這些心聲,都指向了溝通中那條看不見的鴻...
06/11/2025

【當溝通成了鴻溝:親密關係中的溝通困境】Vol1
圖文/王盈璇 諮商心理師

你是否曾覺得在親密關係中,怎麼說都說不清?
「我已經說很多遍了,你為什麼還是不懂?」
「我們幾乎不吵架,但總覺得跟你很遠......」
這些心聲,都指向了溝通中那條看不見的鴻溝 。

在第一篇,王盈璇諮商心理師將帶我們認識心理學家薩提爾(Virginia Satir)提出的四種不良溝通姿態 。
而慢慢地會發現這些姿態其實是我們「過去學會的語言」,
成為習慣跟他人互動的方式。
但其實溝通姿態本身不是問題,僵化的使用才是 。

👉 點進圖文,看看你和伴侶在壓力下最常使用的是哪一種應對方式吧!

你是否也發現自己或周遭的親朋好友們,總有一群像是全能超人般的存在,他們需要在一整天疲勞忙碌的工作後,還得趕著接送或照顧孩子,並同時要關心父母的身體與生活起居?😵‍💫每天回到家中、夜深人靜時,總覺得自己像被迫旋轉不停的陀螺,「夾」在父母、孩子...
31/10/2025

你是否也發現自己或周遭的親朋好友們,總有一群像是全能超人般的存在,他們需要在一整天疲勞忙碌的工作後,還得趕著接送或照顧孩子,並同時要關心父母的身體與生活起居?😵‍💫
每天回到家中、夜深人靜時,總覺得自己像被迫旋轉不停的陀螺,「夾」在父母、孩子、工作之間,沒有時間好好休息或看見自己的需求,甚至不知道這種日子與壓力何時能結束?
👀那麼你,或許正是「三明治世代」的一員。

這群人,常需要一邊照顧年邁的父母、一邊撐起孩子的未來,
背著家庭、工作與經濟的多重壓力,還要不停在各種角色之間切換,常常忘了—"自己"也是需要被照顧☺️。

現在,讓我們跟著力文實習心理師💪,
一起了解什麼是三明治世代的生活困境、心理壓力與自我照顧之道,在滿滿的責任與期待之間,也學會為自己留一點喘息的空間,讓心重新被看見。

👉 點擊閱讀全文:https://reurl.cc/QVpzLb

【找到你喜歡做的事,是需要的冒險】文/李姵儀 諮商心理師我始終忘不了電影《一一》的最後一幕—簡先生與老友在走在綠蔭下的一段對話老友邀請他回到公司再一起打拼,語氣中帶著些許懷舊,也透露出現階段的空虛與不快樂。簡先生靜靜地說:「你做自己不喜歡的...
29/10/2025

【找到你喜歡做的事,是需要的冒險】
文/李姵儀 諮商心理師

我始終忘不了電影《一一》的最後一幕—簡先生與老友在走在綠蔭下的一段對話老友邀請他回到公司再一起打拼,語氣中帶著些許懷舊,也透露出現階段的空虛與不快樂。簡先生靜靜地說:「你做自己不喜歡的事,當然不會快樂啊。」

這句話,讓我感觸很深。

曾經的我,以為只要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得到主管與老闆的肯定,那就是我存在的價值與人生的意義。於是,我不斷追求效率、升遷、績效…每完成一個目標,便立刻設下一個新的挑戰。日復一日地前進,沒有滿滿的開心喜悅,反而漸漸感到內心的空虛。那種持續奔跑、卻看不到終點的焦慮,讓我開始質疑: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後來我發現,不只是我,大多數人都被困在社會既定的價值框架中。我們努力生活,卻常常忘了問自己:「我,快樂嗎?」究竟,我們該如何從體面但空虛的生活中走出去?

一、先從「願意冒險」開始
成長過程中,總有很多人為我們提供建議。家人、老師、親戚—他們給的方向也許沒錯,而且當時的選擇也確實幫助我們度過了人生的一段時期。只是,當我們正式進入職場,開始真正面對社會時,才會驚覺:「原來現實跟我們聽過的、想像的不太一樣。」
當你的生活失去熱情、變得空洞,那可能是內心在提醒你:現在的生活方式,或許不是你想要的。這時,你需要做的,不是急著找答案,而是給自己一段時間,去探索去感受、然後問自己:
「我真正想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我希望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這樣的提問,需要一點勇氣,因為它有可能成為一場人生的冒險。

二、主動嘗試不同事物,累積生活的厚度
台灣的教育制度長期以來都以升學為導向,過程中我們學會了標準答案、快速解題,但卻很少有機會學習如何探索自己。近年來,雖然像森林小學、自學團體等體制外的教育型態逐漸被接受,然而社會主流仍然重視「成果」與「效率」。哪個職業比較有前景?哪個科系比較熱門?什麼事情能帶來更高流量與關注?
在這樣的價值觀影響下,我們往往過度追求結果,而忽略了過程中的感受。但其實,真正有價值的經驗,是那些你親自去體驗、去感受、去犯錯的過程。
當你投入不同活動、主動嘗試陌生的事物,你會發現,那些五感體驗與內在反應,就是你對世界最真實的覺察。這些經驗,不會馬上給你明確答案,但它們會慢慢形塑你對生活的理解與選擇。

