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澤夏醫師

邱澤夏醫師 臨床醫、筆耕者、傳道人、教育家。 自詡最樂於分享、最不藏私的醫師(之一),專精傷寒金匱經方、董氏奇穴與古法針灸,治病善針藥併用。

[(針灸)醫案分享-這麼多年的頭痛都白痛了!]一位40多歲男性患者,從事證券交易服務的工作。患者罹患嚴重偏頭痛多年,位於雙側頭顳部(側邊),頭痛很頻繁發生幾乎每週都會數次,症狀輕重不一,嚴重時會頭痛到吐。患者經由西醫檢查未曾發現過影像學的變...
15/11/2025

[(針灸)醫案分享-這麼多年的頭痛都白痛了!]

一位40多歲男性患者,從事證券交易服務的工作。患者罹患嚴重偏頭痛多年,位於雙側頭顳部(側邊),頭痛很頻繁發生幾乎每週都會數次,症狀輕重不一,嚴重時會頭痛到吐。患者經由西醫檢查未曾發現過影像學的變異。

患者因為工作關係(經常要盯著股市盤面變化)而長期感受到壓力。平常比較容易疲倦,晚上睡眠品質尚可。

脈象:兩脈弦弱,整體稍有張力

我為其施針:

風池穴(通法)、合谷穴(通補法)、太衝穴(通法)、足臨泣(通法),以上均為雙側取穴,操作完畢後留針15分鐘後起針。

總共經過兩次針灸治療後⋯⋯

患者偏頭痛症狀已然大福改善,患者妻子告訴我,先生已經幾乎都沒有在說頭痛了!其妻感慨地說:「他之前頭痛這麼多年都白痛了,也白吃了好幾年的止痛藥,不知道針灸竟然這麼有效!」

---

討論:

頭痛這個是中醫臨床非常常見的病症,必須先把握一個大原則:「 #氣不通則痛!」

另外,依據頭痛部位的不同,所需選用治療的穴位也有所不同。在這邊需要掌握的針灸原則是:「頭有病則腳上針」、「輸主體重節痛」、「經脈所過主治所及」。

前額頭痛:公孫穴
太陽穴頭痛:陷谷穴
顳部/側頭痛:足臨泣
頂部/巔頂頭痛:太衝穴
枕部/後頭痛:束骨穴

這位患者頭痛部位是側邊頭顳部頭痛,則選用足臨泣。而風池穴又是治療不分部位頭痛的第一要穴(又泛治五官科疾病)。加用合谷穴乃是因為患者易感疲倦,合谷則有補虛之效,此外,與太衝相配則為開四關,可調暢一身氣機升降疏通與運作。

#頭痛 #偏頭痛 #中醫 #針灸

---

以上分享,將一切所有最大的感恩與讚美都歸給主!

ps. 依據醫師法,不具有醫師執照者不可施針,看診還請洽合格醫師

[(內科)醫案分享-退化性膝關節炎的顯效改善案例]一位近70歲女性,經由西醫診斷為膝關節與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膝蓋出現明顯半月軟骨磨損情形,骨科建議換人工關節。患者平常走路比較吃力,感覺雙側膝部與腳踝痠痛乏力感早上起床後下床時腳跟會痛,特別...
14/11/2025

[(內科)醫案分享-退化性膝關節炎的顯效改善案例]

一位近70歲女性,經由西醫診斷為膝關節與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膝蓋出現明顯半月軟骨磨損情形,骨科建議換人工關節。患者平常走路比較吃力,感覺雙側膝部與腳踝痠痛乏力感早上起床後下床時腳跟會痛,特別是在右腳,左腳症狀比較輕微。此外,患者還有左側腰部容易痠痛症狀、偶有漏尿症狀。

患者有甲狀腺亢進病史,其父母親有中風病史。患者健檢時發現尿蛋白呈現微陽性。患者告知患者過去曾服用過龜鹿二仙膠,但出現上火反應。此外,患者平常容易緊張,睡眠品質很差,晚上需要服用鎮定劑入眠,但最近一段時間較易出現煩躁感,睡眠變得更差。

