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et Sport遇動練習

Meet Sport遇動練習 遇動課程最大特色是
~基礎瑜伽,基於科學講解清晰
~動作簡易,重視身體連結覺察
~一對一教學,從錯誤姿勢改善疼痛無力

【Meet Sport 遇動練習|遇見身體,遇見覺知】

這裡不是競技場,也不是運動場,而是一個讓你重新與身體對話的空間。
我們相信,練習的意義不在於做到多少動作,而在於是否能真正覺察自己正在怎麼做。

「非暴力瑜伽」是我們的核心精神。
每一個呼吸、每一個微小的動作調整,都是與自己相處的溫柔練習。

無論你是長期痠痛者、瑜伽初學者,或只是想好好放鬆的人,
在這裡,你都可以慢下來,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力量。

歡迎你加入 Meet Sport,
與我們一起,練出更溫柔、更聰明的身體覺知力🌱

🌀讓呼吸跟核心在一起,讓痛跟無力都少很多深層核心練習,兩種課程,陪你練出有生活功能的核心能力​核心很重要,但什麼才是「有用」的核心?​常運動的學員曾說:「某課程時我收不住肋骨?」但如果一個長期運動的人,面對強度極大的動作或長期代償完成各項運...
07/11/2025

🌀讓呼吸跟核心在一起,讓痛跟無力都少很多
深層核心練習,兩種課程,陪你練出有生活功能的核心能力

核心很重要,但什麼才是「有用」的核心?

常運動的學員曾說:「某課程時我收不住肋骨?」
但如果一個長期運動的人,面對強度極大的動作或長期代償完成各項運動,那他需要的,也不會是更具強度的訓練,而是更慢而深的覺察,才能讓他在動作當下更警覺到每個動作細節的完成。

「深層核心」不是一塊肌肉,而是一套系統整合:橫膈膜、腹橫肌、骨盆底肌、多裂肌。
四種肌肉能自發性的由內而外,在呼吸間,建立真正的穩定。

12月兩種不同形式的核心課程?
短時間體驗覺察的入門班
深入身體轉化的整日工作坊。

🟢 週三午後兩小時|深層核心初識練習
主題:如果你在生活中是靠腰站、用肩膀出力,甚至走路、姿勢一變就腰酸背痛,那你需要的,不是更多練習,而是更容易的感知,才會內化成自然收核心反應。
從呼吸找到身體的穩定
適合初次接觸「核心」概念者、生活忙碌卻想感受轉變者
✅透過呼吸認識腹橫肌與橫隔膜的作用與發力方向
✅不追求難度,只回到基礎的感覺與穩定


🔵 週六全天七小時|深層核心工作坊
主題:一整天的覺察與實踐,將核心帶回生活
適合對收肋疑慮、想系統建立核心習慣者
⭕️上午:圖解解剖 × 呼吸訓練 × 肌群辨識 × 站姿穩定
⭕️下午:自我筋膜按摩 × 機能動作練習 × 核心統合與實踐
✅加入靜心冥想與深層放鬆練習,全面調整呼吸與中軸張力


兩種課程,在各種基礎中,選擇你的「核心進化方式」

你可能只是想感受一下「到底我的核心有沒有用上?」
👉 那麼週三下午 2 小時的體驗課,就是你認識自己身體第一步

你也可能已經常常收不住肋骨、動作代償、深呼吸都會憋……
👉 那麼週六的全天工作坊,就是你需要的系統性重建與深層調整。

兩堂課交替呼應。無論你想試水溫,還是打地基,早日安排時間上課

⏰ 名額有限,早鳥預購(限11/30前報名)
📍12/3 三 ​ 特別課 下午 14:00–16:00 原價$1500 早鳥 $1200

📍12/13 六 全日工作坊 10:00–17:00(中午休息 1 小時)原價 $4000,早鳥價 $3200

📲報名請加入官方LINE私訊,額滿即關閉報名。
私訊請複製課名、時間。回訊即可

讓我們從呼吸開始,把穩定找回來。
這一次,我們不是練肌力,是長期慣性。
😉願我們練習帶來美好

06/11/2025

手肘貼肋、肋骨內收、頸椎延伸
深層核心的安定,是後腦與脊椎的合奏

後腦與脊椎穩定,是身體軸線重新校準的起點

當我們不斷強調「核心啟動」,
你知道脊椎的延伸其實才是最根本的開始嗎?

