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心靈 Soul Rebuilt

築心靈 Soul Rebuilt Contact information, map and directions, contact form, opening hours, services, ratings, photos, videos and announcements from 築心靈 Soul Rebuilt, Mental Health Service, Hong Kong.

《築心靈》的帖文以輔導經歷及自身生活的體會為主,希望讀者共鳴及易學易用。

強身健體,香港人多年前已十分着重,可是心靈健康卻經常被忽略。原因是心靈損傷遠不及身體病患明顯,我們知道身體開始感冒,卻察覺不到心靈受創。

感受到受輔者的切膚之痛,我想如果他們能夠早些面對及處理就好了!眼看許多有需要的不懂或不願求助,我心中有股激動,鼓勵他們不單只要強身健體,更要「強心健靈」,在心靈未重創到難以復原前先處理及求助,「病向淺中醫」。

請分享此專頁及帖文,鼓勵建築心靈,尋獲快樂人生。 人生上半場,我是建築師及項目經理。

人生下半場,我是心理輔導員及培訓導師。

曾經因為家庭、婚姻、感情及工作等種種問題,每天都感到很痛苦。某年,實在感到苦無出路,戰戰競競地嘗試了第一次心理輔導。

渡過難關後,心裡有股催促,希望更多人可以像我一樣,在困境中找到同行者,助其脫困。一年後,在忙碌的工作及家庭生活中,也毅然報讀了心理輔導碩士課程。

修讀輔導期間,利用每一份作業不斷反思,得著許多覺悟及改變,包括發現了自己原來從小至今,都一直努力以各種方法治癒自己,如看書、繪畫、作文、唱歌等等。多年來的自我治癒經驗,成為了我現時助人的寶貴資源。

畢業後一直在南亞路德會作義務輔導員,高峰期間一星期三、四晚於正職放工後趕往輔導,卻仍然樂此不疲,甚至還感到十分滿足。於是,我就知道,成為全職輔導員是我下半生的理想。

2021年,我實現了成為全職輔導員的理想!

未來還有許多未知的路,我都會勇敢地面對!

就像我遇見過或將會遇見的受助者,也在勇敢地面對他們艱難的生活。

一起努力,互勉!

《易學日常》之三十二|第46卦〈升〉:自然成長,不由他求早上有些微煩躁。關於下午探訪房子的安排,遲遲沒有回覆,我只好寫了一封較正式的訊息催促。發出去後不久,電話便來了,事情終於推進。走進 Medicine Restaurant,AI 說會享...
20/11/2025

《易學日常》之三十二|第46卦〈升〉:自然成長,不由他求

早上有些微煩躁。關於下午探訪房子的安排,遲遲沒有回覆,我只好寫了一封較正式的訊息催促。發出去後不久,電話便來了,事情終於推進。

走進 Medicine Restaurant,AI 說會享有運河景,結果連窗都沒有。已經頗飢餓,也懶得再找。侍應讓我選擇座位,是英國一貫的做法。我卻感到猶豫及焦慮,因在香港習慣了被安排座位,反而在「任坐」的自由裡,有些不情願。其實,有選擇是好事,也不是一下子就會習慣,需要允許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多作嘗試,自然會漸漸了解喜惡及信任決定。享受了美味的 Harissa Benedict 和 flat white 之後,已經將剛才的煩躁忘記得一乾二淨。

下午如期探訪,租客是一位香港人,談吐自然有禮,家裡清潔整齊。我們聊得很自在。他的生活細節、佈置、節奏,都讓我覺得安心——原來人的心意會在空間留下痕跡,而我竟也在乎這些痕跡。離開時,我誠心祝他生活平安順利。

在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Aston Webb Building 的古典鐘樓與紅磚綠園,莊嚴靜謐滲入我心。Teaching and Learning Building 中緊湊連貫的空間如劇院、閱讀區與階梯等等,虛空之中充滿無數學生的交流,我深深欣羨這樣學習方式——流動不息,生動有趣。

Jewellery Quarter 沒有名勝的熱鬧,稍嫌冷清,可幸 Pen Museum 的歴史與精緻帶給我不少樂趣。我用羽毛筆簽名、古老機器壓出自己的鋼筆尖——孔打歪了,不完美但我喜歡,因為那不穩妥的鋼筆尖座提醒我:不完美,才是真正的活著;完美,是抽中了罕有的頭獎。

三時許才想起還未午餐,在 Button Factory 坐下,卻發現當時並無食物提供,於是只點了一杯本地啤酒 Attic,原來微涼的生啤最好喝……紅磚、深木、卡位、黃燈——典型的英式日常。之後回酒店休息片刻,吃些水果充飢。喝著咖啡與茶,不知不覺間睡着了。

黃昏時份再外出,欣賞 Selfridges Building 的形格曲面如銀鱗在夕陽下閃耀,與 St. Martin’s Cathedral 承載歲月的石牆遙遙相對,強烈對比卻又和平共處,讓我想起了早前自身對立角色的化解。

從 Bull Ring 商場的室外廣場望向大教堂,現代玻璃幕牆成為了哥德式建築塔頂的名貴畫框,畫家還捕捉了夕陽西下變化萬千的雲朵,讓我仿如置身博物館中欣賞名畫般,良久也未能捨去。

在 Banana Tree 晚餐,點了 Sauvignon Blanc、Thai calamari 和 Pad Thai。這幾天都以西餐為主,突然吃到熱食與麵條,身體像連接了出生的土壤,感覺安住。

回想這一天的開始並不順利,但我卻像是被流動的生命承載,慢慢升華。〈升〉卦自然地浮現出來。

〈升〉——地中生木:厚土在下,木向上生

升卦的卦象是「地中生木」。厚土在下,草木從裡面慢慢長起來,不躁、不急、不跳躍,只是順著本性向上生長。再仔細回望今天的旅程,竟出奇地與六爻之義十分對應。

初六|允升 —— 允其自然,接受如其所是

王思迅解釋:「允,是順應、引導,不抗拒。」早上探訪安排延誤、AI 資訊錯誤、選座位時的猶豫——其實沒有誰在刻意阻礙我,只是事情本來就會如此發生。允許如其所是,不操控、不急躁,正是升的第一步。

