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心理学

MY 心理学 MY PSYCHOLOGY SDN. 我们的使命:
帮助大众学习心理学,过一个健康又自在的生活

“与你一起,从心出发”

BHD.(1338398-W)

💡心理评估
📌 忧郁 / 焦虑症
📌 Autism自闭症
📌 ADHD 注意力缺乏多动障碍
📌 IQ/学习障碍
💡心理治疗/ 伴侣 / 职涯咨询
💡潜意识/ 催眠
💡企业培训(HRD-C Claimable)

MY心理学(吉隆坡甲洞)+601133445270
MY心理学(沙巴亚庇分行)+601133116211
Innerhope (晚上咨询) +601175624468

目前人生最大的敌人  #不是迷茫,而是  #需要动手修理的事。比如说:修理水管身边的人都知道我是路痴,其实,我私底下也是,一个同手同脚的人😂就是只要关系到  #需要动手的事,包括拔钉子,换灯泡,转螺丝,我的手和头脑好像无法连接,需要比一般人...
16/11/2025

目前人生最大的敌人 #不是迷茫,
而是 #需要动手修理的事。

比如说:修理水管

身边的人都知道我是路痴,
其实,我私底下也是,
一个同手同脚的人😂

就是只要关系到 #需要动手的事,
包括拔钉子,换灯泡,转螺丝,
我的手和头脑好像无法连接,
需要比一般人付出更多时间。

曾经想亲自换马桶盖🚽,
我在厕所待了差不多2个小时,
因为一直 get 不到。

曾经想换中心的灯,
因为接错线路,
导致电箱里的fuse烧了,
中心第二天开不到冷气和灯。

#了解自己的天赋和优势
#不要过度弥补自己的不足

在成人的职业发展,
我们都鼓励了解天赋和优势很重要,
毕竟在大人的世界,
发挥自己的优势,
会好过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就像是:
如果我硬硬去念修理技工方面的科系,
我应该会常常不及格,
甚至会掉入自己怀疑的内耗。

我总觉得自己很幸运,
因为心理师的工作,
就是每天待在同一个房间,
见不同的个案。

这份工作,
不需要方向感很好,
顶多就是需要换房间里的灯而已。

也非常適合又是路痴,
又是同手同脚的我。

#虽然没有天赋
#依然能试试看

虽然如此,
我发现我在生活上,
依然对需要修理的事情有点兴趣。

虽然每次看到家里漏水,
或者是灯在闪的时候,
我都会感到害怕;

但是我还是会试试,
去了解和修理。

“Uncle啊,这个要怎样修理?”
“Uncle啊,这个要怎样扭开的呢?”

当初学习成长型思维时,
Growth Mindset 有给了我一个角度,

就是我们的能力,
是可以透过累积经验,
刻意练习所产生的,
而绝非固定的。

不是你没有天分,
就判自己是无能的。

也就说我可能天生是路痴,
但是透过刻意练习,哪怕时间比较长,
我的方向感也会慢慢地练起来。

想说的是,
我不鼓励大家要硬硬去弥补不足,
而浪费了发挥自己优势的机会。

但是,我们的不足,
恰恰是练习心态和,
成长型思维的机会。

也许,每一次试一下,
你又会累积新的体验。

就像当初换马桶盖用两个小时的我,
这一次只是用了两个晚上,
就换到了洗手盆下面的,
水管盖里面的rubber😂

希望有鼓励到大家,
好好的尝试和试错,哈哈!

你呢,你有遇到一些自己的不足,
你依然努力尝试面对的吗?

#关于大人这件事 #大人的心理话 #成长型思维 #天赋 #能力

一年,几乎每个星期都来这个地方,我还是不喜欢这个地方。还记得老师常说:“找你的 core muscle”“记得Activate你的 core”我的内心OS:“Core 在哪里?”“ 很痛的地方是 Core吗?”“可以帮我 Call Ambu...
16/11/2025

一年,几乎每个星期都来这个地方,
我还是不喜欢这个地方。

还记得老师常说:
“找你的 core muscle”
“记得Activate你的 core”

我的内心OS:
“Core 在哪里?”
“ 很痛的地方是 Core吗?”
“可以帮我 Call Ambulance吗?哈哈!”

