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2025
心理狀態失衡,與慢性病密不可分
越來越多研究證實,心理狀態與生理疾病密切相關:
●憂鬱症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2 倍
●長期焦慮者罹患糖尿病與代謝症候群的比例顯著上升
●情緒壓抑會影響腸道菌相與自律神經,干擾免疫與消化功能
慢性病的根源,不僅來自飲食或缺乏運動,更來自長期被壓抑的情緒與人際壓力。例如:無法訴說的委屈、不被理解的婚姻、職場裡的冷漠與剝削……
這些壓力透過神經內分泌與免疫系統,一點一滴削弱我們的健康。
全身性的氧化壓力,不只傷肝,更傷心與腦
許多人將「肝」視為壓力的代名詞,但實際上,ROS 的破壞力遍及全身:
■腦部 → 增加認知退化、焦慮、失眠風險
■心臟 → 提高冠心病與心肌梗塞機率
■血管 → 增加高血壓與動脈硬化風險
■胰臟與肝臟 → 誘發胰島素阻抗、糖尿病、脂肪肝
■腸道 → 影響腸道菌相、加劇腸躁症
■骨骼與肌肉 → 促進發炎與老化
壓力導致的交感神經長期亢奮,讓我們處於高警戒模式,心跳快、睡不好、免疫力下降,身體的「傷害模式」就這樣慢慢展開。
真正療癒你的,不只是藥物,而是有支持的關係與安全感
我們無法控制外界的一切,但可以開始重視「人際修復」與「情緒釋放」的力量。
研究指出,良好的人際連結、被理解與被支持的情感經驗,能有效降低發炎反應與壓力賀爾蒙濃度。
許多癌症康復者與慢性病患者坦言:「真正讓我活下來的,是那些願意陪我哭、陪我靜靜走過去的人。」
給自己的提醒與行動建議
●每天觀察自己的情緒,寫下壓力來源與感受
●每天給自己 10 分鐘安靜時間:冥想、呼吸、放空
●每週找一位值得信任的人聊天,不為什麼,只是連結
●不要害怕尋求專業協助:心理師、身心醫師、輔助療癒
●練習接納自己,允許自己脆弱與需要幫助
🌈 結語:照顧情緒,就是照顧身體
身體從不說謊,它透過症狀說出你壓抑太久的聲音。你可以忽略一份報告數字,但不要忽略你內心的痛苦與孤單。真正讓你生病的,往往不是糖或油脂,而是無法釋放的情緒、無法修復的關係、與長期的孤立與壓抑。請從今天起,溫柔對待你自己。健康,從「好好活在關係中」開始。
🩺 醫師觀點:內外兼修,才有真正的健康
身為整形外科醫師,我深刻體會到外表不只是美學,更是自我價值與人際關係的投射。
很多來求診的患者,看似追求容貌改變,實則內心藏著深層的不安、自卑與人際困難。若我們只處理外表,而忽略了心理壓力與社會支持,終究無法真正「治癒」一個人。因此我更想提醒大家:請關注你的心理健康與人際品質,因為那才是真正決定你是否健康的根源。
采新整形 陳子瑾醫師
#采新整形陳子瑾
#陳子瑾健康醫療元宇宙
#你的人生需要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