這段練習結合三個重要位置:
✔ 手肘貼肋 → 幫助肋骨收內與肩帶穩定
✔ 頸椎第七節 → 感受從頭往前的脊椎滑動
✔ 後腦勺穩定 → 帶出腹內壓的深層核心發力感受
搭配呼吸與身體重心轉移,
你會開始理解,
真正的核心穩定,是清晰、乾淨、不中斷的力量傳導。



#排球手勢練習 #頸椎延伸 #肋骨收內 #深層核心 #後腦勺穩定 #非暴力瑜伽

深層核心系列~用骨盆與膝蓋的滑輪系統,自然的發動深層核心?經過十月每週三,我們都會提醒您去關照深層核心這次探索的旅程,我們來到「股四頭肌」​膝蓋常常痛的陳姐,在家上線上課。下課後簡訊我:老師你剛剛那個淺蹲練習很好耶,我每次練深蹲,常常一蹲膝...
05/11/2025

深層核心系列~用骨盆與膝蓋的滑輪系統,自然的發動深層核心?
經過十月每週三,我們都會提醒您去關照深層核心
這次探索的旅程,我們來到「股四頭肌」

膝蓋常常痛的陳姐,在家上線上課。
下課後簡訊我:老師你剛剛那個淺蹲練習很好耶,我每次練深蹲,常常一蹲膝蓋就有聲音,然後小腹也收不起來,你剛剛叫我們用椅背輔助,先上下淺蹲一分鐘,再淺蹲不動一分鐘,大腿突然就會用力,膝蓋就沒感覺,連小腹都收著了。
你要不要分享我的感覺,給大家看看。
當然好啊:我說

為了讓大家稍微理解陳姐得到的效果背後,請容我稍稍說明「蹲」的另類動作邏輯。

先說說股四頭肌,它一套四肌肉的組件,包在大腿股股前半區,涵蓋鼠蹊髖關節,串接膝蓋髕骨。
我們把它設想成一組發力繩索。

而骨盆!我們想像一下,骨盆像個大滑輪,膝蓋是小滑輪;加上大腿骨是軌道!
當大腿前後肌肉繩索系統,相互拉收帶動下,形成骨盆前傾後傾。
藉此深層核心被誘發穩定下來!

也就是說
當骨盆大滑輪前後滑動,膝蓋就自動穩定,然後兩腿,左右各有前後兩條彈力繩拉撐,左右兩腿後面有兩套膕旁肌群(上週有說),左右兩腿前面,也有兩套股四頭肌。這兩套前後拉力系統,維持骨盆水平。

瞬間「深層核心」就發動了。
~~
蹲馬步的發勁方式,就是讓骨盆維持某種水平狀態,慢慢蹲住。如果骨盆水平狀態不是這兩套前後肌群維持,而是靠腰🥲。

蹲姿發動的體感,大部分人都會優先感受到,大腿前面用力。
所以幾乎所有的訓練的起身動作都會用到大腿前側的發力體感經驗,也代表深層核心是否具體發動的具現反應,
因此「蹲」這個發勁方式,不是習武而已,也是養成「入老肌力」,也是疼痛減敏的養護。

動作練習
在我教學上下列動作一做,幾乎每個學員往往就會感受到股四頭肌發力:那就是重心往後位移時,感受到勁道明顯。也而且四頭肌一但喚醒,往往骨盆底肌與腹橫肌就會跟著反應了。
下列我提供一套簡易練習方式。

淺蹲練習:
一、面對牆壁或手扶椅背。
二、臀部稍稍後,讓重心落腳後跟,再慢慢蹲低到大腿前側發力感出現。
三、在大腿發力後,吐氣收腹,吸氣擴胸,感受內體下腹內收懸吊上提。
四、第一回合,上下活動一分鐘。第二回合,固定在適當淺蹲的高度一分鐘。

