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2025
2025年立冬|冬藏之始,养生之道 ~ 爾東編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2025年的立冬,落在公历11月7日,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标志着万物开始闭藏,天地进入由动转静的周期。自此,风寒渐起,草木凋零,大地沉寂,生命开始积蓄能量,为来年春生作准备。
古人云:“立冬补冬,补嘴空。”冬令进补,自古便是养生要事。但补,不只是“吃得多”,更是“吃得对”,顺应“冬藏”的自然法则,温养脏腑、护卫阳气、固本培元。
一、冬藏之意:静以养阳,藏以护根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此谓闭藏……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冬季养生的核心,是“藏”。一藏身,二藏心。
藏身者,避风寒、慎起居。立冬后,天气骤冷,阳气外泄易损,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夜卧可早,以养阳气;晨起宜迟,以护阴精。衣着方面,应“下厚上薄”,护好足、腹、腰三处,防寒气自足上入而伤肾。
藏心者,调情志、戒躁动。冬日肃杀,易引悲感,中医谓“冬主肾”,肾与志相关。若思虑过度、情绪不宁,易耗伤肾气。宜静心安神,多读书、静坐、练气,减少情绪波动,让心神内守,气血不乱。
二、冬令养脏:重在养肾
立冬之后,肾气渐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司水液、纳气于肺。肾气充,则气血旺、精神足、抵抗力强;肾气虚,则畏寒、腰膝酸软、夜尿频多。
冬日养肾,有三要:
温补肾阳:适合阳虚体质者,如怕冷、手脚冰凉、精神疲乏者。可食黑色入肾之物,如黑芝麻、黑豆、核桃、羊肉、韭菜、枸杞等。
滋阴补肾:适合阴虚体质者,如口干咽燥、失眠盗汗、五心烦热者。宜食山药、百合、银耳、莲子、鸭肉等。
动静结合:冬虽宜静,但并非全无运动。可晨练太极、八段锦,或傍晚缓步,以通气血、助阳气生。运动后忌迎风出汗,以免寒邪入体。
三、冬季食养:暖中益气,平衡阴阳
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之说。冬令进补应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气候寒凉的新加坡虽不至于冰雪封地,但从节气上仍可顺应“冬藏”原则,宜清补而不腻、温润而不燥。
以下三道立冬食膳,皆出自中医原理,可在家轻松烹制:
① 杜仲黑豆炖排骨
功效:补肾强腰、固精益气。
材料:排骨500克、黑豆100克、杜仲10克、枸杞20克、生姜3片。
做法:黑豆泡发,排骨汆烫去腥,与杜仲、枸杞、生姜同炖2小时,调味食用。
适合人群:腰膝酸软、易疲劳者。
② 山药枸杞粥
功效:健脾养胃、益肾填精。
材料:山药100克、枸杞15克、粳米100克。
做法:山药去皮切块,与米同煮至粥成,加入枸杞稍煮即成。
适合人群:体弱、睡眠差、食欲低下者。
③ 红枣桂圆茶
功效:养血安神、温中健脾。
材料:红枣6枚、桂圆肉5粒、枸杞10粒。
做法:加热水冲泡或煮5分钟。
适合人群:冬日手脚冰凉、心神不宁、女性气血不足者。
四、冬日小贴士
》晨起喝温水:醒后先温水一杯,可助阳气升发、润肠通便。
》防寒护足:双脚为肾之根,常泡脚可引血下行、温肾固本。
》少食生冷:冬季食寒易伤脾胃,阻碍气血运行。
》多晒太阳:立冬后日短光弱,晒背可养阳补气,安神助眠。
五、结语:顺时而养,安然过冬
立冬是阴阳转换的重要节点,正如古语所言:“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真正的养生,不在一日之补,而在日常之调。唯有顺天时、守内心,饮食得法、起居有度,方能在冬藏之中,孕育春生的力量。
愿你在2025年的立冬,温身、暖心,
以一盏茶的清香、一碗汤的热气,
迎接静谧而丰盈的冬天。
#二十四節氣 #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