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规划Life Planner

生命规划Life Planner Because I have loved life, I shall have no sorrow to die ~ Amelia Burr

生命乐章
每一次想念 · 都是一次小团圆

01/03/2024

別把自己的歲月靜好,消耗在別人的無理取鬧。

有時候,你必須無視別人的眼光,才能安撫鼓譟的情緒,全心全意的在乎自己。你也必須允許自己的脆弱,才能體會生命的寬厚,在世界崩壞後依然堅強。

其實,日子越是喧囂,我們越要聽清楚自己的心聲,如此才能走向喜歡的生活。縱使時間用複雜的方式書寫你的生命,用粗暴的方法調整你的步伐,我們也要明瞭單純地照顧好自己有多重要。

所以,別把時光都留在傷心的地方,虛耗給討厭的人。記得,要多留意自己周圍的好事,而非注意生命偶發的壞事;不用去理會別人的無理取鬧,而是用心把自己的生活照顧好。

IG:alvin701
*著作》開始,過喜歡的生活 https://bit.ly/3RF6r9X

01/03/2024

鍛鍊身體柔軟度,
老年行動更自如。

身體的柔軟度是指人體各個關節所能伸展活動的最大範圍。常做伸展運動,可以增進身體的柔軟度,讓運動更有效率,減少運動傷害。

01/03/2024

#報名額滿
#請繼續關注我們
#謝謝大家對一圓的厚愛

「好好告別」 體驗工作坊 7 & 8 今已開放報名。

農曆新年剛過去,在煙火爆竹、春節歌謠、熱鬧非凡的氣氛裡,有些人帶著靜謐的悲傷度過這個節慶,本該聚首的團圓崩了一角。

我們想說的是,你並不孤單。

對亡者和活著的人來說,告別不意味著結束,而是一段新的旅程。

我們會在這段旅程中相互陪伴,不需要掩飾悲傷、也不需要故作堅強,只需要誠實地面對那份失落。

願你在這新年裡,尋獲生命中的和諧與輕盈,找到內心的寧靜與接受,讓愛的回憶成為彼此生命一道璀璨的風景。

#工作坊內容
◆ 殯儀導覽
◆ 職涯分享
◆ 禮體淨身
◆ 試躺棺木
◆ 生命回顧
◆ 告別練習

‖ #好好告別工作坊 ‖
日期: 02 & 03/03/2024 (星期六&日)
時間:09:00am - 01:00pm
地點:一圓Yì Yuán @ https://goo.gl/maps/7PtGBS53xFsHJ3tj6
名額:每場限20人
費用:每人RM100
對象:年滿18歲或以上的群眾

*現場有提供簡單的茶點招待

25/02/2024

他今年春節 #閉門謝客,不接受晚輩「帶孩子拜年」
他表示很多晚輩平時杳無音訊,逢年過節連個訊息都不發,家中有什麼事也指望不上他們。
但每年過年的時候,都會帶著孩子,拎兩盒廉價糕點來拜年。
孩子連長輩都不叫,於是便給他們少一點紅包錢,又到處說他壞話,他今年乾脆就不讓晚輩帶孩子上門了。
其實兩方的心態都有可以改進的地方,本來可以是一場非常溫馨的過年聚會,如何用正向心態看待這件事呢?
https://whitecherry2019.com/archives/22668

21/02/2024

心意常更新,生活有變化。

21/02/2024

最近重看第三次這部紀錄片,發現每次感受都不同 ,

第一次看時,
腦中全是這對老夫婦花40年共同建立的木頭房子,每根柱子,全由片中的津端修一爺爺親手設計,房子外有個能採收七十幾種蔬菜,五十幾種水果的菜園,和那個家一樣歲數的大顆櫻桃樹,時光見證整個家從荒地到一派生機,房子每一寸都是醞釀60多年,細碎又充實的愛,

第二次看時,對於裡面的英子奶奶,
65年始終如一照顧家的強大能量感到吃驚,
那是種隱密巨大的能量,照顧丈夫修ㄧ三餐起居,
畫面中時刻都看她在廚房忙著,用的是自家院子栽種的蔬果,家裡一切收拾有條不紊,美好像場夢境,雖然她不會大聲說我愛你,但會默默做些修一喜歡的東西, #簡單執著的日常呵護就是對修一最大的愛,

