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2025
每段關係都有它的四季。
與人的關係是這樣,與工作的關係也是這樣。所以不管是朋友圈的更換,愛人的來去,或者對工作的熱情與冷感,都是合理且正常的。
當你跟某個人,或某件事的關係進入冬天了,不要挽留。比起do something,有時do nothing 更重要。
因為冬天是用來睡的,不是用來奮鬥的。停止費力,勝過盲目努力。
美好的東西不要留到以後,耗能的事物通通放手。
在關係的冬天裡,人最常犯的錯,是把「凍結」誤認為「崩壞」,於是慌張、補救、說過度的話、做過度的事,只為了喚回早已降低的溫度。
但冬天真正的任務不是修復,而是整理。
榮格提醒我們:外在關係的變化往往象徵著內在心靈的轉折。當冬天來臨,它逼你撤回投射,看清楚自己究竟愛的是對方,還是愛那份寄託於對方身上的渴望。
它讓你重新區分:什麼是值得繼續灌溉的,什麼又是你害怕失去而抱著不放的幻象。就像樹在冬天落葉,看似蕭條,實則是為了把有限的能量收回根部,好在下一次春天到來時,再次萌芽。感情與職涯都是這樣。
你會發現,冬天的出現是為了迫使你停下來,看清楚那些隱而未覺的真相。那些你曾美化、誤解、甚至投射出去的東西,都會在清冷中原形畢露。你會發現:
・有些人,只適合走一段路
・有些熱情,只適合燃燒一段時期
・有些工作,只能成就你某幾年,而不是陪你一輩子
榮格心理學相信:成長的第一步,是收回投射。冬天做的就是這件事,把注意力從外在的抓取,轉回內在的整合。
當投射拿回來,你才會發現,自己以為非那個人或那份工作不可的,其實只是自己尚未看見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說,冬天不是關係的毀滅,而是投射的瓦解;不是失去別人,而是重新遇見自己。
臺灣人從小被教育要「堅持」、「努力」、「不放棄」,但這世界很少教我們要懂得適時止損、優雅收場、並安靜轉身。
深刻不等於永遠,而結束也不代表辜負。所以冬天不是對情誼的否定,而是對生命節奏的尊重。讓一切回歸自然,而不是靠焦慮支撐一個早已失去回應的循環。
當一段關係、友誼或工作的熱情走入冬季,人真的不需要拚命「做點什麼」。我們需要的是沉澱與覺察:
・我曾把什麼投射到他人身上?
・我為何如此害怕失去?
・我在這段關係或這份工作裡其實在尋找什麼?
當你靜下心來的時候,你會慢慢發現:執著不是愛,而是恐懼;抓取也不是因為值得,而是由於不甘心。
當外在關係降到冰點,心靈的任務就從「經營彼此」轉為「照見自己」。你以為關係沒有回應,其實是自性在召喚你回來,他要你先面對內在,而不是繼續在外尋找。
冬天讓人停下,正是為了讓意識有機會下降到心靈更深的層次。榮格稱之為「下降運動」:意識必須離開喧囂的高處,回到黑暗、回到土壤、回到根。沒有這段下降,新的生命不會誕生;沒有這段黑夜,自性不會說話。
這個生命下降的運動,在榮格的幻象中以「蛇」作為象徵來表達。我在導讀《榮格心理學導論》的時候會特別討論它,那段時光的榮格,跟很多人一樣,正在經歷人際關係與職場工作的冬季。
很多讀者說這本書很有意思,但不容易讀懂,沒關係,誰翻譯的誰負責,你們有我。我這叫那個翻譯者出來負責!
榮格冥誕150週年紀念線上系列講座,名師導讀榮格經典,我們給你最純的榮格,不純砍頭~砍蜜蜂的頭...
(報。名。請。見。留。言)
因此,冬天象徵的並不是失去,而是回收靈魂領土的過程。你把原本寄放在別人身上的力量、一廂情願、期待、幻想,一一帶回自己內在的王國。
每段關係都有它的四季。冬天的作用是讓循環結束、讓系統歸零,好讓春天能夠重啟。當失去的已失去、結束的已結束,能量就不再外漏,你自然能把注意力投回當下與自己。
等新的春天來臨,關係會以更健康的方式展開,而你也會更有能力辨認什麼值得留下。
把失落視為重啟,你就不會感覺自己失敗。
#理解黑暗心存光明
#每段關係都有它的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