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Hiro Koo - Trauma-Informed Hypnotherapist 创伤知情催眠治疗师

Dr Hiro Koo - Trauma-Informed Hypnotherapist 创伤知情催眠治疗师 New Mind Sdn Bhd (Company Reg No: 1300336-D) About Dr Hiro Koo古健荣博士:
http://www.newmindcentre.com/p/about.html

🎨✨【艺术 x 成长 Coaching 工作坊】再次来啦!上一场大家太热情了,一共满额 14 位报名!原本的教室瞬间变成疗愈能量爆棚的艺术小天地大家都说在画室创作的感觉更沉浸、更自在所以这一次,我们继续回到画室举办 🧡📍Dragonfly ...
20/11/2025

🎨✨【艺术 x 成长 Coaching 工作坊】再次来啦!

上一场大家太热情了,一共满额 14 位报名!
原本的教室瞬间变成疗愈能量爆棚的艺术小天地
大家都说在画室创作的感觉更沉浸、更自在
所以这一次,我们继续回到画室举办 🧡

📍Dragonfly Art Studio, OUG KL
🗓 10 Jan 2026 (Sat)
🕞 3.30pm – 7pm

🧑🏻‍🎨 这 3.5 小时
你会画下自己,也会看见自己
不是画得好不好
而是让压在心里的感受,有一个终于能呼吸的地方

现在已经陆续开始有人报名咯
还等什么?
来,给 2026 的自己
一个把内在力量画出来的机会 💛

📩 私信我们 / 按下报名按钮
让艺术带你,看见成长的方向

今天在中国上海的脑机接口盛会上,我有幸主持了一场圆桌论坛。活动结束后,几位嘉宾特地走过来表达他们的感受。最让我动容的,是来自澳洲的创伤知情脑波反馈前辈看着我、抓紧我的手,激动又感动地说:“Hiro, your talk is so beau...
19/11/2025

今天在中国上海的脑机接口盛会上,我有幸主持了一场圆桌论坛。
活动结束后,几位嘉宾特地走过来表达他们的感受。
最让我动容的,是来自澳洲的创伤知情脑波反馈前辈看着我、抓紧我的手,激动又感动地说:

“Hiro, your talk is so beautiful.”
那眼神传递出的,是一种“我们同行在同一条道路上”的认同与共鸣。

我们在台上谈些什么?
其实,是在问脑波反馈除了在医疗界,还有什么可能?

我分享的是它在职场与组织心理健康中的落地应用
如天赋测评、倦怠管理、领导力发展与蜕变动机干预
我也透过抛出问题的方式
让其他嘉宾接住话题
共同指出一个我们都相信的方向:

脑机接口不是为了取代人
而是为了让人更像人。

它帮助我们看见
潜意识里那些被压抑、却依然闪光的力量
让科技成为
连接人与人、人与自己、人与社区的桥梁
而不是隔阂。

那一刻
我们彼此共情、坦诚、敞开
将真挚而柔软的情感
悄悄传递给在场每一位听众。

今晚我很满足
因为我想
我们都把最真实的自己与见证他人的生命历程
真诚地分享出去了。

📍上海浦东2025国际脑机接口应用暨神经反馈训练技术峰会开幕第一天 ✨今天非常荣幸受邀参与圆桌论坛,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共同交流 脑机接口(BCI)与神经反馈技术的前沿趋势与跨领域实践。在今天的圆桌会议中,我将聚焦分享:如何让脑机接口技术不...
19/11/2025

📍上海浦东
2025国际脑机接口应用暨神经反馈训练技术峰会
开幕第一天 ✨

今天非常荣幸受邀参与圆桌论坛,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共同交流 脑机接口(BCI)与神经反馈技术的前沿趋势与跨领域实践。

在今天的圆桌会议中,我将聚焦分享:
如何让脑机接口技术不仅服务于临床医疗,更能落地到
职场与组织心理的真实场景

我将提出几个关键应用方向:
✔ 倦怠管理与压力调节(Stress and Burnout Management)
✔ 人才特质测评与脑科学选才(Talent Profiling)
✔ 脑科学领导力教练(Leadership Coaching)
✔ 员工协助方案结合神经科技(EAP × Neuro-Wellness)
✔ 支持企业工作绩效与韧性提升

科技连接大脑
心理连接人心
当两者合一

17/11/2025

她告诉我:
“白天的时候我都还好,
但凌晨三、四点突然醒来,
心跳很快、胸口很紧,
那一刻我真的以为我要出事了。”