現實中,最讓人容易爭吵抱怨,無疑就是一地雞毛的小事,每個人都有在意的眉角,有幾個人能像他們,甘心全身心將自己包容融入那個家裡,那個人身邊,

第三次看時,是無條件被修一爺爺打動 ,
年輕時是日本住宅公團首席建築師的修ㄧ,在建設高藏寺新城時,提出與「自然共生」的方案被否決,於是40多年前,他就買下塊土地,退休後在上面蓋起房子,

他是個很有儀式感的人, 會給院子種植的大量蔬果做標記,因為妻子英子是毛躁少根筋的個性,容易被拌倒或碰到頭,個性小心謹慎的修一看在眼裡不忍責怪,會寫上小牌子給英子,「注意!撞到會痛!」「瓦斯要記得關 」,也為了讓老伴區分種的蔬菜種類去作木牌,並畫上老伴漫畫人像,

這是兩人獨特的對話方式,

忘不了修一放上一個盛滿水的水缸,供小鳥小憩,梳洗羽毛,還有對一塊黃色牌子上的文字記憶猶新:「報春草,是春天啊。」真是可愛,

他也會待在書房裡寫信,包括寫給壽司店的年輕老闆,英子去壽司店,師傅會拿出修一寄的明信片,上面寫 :「吃了你的壽司,我很有動力。」

#修一爺爺的生活智慧是到骨子裡那種,
如他自己在紀錄片裡說的:
「維持世間運轉的,不就是這種一點點累積的善意嗎?」

自己一直記得,英子奶奶在片中說,一開始修一總問她這些那些該不該做,英子總微笑鼓勵他:
「可以的,去做就是了。」久而久之,修一就自己著手開始做很多事,

看到這裡瞬間頓悟,原來因為有英子的耐心包容,
才有修一對這世界的熱愛善意,修一在採訪中說:
「她對我來說,是最棒的女朋友。」最動人的告白,自己竟是在一對加起來170多歲的老夫婦身上聽到,

#修一和英子之間有太多無法在這個時代看到的稀有

建築師修一在退休晚年有天,收到封來自精神病院的求助信:「醫院想建造新設施。我們的患者,大多是在過度勞累中迷失自我而發病的人 , 要如何讓他們生活在一個像個人的環境呢?請助我們一臂之力。」

修一拒絕一切謝禮和設計費用,並回覆說:「這對我來說,是一生最幸福的工作 ,請放心與我商談細節 ,一定會有好事發生的。」

英子看修一變得很忙,擔心他身體,總對他說
:「這個找人來做吧。」他卻堅持凡事親力親為 ,
他說 :「 #要緩慢堅定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從自己能做到的開始,一件件來,不用急,總會做好的。」

看到這裡忽然明白,人的一生不止有工作,工作後的生活更漫長 ,但只有「事業」,仍然可以在耄耋之年持續,變成一種生命力 ,想做什麼,慢慢去做好了 ,
#讓它變成一種終身的事業

這對老夫婦開始爆紅全日本,
津端修一那時已90歲,妻子英子也87歲 ,
想採訪他們的人很多,修一一律拒絕,
他說:「我剩下的時間不多了,想好好自己享用。」

如此夢幻人生真實化,連吉卜力製片鈴木敏夫、建築師藤森照信,作家重松清都羨慕不已,

年歲日增,每天都像倒計時 ,英子面對“誰先離開”這樣說 :「如果我先走,問題會很大。」
修一說:「燒成炭的遺骨就請人灑到南太平洋海裡 , 如果英子先不在了,我會像斷線風箏一樣,
這方面我不想, 也沒辦法想。」

2015年,修一除草後小睡再也沒有醒來,有著最幸福的死法,紀錄片直面拍攝修一死去的臉龐和準備喪禮過程,雖然悲傷,但看著如此直面平靜的日常畫面,自己對死亡的畏懼感也跟著憑空消失,

英子跟修一遺體告別時說:「我會盡最大努力,期待再次見到你。」看到這裡,內心忍不住淚提,

如同體內隱藏巨大能量的英子,在眾人擔心她狀況時,之後日子,她還是一如往常, 會多準備一份餐點擺在修一牌位前,並把菜園採摘的小花插在花瓶擺在一起, 緩慢堅定,持續守護與修一的家,