三、學習新事物,找出讓你感到快樂的事
現今資訊爆炸,AI也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遇到問題,只需動動手指、下個指令,就能立刻獲得解答。這樣的便利,固然提高了效率,卻也讓我們習慣不再思考與等待指令。
但人生的方向,並不是用關鍵字就能知道的。
「你真正喜歡什麼、適合什麼、什麼事讓你快樂」這些都需要透過體驗與感受,一點一滴建立起來。
因此,嘗試學習新的事物,不是為了「找出正確答案」,而是為了打開更多「可能性」。這樣的過程會讓你更了解自己,也同時培養出心理韌性與面對不確定的能力。當你不再害怕失敗、不再害怕起步的尷尬,你就擁有了不被框架綁住的自由。

四、培養第二專長,建立你的獨特價值
當你在探索過程中,找到一件讓你投入其中、感到快樂的事,那就是一個重要的訊號。它不一定馬上變成職業,但如果你願意持續深耕,慢慢地,它可能成為你的第二專長。
所謂「第二專長」,不一定要變現或商業化,而是你願意花時間投入,即使沒有回報也樂在其中的能力。這樣的專長,會在你感到低潮、困頓時給你支持,也會在你需要轉換跑道時成為跳板。
而一旦能將這項技能與工作結合,不但能增加你的職場價值,更能讓你在工作中找到真正的熱情與成就感。這,就是屬於你的「不可取代性」。

五、最重要的事: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選擇探索、嘗試、冒險,最終都會回到這點:你是否願意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生活態度。意思是,你願不願意花時間嘗試一些你不確定會不會喜歡的事?
你能不能接受,有些投資的時間與心力,最後可能不會有你想像中的成果?
你能不能允許自己慢一點、不那麼有效率?
在這個強調「快」、「準」、「產出」的社會,願意慢下來、願意等待、願意錯過一些短期結果的人,是少數。但也正因為如此,當你選擇承擔、願意付出,就已經開始與過去那個只聽從安排的自己告別了。
這個冒險,不一定要天翻地覆的改變,而是一種從心底開始萌芽的行動,那也是你的決心。

重點:靈活、冒險,是現代職涯最重要的能力
在台灣,多數人對職涯的想像仍深受傳統觀念影響。工作選擇以「穩定」、「熟悉」為主,找尋一種安全感。但現代職場早已不同於過去的線性發展模式,大多數真正需要的技能,都是在工作中才學會的;而真正有價值的能力,則來自你願不願意跨出去「學習、嘗試、修正」。
隨著產業型態快速更替、技術持續演進,現代人更需要培養的是「靈活的心態」與「適應變化的能力」。你必須定期檢視自己的技能,了解市場需求,必要時勇敢離開熟悉的領域。唯有如此,才有機會在變動中找到新的定位,並從中獲得真實的快樂。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出生的環境,也無法改變社會的規則,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過自己的人生。
希望看完這篇文章的你,能勇敢誠實地活出自己的樣子,即使走得慢,也要走在真正屬於自己的路上。

在點系列的實習生活是⋯社區案量很大,會花很多時間在個案上,能夠額外寫論文、打工的時間不多⋯⋯整體個案多,行政量比較大,平均一天需要處理10-15位個案的訊息⋯⋯社區場域當中,會接觸到有醫師診斷或人格疾患比例是1/4,其他則是憂鬱、焦慮、情感...
23/10/2025

在點系列的實習生活是⋯
社區案量很大,會花很多時間在個案上,能夠額外寫論文、打工的時間不多⋯⋯
整體個案多,行政量比較大,平均一天需要處理10-15位個案的訊息⋯⋯
社區場域當中,會接觸到有醫師診斷或人格疾患比例是1/4,其他則是憂鬱、焦慮、情感困擾、家庭與伴侶關係、職場與生涯規劃等議題,需要涉獵多元化的知識與系統合作的概念⋯⋯

對於實習生活,往往會有許多擔心與想像,
因此,歡迎你一起來參與實習說明會,
由點系列所長們來替你解答這些問題,
讓你了解實習生活的現況,對未來實習生活有初步掌握!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RKfZJWSRU293FTqP8

Address

中正區寧波西街87號7樓之 2
Taipei
10075

Opening Hours

Monday 13:00 - 21:00
Tuesday 13:00 - 21:00
Wednesday 13:00 - 21:00
Thursday 13:00 - 21:00
Friday 13:00 - 21:00
Saturday 10:00 - 18:00

Telephone

+886976710756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點晴心理諮商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點晴心理諮商所: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