九二|孚乃利用禴 —— 誠意在內,升從心起

九二之德在「孚」——真誠、可信、有內在泉源。小禴(薄祭)象徵:誠意足夠,不需鋪張。租客的整潔、細心、對家的愛護,讓我看到:人的內在秩序,一定會透到外在。而我與他自然的連結,也是源於真誠。

九三|升虛邑 —— 去雜質,留空位,為升作準備

王思迅談到「虛邑」:虛,是空地;留空,是為升作準備。Teaching and Learning Building 連貫的空間,教我明白:要上升,不一定是再加上什麼,也可以是去掉阻礙、騰出空間,才能容納新事物。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 —— 得地、得眾、得時

「王用亨於岐山」,象徵周文王在岐山祭祀——得地、得眾、得位同時具備。既合天時,又順民心、地勢。今天的節奏也是如此:我沒有計劃什麼,只是讓城市自然牽引。天地比人的意志更懂得何時推你一把,只要你誠心願意跟隨。

六五|貞吉升階 —— 拾級而上,不急不亂

升階,就是踏著階梯一步步前進。我今日的移動、感受與選擇——從博物館到校園、從啤酒到晚餐、從散步到休息——都是自然浮現出下一步。

上六|冥升 —— 夜深處的上升,不張揚

「冥」是天色漸暗。王思迅說:「不息者,進退之間猶能深入。」夜裡的 Banana Tree、滿足的食物、身體的住主感——原來升不在白日的成就,而在黑夜裡悄悄進行。他人看不見,自己仍在成長;不動聲色,卻行得久遠。

升不往外,乃是向內

回首我覺悟到:我不再是以往那個逼自己升班、升職、升級什麼的舊我。以前的升是往外狂抓,現在的升是向內探明。

此刻我所珍而重之的升,不在於物質層面的提升,而在於:接受生命如其所是(允升)、讓內在真誠成為根基(孚)、騰出空位,容讓新的流動(虛邑)、跟隨宇宙的節奏(岐山)、讓步伐自然浮現及進展(升階)及在黑夜裡靜靜成長(冥升)。

今天我沒有刻意成長,卻無聲無免地長高了。

《The Origin Within × 築心靈|03|真誠與破立這樣難,為什麼仍然願意繼續?》延續我們的對話,這篇文章寫得淡然,卻是幾十年經歴提煉出來的覺悟,不知能否引發你的共鳴?👉 點擊閱讀:https://theoriginwithi...
16/11/2025

《The Origin Within × 築心靈|03|真誠與破立這樣難,為什麼仍然願意繼續?》

延續我們的對話,這篇文章寫得淡然,卻是幾十年經歴提煉出來的覺悟,不知能否引發你的共鳴?

👉 點擊閱讀:https://theoriginwithin.substack.com/p/the-origin-within-03

#築心靈 #真誠連結 #療癒之路 #人間煙火 #心靈共鳴

《易學日常》之三十一|第55卦〈豐〉:Living Saint, Living Well, Living Life火車延誤了個多小時,贈給我一段意外的安靜時光。回復工作的電郵,跟幾位朋友互傳訊息。掃走了心裡的待辦事項,感覺清爽。抵達 Bir...
14/11/2025

《易學日常》之三十一|第55卦〈豐〉:Living Saint, Living Well, Living Life

火車延誤了個多小時,贈給我一段意外的安靜時光。回復工作的電郵,跟幾位朋友互傳訊息。掃走了心裡的待辦事項,感覺清爽。

抵達 Birmingham 後,走進了 Rudy’s Pizza。Today‘s Special pizza、帶點酒意的 lemon soda、最後一口 affogato——加上精緻環境與柔和聲調,讓我心滿意足。

餐後到了 Birmingham Museum & Art Gallery。在華麗的 Round Room 裡,光線安靜地落在畫框上,從一個遙遠的年代照到此刻的我。我用心感受著這空間的一切,忽然察覺到自己的改變——以往的我會逐字逐句讀解說,怕自己不懂會辜負了這些神聖的作品。今日的我卻只用眼、耳朵、氣息及皮膚去感受。畫面怎樣令我駐足、空氣如何流動、聲音四圍交錯,這些都比知識更真實、更貼心。那並不是放棄理解,而是不再用力去看世界,只用存在與感覺去了解它。

之後走到 Library of Birmingham。外牆裝潢誇張,讓我對其空間不敢抱有太大期望;然而當我一踏進內部,立刻被開放的垂直空間吸引及抱擁。平台交錯、人群流動、陽光在高處灑下來,寧靜之中卻生氣映然。心裡浮起近幾年不斷學習及反思的日子:用閱讀、心理學、輔導去治癒自己的人生階段。當時的我走進圖書館,是帶著目的、帶著修補,希望書能給我答案、給我幸福。而今天,我只是呼吸、觀看,讓書與光自然照在我身上,而不是去抓住它們。原來,同一個地方,可以因為心之所處而化為截然不同的風景。

傍晚我坐在 200 Degrees Coffee,位置靠近欄柵邊緣。我看著樓下的人流、聞著桌上的咖啡香、溫暖的燈光一層層疊在一起,彷彿這一天所有的片段在這裡慢慢沉澱成形。寫著筆記,我不禁感恩上天的施予。我擁有充裕的時間、感官、心情、平安去享用當下的一切,感覺豐足有餘。

離開咖啡店後,沿着 Birmingham Canal Old Line 漫步,夜色漸臨,我選了在河畔的 Bank Restaurant 晚餐。嘗試感受英國人的習慣,在還未決定餸菜前,先來一杯 Negroni。看著運河上的倒影,我突然覺悟到:豐盛,原來已悄悄成為我的新常態。不是炫耀,不是補償,而是我終於可以自然地承接生命給我的美好,不再被舊日的「唔夠怪」綁住手腳。