這個練習可以有三個結果。
專注在大腿,就是四頭肌練習。
專注在腹內壓,就是深層核心練習
專注在兩者之間,則是兩者交替運用。

📍 結語:你必須的
要讓自己身體,養成穩定的深層核心發動反應
前幾週!我們分別針對骨盆底、腹內收、橫隔膜與脊柱上伸四大深層核心說明與提供簡易練習。
請你重新建立大腿後肌群,你會發現收腹擴胸更簡單。

身體有自己面對動作的慣性,如果你沒有提供一些精微細節,你的腦就會忽略。
導致小腹會收不住,深層核心養不住。
即便你全力收緊小腹,它還是跟你沒有關係。

所以你不是需要一種運動,而是一套動作流程,簡易方便,隨時可行。或是天天可作的,你的身體就會因為你創造的精微動作,形成一套生理結構的反應。
當生理結構的反應轉變成身體體感,你就會自然的收住小腹了。

深層核心文章,我們持續
其他至於骨盆底肌與腹橫肌文章,你可以滑我們粉絲專頁看看,或加入我們官賴,簡訊『深層核心文章』我會賴給你相關連結

如何收核心!收的從從容容 游刃有餘?​從容本來是種態度,也是情緒價值。價值在於你的心在收核心的過程中不躁。不躁就是種放心,放心的收著核心,這是一種頂級安全感。​游刃有餘出自莊子的『庖丁解牛』一文。文中有位斬牛千頭而刀刃不壞的屠夫,說他的刀不...
05/11/2025

如何收核心!收的從從容容 游刃有餘?

從容本來是種態度,也是情緒價值。
價值在於你的心在收核心的過程中不躁。
不躁就是種放心,放心的收著核心,這是一種頂級安全感。

游刃有餘出自莊子的『庖丁解牛』一文。
文中有位斬牛千頭而刀刃不壞的屠夫,說他的刀不是切,而是在分解肉塊與骨筋時,皆能感受到骨筋肉縫間的空間,所以刀不切力,純粹滑過,肉塊便卸下了,所以刀刃從來不壞損。
意謂收核心時,絕不是一昧練力氣,而是內觀身體在呼吸間的縫隙。

懂了這兩層概念,收核心練習目的是什麼?要拿捏好!
錯誤的目的會讓人煩躁或焦躁,以為是某種必要,而必要。
例如你以爲你是瑜伽老師,所以動作要很好。
或是你覺得練對,就是練得很好?很好看、很厲害,這樣就會體力變好或是疼痛病好。
這類目的會執著在某種非要不可,必要不行,就忽略流動隨機的無常

瞬間!就不從容了。
頃刻!就不再游刃有餘了。
接著你原本要收的核心,就會變成一直在用力

我建議收核心的目的是「覺察」
例如,你的覺察是一把劃開迷惑的刀刃,讓你在身體內各部位滑過,創造有利於你的力線。
從感受上變成物理,也慢慢沁隱在生活事務間。
你懂得讓身體在各種事務間,找到「縫隙」穿過。

從身體的游刃有餘,回應到生活中的從從容容

那要如何從覺察收核心,收到從從容容 游刃有餘?
就要避免下列兩件事,這兩件事就是:
一、接納有錯,不要挑錯
你在某種動作上是收不核心,那就僅只那個動作有錯。其他你收的住,就是肯定自己有收。
別讓記憶體裏面收集到畫面都是錯的,而忘記自己做對的,這不僅失去進步的基礎也失去當初練習的目的。
接納自己有錯,不是專注有錯。接納是你看到事情全貌,也就是你看到身體輪廓在動作時的種種反應。
這就是對自己全知全覽的高度,而不是雙眼凝視這錯誤的深淵。
脫開凝視,讓你對自己有全知全覽的高度,此刻的你就是從從容容!

二、認同基礎動作有益
很多基礎動作都很無趣,也不厲害。例如瑜伽山式,說穿了就是並足而站,一種最最基礎的立正站樁動作。
但是你閉上眼睛練,讓本體覺慢慢一遍遍掃描身體各部位,就像精神感官上的身心解剖,把身體從內而外的觀自在。
把這個態度,去游刃在各種基礎動作中...而有餘。

這說來有點玄。其實不難,就是你起初要慢一點。
慢一點,為自己在練身體的覺察這件事上下功夫。

記得
全知全覽,是從從容容
身體掃描,是游刃有餘
讓收核心這事,在心理上是情緒價值,在身體上的健康意識。

04/11/2025

噴嚏後閃到腰?這招就能瞬間保護脊椎!