看到這裡,自己常因生活困擾交織的「再快一點」,
和「慢下來」的矛盾,神奇在心裡瞬間消失不見,
重看這段將近177歲的夫婦日記,死亡都變得優美,不再令人懼怕,

第一個想到最近在看的書《反脆弱》,書裡有這樣一段話:「其實不是你詢問生命意義何在,而是生命正提出質疑,要求你回答存在的意義為何。」修一和英子給出他們的答案 ,

跟著片中老待在廚房的英子奶奶,
學做一道關東煮作法 , #英子版的關東煮講究是火侯,先將各種食材分別處理好,再一起入鍋用高湯燉煮,之後關火冷卻,讓鮮味滲入食材,然後再次加入高湯燉煮,步驟繁複,看著畫面想,這樣耐心料理出來的關東煮怎能不美味,

小憩版本則是先將牛肉燉到軟,再加入白蘿蔔、日本灰色蒟蒻 、 雞蛋、大蝦以及高湯包,一起煮爛 , 中間學著英子奶奶做法,關火冷卻入味一次 , 果然煮好蝦味好濃, #是過完冬季的儀式感,真想擁有英子版食譜啊,

感覺去年年底開始,自己願意主動發起一些生活變化,伴隨而來,自然是對未來不可避免的疑惑 , 這時重看到畫面中的修一說著:「緩慢而堅定的生活。」忽然覺得心安,

紀錄片開始還是精神矍鑠的修一爺爺,
後半段已離開人世。而英子奶奶也於2019年過世 ,
時間洪流一往無前,彩雲易散琉璃脆,
#好多東西真的不重要
#自己能結點果實最重要

重看這部紀錄片時想著,
生命長度也許不該從出生計算到臨終,
#而該由自己覺得開心值得的那一刻開始累積算起,

別說這就是所謂理想晚年的話,自己倒是覺得,
就先從年輕時做到,
「能動手就不麻煩別人」 的程度開始吧。

#積存時間的生活
#人生フルーツ / 2017
#津端修一 #津端英子
#食憩日記

21/02/2024

慢是一種境界,
也是一種享受。

11/02/2024

#終於來到不必討人喜歡的時候
在除夕夜與這本書相遇,是浪漫,也是救贖。

我這輩子花了很多時間,致力於討人喜歡。

讀書的時候,為了討師長喜歡,拚命認真讀書,永遠是班上最乖的模範寶寶;年輕的時候,為了討男友喜歡,每天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的,甚至不惜為愛走天涯;出社會工作,為了討主管喜歡,主管說一不敢說二,即使生病也不敢請假。

討人喜歡這件事情,意謂著妳永遠得把別人的需求與喜好擺在自己之前。

喜歡什麼?隨便,都可以。
想吃什麼?看你,你決定。

看似無害好相處,但漸漸地也失去了自己。總是以別人為優先,委屈求全只為了顧全大局。

但活到這把歲數,越來越覺得誠實這件事很重要。誠實面對自己,誠實說出自己的感受,誠實拒絕不想要的社交應酬。

偶爾也想要活得任性一點,
偶爾也想要自私一些。

不過,這對我來說並不容易做到,尤其是順從了大半輩子,「叛逆」也是需要練習的。當開始感到有壓力,或者又忍不住想要妥協時,練習不急著給出回應,而是先回歸到自己的內在,問自己:「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從生活的小事開始提醒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為了討好別人,委屈了自己。

就像書中作者所說的:「做任何決定的時候,都應該任性一點,對自己好一點,讓自己更快樂一點。」

必須坦白說,我還沒有真正來到不必討人喜歡的時候,我還是會在意別人的想法,我還是會被世俗的眼光綁架,我還是會在和枕邊人吵完架後,嘔氣一整路不跟他說話,卻還是屁顛屁顛跟著他回南部過年。