这种“从睡梦中被恐慌惊醒”的情况,
在精神科里其实并不少见。

目前医学界对它的理解还在持续进展中,
但一些研究认为,
在部分人身上,大脑处理威胁的区域(像杏仁核),
在睡眠中的警觉性可能仍然偏高。

当身体处于长期压力、睡眠不稳或累积紧绷状态时,
这种警觉有时会被内部的细微变化触发,
让交感神经一下子启动得太快,
于是人就突然醒来,
感觉心跳加速、呼吸变浅、全身不安。
这并不是你想太多,
也不是你在“做噩梦”。

这是身体在面对压力后的生理反应之一。
我分享这些小小的观察,
只是希望你知道:
这类情况真的比你想的更常见。
你并不是一个人。

📌 小小提醒
凌晨心悸、胸闷、呼吸急促,
有时也可能和其他医学状况重叠,
例如心律问题、甲状腺、药物反应等。
如果你对自己的症状不确定,
让医生评估一下会更安心。

#恐慌 #医生 #创伤 #杏仁核 #马来西亚

【办一场工作坊,真的准备了 8 年?】昨天的【Art X Coaching】艺术成长工作坊结束后有学员悄悄问我:“老师,这个主题你办过很多次了吧?”我笑着摇头:“第二次。”第二次?听起来很少对吧但其实这第二次,是从 2017 年就悄悄开始准...
16/11/2025

【办一场工作坊,真的准备了 8 年?】

昨天的【Art X Coaching】艺术成长工作坊结束后
有学员悄悄问我:
“老师,这个主题你办过很多次了吧?”

我笑着摇头:
“第二次。”

第二次?
听起来很少对吧
但其实
这第二次,是从 2017 年就悄悄开始准备的

那一年
我认识太太不久
她介绍我认识她的哥哥
一个非常温暖又专业的艺术家

那时候的我
没那么有安全感
也没现在这么多经验
最怕的事情就是
自己还没准备好,却急着带领别人
那不是成长
而是冒险
我问自己:
我能让每个人在团体里都感到安全吗?
我能引导深层的情绪和成长吗?
我能承担助人的责任与重量吗?

答案当时是
“不够”


就补好所有的“不够”

于是我用 8 年
把积蓄投进学习与淬炼

学习表达艺术治疗
学习创伤与神经科学
学习团体带领
读工商心理硕士、读博士、做研究
练习对人更深的共情与陪伴

慢慢的
能力变扎实
安全感变稳固
底气也终于长出来了

一直到最近
我才对自己说:
“现在,我准备好了。”

所以
才终于有了
第一次的公开【Art X Coaching】工作坊

有人说我太慢
为了开一门课
准备了 8 年?

但我相信
在助人工作里
慢,是一种负责

根扎得够深
人才能放心地往上长
才能安心地伸展与绽放

这也是为什么
我一直鼓励催眠课程毕业生回来免费复习
因为真正的专业
不是学一次就结束
而是不断回到初心:

照顾好他人
从来都不是速成的事

昨天课堂上
我画了一幅图
有人问那是什么
树?还是根?

我笑着说
是成长的全貌
一半是向下扎的力量
另一半是向上庆祝的勇气 🌱

谢谢每一位选择和我一起慢慢成长的人
愿我们都
越扎根,越能发光

今天的艺术与成长工作坊 Art X CoachingBehind the scene,偷偷记录一些美好的瞬间有几位伙伴,是我催眠课程班的学生,看到大家特别温馨和感动。有同学今天还特地从关丹赶来参加看到大家愿意花时间、花心思一边探索艺术一边与...
15/11/2025

今天的艺术与成长工作坊 Art X Coaching
Behind the scene,偷偷记录一些美好的瞬间

有几位伙伴,是我催眠课程班的学生,
看到大家特别温馨和感动。
有同学今天还特地从关丹赶来参加
看到大家愿意花时间、花心思
一边探索艺术
一边与自己对话
那股认真成长的样子
真的特别暖心

学习不是为了证明什么
而是为了让灵魂更有形状
让生命的颜色更饱满

谢谢你们愿意相信自己
愿意再往前一步
也愿意将内心的声音
放进色彩和创作里

期待下一次
我们继续在艺术中疗愈
在成长里相遇 🎨✨

#艺术与成长
#心灵的色彩

15/11/2025

恐慌发作,也许背后有很多不同的因素

很多人在第一次恐慌发作时,
都会被身体的反应吓到:
心跳突然加快、胸口发紧、呼吸变浅、手脚发麻。
那种感觉非常真实,也非常难受。

从精神科角度来看,
恐慌发作的形成,可能会受到不少不同因素的影响。
目前医学界也仍在持续研究当中。

有些国际医疗机构提到,
在部分人身上,可能会看到这些相关因素:
• 大脑处理威胁的区域(例如杏仁核)反应比较敏感
• 交感神经系统在压力下容易被快速触发
• 遗传与家族因素可能增加脆弱性
• 长期压力、睡眠不稳、生活变动
• 过去的创伤或长期紧绷状态

