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痛症教室

香港痛症教室 我們會每天分享痛症及脊醫資訊,助香港人認識痛症,擊退痛症。

所有痛症均有原因,找出原因,對症治療,就可以撃退痛症,重拾幸福生活。

無論陳年舊痛還是新傷痠痛,不要死忍,認識痛、處理痛、戰勝痛!

免責聲明:

此專頁所載的資料(包括自主撰寫內容、轉載、留言及任何形式在本專頁出現的資訊)如有任何不確之處、遺漏、誤植錯字等其他原因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本專頁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不論根據侵權法、合約或其他規定亦然)。有關知識所涉及之正確性,或是其合法性或正當性如何並不負任何責任。本專頁亦有權隨時增減、更改或刪除帖子或圖片的權力,無需事前通知。

本專頁邀請脊骨神經科醫生何梖榮提供專業意見,再由編輯整理撰寫及刊登。由於本專頁內容經編輯的修飾,任何於本專頁發佈的內容,均為專頁編輯的個人觀點或意見。脊骨神經科醫生何梖榮提供專業意見於此專頁的任何資訊均以推廣健康知識為目標,並非任何求診邀約。

本專頁僅為健康教育用途,不可作為任何診治的依據。本頁內容並不可取代脊醫的專業服務。本專頁亦不為任何因本專頁的建議、回答、示範負上責任。觀看專頁者如有健康問題,應親身尋求專業人士治療。

本專頁目的僅為教育性質,與任何業務宣傳無關。本專頁的任何文章及回覆亦非任何脊醫或健康管理人士的求診邀約。讀者可任意向任何合資格的專業人士求診。
如欲得知全港脊醫名錄,可登上香港執業脊醫協會或香港脊醫學會網站了解。
香港執業脊醫協會
http://www.cda.org.hk/index.php/contact/full_contact_list…
香港脊醫學會
http://www.hkca.org/eng-fac.jsp

*網站所載的圖片均為網上圖片,如有版權問題,請版權持有人聯絡,我們定必盡快刪除圖片。

信報專欄 《健康手法》 日間姿勢埋下「瞓捩頸」伏線 何梖榮註冊脊醫 一覺醒來,發覺頸部疼痛、僵硬,稍為轉動頸部更是痛得不行,大概都會知道自己是「瞓捩頸」了,隨即就會聯想到一定是因為該晚的睡姿出了問題。這想法不算錯,瞓捩頸一般和睡姿、枕頭高度...
11/11/2025

信報專欄 《健康手法》

日間姿勢埋下「瞓捩頸」伏線

何梖榮註冊脊醫

一覺醒來,發覺頸部疼痛、僵硬,稍為轉動頸部更是痛得不行,大概都會知道自己是「瞓捩頸」了,隨即就會聯想到一定是因為該晚的睡姿出了問題。這想法不算錯,瞓捩頸一般和睡姿、枕頭高度等脫不了關係,但較多人忽略的則是遠因:日間的姿勢,令頸部存在勞損或舊患,埋下了瞓捩頸的伏線。

所謂瞓捩頸(落枕),是指頸椎出現急性痙攣或者肌肉突然發炎的情況,症狀包括頸部肌肉繃緊,頸部活動有困難,出現劇痛等。日間的不良姿勢,例如本身有寒背或慣了做低頭族,使用電腦時頭部經常向前傾等,都會令肩頸肌肉長時間過勞,到了晚上睡覺時,由於身體的新陳代謝減慢,清除因日間不良姿勢而形成的肌肉乳酸的速度亦會減慢,結果令肌肉持續繃緊,甚至有發炎的情況,嚴重個案更會令頸椎椎間盤突出及出現移位。這些遠因加上睡眠姿勢及枕頭高度不適合等,都有機會令頸椎勞損,一覺醒來出現瞓捩頸。

因此,瞓捩頸必須一併處理睡姿和日間姿勢的問題。不然的話,就會出現另一個常見情況:瞓捩頸愈來愈頻密,起初可能一個月一次,其後可能每星期一次,甚至每天醒來都瞓捩頸,苦不堪言。這就是因為沒有適當處理,例如只是換一個枕頭,但日間傷頸的姿勢不變,於是頸椎會逐漸移位,肌肉亦會長期發炎並日益嚴重。

所以,當出現瞓捩頸,可為頸部做簡單的拉筋運動,力度以舒適為主,感覺少許拉扯便足夠,其次就是改善日間及晚上睡覺的姿勢。若可在第一次出現瞓捩頸時已處理好,便可減少復發或嚴重化的機會。

