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9/2025
💝
“很難過卻又很平靜...”
“我知道我的羞恥、我的哀傷、我的難過無法被消滅,但是我有一個很穩定的自己接得住所有我都不想要的情緒。”
「grief doesn't necessarily disappear over time, but rather that life continues to expand and grow around the space that grief occupies.」
“悲傷不一定會隨著時間的推進而消失,但是可以憑著我們不停擴大內在空間,我們的內心有辦法裝得下這些悲傷了。”
🤍
允许自己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觉知与体验
只要我们相信
内在的爱会接住我们
仲量級讀書會
第一堂完成後的心得
1。上個禮拜三,我和志仲開始一起帶讀書會。
2。我說起當初上課時,我以愧疚的狀態寫了一封信給父親。課程導師希望我們找一個人來配對,把信件念出來給夥伴聽。
當我把寫給父親的道歉信念出來了之後,我哭的很不能自己。我發現我的難過背後有好大的羞恥。
但是,我發現我還有另外一個自己很冷靜地看著自己的哭泣。
這是很難過,卻又很平靜的感覺。很奇怪的體驗。
3。
這經歷讓我有兩個新發現:
第一:原來我對父親憤怒之餘,我也有對父親愧疚及抱歉。父親,於我,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我,於父親,是受害者,但也是加害者。
這背後,我甚至感覺到羞恥,我們之間的父子情沒有辦法像其他父子情一樣,對外坦然告知真實的狀況。
而這一次,我終於做到,把它說出來,引領我去經歷這麼深層的羞愧感(Shame)。
第二:
第二個發現是,既然我經歷這麼深層(羞恥)的感覺,我內心對自己能產生一種平靜的感覺。我稱之為慈悲。
內心深處有一個自己,溫柔地接住我這五味雜陳的情緒。導致我有一個部分的自己,很平靜。
於我,這體驗即陌生又新鮮。
4。
後來,我和一位法師描述我這份經歷,他說這是第三隻眼睛的冷靜。
我們內心是可以很冷靜地看著自己到底在翻滾著什麼。
我說,「師父,以前你一直說這狀態,我都聽不明白。直到我自己經歷了,我現在似懂非懂地試著了解。」
5。
後來。我在一本書讀到,(抱歉,不負責任地寫下這段,是因為剛才在書架不停翻閱找此書,但是又找不回。)
這本我忘記書名的內容是,「不管你外在如何混亂,不管你內在也如何混亂,你內心總有一個地方是安靜的。」
我記得當初我讀到這裡,好歡喜。好共情。
6。
前幾天的禮拜三,在讀書會當下,志仲聽到我如此一說,也順道和我們大家分享。
他說:「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地方,在你遭遇到困難的時候,依然沒有困難的地方。」
這是來自於阿迪亞香提的一句話。
我聽了,好有共鳴。
我想,大家都試著用文字及符號來描述同一個現象。
7。
寫到這裡,我也突然想起我曾經在台北有一個很深刻的體驗。
我這個來自於東南亞的人,一輩子從來沒有經歷過颱風。
當初在台北不能飛回吉隆坡,而被迫逗留在台北經歷颱風長達三四天。
印象深刻,有那麼一天,下午突然間有兩到三個小時左右,天氣晴朗,我特意行走在街道上,昂頭看著天空,它一片純藍色,連一朵雲都沒有。乾淨的不得了、安靜得不得了。
我狂喜。因為我知道自己就處在於颱風眼。原來它是如此平靜及純潔。連呼吸起來,都覺得空氣格外清新。
這也為何,我多了一份體驗。
我記得我的同業在疫情遇難的時候,我和他說:「不要擔心狂風暴雨,我們要找到屬於自己的颱風眼。因為即便如何混亂,我們內心有一個地方是平靜的。」
我記得疫情後,他對我說,這一句話背後所帶給他的力量及智慧,他會記住一輩子。
8。
這樣寫啊寫,我好像又能再說得更清楚當初上課,那個安靜的、又難過的狀態,同時存在、但又沒有違和感。
9。
我也愈來愈能明白,市場上好多輔導(尤其是mindfulness)的技巧,如:grounding,anchoring,meditation,數吸觀等,其實都在引領我們而且協助我們去「尋找」及「抵達」內心那平靜之處。
10。
寫到這裡,我也越來越清楚,為何最近我一直不那麼在乎能否消滅痛苦、消除遺憾等。
我不停地說,「成長,要用加法。而非減法。」
或許和我當初在上課的那個經驗非常有關聯。
我知道我的羞恥、我的哀傷、我的難過無法被消滅,但是我有一個很穩定的自己接得住所有我都不想要的情緒。
《父能量》第一篇文章描述我上工作坊的那一次體驗,對我的成長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11。
這也exactly 就是 Dr. Lois Tonkin (New Zealand)所說的,「grief doesn't necessarily disappear over time, but rather that life continues to expand and grow around the space that grief occupies.」
悲傷不一定會隨著時間的推進而消失,但是可以憑著我們不停擴大內在空間,我們的內心有辦法裝得下這些悲傷了。
12。
能這樣持續實踐及思考,是能讓我不停地找到那個內心的空間,那裡頭有很多的允許、平靜及接納。而且,讓它不停擴大。
我現在越來越能把這現象說清楚了。爽。😊
以量 送上祝福
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