我依照當下的感覺,一樣一樣點:tuna tartare、一杯 Rhône red、最後一客 fillet steak 配 béarnaise 和 mushroom。過去的我會猶豫、嫌麻煩、斤斤計較、覺得奢侈;今晚,我只想隨那一刻的心意點菜。不是擁有讓我變得豐盛,而是我變得能承載豐盛。

我想起了〈豐〉卦。火雷相遇,光明盛極。《易經白話講座》說:「日中則昃,月盈則食。」盛極之時,也要看清自己的容量。外面光不光亮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不能容得下這份光亮。回望今天——藝術、建築、人群、空氣、食物、光、每一幕都不是去「理解」,而是「感受」,承載上天早已𧶽下的恩典。

午後的 Birmingham Museum & Art Gallery,讓我想起了少時,我渴慕知識有若神靈,敬畏地不斷尋求,漸漸改善了生活。我以先賢為模,希望 Living Saint。

之後的 Library of Birmingham,讓我想起了近十年學習輔導及成為輔導員,努力學習及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只為了自己及他人活得更快樂、更幸福,為 Living Well 而活。

此刻的 Bank Restaurant,我全然活在當下,享受豐盛,Living Life。向妄求成聖及只顧快樂的舊階段 Living Saint 及 Living Well,說聲再見。

#易學日常 #豐卦

《易學日常》之三十|第63卦〈既濟〉與第64卦〈未濟〉:圓滿或未完,成長無止境清晨在 Sheffield 的 Greggs 買了簡單早餐,坐在廣場石凳上喝咖啡,看鴿子成群飛起又落下,為今天旅程添上自在的開場。火車駛向 Leeds,灰雲翻湧,...
12/11/2025

《易學日常》之三十|第63卦〈既濟〉與第64卦〈未濟〉:圓滿或未完,成長無止境

清晨在 Sheffield 的 Greggs 買了簡單早餐,坐在廣場石凳上喝咖啡,看鴿子成群飛起又落下,為今天旅程添上自在的開場。

火車駛向 Leeds,灰雲翻湧,偶有陽光穿透。城市由紅磚與玻璃交織而成,既古老又新穎。我經過 Trinity 商場,陽光透過玻璃拱頂灑在石牆上,彷彿歷史與現代在靜默對話。

午餐在 Ivy Asia。翠影紅光交錯,雕塑與燈影如夢。Crispy duck salad 的清脆、shepherd’s pie 的濃郁、Malbec 的澀辣,美妙地達至恰到好處的平衡,讓我的感官全然投入當下。

飯後走進 Henry Moore Institute,白色展廳靜謐空曠;Leeds Art Gallery 的天窗柔亮,像靈魂深處的一縷光。Central Library 的雕花與拱頂散發歲月的氣息;Victoria Quarter 的玻璃天幕高懸,馬賽克與彩磚在陽光下閃爍,如一首溫潤而明快的古典樂章。

隨後到了 Royal Armouries Museum。最令我難忘的是「Hall of Steel」——八角形高塔內,無數武器盤旋而上,彷彿時代的螺旋,閃耀著歷史與工藝的力量。

傍晚在 Leeds Dock 的 Fearn coffee shop 稍作休息,形格又舒適,在人丁單薄的社區卻座無虛席。之後前往 Leeds 大學。Parkinson Building 的白石立面莊嚴明亮;Great Hall 華麗而靜謐。Roger Stevens Building 的幾何線條倒映池水,剛柔並濟。我站在水邊,看金光在水面流轉,心想今天實在順利得有點夢幻,心中浮現〈既濟〉卦。

《易經白話講座》說:〈既濟〉之象,「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事物看似完結,仍須警覺。真正的「既濟」,不是靜止的平安,而是在秩序中保持覺察。

離開校園,我沿著 Woodhouse Moor 散步。夕陽穿過樹梢,天空由藍轉金,雲影與樹影交織成畫。那一刻,我覺得自己被整個世界溫柔地擁抱,感覺圓滿。

夜幕漸臨,我原想走到 Granary Wharf 看運河夜色,卻遇上道路封閉。幾次嘗試也找不到通路之後,只好買了麥當勞漢堡與薑檸蘇打,登上回 Sheffield 的火車。

列車啟動不久,一名醉漢開始喃喃自語,聲音愈來愈大。他轉過身想與我搭話,我沒有回應,只報以微笑,他愣了一下便無趣地尋找下一個乘客。乘務員趕來帶他離開,過了好會兒,他回來了,似乎平靜了不少。可是不一會兒,另一名醉客忽然與他爭吵,兩人推撞倒地,車廂混亂一片。我深吸一口氣,徐徐起身走往下一卡車廂。

當列車抵站,月台上已有警察等候,迎接醉客。看著他們被帶走,讓我想起緊隨〈既濟〉之後的〈未濟〉卦:「火在水上,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臨近完成時,更需謹慎分辨狀況。在回 Sheffield 的火車上,我以為旅程已經圓滿結束,可幸當時未有鬆懈,隨機應變才得以安全過渡。

〈既濟〉與〈未濟〉互為綜卦——上下兩個三爻互相倒置,如鏡中之影,一靜一動,一滿一虛。《易經白話講座》說:「凡事到極,則轉;吉凶相生,終而復始。」〈既濟〉提醒我珍惜秩序與圓滿,〈未濟〉教我擁抱混沌與未完。兩者交錯成生命的節奏——完成與進行、安定與流動,並非對立,而是互生。

回望這一日:Ivy Asia 的圓融、Victoria Quarter 的光華、Roger Stevens 的平衡、火車上的混亂——日為〈既濟〉,夜為〈未濟〉。我體會到兩卦的循環,不再害怕未完,也不再執著於完滿。

〈既濟〉與〈未濟〉是《易經》的最後兩卦,卻不是終結。「有終者,必有始。」——每一次圓滿之後,都蘊含下一次啟程。
若生命停留於既濟,則漸趨枯竭;
若願再次進入未濟,則永遠年輕。
成與未成之間,正是生命最澎湃的活力。

