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2025
手機手
多年來,我們聽過「網球肘」和「哥爾夫球肘」;到了一人一手機的年代,遺憾地添了「手機肘」和「手機手」這些新毛病。
「手機肘」的正確學名應是「肘管綜合症」,指一條名為「尺神經」的神經線在手肘部分受損而引起的病症。這種受損可因長時間提著手提電話而造成。患者會感到尾指和無名指,以致手掌痺痛,甚至手掌乏力。
我肯定大家曾有以下經歷:一不小心,手肘內側撞到硬物,手臂至手掌即時痺得要命!這就是尺神經受創的感覺。尺神經經過手肘內側,穿沿一個名為肘管的通道,除了直接撞擊會傷害它外,提著手機也會對它構成壓力。因為拿電話時手肘是屈曲的,肘管的肌腱可能會壓著裡面的尺神經,而且屈肘的姿勢亦會將它拉扯著,無論如何,對它都是一種傷害。久之便引致手掌近尾指一側的麻痺或疼痛,開瓶塞和書寫等會感到無力,嚴重者會有手掌肌肉萎縮,這時便要進行物理治療,甚至要動手術了。
然而,問題似乎愈演愈烈。今天,每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機,只要一有空,就是低頭玩手機。玩手機變成生活的一部分,除了「手機肘」,還演生出「手機指」等毛病,說的是因長時間提拿動作或反覆按鍵所造成的個別關節、筋絡問題。近日遇見的病人,因玩手機而導致的痛楚並不局限於個別關節,而是整個手臂,我稱之為「手機手」。
拿著手機傳短訊、玩遊戲的姿勢跟書寫和用電腦很不同。書寫和用電腦時,前臂多可放在桌上,好好承托;反之,拿手機的手多是懸在半空,沒得承托。手機雖輕,但一玩數十分鐘,手臂就要持續提高、手肘就要持續屈曲,加上手指不斷按鍵,如此動作長久會對整個上肢多組肌肉造成慢性勞損,包括上臂的二頭肌、前臂肌,甚至大拇指近手掌的肌肉等,繼而引起肌腱炎症,痛得連提起牙刷都有困難。
是時候反思一下,消磨空餘時間可有別的方法嗎?
圖片來源: https://www.sinchew.com.my/news/20211123/international/3439652?variant=zh-h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