就这样,做了1年的Pilates,
还在练习做自己不太喜欢的事。

我们会说:
要做喜欢的事情,
要做开心的事情。

但是,这个想法,
也是有一个小风险。

那就是,
会把“情绪”和 “事情”挂钩。

我们会看情绪做事,
也会跟情绪做决定。

自然的,做我们舒服的事情,
逃避我们不舒服的事情。

而很多对我们长期好的改变,
就是发生在舒服和不舒服之间,
也就是比较暧昧的过程。

和情绪共处,
带着“不舒服 +平淡”的情绪,
做 “重要 + 不太快乐”的事情。

这是我这一年做Pilates的启发,

你呢,你今年有尝试做,
你认为重要 + 但不太舒服的事情吗?



#1周年纪念

大多数人以为焦虑,就是“想太多”。但只有焦虑的人自己知道那不是想,而是一种无法停下来的活着方式。焦虑不是一个情绪,而是一整天。
15/11/2025

大多数人以为焦虑,就是“想太多”。但只有焦虑的人自己知道
那不是想,而是一种无法停下来的活着方式。

焦虑不是一个情绪,
而是一整天。

《焦虑症患者的一天》

大多数人以为焦虑,就是“想太多”。但只有焦虑的人自己知道
那不是想,而是一种无法停下来的活着方式。

焦虑不是一个情绪,
而是一整天。

1. 早上 7:00 刚醒来,心先跑了

闹钟还没响,
胸口已经像有人按了一下启动键。

不是害怕什么大事,
是那种说不出的紧绷:
“今天会不会出错?”
“我撑得住吗?”
“会不会又搞砸了?”

别人醒来是新的一天,
焦虑的人醒来是连续剧的下一集,剧情都还没开始,压力先来了。

2. 早上 9:30,外面看不出,里面却像快溢出来

你看见他们很安静,
但那是因为他们脑袋里的声音太多了。

“等下会不会被误会?”
“我刚刚是不是说错?”
“对方的表情是不是不开心?”
“是不是我哪里做不好?”

焦虑的人不是敏感;
他们是在努力分析每一个可能出错的地方,
只为了避免再受伤。

可别人只看到:
“你干嘛想这么多?”

他们没看到的是 #焦虑是一种长年累月训练出来的 #自我保护机制

3. 中午 1:00 连吃饭都要先赢一场内心战争

不是不饿,
是太多不确定感让他们不敢放松。

“要一起吃吗?”
一句简单的问题,
足以让他们脑袋转过几十种情境。

去,会不会尴尬?
不去,会不会被误会?
吃什么,会不会选错?

别人以为他们挑剔、犹豫、没自信。
但他们只是一直在观察、猜测、预防。

这不是“想太多”。
这是一种大脑无法关机的生存模式。

4. 下午 4:00 ,身体突然开始反抗

明明没发生什么事,
但心跳乱了,
呼吸变浅了,
手心开始出汗。

那一瞬间他们最怕的不是不舒服,
而是:
“如果被看到怎么办?”
“会不会以为我很奇怪?”
“我这样是不是不正常?”

于是他们悄悄离开座位,
到厕所、楼梯间、停车场……
表面是“休息”,
其实是躲起来让自己不崩溃。

焦虑的人不是不能撑,
而是已经撑太久。

5. 晚上 8:00 ,动作停了,脑袋却没有停

外面看起来终于平静了,
但内部的对话才真正开始:

“今天那个眼神是什么意思?”
“是不是我哪里做不好?”
“我是不是又让人不开心了?”

即使坐着什么都没做,
他们也能感到全身的疲惫。

不是身体累,
是被困在脑袋里太久的那种累。

6. 午夜 1:00 ,最孤独的不是失眠,而是以为自己只有自己

当外面全世界都安静下来的时候,焦虑的人才开始对自己发问:

“为什么我连休息都不会?”
“为什么别人可以,而我不行?”
“是不是…只有我这样?”

房间的灯关了,
但脑袋的灯全部都亮着。
越想睡,
越睡不着。
越想停,
越停不下来。

他们不是脆弱,
不是失败,
不是矫情。

他们只是一直在自己心里打仗,
一场别人看不见的仗。

焦虑不是懒、不是玻璃心、不是“你太敏感了”。

它是一种身体被锁在长期警报模式里的状态。

焦虑的人不需要你教他们怎么做,
他们早就把每一种可能性想了一百遍。

他们需要的是:

一个不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太多”的人。
一句能让他们感觉安全的话。
一个让他们可以慢慢卸下紧绷的地方。

如果你想到某一个正在硬撑的人,
请把这篇文章给他 (私信的方式),

告诉他:

你不是奇怪。
你不是一个人。
你已经很努力了。
而你值得被理解,也值得被温柔对待。

最后,让他/她知道:
如果有任何需要,我在。

15/11/25
张庭锋
临床心理师
MY Psychology KK

愿你能靠着勇气,而不是假装的乐观,把自己带回光里。
14/11/2025

愿你能靠着勇气,而不是假装的乐观,把自己带回光里。

你缺乏的不是正能量,而是直面负能量的勇气。

很多人以为,自己过得不好,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正能量”。

于是他们不断逼自己振作、逼自己乐观、逼自己“看开一点”。

甚至在最痛的时候,还会在心里暗暗责怪自己:
“为什么别人都可以,我却不行?”
但你知道吗?
那些你以为“没有处理好”的情绪,
那些你拼命压下去的恐惧、焦虑、悲伤、愤怒……
它们从来不是你的敌人。
你真正害怕的,也不是情绪本身。
你害怕的,是面对它们时的那种无力感。

1. 人不是没有正能量,
人是从来不敢正视自己的负能量。
我们这一代人,被教育成“要坚强”“要忍”“不要想太多”。
于是我们很擅长伪装,
擅长微笑、擅长说“没事的”、擅长在心碎时继续上班、
擅长在压力下继续努力,好像一切正常。
但越是压抑,越是害怕。
越是逃避,越是失控。
那些没有被看见的情绪,就像一条埋在地下的裂缝,
一直在延伸、扩散,
直到有一天你突然崩溃,
然后才惊觉:“原来我一直都这么累。”

2. 真正让人变好的,不是正能量,而是勇气。

勇敢直面自己的负能量,而不逃避。

当你愿意承认:
“我真的很痛。”
“我真的累了。”
“我真的需要帮助。”
那一刻,不是软弱。
那是你开始恢复的第一步。
因为只有面对,才有解决。
只有坦诚,才有出口。

3. 只有让情绪被看见,它才不会继续伤害你。

你不需要再强迫自己保持乐观。
你需要的是给自己一个安全的空间,
让那些被压着很久的情绪,有机会被听见。

如果你读到这里,心里有一点点被触到,

请记住:
你不是脆弱的,你只是太久一个人撑着。
你不是负能量,你只是没被允许去面对真实的自己。

愿你靠着勇气,而不是假装的乐观,把自己带回光里。

14/11/25
张庭锋
临床心理师
MY Psychology KK

愿你撑到有人真正看见你的黑暗。愿你撑到有一天,你不再只是“活着”,而是重新“醒着”。你值得被爱。你值得温柔的世界。你值得活下去。
13/11/2025

愿你撑到有人真正看见你的黑暗。
愿你撑到有一天,
你不再只是“活着”,
而是重新“醒着”。

你值得被爱。
你值得温柔的世界。
你值得活下去。

外人永远不明白,明明没发生什么大事,为什么你连呼吸都这么累?

但忧郁症患者的一天,
从醒来的第一秒开始,
就已经在跟世界对抗。

1. 早上醒来的不是人,是空壳。

闹钟响了三次,
不是赖床,
是身体像被“关机状态”黏住,动不了。

不是没睡够,
是睡多久都像没睡。

刷牙洗脸都像在搬一座山,
连抬头看镜子的力气都没有。
心里只有一句:
“我又要撑一天了。”

2. 白天看起来正常,但内心却在溺水。

别人以为你在发呆,
但你知道那不是发呆,
是大脑一整天都在:
开机 → 卡住 → 黑屏 → 重启。

吃午餐?
不是不想吃,
是世界的味道全部灰掉了。

最可怕的是内心的声音:
“你没用。”
“你拖累大家。”
“你是不是不该存在?”

而你连反驳自己的力气都没有。

3. 晚上别人休息,你却才开始感到痛。

房间越安静,
头脑越吵。

别人在关灯睡觉,
你在对抗
后悔、羞愧、内疚、失败感
像潮水一样一波一波扑过来。

你不是不想好起来,
你只是被困在一个
“越挣扎越往下沉”的黑洞里。

忧郁症的真相从来不是悲伤。

悲伤,你还能哭出来。
但忧郁症是,痛到后来连哭的力气都没有。

不是懒惰,
是身体整个 shut down。

不是玻璃心,
是再强的人也扛不住那种“无力+麻木”的组合拳。

不是不想改变,
是根本动不了。

最残忍的是,你竟然看起来完全正常。

你可以微笑、聊天、工作、回复讯息,
周围的人以为你很好,但只有你知道自己每天都在死命撑着。

这世界上有一种痛,
不是哭出来的,
是“看起来没事”的那一种。

如果你正在经历这些:

你不是怪胎。
你不是负担。
你不是失败。
你只是生病了。

而生病的人,需要的是:
理解、支持、治疗、被等一等。
不是责备,不是说教,不是“加油啦”。

愿你撑到有人真正看见你的黑暗。
愿你撑到有一天,
你不再只是“活着”,
而是重新“醒着”。

你值得被爱。
你值得温柔的世界。
你值得活下去。

13/11/25
张庭锋
临床心理师
MY Psychology KK

13/11/2025

✨在你的生命里,有哪一句话曾启发过你?✨

在寻找方向的日子里,原来有时候只需要一句真实的心声,就足以让人重新稳住脚步,继续往前走🚶‍♀️🚶

这次我们中心到【觉·启】身心灵嘉年华摆摊,不只是和来访者交流,我们也有幸走到每个摊位,倾听摊主们那些陪伴他们的话语💬🫂

🗣️在聆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每一位摊主的故事都像一盏被点亮的小灯,而他们愿意分享的那些话,也可能在无形中照亮了我们的路🕯️✨

我们也很感谢主办方 的邀请,让我们认识了许多温暖的人,并从他们的故事中学到了许多。愿这些从嘉年华带回来的启发,能为正在阅读的你带来一点力量、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如果你愿意,也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哪一句话,曾经鼓励过你💐
再次感谢每位摊主真诚地分享☘️: .my .tarot .my

12/11/2025

“身心灵” 这三个字,对有些人来说是疗愈、觉醒;
但在科学领域,它却往往是敏感甚至被避谈的主题。
本期直播,我们想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一起探讨灵性体验与心理现象之间的界线:
灵性经验真的只是“幻觉”吗?
还是说,灵性经验揭示了人类内在成长与意义追寻的一部分?
而当临床心理与灵性交会时,我们该如何更开放又理性地面对未知?

———————————————————————————————————

� 12.11.2025 | � 08:30PM(GMT+8)
� Gary|MY心理学创始人 / 临床心理师
� Kathleen|MY心理学主播

� MY心理学直播内容仅供教育用途,不应替代医疗专业人员的诊断、咨询或治疗。
� MY心理学提供心理卡牌咨询服务:
【OH卡 - 个人探索】|【人生设计卡 - 职涯咨询】

预约心理咨询:
� 吉隆坡分行 +601133445270
� 沙巴 KK 分行 +601133116211
� 订阅+开铃铛
� 加入社区:https://t.me/mypsych_thematterofadulting

� New to streaming or looking to level up? Check out StreamYard and get $10 discount! �

你幸福,才是孩子最深的安全感没有一个孩子,�希望看到父母不快乐。没有一个孩子,希望看到父母因为自己,而失去了自己。所以,�请先让自己幸福。�请先照顾好你自己。当你能温柔地爱自己,�你的孩子,�也就学会温柔地爱世界,爱自己。
11/11/2025

你幸福,才是孩子最深的安全感
没有一个孩子,�希望看到父母不快乐。
没有一个孩子,
希望看到父母因为自己,
而失去了自己。
所以,�请先让自己幸福。�请先照顾好你自己。

当你能温柔地爱自己,�你的孩子,�也就学会温柔地爱世界,爱自己。

老师曾经对我说:
“生日,其实叫母难日。”
她告诉我们,
妈妈生孩子时的痛,是世界上最痛的痛。
所以,生日那天,要记得感谢妈妈。
那一年,我第一次在庆祝自己“存在”的那天,
感到愧疚。
我开始怀疑,
我够好吗?
我能回报妈妈那样的“痛”吗?
那是我第一次学会感恩,
也是第一次,
学会了内疚。

1. 当父母不好过,孩子会有罪恶感
在咨询室里,很多人提到父母时都会哭。
“他们为我牺牲那么多,我却没让他们过上好生活。”
“我是不是不孝?”
他们看见父母过得辛苦,
就拼命想补偿。
可当自己过得好一点时,
反而又觉得——是不是我太自私了?
他们不知道,
这种罪恶感,
往往源自一个过度牺牲的家人。

2. “因为你,我牺牲了……”
“因为孩子,我放弃了事业。”
“我拼命赚钱,就是为了你。”
“要不是你,我早就出国了。”
这些话听起来像爱,
但其实是一种沉重的枷锁。
在这样的氛围下长大的孩子,
往往变得异常努力,
因为他们害怕辜负。
可是,
在“牺牲”之下长大的孩子,
又怎么学得会轻盈地飞翔?

