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25
他們沒有第三者、沒有激烈衝突,也沒有任何劇烈的情緒爆炸。相反,他們非常安穩,只是隨著生活不同階段的變化,步伐開始慢慢分岔。太太渴望成長,渴望向前,看得到未來,也希望丈夫能一起迎向更好的自己;但丈夫的節奏一如既往,穩、慢、沉、沒那麼快調整。他不是拒絕,只是他的心和腳步永遠像慢動作,轉彎需要時間,前進需要暖身。
這讓太太感到孤單。她覺得自己一個人推著關係往前,而丈夫只是被她拖著走。但我始終看得很清楚,她的急,是因為愛;他的慢,也是因為愛。只是這兩種愛的速度不同,而速度不同的兩個人,如果沒有對齊方向,就會走著走著忘記彼此原本是同行者。這正是家庭意向性(Family Intentionality)出現落差時最典型的狀況。不是兩人變差了,而是兩個內在羅盤指向不同的地方。太太看著前方的山,丈夫看著腳下的路;太太想加速,丈夫想穩住。只要意向沒有被說出來,也沒有被對齊,關係就會開始默默分散。但我問太太:「如果他改得慢,但你看得見他願意往同一個方向走,你覺得有可能嗎?」她沉默一會,然後輕聲說:「如果一起,那我可以等。」這句話讓治療有了新的空氣。太太並不是不能等,她只是不能孤獨地等。
因此,我向他們介紹了伴侶微調理論(Relationship Calibration),關係不需要一次性的巨大改革,也不會因一次談話而重生。真正能改變婚姻的,是那些小小的、可做到的調整。每天三度,三個月後,就是九十度的變化。對太太而言,小調整能讓她看到丈夫不是停著不動;對丈夫而言,小調整讓他覺得改變不是巨大的壓力,而是溫和可行的步伐。這是一種讓兩人以自己能接受的節奏重新靠近彼此的方法。
很多人都誤會了,以為婚姻需要同步才能幸福。但事實上,目標一致,比步伐一致重要很多。如果我們往同一個方向走,快一點慢一點都無所謂;但如果方向不同,再努力也會背道而馳。而要讓方向重新變得一致,需要的不是重大承諾,而是兩個人願意一起存下小成功的經驗。一杯主動泡的咖啡、一次陪伴的散步、晚餐後幫忙洗的幾個碗,或是在對方疲累時說一句:「你辛苦了。」這些微小的行動看似普通,但那是會累積的,累積到某一天彼此就會發現,關係真的開始往同一個方向動了。
讓兩人能夠親密地同步成長,從來不是靠劇烈地調整,而是兩個人一起前進時,那些毫不起眼卻溫柔堆疊的細節。如果讀者們有相同的需要,也可以一起嘗試以下這兩個練習,跟伴侶一起儲存屬於你們的小成功,一起調頻。
一:共同願景 10分鐘練習
目的:找回共同方向,而不是解決問題。
兩人一起坐下,拿紙筆,各自寫出三項:
1.我希望我們一年後的關係「變得更像什麼」
2.我希望我們家是一個「什麼感覺」的地方
3.我覺得你最能帶給家庭的力量是什麼
寫完後交換看,然後只做一件事,找出我們有重疊的那一項,而不是找差異。
這是把兩個人的羅盤重新調整到同一片地圖,上的練習,不討論細節、不討論方法、不討論過去的問題,只找一致性。
二:微調任務卡實作(Relationship Calibration)
目的:讓改變具體、可執行、可完成。
一人寫三張便利貼(每張一件小事),另一人選其中一張作為這週的任務。
舉例(依對方的需求,而非自己的喜好):
•「這週每天晚餐後一起散步 10 分鐘」
•「這週我主動負責倒垃圾」
•「這週晚上睡前我會陪你聊 5 分鐘(不講壓力,只講心情)」
選任務的人有權選最輕鬆、最不難做到的那一張。這會讓步伐慢的一方不覺得被逼迫,也讓焦慮的一方看到他有往前。這就是微調理論的靈魂,不是做多,而是做穩。
三:本週3個小成功回顧
目的:讓兩人都看見進步,避免「你都沒變」的錯覺。
每週固定 5 分鐘,各自說三件事:
1.我看到你做的第一個小成功是______
2.我自己的第一個小成功是______
3.我們之間的第一個共同小成功是______
為什麼這有效?因為人腦比起看見好,更擅長放大不好,這個練習會讓婚姻的注意力從問題轉向動能,動能越多,關係越能往前。
#工作後感
#聊天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