或許「既濟」與「未濟」並非兩種狀態,而是每一次覺察中的抉擇。就像薛丁格的貓的疊加狀態,既「已成」又「未成」,在被觀照前並無定相。當我們靜心回望,選擇以圓滿或未完去理解,它便於那刻塌縮為意義;但下一次反思時,它又重新展開——回到疊加狀態,等待新的詮釋。如此循環,我們以覺知參與生命,也讓生命得以變化不斷。

當我以為自己在近年已達滿足——事業穩定、家庭平和、創作有成,似乎無需再改變——卻在一次次探尋中,意外發現了另一個世界:臣服的實驗、靈性的覺醒、感官的開啟、《易經》的智慧……它們如連環浪潮,推我進入嶄新的海域。原來圓滿並非終點,而是宇宙邀請我展開新旅程的信號。那些不敢想的目標正逐步浮現,讓我重新感到久違的興奮——因為覺悟到生命仍在成長,書寫不會完結的章節。

我嘆了一口氣,感到有點跟不上自己——為何那個曾經井井有條的我,會愛上這種複雜而混純的狀態。

#易學日常 #既濟卦 #未濟卦 #綜卦之道 #圓滿與未完 #有終者必有始 #動中有靜 #順逆皆道

《易學日常》之二十九|第11卦〈泰〉與第12卦〈否〉:連結又隨流,否極而泰來我喜歡在大學溜躂,因為愛浸沈在知識與青春的氛圍,呼吸著學問與歲月的空氣。今天到了 Sheffield 的大學,Firth Court 的拱門上紅玫瑰的錦衣,夕陽斜照...
11/11/2025

《易學日常》之二十九|第11卦〈泰〉與第12卦〈否〉:連結又隨流,否極而泰來

我喜歡在大學溜躂,因為愛浸沈在知識與青春的氛圍,呼吸著學問與歲月的空氣。
今天到了 Sheffield 的大學,Firth Court 的拱門上紅玫瑰的錦衣,夕陽斜照之下格外艷麗;Student Union 旁的橋下設計了形格藍光中的休憩空間,學生們聚在一起談笑風生。

Arts Tower 是現代主義高層建築 International Style 的表表者,形狀方正筆直,立面線條簡潔。這座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高塔,感覺毫不古老,仍散發著一股我行我素的青春魅力。
我更驚喜地發現第一代的升降梯「Paternoster」,居然仍在其中運作。因為沒有門及不停頓,感覺驚險。當我在升降梯內緩緩上升,看著一層層的空間及樓板經過時,心裡又是興奮又是害怕。
高聳的 Arts Tower 與旁邊橫臥的 West Bank 像一對形影不離,卻各有個性的密友,垂直與水平,剛與柔,陽與陰,在靜默無聲中和諧對話。

傍晚登上 Weston Park,在翠綠的草坡上欣賞這對密友的陪伴。夕陽倒映在玻璃立面與池水間,為整幢大廈渡上金鉑,如舞台上被射燈照亮的主角。一位母親在湖畔餵鴿,鴿群起落成波,孩子們的笑聲此起彼落,為靜謐的公園平添生氣。

我不再趕路,也不再思索下一站,直至太陽不捨地離開 Arts Tower,我也向它們揮手道別。

順著坡道走下,夕陽斜照,樹影修長,紅綠爭妍,我不禁駐足欣賞。內心平靜如水,旁邊飛馳中的汽車,在我眼中卻像慢鏡重播。這段隨意踏上的道路,竟成了今天最圓滿的收結。

夜幕初臨,我走進一家名叫 Unit Burger 的小餐廳。原本打算點杯啤酒,卻發現這裡不賣酒。失望閃過一瞬,心想也好,這幾天晚晚喝酒,今天少渴一點也不壞呀!

晚飯後,我在超市買了一些水果與本地啤酒 BrewDog 。回到旅館,一邊品嘗,一邊細味這天的流動。果香與微苦交織,恰似今日的節奏——自然、平衡、恰到好處。

回望整天,像在說同一句話:當我不再強行逆轉所謂「意外」,靜心感受世界,順其自然,世界隨即回贈更多。每個「不如意」其實都在導正方向;每個「誤打誤撞」其實都是世界的邀請。

《易經白話講座》說:〈泰〉卦之象,天地交而萬物通。天氣下行,地氣上升,剛柔交感,內外通達。真正的「泰」,不是靜止的安寧,而是流動中的平衡。當小者退、大者進,當執念散去、誠意流動,天地便相感,萬物自通。

我不禁一笑。驚覺原來自己已毋須刻意,也可以在「流動」之中。那曾經於我最難的「順其自然」,如今竟成了最自然的存在。多年來我深信命要靠爭、福要靠謀;如今才真正悟得,當我不再與命運角力,命運自會與我同行。

正當我沾沾自喜之際,成語「否極泰來」忽然浮現腦海——可能是潛意識的溫馨提示吧:好景不常,心懷敬畏。

我好奇易經是否也有〈否〉卦,於是翻開《易經白話講座》查閱,發現真有其卦:「天地不交,氣機閉塞,萬物不通。」我驟然醒覺到,「否」的狀態正是我前半生的寫照:與人、與自然、與世界都斷了聯繫。感官關閉,無法感受指引,只憑意志前行,充滿掙扎與消耗。
如今,我學習重新打開感官,讓自己與世界同頻。每個「不順利」其實都不帶敵意,只是自然的流動,我可以聽見、感受、回應。天地相感,剛柔交融——我忽然明白:若我與天地為一體,所謂「順」與「逆」不過是一體兩面的展現。當我真誠地連結於流動之中,便不再有對抗,也不再有順逆。

「否極則泰來,泰極則否至。」今日的安泰,不是終點,而是無盡循環中的一刻。天地之氣生生不息,閉塞通達只是節奏。

連結又隨流,否極而泰來。

#易學日常 #泰卦 #否卦 #易經白話講座 #否極則泰來 #天地交而萬物通 #剛柔相濟 #順流而生 #信任與平衡

《易學日常》之二十九|第11卦〈泰〉與第12卦〈否〉:連結又隨流,否極而泰來我喜歡在大學溜躂,因為愛浸沈在知識與青春的氛圍,呼吸著學問與歲月的空氣。今天到了 Sheffield 的大學,Firth Court 的拱門上紅玫瑰的錦衣,夕陽斜照...
11/11/2025

