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2025
呢位病人長期感到左手臂痺痛,然後慢慢蔓延到左邊肩頸酸痛。
咁耐以嚟佢有四出求診,物理治療、脊椎神經科、中醫針灸推拿乜都試過,算係改善到手臂痺痛問題,不過肩頸嘅不適始終揮之不去。
請病人話我知唔舒服嘅地方,佢指住左邊前頸,話自己嘅「胸鎖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經常好唔舒服,就算照以前治療師教導嘅拉筋都於事無補。
既然拉筋冇用,就不如試試相反。我請病人聳起左肩,佢立時話本身嘅不適減少咗;反之當我捉住佢左手向下拉,不適感就立刻重現。
就算大家唔係治療師,睇到呢度都知佢左肩頸係唔適合拉筋,甚至唔適合做太多放鬆手法。
我解釋:「肌肉,以至所有軟組織,繃緊嘅原因都可以分為兩種,一係太亢奮,二係受抑制。太亢奮嘅肌肉,我哋可以用一般嘅放鬆方法,例如拉筋或按摩去改善。用一般人嘅理解,可以將佢想像為一組因為用力太多,而長期處於收縮狀態嘅肌肉。」
「但受抑制嘅肌肉,本身已經唔能夠有效發力。用普羅大眾能夠明白嘅方法解釋,就好似同一公司入面嘅兩位同事,其中一位可能太亢奮做哂所有嘢,於是另一位可以偷懶;又或者一位本身太攰,要偷懶,於是另一位因為要做埋佢嗰份而逼住處於亢奮狀態。無論如何,結果都係一樣,一個捱到病,另一個就懶懶閒。」
「如果我哋針對受抑制嘅肌肉再放鬆,就只會令佢繼續、甚至更加受抑制。輕則鬆完等如冇鬆,嚴重則鬆完仲差過唔鬆。」
「而最大問題係,不論過於亢奮或受抑制嘅肌肉,喺拉筋過程都會有差不多嘅繃緊感覺。即係話,病人唔能夠憑拉筋時嘅感覺,去判斷自己做啱定做錯。」
「我哋應該做嘅,係要搵出太亢奮嘅肌肉並將其放鬆,然後針對受抑制嘅肌肉,以特定嘅運動將其喚醒。即係要呵返太亢奮嘅嗰位同事,同時叫醒偷懶嗰位,起身做返自己嘅工作。」
病人有提過最初發病嘅時候,係因為用得電腦電話太多。理所當然地,就由呢啲不良姿勢常用到嘅肌肉開始檢查。
檢查發現,病人左邊嘅「胸小肌」(pectoralis minor)處於亢奮狀態,抑制住左邊嘅胸鎖乳突肌及斜角肌群等前頸肌肉、與及肩後面嘅上斜方肌。
當呢啲肌肉受抑制並變得繃緊,就有機會連同本身已經亢奮繃緊嘅胸小肌,一齊刺激到由頸走向手部嘅「臂神經叢」(brachial plexus),造成麻痺。本身長期拉緊嘅肌肉亦會令頸椎移動唔暢順,造成不適。
所以,第一次嘅治療,就以放鬆胸小肌,並配合運動喚醒左肩頸受抑制嘅肌肉為主。治療後,病人初步感覺良好,之前嘅治療做完冇呢個效果。
當然,事情永遠唔會咁簡單。之後嘅治療,我哋有做過頸椎牽引、有處理過牙骹及肩關節、亦有再睇遠啲,透過調整雙腿唔平衡去改善盆骨錯位等。
經過兩個月嘅努力,病人雖然離完全康復仲有距離,但已好轉唔少,起碼感覺到生活唔再受症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