掌診:手心紅黃相間,稍微熱
舌診:舌紅較瘦、苔薄白、津稍乾
脈象:浮弦實數,重按稍微澀脈

我為其開方:

知柏地黃丸4g、四逆散2.5g、川牛膝1g、續斷0.8g、骨碎補0.8g、龜板0.5g、益智仁1g、山藥1.2g,以上為一天總藥量,分成兩份,飯前服用。

患者每個月回診,大約照著這個處方方向服藥約四個月。

**

患者服藥這段時間之後,告知其症狀已經明顯改善,現在已經不用拿拐杖走路。此外,患者漏尿症狀也有進步,睡眠品質也改善,患者告知現在睡前的鎮定劑最近一個月來只服用三次。

舌診:津稍乾稍有進步
脈象:整體偏弦緊狀況較為和緩

---

討論:

患者為典型腎虛火旺證,方用知柏地黃丸。腎虛表現為關節退化(腎主骨)、漏尿(腎主二便)、腰酸痛(腰為腎之府),這點比較好懂。然而骨關節的問題,單味藥可以加用龜板、續斷、骨碎補,依據我的臨床經驗往往可收到良效。

患者容易緊張焦慮失眠,加上肢體症狀、甲亢問題、弦脈,診斷為四逆證,方用四逆散。

此外,關於掌診有幾點可以進一步探討的。手心偏紅、溫度較熱且有手汗者,通常為典型的陰虛火旺之徵;而若是掌心色偏黃,則有脾虛之虞;若是諸多紅點分散如肝掌(palmar erythema)者,則要考慮肝膽少陽氣鬱的可能性。

#退化性膝關節炎 #膝蓋退化 #中醫 #中藥

---

以上分享,將所有最大的感恩與榮耀都歸於主!

[(針灸)臨床經驗分享-神經壓迫導致手麻腳麻的治療方式]在系統性診斷與經絡診斷的基礎上,我在此分享我在臨床診療上極好用、療效甚佳的穴組:「水仙、水相/太溪、光明/復溜」穴。一般來說,在頸椎神經壓迫導致手麻的患者,我慣用健側的水仙、水相穴(配...
12/11/2025

[(針灸)臨床經驗分享-神經壓迫導致手麻腳麻的治療方式]

在系統性診斷與經絡診斷的基礎上,我在此分享我在臨床診療上極好用、療效甚佳的穴組:
「水仙、水相/太溪、光明/復溜」穴。

一般來說,在頸椎神經壓迫導致手麻的患者,我慣用健側的水仙、水相穴(配合動氣針法),加上患側局部的穴位,看神經壓迫致手麻的部位來選穴,可以參考手部神經的innervation,尺神經壓迫則針後溪穴、正中神經壓迫則針內關穴、橈神經壓迫則針合谷穴。

若是在腰椎神經壓迫導致腳麻者,我一般針雙側太溪、復溜穴,再加上太衝穴。這邊比較可以不用太在意腳麻的部位,因為太溪、復溜穴容易碰到脛神經(tibial nerve)而出現麻電的針感,而tibial nerve向上可溯及坐骨神經(sciatic nerve),就可以cover腿部大部份範圍。而太衝穴的使用,是以此穴為疏通下肢經氣循行的大穴,是經驗效穴!

我們再進一步談談水仙、水相、復溜三穴。水相/太溪、復溜穴非常容易在針刺的時候碰到神經出現麻電感,水仙穴也會但比較少發生,這就是針灸治療的「以神經治神經」的基本原則,再者,這些都是腎經穴位,我之前就有提出「腎主神經」的治療概念,所以更進一步說明了其對於神經麻痛的療效。