但这些只是在研究中被观察到的可能关联,
并不是每个人都一样,
也不能用某一个原因套在所有人身上。

比较一致的是:
恐慌发作不是你“想太多”,
也不是你自己硬撑就能压得下来的事情。

你感受到的每一个强烈身体反应,
背后都有实际的神经系统机制在运作。

接下来几天,我会继续写一些浅浅的小知识,
让你慢慢理解身体为什么会突然进入“高度紧绷”的模式

希望这些内容,
能让你对自己温柔一点。

📌 小小提醒
恐慌相关的症状,有时也可能和其他医学状况重叠,
例如甲状腺功能、心律、药物反应等。
如果你对自己的症状不确定,
让医生帮你做个评估,
会比自己在网上对号入座更安心。

#恐慌症 #创伤 #你并不孤单 #学习

昨天我跟一位团队成员分享:未来,我不会再把太多精力放在期待体制为我们做什么上。不是因为失望。恰恰相反,我非常感恩一路上所有体制给予的支持,才让我们有机会推动行业向前走。只是我更深刻地意识到一位从业者的价值不应该只停在头衔与位置而是要把能力真...
15/11/2025

昨天我跟一位团队成员分享:

未来,我不会再把太多精力放在期待体制为我们做什么上。

不是因为失望。恰恰相反,我非常感恩一路上所有体制给予的支持,才让我们有机会推动行业向前走。

只是我更深刻地意识到
一位从业者的价值
不应该只停在头衔与位置
而是要把能力真正栽培起来

尤其是影响力
还有那颗愿意为人付出的心

最近在复训班和督导里常常遇到旧生回流
几十位、几十位地回来看我
我心里真的特别踏实
因为我知道自己遇到知音了

我问他们为什么再来学习
答案几乎都一样
他们看见自己的不足
他们想精进、想累积经验
他们渴望带给个案更好的支持

这就是终身学习的精神
也是对每一个来求助的人负责任的态度

所以这段时间
我把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实力、影响力和温度
不只是教技术
也带他们长出力量
让这份工作
真的能帮助他们过得更好
也能找到愿意改变的客源

这是我想一起打造的行业环境
让我们都越来越强
一起繁荣成长

说着说着又絮絮叨叨了
哈哈
该出门啦

今天下午的表达艺术工作坊已经爆满
所以我们特地换到更大的画室
艺术与教练相遇的空间
一定会很美

如果你也想参与
就等明年一起加入我们咯

13/11/2025

那天创新比赛结束后,我对团队说:
当一个人不再急着讨好世界,只是安静地把热爱做到最好,
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
原来自己,就是那道光。
回想那天的时刻,依然觉得不可思议。
准备参赛时,我常告诉团队,我们不是为了奖项,而是希望多年坚持的专业能被真正看见。
有实习生问我:“你为什么这么用心?”
我只回答:
因为我相信,我们做的,是有意义的,是能为很多人带来力量的。
展场里近五十个企划,大家都很优秀。
我们的方向——脑科学、催眠学、压力与倦怠研究——看起来像“异类”,
但我始终相信,走得稳,就能被看见。
那天,我们呈现了三项长期研发的内容:
• NMSLP 音光调节方法
• NNRM 情绪韧性方法
• HBD 心脑状态检测方法
让压力管理不只是体验,而是有结构、有安全感,也能被理解和应用。
现场示范后,有人当场预约想进一步探索。
那一刻我明白,
这就是我们坚持的意义。
让心理知识、脑科学方法真正落地,陪伴更多人走过压力、疲惫与生活的重量。
当金牌公布时我们已经很开心,
却没想到最后的 Best Innovator Award 会叫到我的名字。
到现在回想,依然感恩。
这是一个新的起点。
愿更多企业、学校、组织,
一起把心理健康、压力预防与韧性建设带入日常生活。
如果你的团队也希望更轻松、有力量、少一点倦怠,
我们很愿意走进你们的空间
做压力与倦怠筛查、团队调适或团建体验,
让这份温柔又科学的力量,陪你们一起成长。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吉隆坡培训 #马来西亚团建