作者為註冊脊醫

#瞓捩頸
#頸痛
#痛症
#痛症治療

《信報》專欄《健康手法》 愈坐腰愈痛 兩大原因 何梖榮註冊脊醫 腰痛患者有一個常見問題,就是痛得厲害時不想動,於是坐下休息,豈料「愈坐愈痛」。怎麼辦呢?腰痛發作時該「動」還是「靜」呢?其實坐下休息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往往出在坐姿。 以下和大家...
18/08/2025

《信報》專欄《健康手法》

愈坐腰愈痛 兩大原因

何梖榮註冊脊醫

腰痛患者有一個常見問題,就是痛得厲害時不想動,於是坐下休息,豈料「愈坐愈痛」。怎麼辦呢?腰痛發作時該「動」還是「靜」呢?其實坐下休息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往往出在坐姿。

以下和大家分享兩個最常見「愈坐愈痛」的坐姿:第一個是我們坐的時候腰部沒有貼著椅背,腰部向前彎,這姿勢會令我們腰椎的壓力大大增加;第二個是坐的時候身體斜向後靠,意思是臀部向前移,後腰和椅子之間騰空了,沒有承托,於是我們腰部的壓力亦會增加,甚至愈坐愈痛。

一般來說,以勞動為主的打工一族除非因創傷,否則較少上述問題,反而經常坐著工作的職業司機、辦公室一族等,「愈坐愈痛」的問題更為常見。例如不少有腰痛問題的職業司機,詳細詢問之下,他們開車時的坐姿多是斜向後靠在座椅上,在這姿勢下腰肌無需用力,他們會感到較舒服,但若長時間用這姿勢駕駛,會令腰向下墜,腰椎承受了上半身的大部分壓力,腰椎經常處於「屈曲」、「摺埋」的狀態,沒有適當放鬆,每節腰椎之間的椎間盤便會加快勞損,有機會形成椎間盤凸出,成為慢性痛症。

要避免這情況,最重要注意兩點:一是正確坐姿,首先椅子要調校到大概膝蓋的高度,坐時腰部需要貼著椅背,令腰部保持承托,不至於令腰部壓力增加;二是要適時「鬆一鬆」,因為坐著太長時間會令背肌過度繃緊,所以坐著工作的朋友須注意每半小左右站起來,走幾步,或去沖杯茶,令背肌得以放鬆,站起時可用手扶一下椅背或桌面,減輕腰部負擔。最後提醒大家,若受痛症困擾或對姿勢等有疑問,建議諮詢專業人士。


何梖榮註冊脊醫

信報專欄 《健康手法》 炎夏跑步 留心跑後腳掌痛 何梖榮註冊脊醫 夏季是戶外運動旺季,下月3日的「全民運動日」預計更會掀起運動小熱潮。而在各種運動當中,跑步是永恆的熱門,因為自己一人隨時可跑,而且「唔使學」——然而跑步真的不用學習嗎?其實跑...
22/07/2025

信報專欄 《健康手法》

炎夏跑步 留心跑後腳掌痛

何梖榮註冊脊醫

夏季是戶外運動旺季,下月3日的「全民運動日」預計更會掀起運動小熱潮。而在各種運動當中,跑步是永恆的熱門,因為自己一人隨時可跑,而且「唔使學」——然而跑步真的不用學習嗎?其實跑鞋的選擇、步姿等固然有學問,跑步後會否受傷出現痛症更是必須留意的。

臨床上,跑步後出現腳掌痛可謂十分常見。不少患者會以為是扭傷,但經冰敷、休息後都沒有改善,檢查後才知道是跑步受傷導致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一片呈扇形的組織,一般來說它受傷後可自我修復,所以即使冰敷無效,有時數天之後也會自動復元。但自動復元並不是必然的,若每次跑步都令足底筋膜受傷(例如跑的地面太硬,或跑的時間過長),而每星期可能跑四、五次的話,便有機會超出足底筋膜自我修復的速度,變成慢性發炎,長遠可引致足底筋膜退化或纖維化,無法再復元。更嚴重的情況,可能會引致腳踭生骨刺,導致要改變步姿來遷就,然而這些不正常步姿會令髖、膝、踝等關節都受影響,逐一出現痛症。

所以,足底筋膜炎必須病向淺中醫。現時的治療方法有很多,例如衝擊波和高能量激光治療,都屬於非藥物治療當中的有效方法。此外也要配合運動治療,包括「足底碌網球」按摩筋膜位置,並經常拉筋放鬆小腿等。

除了運動外,若從事需長期站立的工種,或本身肥胖的人士,扁平足患者等,都屬於足底筋膜炎高風險群組。很多時它的早期症狀未必很痛,可能只是覺得走路時腳底「有條筋抽住」,這就是要留意的信號了,建議盡快諮詢專業人士,作適當的檢查及治療。

Address

Hong Kong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香港痛症教室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