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2025
▍亞智盟2025大會【第二篇】
🌐看見各國的距離,也看見改變的起點🌐
亞智盟2025大會共有約十個國家參與,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能夠近距離了解各國對特殊兒童的發展與照護現況。
從分享中可以明顯看出差異——
經濟基礎較佳的國家,如日本、台灣、新加坡、韓國、香港、澳門等,整體照護制度相對完善;而像菲律賓、斯里蘭卡、孟加拉、尼泊爾等國,則仍處於家長自發努力、資源有限的階段。
但這些差距,並不只是錢的問題,而是整個制度是否有立法保障,以及政府是否能清廉、有效地執行經費。
我深深記得菲律賓的參與者語帶苦澀地說:「政府的法律與經費都在,但真正流到學校的有多少?」
斯里蘭卡的代表則坦言:「政府完全沒有幫助,我們只能靠家長彼此支持。」
而另一頭,來自澳門的一位自我倡議者分享:「我正在進行獨立生活,在外租房的費用是由政府全額補助。」
這句話讓現場所有人都發出驚嘆——那是制度成熟的象徵,
也是一個社會對多元共融的態度。
▍馬來西亞,正走在中間的路上
我想,馬來西亞大概介於「第一梯隊」與「第三梯隊」之間。我們的經濟基礎不差,政策也逐漸重視,但若想成為真正的「第一梯隊國家」,還有一段路要走。
而不論是哪一個國家,我觀察到一個共同點:
「家長與老師們,永遠是發起改變的起點。」
▍從家長開始的力量
台灣智總副秘書長孫一信先生分享的一段經驗——四十年前,台灣也曾在摸索階段。
那時沒有政府資源,沒有法律保障,一切都從家長開始:
家長先組成團體,團體慢慢發展成協會,協會再舉辦大眾活動、政策倡議,累積足夠的社會影響力,最後才讓政府重視,逐漸推動立法與制度的完善。
一個國家要成為「第一梯隊」,
並非單靠經濟或政策,而是從家長出發,
從一個個願意站出來的人開始。
▍家長可以做什麼?
家長們無須氣餒,相反地,更應該盡一分心力——參與活動、參與團體,讓整個社會對特殊兒童更加重視。
有任何活動,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站出來吧!
因為只有當越來越多的家長願意行動,這個社會才會聽見我們孩子的聲音,也才有機會讓他們在更完善的環境中成長。
#家長的力量 #特殊教育 #亞智盟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