在臨床上其實也可以三穴併用,我大多習慣從其中取兩穴治療。頸椎神經壓迫致手麻患者我多取水仙、水相二穴的經驗,除了取自董氏奇穴的治療經驗以外,亦可從「頭有病則腳上針」、「以骨治骨」的概念來理解,水仙穴位於跟骨,而跟骨為人體之低骨,可相應於人體之高骨-頸椎骨;而腰椎神經壓迫致腳麻我則多用太溪、復溜二穴,除了手腳相對、腳的症狀就相對選上面兩個穴位以外,還有此二穴比較容易針到神經產生較強的麻電感、直接針對腳麻症狀治療,再者,因為「腰為腎之府」,事實在臨床上腰部以下筋骨經絡問題多與腎虛有關,此二穴可以直接補腎氣(太溪穴為腎經原穴、復溜穴為腎經經金穴,依據虛則補其母的治療概念,欲補腎水則應補金,即為復溜穴,兩穴併用又有倒馬針法的效果)。

---

最近的案例:

一位40餘歲女性患者,MRI檢查發現腰椎椎間盤突出導致明顯腳麻兩個月,已經開始影響生活,在我的門診中才針了一次「太溪、復溜、太衝」穴組,回診時告知其症狀已大幅改善,至少減輕五成,已感輕鬆許多!

#手麻 #腳麻 #神經壓迫 #中醫 #針灸

---

以上分享,將一切最大的感恩與榮耀都歸給主!

ps. 非具醫師執照者不可施針,以免觸法。

[(內科)醫案分享-COVID疫苗接種後致蕁麻疹的治癒案例]一位70餘歲女性患者,自從打完COVID疫苗之後就開始出現蕁麻疹症狀,一開始症狀表現為皮膚壓迫到之後會感覺皮膚癢癢的,後來搔癢症狀在半夜時更容易出現,會整片皮膚浮起來,很影響睡眠品...
11/11/2025

[(內科)醫案分享-COVID疫苗接種後致蕁麻疹的治癒案例]

一位70餘歲女性患者,自從打完COVID疫苗之後就開始出現蕁麻疹症狀,一開始症狀表現為皮膚壓迫到之後會感覺皮膚癢癢的,後來搔癢症狀在半夜時更容易出現,會整片皮膚浮起來,很影響睡眠品質,服用西藥就可以把搔癢症狀控制下來。自從蕁麻疹發作至今已經數年,造成患者不小困擾。

患者講話語音比較急促。有時候右手小指有點脹脹麻麻的感覺。此外,患者平常比較容易怕熱不怕冷,容易出汗。大便順暢,每日一行。患者有高血糖問題,最近一次抽血檢查發現HbA1c:6.5H。

舌診:舌偏紅,苔白平均,津乾
脈象:沉弦偏數,有HTN脈

我為其開方:
知柏地黃丸4g、加味逍遙散4.4g、生地黃0.8g、玄參0.8g、連翹0.6g、川牛膝0.8g,以上為一天藥量,開一個月。

**

患者一個月後藥盡回診時表示,蕁麻疹現在平均三到五天會跑出來一次,發作的皮膚面積範圍比較縮小,嚴重時吃完中藥兩個小時還是會吃一顆西藥,有時候中藥用完就退掉了不用吃西藥。

我照這個方向繼續為患者開藥一個月。

**

患者服完兩個月的藥之後,告知她現在正式脫離西藥了!現在偶而發作,有時候吃比較多的櫻桃和龍眼時會比較癢、穿比較緊的褲子勒住就比較容易癢。睡眠品質還不錯。

我繼續為患者開藥一個月。

**

患者服藥第三個月結束後,她在我診間開心宣布:「困擾已久的蕁麻疹已經都消失了!」

-------

討論:

這則醫案看起來效果相當不錯,把困擾已久的疾病給根除了!其實,在中醫臨床中,最主要還是進行體質診斷與辨證,才能收取良好療效!

在我臨床經驗中,因為打完COVID疫苗或是染感COVID之後出現奇奇怪怪的副作用者相當多!治療方法也沒有什麼絕招,就是完整的體質診斷後進行處方用藥或用針而已。

然而,這位患者素來有陰虛肝鬱的狀況,加上其舌頭紅、津乾,吃櫻桃、龍眼這種熱性水果會症狀加重,知道其風熱搔癢的問題還有血熱證的基礎,所以加入生地、玄參、川牛膝。解風熱止癢用連翹。

值得一提的是,患者的症狀在夜間加重,這是我們判定陰虛證的一個重要依據。養陰虛清熱我用知柏地黃丸、疏肝解鬱用加味逍遙散。

以上就是這位患者的治療方針與思路,分享給各位。

#蕁麻疹 #副作用 #中醫 #中藥

-------

把一切的感謝、讚美與榮耀都歸給天父上帝!