打噴嚏,不只氣體噴射,也能讓腰椎錯位

你知道嗎?
打噴嚏時的衝擊力,可能超過某些噴射機的氣壓爆發。
這個瞬間,脊椎從微後彎被強力拉進爆發性前彎,
正是許多人閃到腰的元凶。
其實你可以提早反應、主動保護。
✅ 一旦察覺鼻腔刺激(噴嚏前兆),
✅ 立刻用手壓住下腹,
✅ 把小腹「收好、撐住」,
這個小小的動作,
會讓你的核心先發力、
讓脊椎瞬間「穩定」過這一劫。
一秒鐘,決定你會不會進入下背痛循環。

#打噴嚏閃到腰 #收腹護腰 #核心穩定力 #非暴力瑜伽 #腰椎保護

這是一個極簡卻高效的保護技巧,
歡迎分享到你關心的人,
特別是容易閃到腰的中年朋友、久坐上班族與長期咳嗽的照顧者。
身體智慧,從每一個瞬間開始建立。

直播開始囉,歡迎上線🔗連結如下https://www.youtube.com/live/07SQkN1W2C4?si=5iCO93ohilQYg_Du11/1 六 免費體驗活動 14:00 線上互動共聊 主題為《疼痛,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
01/11/2025

直播開始囉,歡迎上線
🔗連結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live/07SQkN1W2C4?si=5iCO93ohilQYg_Du

11/1 六 免費體驗活動
14:00 線上互動共聊
主題為《疼痛,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老師將透過「疼痛的觀點轉化」與你對話,從面對疼痛的存在到動作教育角度去解析痠痛的背後訊號,讓你的壓抑與忍耐得到更完善的詮釋。

【11/8 膝關節舒緩課|兩小時讓你對膝蓋重新理解】很多人以為,膝蓋的退化無法逆轉。 但真正的問題,往往不是退化,而是刻意忽略​📌 膝.不忍痛,但行走如常​ 📅 2025年11月8日(六)下午2:00–4:00 📍遇動教室|五人小班・實作+...
01/11/2025

【11/8 膝關節舒緩課|兩小時讓你對膝蓋重新理解】
很多人以為,膝蓋的退化無法逆轉。
但真正的問題,往往不是退化,而是刻意忽略

📌 膝.不忍痛,但行走如常

📅 2025年11月8日(六)下午2:00–4:00
📍遇動教室|五人小班・實作+理解並重
✨ 這不是一堂激烈拉伸的課,
而是一堂溫柔教你如何「照護膝蓋」的練習。

從筋膜球按摩開始,
進入非暴力瑜珈、暖身覺察與動作保護策略,
配合簡易解剖教學,讓你邊學邊練邊記得。

🌀 個人動作可錄影|可拍照記錄筆記
🌀 適合中高齡、有痠痛經驗、不想再硬撐的人
🌀 不追求完美,只需要你願意給膝蓋兩小時的溫柔照顧

📩 私訊報名|名額只收五人
從理解開始,在忍痛退場

如何在練習時擁有綠燈動作?並且在不痛精微可動中的練習中找回掌控感?​晚上教室課,學員在練習髂腰肌的站姿工步伸展。當骨盆還在後傾時,她突然停著,用手摸著臀部上方的薦髂關節?​​我看著她的表情稍稍明白:可能目前這個動作對她來說,可能還抓不到骨盆...
31/10/2025

如何在練習時擁有綠燈動作?
並且在不痛精微可動中的練習中找回掌控感?

晚上教室課,學員在練習髂腰肌的站姿工步伸展。
當骨盆還在後傾時,她突然停著,用手摸著臀部上方的薦髂關節?