《易學日常》之二十九|第11卦〈泰〉與第12卦〈否〉:連結又隨流,否極而泰來

我喜歡在大學溜躂,因為愛浸沈在知識與青春的氛圍,呼吸著學問與歲月的空氣。
今天到了 Sheffield 的大學,Firth Court 的拱門上紅玫瑰的錦衣,夕陽斜照之下格外艷麗;Student Union 旁的橋下設計了形格藍光中的休憩空間,學生們聚在一起談笑風生。

Arts Tower 是現代主義高層建築 International Style 的表表者,形狀方正筆直,立面線條簡潔。這座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高塔,感覺毫不古老,仍散發著一股我行我素的青春魅力。
我更驚喜地發現第一代的升降梯「Paternoster」,居然仍在其中運作。因為沒有門及不停頓,感覺驚險。當我在升降梯內緩緩上升,看著一層層的空間及樓板經過時,心裡又是興奮又是害怕。
高層的 Arts Tower 與旁邊橫臥的 West Bank 像一對形影不離,卻各有個性的密友,垂直與水平,剛與柔,陽與陰,在靜默無聲中和諧對話。

傍晚登上 Weston Park,在翠綠的草坡上欣賞這對密友的陪伴。夕陽倒映在玻璃立面與池水間,為整幢大廈渡上金鉑,如舞台上被射燈照亮的主角。一位母親在湖畔餵鴿,鴿群起落成波,孩子們的笑聲此起彼落,為靜謐的公園平添生氣。

我不再趕路,也不再思索下一站,直至太陽不捨地離開 Arts Tower,我也向它們揮手道別。

順著坡道走下,夕陽斜照,樹影修長,紅綠爭妍,我不禁駐足欣賞。內心平靜如水,旁邊飛馳中的汽車,在我眼中卻像慢鏡重播。這段隨意踏上的道路,竟成了今天最圓滿的收結。

夜幕初臨,我走進一家名叫 Unit Burger 的小餐廳。原本打算點杯啤酒,卻發現這裡不賣酒。失望閃過一瞬,心想也好,這幾天晚晚喝酒,今天少渴一點也不壞呀!

晚飯後,我在超市買了一些水果與本地啤酒 BrewDog 。回到旅館,一邊品嘗,一邊細味這天的流動。果香與微苦交織,恰似今日的節奏——自然、平衡、恰到好處。

回望整天,像在說同一句話:當我不再強行逆轉所謂「意外」,靜心感受世界,順其自然,世界隨即回贈更多。每個「不如意」其實都在導正方向;每個「誤打誤撞」其實都是世界的邀請。

《易經白話講座》說:〈泰〉卦之象,天地交而萬物通。天氣下行,地氣上升,剛柔交感,內外通達。真正的「泰」,不是靜止的安寧,而是流動中的平衡。當小者退、大者進,當執念散去、誠意流動,天地便相感,萬物自通。

我不禁一笑。驚覺原來自己已毋須刻意,也可以在「流動」之中。那曾經於我最難的「順其自然」,如今竟成了最自然的存在。多年來我深信命要靠爭、福要靠謀;如今才真正悟得,當我不再與命運角力,命運自會與我同行。

正當我沾沾自喜之際,成語「否極泰來」忽然浮現腦海——可能是潛意識的溫馨提示吧:好景不常,心懷敬畏。

我好奇易經是否也有〈否〉卦,於是翻開《易經白話講座》查閱,發現真有其卦:「天地不交,氣機閉塞,萬物不通。」我驟然醒覺到,「否」的狀態正是我前半生的寫照:與人、與自然、與世界都斷了聯繫。感官關閉,無法感受指引,只憑意志前行,充滿掙扎與消耗。
如今,我學習重新打開感官,讓自己與世界同頻。每個「不順利」其實都不帶敵意,
只是自然的流動,我可以聽見、感受、回應。天地相感,剛柔交融——我忽然明白:若我與天地為一體,所謂「順」與「逆」不過是一體兩面的展現。當我真誠地連結於流動之中,便不再有對抗,也不再有順逆。

「否極則泰來,泰極則否至。」今日的安泰,不是終點,而是無盡循環中的一刻。天地之氣生生不息,閉塞通達只是節奏。
連結又隨流,否極而泰來。

#易學日常 #泰卦 #否卦 #易經白話講座 #否極則泰來 #天地交而萬物通 #剛柔相濟 #順流而生 #信任與平衡

《The Origin Within × 築心靈|02|敞開心扉的勇氣》來到對話系列的第二篇了!這篇文章記錄了 The Origin Within 在真誠面對自己與他人的路上,如何一步步學習打開心扉,勇敢說出心底話。在生活和關係中,誠實並不...
09/11/2025

《The Origin Within × 築心靈|02|敞開心扉的勇氣》

來到對話系列的第二篇了!

這篇文章記錄了 The Origin Within 在真誠面對自己與他人的路上,如何一步步學習打開心扉,勇敢說出心底話。在生活和關係中,誠實並不容易,但它是通往更深連結與成長的關鍵。

願她的分享能帶給你一點啟發,鼓勵你也開始與自己和他人來一次真誠的對話。

原文連結放在留言格上👇

#真誠連結 #誠實對話 #心靈成長 #蛻變旅程

《易學日常》之二十八|第49卦〈革〉:就讓這團火繼續燃燒吧!風涼水冷夕陽紅,無邊草地眼前展,大樹直挺向天延,藍天白雲隨風蕩,耳聞孩子嘻笑聲,皮膚享受微風撫,Weston Park 中隨意寫,浸沉世界懷抱中。明明今天時間充裕,我卻一路走個不停...
07/11/2025

《易學日常》之二十八|第49卦〈革〉:就讓這團火繼續燃燒吧!