3. 生孩子是父母的选择,养孩子是父母的责任
我曾告诉一位来访者:
“作为人,我们永远有选择。”
他说:
“可是,我没有选择来到这个世界。”
那一刻,我沉默了。
的确,我们没有选择出生,
却被要求感恩与报答。
其实,生孩子是父母的选择,
养孩子是父母的责任,
不是孩子的债。
但有时候父母一句:
“要不是为了你,我不会这样。”
或一句:
“生叉烧都比生你好。”
这些话,
会让孩子从此相信这个核心概念,
那就是,“我让爸妈不快乐。”
从那一刻起,
愧疚,成了他们活下去的方式。

4. 别忙着牺牲,忘了自己
我曾遇过一位母亲。
她辞去高薪的工作,只为多陪孩子。
有人问她:“不觉得可惜吗?”
她微笑说:
“我没有牺牲什么,因为这是我愿意的选择。”
这句话,我一直记得。
因为真正的爱,
不是“我应该”,
不是“我必须”,
而是“我愿意”。

5. 你幸福,才是孩子最深的安全感
没有一个孩子,
希望看到父母不快乐。
没有一个孩子,
希望看到父母因为自己,
而失去了自己。
所以,
请先让自己幸福。
请先照顾好你自己。

当你能温柔地爱自己,
你的孩子,
也就学会温柔地爱世界,爱自己。

谢谢你读到这里。
这篇文章不是责怪谁,
而是想提醒我们,
别再用“牺牲”去证明爱。
因为真正的爱,
从来不是牺牲,
而是自由。

11/11/25
张庭锋
临床心理师
MY Psychology KK

10/11/2025

【情绪,在人际关系里,是一种权力】

#60秒心理学 #情绪 #权力 #马来西亚 #心理学 #心理咨询 #心理师 #心理

正义,是需要实力去守护的。而在网上的世界,流量就是实力。
10/11/2025

正义,是需要实力去守护的。
而在网上的世界,流量就是实力。

大家好,
我通常都会邀请那些曾经点赞我文章的朋友,
来关注我的page。
如果你不想follow或like,也没关系,轻轻滑过就好。😊

那为什么我会这样做?
是不是有点“cringe”?
我解释一下。

这一路走来,我看见太多打着“心理学”名义的“咕噜”、“大师”、“禅医”,
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
尤其是去年,有一位在网上自称可以“治好自闭症”的“神医”。
我点进去看他的影片,看着那些所谓的“治疗过程”,心都揪起来了。
那些孩子在被“治疗”时哭喊、抗拒、害怕,
可是他们说不出话,没人替他们发声。
而那位“禅医”,却还能在镜头前侃侃而谈、收费天价。
我试过留言警告、发起举报、tag有关人士。
但他把所有反对声音删光,
继续在网络上堂而皇之地“行医”。
到今天,他依然没被封号,依然在赚钱。
受苦的,是那些无助又被误导的孩子和家长。
那一刻,我明白了,
正义,是需要实力去守护的。
而在网上的世界,流量就是实力。

我不是说自己很伟大,
但我知道,如果能让更多人听见真正的心理学声音,
那些骗人的人,就能少害一点人。
所以,当我邀请大家follow我的page时,
只是希望自己能被看见多一点,
让更多人了解我们这份职业、了解真正的心理学,
也让更多人,能通过正规、可靠的途径寻求帮助。

我希望,
有一天,科学与心理学的声音,
能比谎言更响亮。
也希望更多人知道,
当你在面对心理困扰时,
你有权选择相信谁,
也要学会,对某些“专家”的话,三思而后信。

最后,我不会说我总是100%对的。
我也是人,也会犯错,也可能会走歪,
我欢迎理性的批评与指正,
只要不是人身攻击的,我都虚心接受。

谢谢你看到这里,
也谢谢每一个,愿意让理性更有力量的人。

10/11/25
张庭锋
临床心理师
MY心理学KK

在情绪管理,有一个bug,就是「太把情绪当回事。」如果你在日常生活遇到琐碎事,比如说塞车,孩子打闹,客户不回复,你会发现心里总会有些不爽的情绪。通常这些情绪,很短暂,不太具有伤害性,也会随着时间流走。如果我们过度管理每一个情绪,就会把情绪太...
10/11/2025

