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2025
《為什麼不是越新的靶向藥物就一定越好?肺癌治療順序決定未來能否有第二次機會✨》
有的時候病人不清楚使用靶向藥物某特定世代的原因。像這位肺癌病人被醫生安排使用第三代 EGFR-TKI 靶向藥物,問我這是否已經是最好的選擇?及是否代表有機會痊癒?
第三代 EGFR-TKI的確是現階段效果好的選項之一,尤其對T790M 突變有明確針對性。但我想提醒有些情況下如果先使用第一代 EGFR-TKI 反而能獲得更長期、成本更低的治療規劃 (尤其是第一代能夠獲得政府資助)。
簡單來說先用第一代標靶藥物,大多能穩定平均約8–11個月,之後若產生T790M突變,就可改用第三代,通常又能再控制平均10–20個月。
如果一開始就使用第三代,可以維持約19個月左右,但之後能否再切換回第一代,取決於是否產生 C797S突變,而這種突變只在少數個案中出現,所以後續選擇比較受限。
也就是說,即使兩種策略最終總控制時間差距不大,但治療順序會影響未來可選方案、經濟負擔、以及能否爭取更多治療窗口。
因此我建議若已被安排使用第三代藥物,請確認兩件事:
① 是否已做過腫瘤或血液基因檢測?如已確定有T790M突變,第三代作為首選是合理的。
② 是否已討論耐藥後的下一步?因為提前規劃比腫瘤復長後倉促換藥更有醫療優勢。
至於「是否代表有機會痊癒?」這問題,必須先說明目前醫學現況 —— 不論是化療、放療或靶向藥物,主要作用都是「控制腫瘤」,而不是徹底治癒。即使初期效果很好,癌細胞往往會因基因突變而產生「耐藥性」,使原本有效的藥物逐漸失去作用,腫瘤再次擴張。這是幾乎所有接受常規治療的晚期肺癌患者最終都會面臨的情況。
因此我通常建議:在靶向治療仍有效的前期,就同步採用對身體不帶來負擔的複合治療 (例如免疫細胞治療),目的不是替代現有療法,而是把握腫瘤縮小、免疫力尚可時,主動清除殘存癌細胞,延長控制時間、提升無腫瘤生存機會。因為治療黃金時期不是等到耐藥,而是在腫瘤縮小、身體狀態最好時介入。
一一 Dr. Lam
(歡迎直接轉貼share,但沒註明出處的使用均屬侵權行為)
✨日本免疫細胞療法,30年實戰經驗✨
網站🖊️ https://caringfromjapan.com/pages/japan-meiko-cit-clinic-on-cancer-immune-cell-therapy
https://caringfromjapan.com
https://meiko-cit-clinic.com
FB: 氫好物
IG: tokyo_immune_therapy
IG: caring_from_japan
Youtube: Tokyomeikocitclinic
#免疫細胞療法 #複合免疫細胞療法 #樹状細胞疫苗 #自然殺傷細胞 #幹細胞上清液 #氫氣吸入療法 #唯一駐日本香港免疫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