風涼水冷夕陽紅,無邊草地眼前展,
大樹直挺向天延,藍天白雲隨風蕩,
耳聞孩子嘻笑聲,皮膚享受微風撫,
Weston Park 中隨意寫,浸沉世界懷抱中。

明明今天時間充裕,我卻一路走個不停:Winter Garden、Park Hill Flats、Botanical Gardens,再一路登上 Sheffield 大學附近的坡道。直到現在隨寫,才真正停下來。

回想剛才在大學一帶,滿街都是學生:成群結隊地說笑、在咖啡店門前聚集,整個區域洋溢著青春的氣息。斜陽映在泥黃色的石屋上,凸凹的立面被照得溫暖有層次。我忽然明白,為什麼人們願意為這區的房子多付代價——他們買的,或許不只是地段,而是青春的感覺。
那份活力觸動了我,也讓我問自己:為什麼仍然渴望青春?是過去不夠好,還是有什麼未了之事?我心裡知道,內在那團火還在——仍會被美感打動,仍喜歡輕鬆的調侃、真誠的交流、天真的希望與單純的童真。
只是如今這把年紀,還能讓這團火繼續燃燒嗎?

想到這裡,Park Hill Flats 的畫面浮現眼前。那是 Sheffield 山坡上的一個標誌性社區,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曾是英國最具規模的公共屋邨。隨著歲月流逝,它一度衰敗、被遺棄,但後來在市政府與建築團隊的努力下,以不拆毀,而是翻新重生的理念,逐步改造成融合住宅、商舖與社區空間的活力地帶。
站在那片龐大的住宅群前,我望著保留下來的混凝土骨架,配上新的彩格立面及時尚內裝。歷史的厚重與新生的光澤並存,草地與樹影陪伴其旁,一切既熟悉又新鮮,毫不違和。

我恬然開朗,領會到活得年輕,不一定要回到過去,或拆毀重建;而是可以像 Park Hill Flats 那樣——保留骨架,更新外皮與內在,邀請生命活力再度光臨。
《易經白話講座》說,〈革〉卦像是一門「補課」:前面有些功課沒學好,只好回頭重修。與其等別人來革我們,不如自己先學會革新自己。書中提到九三爻「革言三就,有孚」,意思是改變不能一時衝動,而要反覆思量、逐步落實,漸漸建立清晰的志向。

此前,我曾立志以「真誠連結」為下半生方向。今天,我又感到「活得年輕」悄悄並列於旁。其實兩者互通:青春之所以動人,正因它誠懇、開放、願意相信。也許,兩者相遇之燦爛火花,才是我生命真正的續篇。

短短四十五分鐘的反思,我竟感到內在重新活了過來。

就讓這團火繼續燃燒吧!

#易學日常 #革卦 #易經白話講座 #應時而變 #有孚改命 #革言三就 #不失本心 #重生而不重來 #活出年輕 #城市更新

《易學日常》之二十七|第58卦〈兌〉:情,不是佔有是陪伴;愛,不是補足是分享坐在 Sheffield 的 Winter Garden 裡,陽光穿過圓拱玻璃屋頂,灑在木椅與綠葉間閃爍。清涼氣息、孩子的笑聲、行人的腳步,一切都那麼自然到位,彷彿...
05/11/2025

《易學日常》之二十七|第58卦〈兌〉:情,不是佔有是陪伴;愛,不是補足是分享

坐在 Sheffield 的 Winter Garden 裡,陽光穿過圓拱玻璃屋頂,灑在木椅與綠葉間閃爍。清涼氣息、孩子的笑聲、行人的腳步,一切都那麼自然到位,彷彿自有秩序——從未開始,也不會終結。原本想記下今日的行程,但提筆時忽然醒起:我不是要提交報告呀!於是放下筆桿,靜靜地感受這一刻的存在。

葉影搖曳,光線游移。我望著眼前的樹與花、光與影,心中湧起強烈的感恩:感謝上天讓我仍能坐在這裡,感受陽光、呼吸、思考、書寫。過去長年活在匱乏與焦慮裡,總怕不夠、不及、不值得;此刻卻發現,豐盛原本就在當下,只看我願不願意承認。

這份平靜與喜悅,正如〈兌〉卦之象:「澤上有澤」。兩湖相通,水氣流轉,彼此滋潤。《易經白話講座》說:「兌者,說也。」「說」並非多言取悅,而是誠心的交流。心若誠,言自和;心若靜,世界自明。我忽然明白,溝通不止在人與人之間,也在人與世界之間。

想到幾天後將與朋友重聚,也將展開新的對談系列,心中滿是期待。但我提醒自己:不要再陷入〈兌〉卦所言的「來兌之凶」——那種因以往匱乏而不自覺地帶著慾望、渴求回應的親近,只會令關係失真。真正的「兌」在於誠中有度:情,不是佔有是陪伴;愛,不是補足是分享。

抬頭望向玻璃頂外的天色,Sheffield 的光藍得像湖。想起 Manchester 的真夜繽紛、Sheffield 的寧靜單純、London 的文化氣息——各有性情,如人之不同。城市不必比較,正如人無須爭高下。〈兌〉卦教我「和而不同」:真正的喜悅,不在同化,而在接納——讓每個存在都能如其所是。

陽光再次穿透玻璃圓頂,照亮了我的心湖,清澈見底。

#易學日常 #兌卦 #以誠為悅 #說而能止 #悅而不求 #誠中有度 #和而不同
#情不是佔有是陪伴 #愛不是補足是分享 #澤上有澤 #心湖清明 #豐盛當下
#城市與人

《易學日常》之二十六|第53卦〈漸〉:循序漸進,合乎時位早晨的光從窗簾縫隙滲進來,邀請我起床展開在英國的第二天。這趟旅程的其中一個目的,是親身探訪自己多年來遠距籌備的小項目。五年前,我從零開始——報讀課程、學習市場與法規、小規模嘗試、處理行...
03/11/2025

《易學日常》之二十六|第53卦〈漸〉:循序漸進,合乎時位

早晨的光從窗簾縫隙滲進來,邀請我起床展開在英國的第二天。

這趟旅程的其中一個目的,是親身探訪自己多年來遠距籌備的小項目。五年前,我從零開始——報讀課程、學習市場與法規、小規模嘗試、處理行政與會計——一點一滴摸索累積而來。期間多次想到英國,奈何疫症、工作與家事都不容許。今日終於能在現場,感覺一切不再只是螢幕上的圖表與數字,而是真實可觸的世界。多年努力後漸見成果,也容我在希虛之間,輕輕讚賞自己。