10/11/2025

🌿 你也是照顾家人心理健康的守护者吗?💚

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家人,
是一条充满爱,却也不容易的路。
有时候我们很坚强,
但也会感到疲惫、迷茫、甚至孤单。😔
为了支持这些默默付出的照顾者,
美里医院精神科与心理健康科(Hospital Miri, Jabatan Psikiatri & Kesihatan Mental)特别举办 💫 Family Link Program —— 一个专为家属与照顾者准备的
✨支持、分享与学习✨ 活动 💬

📅 日期:22 November 2025(星期六)
🕣 时间:8:30am – 2:00pm
📍 地点:MYY Mall, Lutong
🎁 名额限40人!还有幸运抽奖哦!
🆓 无收费

👨‍👩‍👧‍👦 适合对象:
正在照顾患有以下疾病的家属或主要照顾者:
• 精神分裂症
• 双相情感障碍
• 抑郁症
• 焦虑症

💭 在这里,你可以:
🌸 学习更有效的照顾与沟通方式
🌸 分享照顾经验,找到理解你的人
🌸 重新照顾好自己的身心

📌 报名方式: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 美里医院精神科与心理健康科
(Hospital Miri, Jabatan Psikiatri & Kesihatan Mental)工作人员了解更多 💙
让我们一起打造一个更温暖、更有力量的社区 💪💙

#美里活动 #精神健康 #照顾者支持
#心理健康 #ᴋɪᴛᴀᴊᴀɢᴀᴋɪᴛᴀ

Penang的kaki看过来
09/11/2025

Penang的kaki看过来

你有多久,没有真正放松过了?
不是假装放松、滑手机、看剧那种。
是那种整个人慢下来,
连呼吸都变柔软的感觉。

生活太快了,
连休息都变成一件要完成的事。
有时候,我们不是不想休息,
而是忘了怎么让自己松开。

Soundbath 的声音,
像一阵温柔的波浪,
轻轻把紧绷的身心托起。
当身体松了,心也慢慢轻了。

💧Soundbath Healing Experience
11月16日|Gurney Tower, Penang
来,让自己真正地放松一次。

DM报名或WhatsApp 016-4397934 to join this 90-minute Soundbath for relaxation!

#放松 #疗愈旅程

你累了吗?明明什么都没发生却感觉心撑不住了…别担心这不是你“矫情”很可能是 - 倦怠📌 全球员工倦怠率:67%📌 马来西亚:每10人中有4人面临心理健康风险(Aon × TELUS Health)倦怠,不一定“无法工作”很多时候它长得很隱形...
09/11/2025

你累了吗?
明明什么都没发生
却感觉心撑不住了…

别担心
这不是你“矫情”
很可能是 - 倦怠

📌 全球员工倦怠率:67%
📌 马来西亚:每10人中有4人面临心理健康风险
(Aon × TELUS Health)

倦怠,不一定“无法工作”
很多时候
它长得很隱形:

• 周末也提不起劲
• 做事失去意义
• 见人累,独处也空
• 睡不好、脑子停不下
• 外表很好,内心却空洞

你不是一个人
只是,你太努力、太懂事
把自己撑到精疲力竭

当你自己被自己真正听见
生命方向
或許就会慢慢清晰

我们愿意
陪你把故事由内(潜意识)到外(意识)
好好听完

欢迎分享
你永远不知道
这一篇
会温暖谁的心

#倦怠 #心理健康
#心脑侦测 #让生命被听见

Address

New Mind Brain Health Centre @ LifeCare Diagnostic Medical Centre, 2-3B, 2nd Floor, Wisma Life Care, No. 5, Jalan Kerinchi, Bangsar South
Kuala Lumpur
5920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Dr Hiro Koo - Trauma-Informed Hypnotherapist 创伤知情催眠治疗师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Dr Hiro Koo - Trauma-Informed Hypnotherapist 创伤知情催眠治疗师: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

Our Story

About New Mind - Brain Health Centre: https://www.brainhealthspecialist.com/about.html

New Mind, your trusted brain health specialist centre. We are here to help you understand how our brain and subconscious mind play a predominant role in our mental, emotional and physical health. With specifics on how to get this powerful resource working for us on a daily basis, wellness can therefore be attained. ​ New Mind Centre是您值得信赖的脑健康专家。我们在此引领着您,更进一步地了解大脑与潜意识的于情绪、心理健康等各方面所起到的主导性作用。一旦名了及掌握了此等极具效益、环绕着你我日常需求的脑健康信息,身心健康自然亦就此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