在情绪管理,有一个bug,
就是「太把情绪当回事。」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遇到琐碎事,
比如说塞车,孩子打闹,客户不回复,
你会发现心里总会有些不爽的情绪。

通常这些情绪,很短暂,
不太具有伤害性,
也会随着时间流走。

如果我们过度管理每一个情绪,
就会把情绪太当一回事,
然后一旦有不开心的情绪,
就会觉得一整天非常糟糕。

反而,你越管理情绪,
越容易情绪崩溃。

感谢 Nirvana Asia 富貴集團 的邀请,
让我有机会可以和大家分享「情绪管理课」。

大家都问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也非常感谢大家的踊跃交流。

希望我们都能允许悲伤,
允许情绪流动,允许情绪的浪潮打在脚下,
我们依然能负重前行。

Gary Yap 的心理话

#情绪管理 #大人的心理学 #关于大人这件事

有一天,当你不再问“为什么是他”,而开始问“我能怎么陪他”,你会发现,真正的改变,就从那一刻开始了。
09/11/2025

有一天,当你不再问“为什么是他”,而开始问“我能怎么陪他”,
你会发现,真正的改变,就从那一刻开始了。

这是很多家长第一次来见心理师时最常问的问题之一。
“Mr. Chong,他是不是因为我们小时候忽略他?”
“是不是我怀孕的时候太焦虑?”
“是不是我们没有好好教他?”

我总能在这些问题背后,听见一份深深的自责。

那种“是不是我害了孩子”的内疚,几乎压得人喘不过气。

但我想说:
自闭症,不是你造成的。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差异”(neurodevelopmental difference)。意思是,孩子的大脑,从出生开始,就在发育上有些不同。

研究发现,自闭症的成因与遗传因素有很强的关联。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天生的大脑连结方式的差异”,而不是后天教养或情绪造成的。

在脑部扫描中,我们能看到自闭症孩子的大脑,在社交、语言、感官处理等区域,活动模式与神经典型(neurotypical)孩子不同。

而这背后,往往涉及多个基因的组合效应。也就是说,不是某一个“坏基因”,而是大脑在发育时,选择了另一条“理解世界的路径”。

当然,环境仍然会影响发展。
但那种影响,不是“造成”,而是“塑造”。

好的支持环境,像是理解、陪伴、早期介入,可以让这些孩子更好地学习沟通、表达与适应。
反之,如果环境充满责骂、否定、误解,就像在沙地上种花,不是花不想开,而是土太硬了。

我常告诉家长:
自闭症不是一种“病”,
它是一种“不同”。
而我们要做的,不是“修正孩子”,
而是重新理解这个不同的世界观。

当你开始看见他的眼神、他的节奏、他的小小世界,
你会发现,
他也在努力地靠近你,
只是方式不太一样。

所以啊,
自闭症不是天生或后天的问题,
它是天生的“不同”,
加上后天我们能否用心“理解”的结果。

有一天,当你不再问“为什么是他”,
而开始问“我能怎么陪他”,
你会发现,
真正的改变,就从那一刻开始了。

09/11/25
张庭锋
临床心理师
MY Psychology KK

Address

MY Psychology, 7-M, Jalan Prima 9, Batu 7 Jalan Kepong, Pusat Niaga Metro Prima
Kuala Lumpur
52100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8:00
Tuesday 09:00 - 18:00
Wednesday 09:00 - 18:00
Thursday 09:00 - 18:00
Friday 09:00 - 18:00
Saturday 09:00 - 18:00
Sunday 09:00 - 18:00

Telephone

+60113344527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MY 心理学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MY 心理学: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我们的故事

MY Psychology (中文版:MY 心理学)在2014年由一班心理学学生成立的马来西亚心理学学平台。MY Psychology 提倡人人都可学心理学,在初期以英文为主,透过写心理学科普文章,拍短片和编画漫画等来让大众轻松有趣学习心理学。

如今,MY心理学正在提供专业的心理治疗服务。

心理治疗是为了帮助个案面对个人生活和情绪上的困扰包括面对日常生活的难题,创伤带来的影响,亲人离世和特定的心理疾病如忧郁症和焦虑症。心理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个案在面对问题中能更加了解自己和拥有一个自在和满意的生活。

在初始阶段,治疗师会先评估个案所面对的困难,症状和行为,以了解这些困扰对其生活功能造成的影响。心理治疗的进展取决于各种因素包括问题的种类和个案是否愿意积极参与治疗以及在治疗过程中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