與英國人合作,不能以香港的效率與節奏為準,而要學習他們的文化與步調:不急不迫、重視討論、容許錯誤。若能放下執念,也會漸漸體會其中的因由與好處。說來輕鬆,但頭兩三年的適應期裡,也有過許多困擾與憤怒,如今回望,反覺那份慢,是必要的磨合。

說了好幾次「漸漸」,我忽然想到《易經》的〈漸〉卦。卦象為「風行山上」——巽為風,艮為山。風不疾行,而是日復一日、輕柔地拂過山林;山不動不爭,卻讓風得以滲透。〈漸〉說的不是「慢」,而是「合乎時與位」的進展:不躁進、不逗留,凡事隨著時機、環境、人心而自然推進。說得簡單,但如何拿捏「合乎」,唯有在行進間漸漸領悟。

中午,我來到高層的 20 Stories 餐廳。昨日擔心航班延誤,取消了預訂;沒想到今天臨時訂位,仍可坐在窗邊。陽光穿過半透明的雲層,灑在桌面;窗外的 Manchester 城景如一幅灰金色的畫。我點了 Rosé 香檳與海鮮燉飯,看著氣泡沿杯壁緩緩上升,像倒轉的漏斗。多年來習慣節制與自持,這一刻卻能自在地享受。那不是放縱,而是一種對努力歲月的溫柔承認。

王思迅談〈漸〉時說「飲食衎衎」,是安於節度的快樂——不奢侈、不匱乏,有節有度,故能安心。那杯香檳提醒我:喜悅不在多寡,而在與當下的契合。生命的豐盛,是順著自己節奏去呼吸與感受。

午後,我走進 Manchester Art Gallery。兩幢古典建築被透明玻璃中庭連接,光線在石柱與鋼樑之間流動,舊與新彼此映照。我沿著階梯慢慢上行,腳步聲在中庭迴盪——那是一種時間的對話。艮為山能止,巽為風能入:既能堅守,也能流通。這座建築的結構,正是〈漸〉卦的寫照——新舊共存,不衝突,不取代,而是循序融合。

我想起幾個月前在工作坊裡,以陰陽之理探討如何讓不同角色、矛盾與期望在內心和解。如今我不再掙扎於誰該主導,只追求與人、與宇宙、與自己真誠相連。我就像博物館內絡繹的人群,不斷穿梭於現代透明中庭與古典雲石展館之間——不同角色自然流動、不遮掩、不排斥,混然天成而各自精彩。

傍晚,我沿著運河散步。紅磚倉庫、古舊鐵橋、玻璃塔樓在水中重疊:工業的剛、河水的柔、現代的亮彼此拉扯又彼此成就,是 Manchester 的獨特個性。城市的演化如此,人生亦然。此刻的我雖垂垂老矣,仍懷青春的好奇與中年的責任——它們都是我,缺一都不成。

夜幕低垂,我走進 The Paramount Wetherspoon。熱鬧的人聲、啤酒的香氣、木桌的觸感,彌漫英式酒吧的味道。當我詢問哪款啤酒較強及苦時,酒保居然立即斟了十小杯讓我試飲;一起排隊的陌生人與我閒聊,臨走前還伸手相握。那一刻,我感受到〈漸〉卦所言「君子以居賢德,善俗」的真意——不是高談理想,而是在日常互動中,以坦誠與親切的氣場讓人心自生溫暖。

原來連結不一定要深刻才有價值。短暫的對話、善意的微笑、彼此的尊重,這些「小漸」同樣能讓人與世界更靠近。

回到旅館,我清楚感覺到:這一天,恰如〈漸〉卦中的「鴻漸」之象——
古文說:「鴻漸于干,小子厲,有言無咎;鴻漸于磐,飲食衎衎;鴻漸于木,或得其桷;鴻漸于陵,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吉;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
意思是,大雁由岸而磐,由樹而陵,終至高地展翼,每一階段都有其時與位。
早晨是「初上岸」:見證多年努力的落實;
中午是「安於磐石」:節制得宜中的自在享受;
午後是「巢於樹」:新舊共生、整合人生;
夜裡是「羽成可儀」:人情之中,自在坦然。
這不是預設的計畫,而是順著時與位,自然展開的漸長。

前半生笑駡「漸漸」無效率、成就慢,只信加速無底線;此刻才真心體會「漸漸」之美——原來持續與節奏,正是最深的力量。

#易學日常 #漸卦 #循序漸進 #風行山上 #飲食衎衎 #善俗之風 #艮止巽入 #節奏與信任 #城市與我

Canal

《The Origin Within × 築心靈》01 小轉念,大改變很高興繼續推出對話系列的第二篇。這是一段從日常生活中微小轉念開始的深刻對話。一次簡單的邀請、一次勇敢的嘗試,引領我們開啟了心靈的連結與內在的柔軟。不同的生命道路,不同的節...
02/11/2025

《The Origin Within × 築心靈》01 小轉念,大改變

很高興繼續推出對話系列的第二篇。

這是一段從日常生活中微小轉念開始的深刻對話。

一次簡單的邀請、一次勇敢的嘗試,引領我們開啟了心靈的連結與內在的柔軟。不同的生命道路,不同的節奏,卻共享對真實與成長的渴望。

邀請你閱讀這篇文章,並在留言中分享你生命中的那個小轉念是什麼吧!

