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園心理治療所

心園心理治療所 這個網頁的文章是所長吳國慶所撰寫,期待更多人了解關係取向! 心園官方Line@帳號
歡迎搜尋:@mindgarden 🔍
https://page.line.me/?accountId=mindgarden

通常我們難以放棄對關係的高期待,光是承認無法調整的不舒服,就有機會推動我們去改變。💛 孤單系列的這一集,吳所長帶我們理解:要走出孤單的循環,就得勇敢承受那份「想被愛」的渴望。 #吳心所繫  #心理師談談  #親密關係  #心理諮商  #關係...
15/11/2025

通常我們難以放棄對關係的高期待,光是承認無法調整的不舒服,就有機會推動我們去改變。
💛 孤單系列的這一集,吳所長帶我們理解:
要走出孤單的循環,就得勇敢承受那份「想被愛」的渴望。

#吳心所繫 #心理師談談 #親密關係 #心理諮商 #關係取向 #孤單系列

明日(11/11)為颱風假,桃園所的行政工作暫停一日。「除已另與心理師約定外」,原已預約明日會談者,助理將陸續與您聯繫修改日期或是改為視訊諮商,祝一切平安!
10/11/2025

明日(11/11)為颱風假,桃園所的行政工作暫停一日。「除已另與心理師約定外」,原已預約明日會談者,助理將陸續與您聯繫修改日期或是改為視訊諮商,祝一切平安!

10/11/2025

有時候,我們明明知道對方不愛,卻還是努力付出,
期待有一天對方會知道自己的好,會願意給自己一點愛。

只是——不斷地徒勞無功,其實是因為,
看清楚,比失望還痛。

這一集,吳國慶所長帶來怎樣的觀點呢?

👉完整影片看這裡: https://youtu.be/onCSenL7eM4

#吳心所繫 #心理諮商 #心理治療 #心理師談談 #親子關係 #一廂情願

07/11/2025

我們常以為「只要有人在身邊」就不孤單,
卻不敢選擇真正的親密。
於是,找一段安全、低期待的關係,
最後卻只剩下更深的寂寞。

💛 關係的穩定,不一定能帶來安全感,
誠實面對恐懼,才有機會重新連結。

#吳心所繫 #心理師談談 #關係取向 #親密關係 #心理治療 #孤單系列

03/11/2025

長大後,沒人罵你了,但你還是會害怕犯錯、想趕快道歉。
那不是性格,是「唯一經驗」🌧️

在新的一集裡,我們藉由電子書的故事來看看唯一經驗:那些讓我們以為「被罵是應該的、被理解是例外」的成長記憶。

完整影片請看這裡:https://youtu.be/dTSNirJqg9A
#心理學 #心理治療 #心理諮商 #關係取向 #吳心所繫

30/10/2025

親密關係中,我們往往會期待能得到溫暖、被關懷,然後才不會孤單。
因為在被愛中才能得到價值感,因此我們才會如此的重視關係。
🎥 吳心所繫 陪你看關係中的自我 歡迎訂閱分享~
#心理學 #關係焦慮 #親密關係 #心理師談談 #吳心所繫 #關係取向

👉 在 YouTube 看完整影片 https://youtu.be/pb0KgDcyGBw

30/10/2025

越依賴,越恐懼

#張禕心理諮詢師 心園深圳所

作為一名從業十三年的心理諮詢師,在臨床經驗中,從很多長期會談的個案身上,我發現一些比較普遍、也比較典型的現象。這些現象非常值得仔細觀察和揣摩,以增進我們對治療歷程、甚至對於人性更深的理解。

👥以治療歷程而言:

對於長期、深度的會談,個案與治療者已經形成相對穩固的治療關係。

「相對」的意思是,對個案來說,在他的生命裏,其實沒有其他的關係像治療關係一樣,讓他可以如此放心地暴露內心的很多想法;也沒有一個關係像治療關係一樣,如此穩定、有品質地存續多年。

因此,治療關係對個案來說,是「相對的好關係」。

在這樣相對的好關係中,因為信任和正向感受的累積,個案會愈來愈依賴治療者。但是,因為受過去的創傷影響(過去的創傷:被依賴對象傷害,對關係失去信任),越依賴,自然也就越恐懼。

恐懼可以起到一種「保護」作用,讓人遠離潛在的危險。遠離,就不會重蹈覆轍,不會像以前一樣,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受到傷害。

當個案任由恐懼在治療關係中發揮作用,治療關係就會陷入停滯或甚至有所後退。

個案可能會下意思地(主動)從與治療者的互動中尋找蛛絲馬跡,將治療者的言行或反應不加檢驗地擅自詮釋,詮釋的方向則是指向自己所恐懼的負向形象。

如此,當治療者的負向形象比例增加,個案選擇優先保護自己,不再繼續靠近治療者、不再更加依賴治療關係,就成為一種貌似合理的做法。

當然,這只是一種可能的選擇。

另一種選擇則需要更多點的勇氣——更多點的勇氣就關係裏的疑慮、恐懼向治療者曝露跟探討。因為曝露跟探討其實要承受可能對自己來說最恐懼的結果,這是一種「失控」或「失去掌握感」,也是一種「冒險」。