我看著她的表情稍稍明白:可能目前這個動作對她來說,可能還抓不到骨盆控制反應。

我沒有要求她跟上,反而讓她在動作範圍內,精微動一動。
精微而輕量動作練習,即是綠燈動作,也是老師與學員保持信任練習的身體語言。


疼痛的出現,不全然只是身體有問題,但是它會嘗試保護。
但非發炎的疼痛,往往是過度保護的結果。


這時是可以用動作調癒的,但需要知道三個動作強度?
我常用三種顏色來說明「動作」強度:
🟥 紅燈區:
明顯疼痛,甚至呼吸受限,反射性的緊張主導動作。
此時最好直接停止練習,尤其是「堅持完成」。
🟨 黃燈區:
身體隱痛,但呼吸穩定。
學員善於覺察動作角度與強度的變化, 在觀察區給於骨架關節移動概念與技巧,即是覺察。
🟩 綠燈區:
動作可能不大,但已經感受微量伸展或收縮反應。
有時綠燈區的動作可能很小,但覺知卻深入骨髓。


這三種動作程度,是一種覺察的節制。
在灰色地帶調整,反而能讓動作更具療癒能力。

課後!
我問學員,她說:「雖然沒有很大的伸展很多,但反而覺得身體更輕鬆」

其實這也是《遇動思維》的核心精神——
從覺察出發,讓理解照顧。


身體練習,不是完成期待,而是你用動作去理解疼痛,身心才能合作

從本文開場,我們再啟蒙:
在練習時擁有綠燈動作,以之在不痛精微可動中的練習中找回掌控感!

📣【11、12月課程與活動公告】
我們準備了四場身體深度覺察的活動,歡迎你依照自己的節奏與需求參加:
✨11/1(六)14:00|線上互動講座
主題:疼痛與身體訊號的對話
免費參加,適合初次認識「遇動練習」的朋友。
🦵11/8(六)14:00|膝養護特別課程
針對久站、步態不穩、膝關節痠痛等問題深入解析與實作。
單堂 $1200,教室小班制。

💥12/13(六)10:00–17:00|深層核心一日工作坊
原價 $4000,早鳥價 $3200(限11/30前報名)
從原理到實踐,針對個別提供,確定核心能力真實建構!

📆12/3(三)14:00–16:00|深層核心實踐特別課
原價 $1500,早鳥價 $1200(限11/30前報名)
強調四大肌群為主軸,直接建立真實內穩核心!


📲報名請私訊或加入官方LINE,額滿即關閉報名。
😉願我們練習帶來美好

30/10/2025

五個動作,送你進入深層睡眠
放鬆髖關節 × 按摩足底 × 開展胸背 × 呼吸平靜

從髖到足底,一層層卸下你累積的壓力

睡前,最需要的不是蠟燭冥想,而是身體願意放下力氣。
這一套「助眠瑜伽」五步驟,幫助你釋放痠痛、減少壓力,慢慢地……進入睡眠。
1. 坐姿卍字腿伸展:讓髖與下背的壓力卸下來。

2. 腳掌放鬆按摩:像是替自己說晚安,安撫一整天的承重。

3. 躺姿胸背展開:擁抱自己、再放下,調節呼吸的寬度。

4. 躺姿卍字腿側腰延伸:從髂骨一路放鬆到側腰,深吐氣。

5. 大休息體式+呼吸聲:十聲大吐氣、十聲微聲、十聲無聲——就在靜默中入睡。


每天睡前10分鐘,讓你不再翻來覆去,
從身體開始,學會放手。

#助眠瑜伽 #睡前伸展 #放鬆練習 #足底筋膜 #髖關節伸展 #胸背開展 #非暴力瑜伽 #深層入睡

深層核心系列~沒有它就沒有深層核心?躺著練深層核心第二招?經過十月每週三,我們都會提醒您去關照一套發勁發式。今天這篇內容是我用教學與調養自己膝蓋很重大的發現除了發動核心肌群,也帶來痛減敏的養護。學員小美下班剛進教室,放好背包,轉頭就問?小美...
29/10/2025

深層核心系列~沒有它就沒有深層核心?躺著練深層核心第二招?
經過十月每週三,我們都會提醒您去關照一套發勁發式。

今天這篇內容是我用教學與調養自己膝蓋很重大的發現
除了發動核心肌群,也帶來痛減敏的養護。

學員小美下班剛進教室,放好背包,轉頭就問?
小美:「老師,你知道嗎?早上還好,但是下午我一坐久,站起來就覺得腰超痠,站不太住地基像被掏空了。」剛來上的小美無奈口氣說著。
接著他又說「我懂腹內壓要收可是小腹還是凸凸的,收不回去?」
他很詫異,即便已經開始深層核心練習,要收也是收的住,但為何骨盆坐久了,怎麼站起來還是收不住?甚至腰酸?