👉 閱讀全文:https://theoriginwithin.substack.com/p/the-origin-within-01

The Origin Within

#築心靈 #心靈對話 #共創書寫 #小轉念大改變 #靈魂連結 #成長旅程
https://theoriginwithin.substack.com/p/the-origin-within-01

《易學日常》之二十五|第 10 卦〈履〉:懷敬坦誠,安然無懼清晨兩點五十五分,電話鈴聲把我從夢中喚醒,是香港的來電。關上手機,後悔著沒有調較到「請勿打擾」模式,良久也未能入睡。睜眼張望,想起了自己正在獨旅呀!其實我隨時可以起床、開燈、閱讀、...
31/10/2025

《易學日常》之二十五|第 10 卦〈履〉:懷敬坦誠,安然無懼

清晨兩點五十五分,電話鈴聲把我從夢中喚醒,是香港的來電。
關上手機,後悔著沒有調較到「請勿打擾」模式,良久也未能入睡。睜眼張望,想起了自己正在獨旅呀!其實我隨時可以起床、開燈、閱讀、書寫,甚至聽歌、看電視,也不怕騷擾到人。
於是我坐起身來,打開筆記本,挽留今天的回憶:

午後,我到了 Imperial War Museum North。
貴為解構主義大師 Daniel Libeskind 的作品,身為建築師的我自然要到此朝聖。
初看,又是那些斷裂的牆面、傾斜的角度、鋸齒狀的光線,我心中暗忖——不過如此。

但內心提醒我一次「看樹」的覺悟——當我放下「樹」的概念,用心去看,每棵樹都自有其獨特之美。於是我收起慠慢,細心感受空間。

走著走著,我發現自己逐漸失去方向,感到不安及迷惘。或許這是設計的心思:空間讓人親身感受戰爭的混亂與失衡。

我沿著外圍的歷史軸線觀賞展品,再走到四散的主題展室如 「Women in War」、「Propaganda」等,之後又回到中庭倚牆而坐。看著光影投射一個個戰士與平民的臉孔到雪白的高牆,像在向我訴說著他們的故事。在殘酷的戰爭之中,他們是如何自處?心中一酸,流下淚來,感到博物館奇妙地把我和他們連結起來。比起他們的痛苦,我的經歷自然不算什麼,所以我也不敢說有什麼共鳴及同理,只知道此刻的眼淚及感受是真實的存在。

想起了〈履〉卦說的「履虎尾而不咥人」。人在虎後小心翼翼,不踏虎尾,自然不會被咬。戰爭中的虎尾是實在的地雷,生命中的則是人心的地雷。不過無論那一種危險,只要保持正直與敬畏,內心穩定,不迎合、不抗拒,自能安然上路。

入夜,到了 Dishoom 餐廳。
古典建築裡香料瀰漫、笑聲四起,我原想邊吃邊寫,但嘈雜聲阻止了我。
點了 signature 的 whisky cocktail,滿心期待卻發現甜得難以入口。
侍應關心地問我好嗎。
我撇開習慣性的包裝說我很好,卻坦誠地道:「這杯酒實在太甜了!」
侍應聽後笑著說:「那麼你再點一杯,這杯不算。」
我愣了一下——原來坦誠並不會惹人厭,反而讓人與人之間生出善意。「履,貴在誠,誠則無咥。」誠不僅對人,更對己。我學會在喧鬧與不順之中,守住自己的節奏與坦誠。
離開時,看著門外長長的隊伍,慶幸自己早來一步,也慶幸自己活得誠實。

晚餐後,原想沿河走到 Castlefield,但風急雨大,嘗試在風雨中前行一段路後,發覺好不容易,於是決定折返。
那不是退縮,而是對天時地利的尊重。〈履〉卦的慎,不是怕,而是敬。能適時停步,是一種信任——相信天道自有節奏。

回望這一天,從夜裡的清醒、白晝的感動、晚餐的善意,到風雨的止步,每一段都像在「履虎尾」,感恩也能安於當下。
〈履〉卦上為天、下為澤——人在天地之間行走,雖難以捉摸世事變幻,但只要心懷敬意,坦誠生活,自會安然無懼。

夜深,風聲拍窗,提醒我是時候再入睡了。
我微笑著合上筆記本,心滿意足地進入夢鄉。

#履卦 #易學日常 #行於險地而不失其正 #誠者無咥 #慎行而安 #敬畏之心 #混亂與秩序 #誠實練習 #覺察當下 #建築中的哲學 #生活即修行 #信任天道 #英倫日記 #旅行中的覺察

War Museum North, Manchester

Address

Hong Kong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築心靈 Soul Rebuilt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築心靈 Soul Rebuilt: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Our Story

輔導員 : 張志偉 Counsellor : Cheung Chi Wai, Andy 加拿大輔導及心理治療協會專業會員 Professional Member, Canadian Counselling and Psychotherapy Association 亞洲專業輔導及心理協會註冊輔導員 Registered Counsellor, Asian Professional Counselling and Psychology Association 香港專業輔導協會候選認證輔導師 Certified Counsellor Candidacy, Hong Kong Professional Counselling Association 美國奧利弗拿撒勒大學專業輔導碩士 Master of Arts in Professional Counseling, Olivet Nazarene University, US 美國身心語言程式學協會執行師 NLP Practitioner, Society of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US 香港註冊建築師 Registered Architect, Architect’s Registration Broad, HK 香港建築師學會會員 Member of Hong Ko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香港大學建築碩士 Master of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大學建築學文學士 Bachelor of Arts (Architectur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願景是普及心理輔導,讓大家懂得在有需要時尋求輔導服務 ; 與需要輔助的人同行,讓他/ 她們發現潛能,走出困局 ; 分享培養健康心靈的資料,讓大家提高心靈抗疫力。 小時希望當畫家,卻成了建築師,現兼為心理治療師。比起建造宏偉的樓宇,我更關心建「築心靈」的健康。自己從小就經常陷入思想及情緒的迷陣,每每愁眉不展。感恩可以摸索不同的藝術媒介如繪畫、寫作及唱歌等等作自我療癒。後來接受過心理輔導後,才驚覺原來可以這樣助人,便湧起了從事心理輔導的極大熱忱。 您或您身邊有親人或朋友想去改變某些情緒或行為 (如人際關係丶家庭丶工作及學習等等),卻苦無進展而感到困擾嗎?如有的話,歡迎傳送訊息丶whatsapp或致電 5349 6816查詢。 輔導一節長50分鐘。輔導為義工服務,費用全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