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2025
【看見低敏感者自負、易怒背後的困境】
-
蔡岳融 臨床心理師\
-
相對於高敏感者常常陷入內耗糾結,身為「低敏感者」的人們並不會常常受到情緒困擾,但也不見得生活就完全順暢無阻。
低敏者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更偏向形成問題並進行解決,他們腦中運轉的是「怎麼做才能解決問題、這些方法哪些好呢?、如果問題解決得不好下次該怎麼辦」。
他們對於旁人心中的「糾結」「拉扯」很難理解,他人若更聚焦於那些低敏者覺無關緊要的事情時, #低敏者們會很生氣很煩, #他們內心深層更是面臨一種「 #無法懂 」 #的焦躁感受 ,就像「看不到」的感覺是讓人很恐慌一樣。他們陷入自我觀點並焦躁地想著「阿不是就這樣做就好了嗎?」的同時,心裡也像是逼著別人丟掉他們不能理解的東西一樣。
低敏者小賴在諮商時的喃喃自語: 「吃飯時朋友提醒我「氛圍變了」、「他看起來被戳到還是先別講了」,我聽著、點頭,卻感覺不到任何變化。對我來說,那個人不就是一樣在講話嗎?我沒有惡意,也沒有冷漠,只是真的——沒有感覺…也有點不舒服…不能就事論事嗎?。」
「有人說我不夠細膩、不會察言觀色、不貼心。我真的努力過了、只覺得煩死了。看臉上的表情試著分辨從什麼時候開始變生氣又如何、思考是我哪句說錯了又怎樣?,試著想像他們說的「兩難」到底在難什麼我真的問號… 這些行動對我來說像在空氣中抓灰塵。他媽的——有夠沒意義,為什麼大家都很懂?為什麼我被笑「太遲鈍」?
小賴也對諮商師說「不過你也說,也許我的「看不見」也是一種逃避;也許我害怕「好難」的感覺湧上來會太亂,太重,所以我乾脆讓自己都在看著是否解決? 我不知道,我只覺得糾結這些沒有意義,不要煩就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給身旁的人
不是所有的冷靜都是疏離,也不是所有的遲鈍都是不在乎。
低敏的人也需要時間去學習情緒的語言,只是需要更多的線索與時間,又或者是安全的時間與空間。
如果你希望被他們理解,請說出來——不要只靠暗示。
那不是低敏者不願意靠近,而是他們真的需要更明確的指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給低敏的人
你不必變得多高敏感才能被愛。
但你可以練習「多停一秒」「多感受一點點」「當下即結果」——看見對方眼神裡的小變化,聽聽語氣裡的停頓,玩味哪些現在已經發生的一切,這些看似沒意義的東西也會是生活中的色彩,有的問題不一定要解決也沒關係。
不用強迫自己感同身受,只要允許自己多一點好奇:「他現在在想什麼?」
有時候,理解不是感覺的本能,而是願意的開始。
#臨床心理師 #高敏感 #低敏感 #安全感 #問題解決 #情緒抒發 #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