一覺醒來後,忘了還在吵架,醒來後第一句話,是對著連續好幾晚深受夜咳所擾的老公說:「你感冒看起來好很多耶!昨晚夜咳次數少很多!」

說完才想起,我們不是還在冷戰嗎?換來的卻是對方的狐疑:「我們有吵架嗎?」然後,被他隨手送上的一包「安太歲」紅包給逗笑。

果然,有錢能使鬼推磨,有錢夫妻萬事和🤣

但也越來越懂,這些其實都是我。

至少在這個男人面前,我可以不必刻意討他喜歡,不必隱藏真實的自己,不必說違背心意的話語,可以說出真心話,可以任性得很自在。

不討他喜歡,但討自己喜歡。
討自己喜歡,意謂著我也喜歡這樣的自己。

我喜歡在乎他的自己,我喜歡和他相處時的自己,我喜歡在他面前示弱的自己,我喜歡獨處時的自己,我喜歡不必刻意討他喜歡的自己。

在書中作者也提到,喜歡現在的自己,很重要的一個前提是:「 #無怨」。

因為無怨,就不會以受害者自居,不會陷在自怨自艾的情節,默默舔舐傷口,覺得自己是全天下最可憐的人。

無怨,自然而然就會「甘願」。
甘願做,歡喜受,自然就不會「鄉愿」,自然就沒有那麼多的「不得不」,沒有誰將就誰,沒有誰委屈了誰,一切都是自己心甘情願。

喜歡這本暖心療癒人心的書,在寒冷的除夕夜注入一股暖流。作者溫暖的筆觸,撫平了無法回娘家過年的惆悵感。

與其違背心意說著違心之論,倒不如坦率說出自己的感受,活出喜歡的自己。因為背負著愧疚感做不像自己的事情,好像也不會讓我比較開心。

做讓自己自在的事情,不跟別人比較,不人云亦云,讓自己快樂一點,才會打從心底喜歡這樣的自己。

👉「別人怎麼看你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麼看待你自己。」
👉「當一個人不再追求完美,生命才會真正地美了起來。」

願我們都能學會欣賞自己獨有的美,活得任性自在,學會不討別人喜歡,我們討自己喜歡❤️

#終於來到不必討人喜歡的時候
皇冠文化集團
彭樹君
#曬書心得文徵選

11/02/2024
21/10/2023

#給成年的自己至少一天的童年

有一些人和我一樣,小時候是沒有童年的。我九歲開始捲入家庭爭吵及糾紛。爸爸嗜賭如命、欠債逃離家園。早就沒有了一般小孩擁有的童年。小時候還要學會賺錢,養活自己。

有一些人和我是一樣,小時候,父母沒有給我們足夠的關愛。不要說玩具、華麗衣服;更不要說旅遊,我們能生存下來就很不容易了。

有一些人和我是一樣,長大後,總覺得理所當然不用對自己太好。臉臭臭、很焦慮、總是有很多擔心的事情、總是有很多需要承擔的事。時常覺得自己很重要,但是又活得像個受害者。看到別人不順眼時,心裡就不想和對方多溝通。把很多心事藏在心裡。能夠活下去,就已經很不容易。

天啊。這就是我們的一生嗎?不是吧?!怎麼可以讓自己活在不開心裡頭這麼久?!怎麼可以?怎麼可能?

有出路嗎?
其實我也不敢這麼篤定。但是我想說,給自己至少一天的童年吧。

拍拍自己的心胸,問問自己:「今天想要帶你(小小的自己)出去走走,你想要我為你做什麼?」

然後安靜地聽自己內在很深層的需求。你才發現原來自己有這麼多不曾被滿足的需求。沒有過和爸爸好好說話的時光。別說一家四口去旅遊,連一家四口看一部電影、吃快餐都不曾有。

其實是很可悲的。這些明明就是我們的父母需要給我們的。但是,沒辦法,我們的父母生存很難,他們條件不足夠。

就像我母親她盡了全力到頭來賠上的就是自己的健康。所以我們成為人們口中的小大人,我還好,尤其是我姊姊被稱讚很乖、很聽話、很能幹。其實我們是沒有辦法、沒有選擇。說到這裡,都感覺心疼姊姊。

然而,我早就原諒父親了,而且不怪他們任何一個人。只是,傷害還是造成了。

就帶自己出去走一走吧。
就帶自己吃一頓好的。
就帶自己去很想去的地方。
千萬不要小看這些舉動。

就像一個成年人愛著一個小孩一樣。
其實是長大後的自己愛著那個很難過很難過小時候的自己。那個小時候的自己,給別人很多愛,很懂事、很明白事理,但是卻從來不懂愛自己。就總覺得自己很可憐。

給自己至少一天的童年吧。如果一天做不到,至少也給自己兩個小時的「童年」 吧。讓成年後的「童年」不再那麼孤單、委屈。那裡頭注入一些關愛、關懷給自己吧。

畢竟,我們都值得擁有長大後的「童年」。那裡頭是我們自己堅持把美好送給那個受傷的自己。

那個受傷的孩子(小時候的自己)會感謝那個大人(長大後的自己)的。他知道我不曾遺棄他,而且很愛很愛很愛他。

那就足夠了。那就足夠了。

以量 有感而發
21/10/23

Address

Kuala Lumpur

Telephone

+60123065201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生命规划Life Planner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生命规划Life Planner: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