但是,其實「冒險」的結果可能反而是獲得「相對陌生」的好經驗。最害怕的情況並沒有發生,想象中的被斥責、被貶低、關係決裂、被拋棄……統統都沒有發生,反而是獲得一些對自己、對治療者、對關係新的理解。

👤以人性而言:

有關係創傷的個體,在早期的依賴關係中受到傷害,如果選擇了保全這個傷害自己的關係,那麼接下來的人生中,以此為母本的人際關係將不可避免產生類似的混亂:你到底是愛我的人,還是傷害我的人?

你既有愛我的一面,又有傷害我的一面,我到底該如何看待你,如何定義我們的關係?

這彼此對立的兩面無法統一,讓人混亂,也讓人戒備——一旦在關係裏有好的感受,彷彿危險將隨時降臨,讓人即刻自動戒備起來。所謂「一面靠近,一面警戒」,這就是對關係失去信任又保全關係的結果。

保全關係,是因為仍對好關係抱有熱切的期待。雖然過去的經驗讓人混亂又失望,但對好關係的嚮往永遠無法磨滅,尤其是成年後對親密關係的嚮往,成為「重置人生」的新希望。

當個體跟戀愛對象越親近,也就越容易感受到內心的恐懼(關係創傷的影響:親近的關係也是造成傷害的關係),因此選擇降低關係熱度,變得忽冷忽熱,甚至玩消失,主動讓關係降溫,這樣就比較「安全」。

但這樣做的代價就是讓關係品質降低,其實反而跟自己內心原本對好關係的追求背道而馳。

相反的,雖然關係愈近愈恐懼,但為了維持關係的品質,冒險去跟對方暴露自己在關係里的疑慮、不安、恐懼,給雙方真正溝通的機會,就有可能獲得自己真正嚮往的關係,成就「重置人生」的可能。

#心園心理治療所 #台北 #桃園 #新竹 #深圳 #心理諮商 #心理治療 #心理師 #通訊心理諮商

27/10/2025

也有過這樣的時候嗎?明明很努力愛一個人,卻總在心裡對關係偷偷扣分,扣到想結束關係呢?

為什麼有些人用「沈默」在維持愛?有時我們不是不想說,而是不敢說。怕衝突、怕被拒絕,最後用沈默守著一段逐漸失溫的愛。

💡完整影片看這裡 👉 https://youtu.be/pb0KgDcyGBw

#心理學 #心理諮商 #親密關係 #心理治療 #自我成長 #關係取向 #吳心所繫 #吳國慶

20/10/2025

新的一集我們談談伴侶關係中,信任崩塌後的關係。有時候不是不想離開,而是不敢離開。
關係裡的恐怖平衡,其實是彼此都在害怕孤單,也因為害怕孤單,可能會困在「不快樂卻穩定」的關係裡,而關係的品質就這樣犧牲了。
Youtube完整影片: https://youtu.be/n60VsdkzKn8
FB #吳心所繫

#心理諮商 #心理治療 #心理師 #華人關係取向 #心理成長 #心理學 #吳心所繫

15/10/2025

30幾年臨床經驗的吳國慶所長,為什麼決定開始做自媒體?他以「吳心所繫」頻道名,在YouTube 頻道 & Podcast 同步登場!他心心念念期盼的是什麼?讓我們一起看看所長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談談「華人關係取向深度心理治療」的核心學問~

詳情請看FB #吳心所繫 和 Youtube完整影片: https://youtu.be/i0LUO3Rm_gE

#心理諮商 #心理治療 #心理師 #華人關係取向 #心理成長 #心理學  #吳心所繫

13/10/2025

💔 如果我們早年在關係裡受到過嚴重傷害,
長大後,常常會在關係裡感到恐懼、不安,
背負著這樣的關係創傷長大,
即使是親密關係也難以感到安定。

🌱 但親密關係,
同時也是上天給我們的「第二次成長機會」!

當我們願意去建立新的連結,
學習不同於早年的關係互動方式,
就有機會再次成長,
學習信任他人的能力,
感受親近帶來的溫暖與力量。
——
📣想更認識「華人關係取向深度心理治療」?
追蹤我們,獲得更多心理師專業分享。🌸

#心理諮商 #親密關係 #關係創傷 #心理療癒 #成長

Address

忠一路15號 (縣府敦品大樓,鄰近桃園縣政府)
Taoyüan
333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21:00
Tuesday 09:00 - 21:00
Wednesday 09:00 - 21:00
Thursday 09:00 - 21:00
Friday 09:00 - 21:00
Saturday 09:00 - 21:0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心園心理治療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