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心中醫堂

龍心中醫堂 龍心中醫堂稟承發中國歷代醫學家之精神及傳統美德,期望將我國醫學發揚

中國醫學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傳承自古代聖賢之智慧、歷代醫家的實踐與發揚,並發展於現代,走向世界。中國醫學上則養生、治未病,下則治療諸病、病後調理等,對現代各類疾病效果皆非常明顯。

龍心中醫堂由陳智朗中醫師開辦,其稟承中醫先輩之理念及中華傳統美德,盡心盡力為市民大眾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14/11/2025

診症時間更改通知
由11月14日起,逢星期三,五,上午休息。
下午診症時間為6:00-7:30
其他時間如常。

27-10-2025中醫角度淺談久坐之弊
27/10/2025

27-10-2025
中醫角度淺談久坐之弊

體質不只是寒與熱那麼簡單AM730 (15-9-2025)
15/09/2025

體質不只是寒與熱那麼簡單
AM730 (15-9-2025)

不少病人前來就診時,常說:「醫師,我條筋受傷了!」、「行路的時候好似拉親條筋!」。 這種說法雖然傳神,但從醫學角度來看,卻是一種流傳已久的誤稱。事實上,人體並不存在單純的一條「筋」可供指認。在解剖學上,所謂的「筋」大多泛指肌腱、韌帶、筋膜等...
11/09/2025

不少病人前來就診時,常說:「醫師,我條筋受傷了!」、「行路的時候好似拉親條筋!」。

這種說法雖然傳神,但從醫學角度來看,卻是一種流傳已久的誤稱。事實上,人體並不存在單純的一條「筋」可供指認。

在解剖學上,所謂的「筋」大多泛指肌腱、韌帶、筋膜等結締組織。這些結構功能各異,卻緊密連繫:

.肌腱:連接肌肉與骨骼,是力量傳導的橋樑;
.韌帶:穩固關節,限制過度活動;
.筋膜:遍佈全身,形成張力網絡,將肌肉群彼此牽連。

臨床上所謂「拉傷」,往往並非單一結構損傷,而是肌肉過度牽扯、軟組織微小撕裂或局部發炎所致。常見的跌打損傷包括:

.肌肉拉傷:多因急速用力或過度運動;
.韌帶扭傷:尤見於足踝或膝部扭動;
.筋膜緊張:長期姿勢不良或過度負荷所引起。

因此,當病人感覺某處疼痛或僵硬時,並不能簡單歸結為「整親條筋」,而應從多個組織及功能角度分析。

中醫雖以「筋」為術語,但《黃帝內經》已有「肝主筋」之說,所指者不僅是解剖結構,更涵蓋功能系統的統攝與調節。專業的中醫師在臨床辨治時,會兼顧跌打損傷的解剖學層面,並結合氣血運行、經絡疏通、臟腑功能等宏觀理論去判斷病情。

故此,訓練有數的中醫師,會透過望聞問切與臨床檢查,辨明受傷組織與病機,制定針藥並施或手法治療之方案。

👉 下次若再聽到「整親條筋」這種說法,不妨明白這是一種通俗的誤稱,真正的醫學判斷,遠比一句俗語來得嚴謹。

「五臟六腑」中西醫大不同!
18/08/2025

「五臟六腑」中西醫大不同!

🍂 立秋養生:秋天養肺,潤燥為先今日立秋,按中醫「四時養生」的理念,秋屬金,對應於肺。《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有云:「秋三月,此謂容平。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意思是秋天的養生重點,是順應天氣漸涼、陽氣收斂的特點,養陰潤...
07/08/2025

🍂 立秋養生:秋天養肺,潤燥為先

今日立秋,按中醫「四時養生」的理念,秋屬金,對應於肺。《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有云:「秋三月,此謂容平。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意思是秋天的養生重點,是順應天氣漸涼、陽氣收斂的特點,養陰潤燥、保護肺氣,心境亦宜收斂平和。

🍁 秋天養生注意事項:

作息調養:立秋後宜早睡早起,夜間早臥以養陰精,清晨適當早起以順應收斂之氣。

飲食以潤燥為主:秋燥易傷肺,可多吃百合、雪梨、沙參、麥冬、白木耳等潤肺食材,少吃辛辣、煎炸、燥烈之品。

心境宜平:秋季易生「悲秋」情緒,日常可適量運動、曬太陽,保持情志舒暢,助肺氣宣發。

防風護體:早晚氣溫轉涼,注意添衣護頸背,以防外感風邪。

🌿 推介秋季潤肺湯水

雪梨百合潤肺湯
材料:雪梨 2 個、百合 15 克、南北杏各 10 克、陳皮少許、瘦肉適量
做法:材料洗淨,瘦肉汆水後與其餘材料同煲 1.5 小時,加少許冰糖調味即可。
功效:潤肺止咳、清燥養陰,適合秋燥初起、喉乾口渴人士。

🍵 小貼士:湯水宜每週 1–2 次,不必天天進補,重點在於順應時節、養陰潤肺,讓身心慢慢過渡到秋冬的收斂之氣。

05/08/2025

是日照常應診

每逢周末或者放大假,很多人都會變得有點放縱。其實每個人每日都是只有24小時,看在如何安排。不妨早睡早起,對養生更有幫助
04/08/2025

每逢周末或者放大假,很多人都會變得有點放縱。
其實每個人每日都是只有24小時,看在如何安排。不妨早睡早起,對養生更有幫助

🦟【基孔肯雅熱逼近香港,中醫如何防治?】🌿近期廣東省基孔肯雅熱疫情升溫,深圳已有確診個案,香港亦處於高風險地區。這種由蚊子傳播的病毒,可引起高燒、關節劇痛、肌肉酸痛,嚴重者甚至關節痛持續數月!🌿 中醫怎樣應對?中醫視此病為「濕毒疫」,挾風熱...
29/07/2025

🦟【基孔肯雅熱逼近香港,中醫如何防治?】🌿

近期廣東省基孔肯雅熱疫情升溫,深圳已有確診個案,香港亦處於高風險地區。這種由蚊子傳播的病毒,可引起高燒、關節劇痛、肌肉酸痛,嚴重者甚至關節痛持續數月!

🌿 中醫怎樣應對?

中醫視此病為「濕毒疫」,挾風熱而入,傷及脾胃與氣血,導致筋骨關節氣機不暢。治療強調:
👉 清熱解毒
👉 祛濕通絡
👉 扶正固本

🔹 急性期(發熱、肌痛)
✔ 銀花、連翹、魚腥草等清熱解毒
✔ 藿香、佩蘭、滑石等化濕芳香
✔ 配合針灸如大椎、曲池、合谷,助退熱祛邪

🔹 關節痛期(病毒退、痛仍在)
✔ 桑枝、威靈仙、羌活等舒筋祛濕
✔ 熱水泡腳(如加桂枝、桑枝)促血行
✔ 虛弱者酌加黃芪、黨參補氣助復元

🌿 日常防蚊 + 體質調養建議:

✅ 天然驅蚊:佩戴艾葉、薄荷香囊或點艾條
✅ 清除積水:花盆底、水桶、冷氣積水最常見
✅ 穿淺色長袖衣物,避免蚊蟲叮咬
✅ 養生食療:

赤小豆薏米水:健脾祛濕

綠豆百合湯:清熱解毒

苦瓜瘦肉湯:清暑消腫

✅ 濕熱體質自檢:
口苦口乾、大便黏滯、易疲倦?建議每日按壓「足三里」、「陰陵泉」助清濕排毒;飲食宜清淡,忌煎炸辛辣。

📌 如出現高燒與關節劇痛,應及早求醫,切勿自行當作感冒處理,以免延誤病情。

👨‍⚕️中醫講求「未病先防,病後防復」。
📣 中醫必須辨證論治,不幸染病,應尋找註冊中醫師診治,切忌自行用藥。

👉想了解更多中醫防疫建議或個人體質調理,歡迎留言或DM!

#基孔肯雅熱 #中醫 #預防 #療效顯著 #青衣

Address

青衣青敬路2號
Tsing Yi Town

Opening Hours

Monday 09:30 - 12:30
16:00 - 19:30
Tuesday 09:30 - 12:30
16:00 - 19:30
Wednesday 18:00 - 19:30
Thursday 09:30 - 12:30
16:00 - 19:30
Friday 18:00 - 19:30
Saturday 09:30 - 12:30
Sunday 09:30 - 12:30

Telephone

24951288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龍心中醫堂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