深層核心四大神獸,還要有幾個外掛,才能作用完整⋯⋯就是大腿後側肌群:
內含三條肌肉股二頭、半腱、半膜。

大家都知道要收小腹,卻不知道這段大腿後側肌群,是收小腹的幕後拉手。
它鮮少人知,即便知道也像市場的攤商,默默的賺!
默默的發勁拉穩骨盆後下半段,你最好要能找到它,否則整個市場就做不成買賣。

至於坐久會不舒服,這不是只有小美有這種問題,連我也是??
這是因為坐久了,「臀部骨盆」跟「大腿後側」,就是大腿後側肌群。
它們開始忘記發力,導致整個骨盆的位置回往肚子前移,小腹就很會難收。

這時站起來就會覺得腰痠,而小腹像水袋前傾般收不住。
它們都指向同一個問題:坐太久骨盆塌陷了。

下列三個問答題你看看,幫助你更認識大腿後側肌群,也可以理解收核心收小腹,更有概念跟輪廓。
💡 Q1:腿後側沒力,影響機制是什麼?
A:就像拆了房子的地基!
你的腿後側肌群(膕繩肌),是連接骨盆和左右膝蓋的兩條關鍵穩定肌。
它是你「骨盆不歪」的關鍵橋樑。當這條線因為長期久坐、缺乏使用而鬆弛無力時,你的骨盆就會像一個懶惰的座椅,直接往後或前傾斜。

📌骨盆,是核心肌群發力的「地基」。
一旦地基塌陷或位置不正(骨盆後傾),你的核心根本沒有穩定的底座可以發力。這時候你腹部再怎麼用力收縮,下腹的肉都收不住,因為你的「地基」已經塌陷了。

💡 Q2:深層核心的小腹收不住?問題出在骨盆往前倒了,所以你靠腰用力了。
A:試想,你在沙質的地面固定帳篷的繩子,但地釘釘不住,帳篷還能撐的起來嗎?
腿後側肌群就是那個「地釘」,核心肌群就是一套「帳篷頂」。
如果你只練核心,卻忽略了地釘,身體會趨向前凸出下腹或向後「挺腰」,試圖代償來維持一個不穩的結構。
結果就是: 你感覺自己腰很用力、很緊繃。

💡 Q3:腰痠,真的不是腰的錯嗎?腰痠是代償!
A:腰痠是「靠腰代償」的超時工作,它是最多人搞成椎體滑脫的後果!

小美下午一坐久,站起來腰就痠,她過去會直覺是腰有問題所以貼藥布。但請你想想:大腿後側與臀肌原本應該是幫你「固定骨盆」的主要力量。但它們因為你坐在他們身上,導致壓縮失能!

這時候,腰部的髂腰肌只好被迫代償。
它不僅要幫你撐著身體,還要幫你穩定骨盆。時間一久,超時工作代償越來越緊,等你一站起來,腰椎就被往前拉動導致滑脫!

解決方案: 喚醒腿後側肌群,讓它重新分擔穩定骨盆的責任,核心才能有效被啟動,不再讓腰部單獨承受代償的重擔。

🧘‍♀️ 如何喚醒地基?
一招「橋式」讓大腿後肌與深層核心一起穩定核心
每天只需要五到七分鐘,就能「喚醒」你的腿後側肌群,讓骨盆成為強而有力的底座。
【橋式動作引導:啟動連線】
1. 平躺準備: 平躺在地上或墊子上,,手放身體兩側,雙腳打開與骨盆同寬,膝蓋彎曲,腳掌踩遠地面,並稍稍遠離臀部。
2. 腳跟似地釘(關鍵): 微微將腳跟向下壓入地面並向骨盆方向作勢「精微滑動」,不用抬臀,先感覺到大腿後側肌肉開始有「被叫醒」的啟動感。這就是我們需要的連線。
3. 吐氣,慢慢提起: 保持腳跟向下壓並「精微滑動」的連線感,吐氣時,想像你的骨盆像一個臉盆,從尾骨穩定向上提起。小腹核心微微內收。
4. 檢查水平: 在最高點停留呼吸5下。想像兩側的骨盆像一個水平的盤子,不能讓水灑出來。全程感受大腿後側和臀肌向腹部發勁,決不是腰在往上拱。
5. 吸氣,緩慢放下骨盆: 吸氣時,慢慢讓骨盆回到地面,讓尾骨最後著地。

