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2025
當角色一一落幕:在空下來的舞台上,你如何找到自己?
在診間裡,一位長輩告訴我:「治療師,我全身都不對勁,但檢查及醫生都說沒事。」
他年輕時,是衝鋒陷陣的職場戰將、是家裡的頂梁柱、是朋友眼中萬事包辦的能人。他的生活被一個個響亮的「角色」填滿:稱職的父母、可靠的伴侶、威嚴的上司。
但隨著歲月流逝,舞台的燈光一盞盞熄滅。孩子離家、工作退休、老友星散。那些曾經讓他奔波、勞累,卻也賦予他重量與意義的角色,一個個「褪色」了。
他苦笑著對我說:「我的戲,好像都演完了。現在坐在空蕩蕩的後台,我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麼。」
這不是無病呻吟,而是最深的存在困境
這種感受,遠比「退休憂鬱」或「空巢綜合徵」更深刻。最核心的痛苦,不是失去「面子」或「地位」,而是一種被世界「不需要了」的孤絕感。
從心理學角度看,當支撐我們數十年的社會角色消失,大腦會無所適從:
- 獎賞系統失靈:再也沒有工作的成就感、孩子依賴的滿足感,動機自然下降。
- 壓力系統失調:一種無所事事的焦慮會長期激活壓力荷爾蒙,導致莫名的疲勞、睡眠障礙與各種查無實據的病痛。
- 認知失調:內心記得那個「被需要、有能力」的自己,卻對照著眼前「無用」的現狀,這種矛盾不斷消耗著心理能量。
從「為別人活」到「為自己活」的勇氣之旅
在治療中,我常聽到這樣的抗拒:「我辛苦了一輩子,現在難道不能休息嗎?為什麼還要我『重新開始』?」
我完全理解。但我想邀請您區分其中的微妙差異:
- 過去的我們,是「從外在建構價值」:
我們努力成為一個「合格」的員工、父母、伴侶。我們的價值感,來自於別人的認可、社會的期待。我們活得像一個出色的「角色」,卻可能忘了戲服下的自己是誰。
- 現在的我們,學習「從內在定義價值」:
這不是要您回去工作,而是要您回來「做自己」。學習為自己小小的成就鼓掌,為自己的興趣而學,為自己的選擇感到驕傲。
這不是自私,而是自我價值的「所有權回歸」。
三個方向,幫自己重新站上人生的舞台
1. 認知重構:把「我是誰」和「我做過什麼」分開。
您的價值不在於您的職稱或角色,而在於您這個「人」的本質——您的善良、經驗、智慧與韌性。
2. 建立新常規:用「微小而確定」的行動,重建生活秩序。
每天固定散步、為自己下廚、學習新事物。這些小事能帶來「可控感」,是重建內心穩定的基石。
3. 尋找新的回饋來源:創造「被需要」的新連結。
參與社區志工、參加感興趣的課程。當您為了「自己想做」而非「必須做」去付出時,那種純粹的連結與回饋,會帶來前所未有的滿足與自由。
這趟旅程,是為自己寫下人生的「下半場」。當您回頭看,會驚嘆於自己竟能完成從「為他人」到「為自己」這場艱難而美麗的轉變。
這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更自由、更遼闊的開始
每一段療癒旅程,都是從「被看見」開始。
當你願意踏出一步,讓自己被理解、被接納,你已經在為內在的力量澆水。
真正的復原,不是壓抑傷痛,而是在安全的空間裡,重新定義自己、重新找到舞台上的位置。
如果你也在情緒或關係中感到迷失,歡迎透過 WhatsApp 聯絡我們,預約一次 15 分鐘的免費電話諮詢。讓我們了解你的處境,並為你量身定制合適的支持與療癒方向。
香港一切萬有心理支援及情緒治療中心
位於銅鑼灣,成立逾十年,專注以非藥物方式處理情緒困擾及相關身體症狀。我們結合心理治療、藝術治療、科學元素與中醫智慧,協助個案探索情緒與壓力的根源,提供安全、專業的療癒平台,逐步改善困局,重建生活質素。
香港一切萬有|心理支援及情緒治療中心
📍 地址:銅鑼灣禮頓道33號第一商業大廈20樓
📞 電話:97685481
🌐 網站:www.original.hk
#角色落幕後的自我探索 #從為他人到為自己 #自我價值 #人生舞台 #勇氣重新開始 #香港一切萬有心理支援及情緒治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