反覆進行 5~8次,重點不在於做得多高、多痠,而在於你能否感覺到:大腿後側有精微動作的發力感。

📍 結語:讓你的身體,自己穩定
前幾週!我們分別針對骨盆底、腹內收、橫隔膜與脊柱上伸四大深層核心說明與提供簡易練習。

身體有自己面對動作的慣性,你可以提供精微細節,讓你的腦去專注

所以你不是需要一種運動,而是一套動作流程,簡易方便,隨時可行。
或是天天可作的,你的身體就會因為你創造的精微動作,形成一套生理結構的反應。
當生理結構的反應轉變成身體體感,你就會自然的收住小腹了。

深層核心文章,我們持續
其他至於骨盆底肌與腹橫肌文章,你可以滑我們粉絲專頁看看,或加入我們官賴,簡訊『深層核心文章』我會賴給你相關連結。

學會動作,不是練得多完美,而是學會在動作裡傾聽、在呼吸裡理解。難得新學員,才三十出頭的年輕洋溢。但他已經膝蓋不適兩年有餘、右肩背的隱痛加上上半身與下半身拆開的異物體感。拍了身體輪廓與疼痛覺察練習中,她可以看出自己明顯的身體歪斜,瞬間眼框熱了...
29/10/2025

學會動作,不是練得多完美,而是學會在動作裡傾聽、在呼吸裡理解。

難得新學員,才三十出頭的年輕洋溢。
但他已經膝蓋不適兩年有餘、右肩背的隱痛加上上半身與下半身拆開的異物體感。
拍了身體輪廓與疼痛覺察練習中,她可以看出自己明顯的身體歪斜,瞬間眼框熱了淚流。

那一刻,我保持著理性持續引導她,讓她把感受上的散落身體一個個接回來,
結束後,我靜靜的,從她身上彷彿看見了當年的自己。
那時候我比她還年輕個幾歲,身體每個禮拜都在演不同版本的遺失感跟隱痛。

膝蓋、肩膀、下背、腳踝……像在演出一齣內在失序的默劇。而最折磨的,不是痛,是那種「不知道怎麼說清楚」的隱痛感,說不出口,只能無奈地當受害者,一痛就跑去掛號、問診,卻總覺得沒人真能懂。

最讓我記得的,是好幾次不同朋友的聚會。
當然會有人好心給建議,也有人試著關心,但那個當下我感受到的潛台詞是「你可能是太敏感?」
這無聲距離沒有惡意,但就是有種隔閡。

~~~

那之後,我決定走在屬於我的「少有人走的路」
我知道,這些感受,不會有人能替我痛,也沒人能幫我活。
所以我們該有種驕傲,因爲我們很特別。既然我們很特別,就要好好利用這種經驗,創造自己個人人生的「品牌」。

當我帶著學員練習時,我沒急著要她「改正動作」,而是陪她在找出自己慣用腳後,一步步向上建構自己身體輪廓,用動作把一個個隱痛點找出來,瞬間把疼痛的主導權拉回來。

我不是醫生,不是神,但我知道,有些路,不止在理科上說了算,還得從自己探索得經驗走出來,這是屬於自己臨場學習,一種自己才有的臨床經驗,一個專屬自己的身體學習。
從中看到自己「我正如來著我」的生命經驗。

課後我傳課程紀錄給他,也給於我一點點人生經驗:
「👋嘿!同學
其實今天看到您的情況,讓我回到快三十歲時的自己,很茫然!
那時也是這裡痛、那裡不舒服,身體給了我好多警訊,但沒人能幫我翻譯。
後來我才明白,疼痛是種訊號,是個值得探索的學習經驗。

今天的練習,也許不是立刻止痛,但會是你逐步痛降敏、用動作找回主導權。
然後你可以主動詮釋這些經驗,化亂為簡,化逆為正,化危為安。
彷彿是場專屬個人化的自創品牌的再定義,再出發。

希望我們這堂一對一的動作教育,在理性中覺察,在感性去尋找。
慢慢來,為自己扛住,順著節奏開展下去。
老師在,一定有招。」

~~~

走筆至此,
我越發確信,自己的教學經驗不只是課堂的累積,而是一條值得被整理、被書寫的思維脈絡。
如果有一天能把它寫成書,我想,我該從現在就開始。

這本書的主軸,或許該從「疼痛」談起。
多數人都以為疼痛是該被處理、被修正的問題,
但在動作教育裡,我看見的是另一種可能——當我們能從體感中,慢慢拿回疼痛的主導權,
不再被它牽著走,反而因此更靠近自己的生命核心。

我們的一生,都在學著開創。
只是,這個「自己」的開創,往往要藉由「他者」來完成。
那個他,可能是一位老師、一場練習、一段對話,
在彼此的映照中,我們才真正被看見、被成就。

學會動作,不是練得多完美,
而是學會在動作裡傾聽、在呼吸裡理解。

🌿 當你開始聽見身體的回應,那一刻,
你不只是練習動作——你正在練習「活著」。

下雨天,我總會提醒走路要小心。
因為學員往往都在這種天氣之後,痠痛持續好一陣子。
我不否認這也包含傳染感冒、冷熱體質等因素,但這也跟我們膝蓋負荷有些關聯性?
主要是下雨天的地板濕滑很多,像我膝蓋不好的人,足底筋膜如何一步步穩住走?

我會刻意覺察這個現象:
當足底筋膜踩地滑動感明顯,就會讓小腿骨上端跟大腿骨固定出現不穩。
這兩根骨頭接縫就是膝關節,兩根骨頭不穩!

膝蓋就會感到扭折。
這時會有很多很豐富的全身性代償冒出來,配合冷熱體質或傳染,身體除了抵抗病毒,也得面對下肢不穩的狀態。

再來!下雨天,我往往會跟學員再提醒一件事:
走路慢一點,尤其下樓梯?
那怕是一個小小走路向下的腳步,都要細心的操作走下去的流程。
這是因為走下去,兩隻腳短暫經過前後腳掂腳尖,也包大小腿骨的膝蓋相對不穩的過程。
下雨天濕滑程度很隨機很難預測,所以必要下樓梯時,一定要細細品味,走路的感覺。

最後!
最考驗的是下雨天趕路的心態。
其實我也是得要上上下下,走來走去。
往往有些人使用路道時,兩兩並肩聊天或是手機一點忘了自己與他人的距離。
這會讓趕路的人更焦慮。

事情是很隨機的,我們專注自己,即便有些突發來了,也是。
專注自己足底,也感受周圍。
有時會有股自帶平安的舒適區,自由平安。
願生活中的練習帶來美好🫶

28/10/2025

吸氣是打開空間,吐氣才是力量啟動
橫隔膜吐氣法|練出肋骨內收的深層覺察

真正穩定身體的,不是吸氣,而是吐氣時的肋骨回收力

吸氣到胸,是「打開空間」;
吐氣收肋,是「穩住力量」。

今天這段練習,請你雙手抱住肋骨下緣,
手指輕輕摳住肋骨內側,
吸氣撐大肚子,再吐氣加壓肋骨內收。

重點來了:當吐氣快結束時,再加壓一次肋骨。
這一個「再吐一口氣」,
會啟動你的橫隔膜發力,
讓肋骨內收反應清晰有感,
腹腔與胸腔的壓力對流,就像氣球進出調節。

這不是只有唱歌、練氣才用到的技巧,
是每一次動作中,真正穩定核心的關鍵。

#橫隔膜吐氣 #肋骨內收 #呼吸覺察 #核心 #非暴力瑜伽 #動作教育

Address

Zhongshan District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Meet Sport遇動練習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Meet Sport遇動練習: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

遇動的價值與存在的意義

透過這段創業的過程,Yu老師我自己發現,身體教育的重點是『聚焦』。

身體能力聚焦教學的程序


  • 找到需要聚焦的肌群

  • 製造學員可以聚焦的動作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