今天不寫醫案,聊聊我們診所的張醫師 張瑋麟中醫師張醫師兩週後即將在樂活開診為大家提供服務。張醫師是微創針刀與疼痛治療的專家,今天張醫師來診所在我門診一旁熟悉系統,我跟張醫師深聊之後,發現張醫師對人體解剖結構非常熟悉,且看診會整合多種不同切入...
07/11/2025

今天不寫醫案,聊聊我們診所的張醫師 張瑋麟中醫師

張醫師兩週後即將在樂活開診為大家提供服務。張醫師是微創針刀與疼痛治療的專家,今天張醫師來診所在我門診一旁熟悉系統,我跟張醫師深聊之後,發現張醫師對人體解剖結構非常熟悉,且看診會整合多種不同切入疾病的角度與思維,為患者提供一個整全的醫療,我也很榮幸有張醫師作我們的同事,一起為患者朋友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

此外,也跟大家透露一下⋯⋯經過我的了解,張醫師跟我有一個特點很像:「針的很有感😁」,所以大家可想而知,療效必定也是毋庸置疑的😃

大家也可以找張醫師看診喔,特別是困擾很久的痛症💪
也很歡迎大家追蹤張醫師的粉專,他會不定期認真地發好文的😊

[關於針醫美學美顏拉提/美顏針]針醫美學美顏拉提是我提出的技術,整合了現代美顏針的技術與傳統經絡針灸補瀉的精髓而誕生。 #針醫美學美顏拉提 其中一個很獨特的地方,就在於除了在臉部肌膚經絡進行精細的施針調理、雕琢養護以外,還會進行全身系統性的...
03/11/2025

[關於針醫美學美顏拉提/美顏針]

針醫美學美顏拉提是我提出的技術,整合了現代美顏針的技術與傳統經絡針灸補瀉的精髓而誕生。 #針醫美學美顏拉提 其中一個很獨特的地方,就在於除了在臉部肌膚經絡進行精細的施針調理、雕琢養護以外,還會進行全身系統性的針灸治療,正是所謂中醫「有諸內必行諸於外」的治療概念,為了做出良好的美容效果,除了局部治療以外,全身性保養、體質調理也相當重要的💪

也是因為這樣,我們能夠做出比美顏針更美的效果⋯⋯美與健康一舉兩得😊 當然,我把這個治療概念帶給了我們診所的醫師們。

這就是針醫美學美顏拉提的特色~
您若有興趣或是需要,歡迎打電話到診所諮詢、預約😌

☎️02-27400007

這真的有用💪
29/10/2025

這真的有用💪

[(針灸)臨床經驗分享-列缺穴的定位與針刺方向]📌前言:中醫師在求學、培訓過程中,一般來說,要記得穴位的名字、位置與主治一般不難,只要下功夫大部分的人都能夠做到。然而,我在臨床中卻發現,要做到確實的穴位定位其實是件難事,光就簡單的足三里、陽...
23/10/2025

[(針灸)臨床經驗分享-列缺穴的定位與針刺方向]

📌前言:

中醫師在求學、培訓過程中,一般來說,要記得穴位的名字、位置與主治一般不難,只要下功夫大部分的人都能夠做到。然而,我在臨床中卻發現,要做到確實的穴位定位其實是件難事,光就簡單的足三里、陽陵泉,或是太衝、合谷穴基本的開四關,或是頭頸部的風池、百會穴等,很多年輕醫師其實要做到準確定位的難度仍然頗高!然而針刺的準確與否與針刺手法又與臨床療效息息相關!

因此,我過去在受邀演講時,就曾經以穴位定位為主題,進行實際針刺操作。未來若是有機會,我願意更多辦這類的課程來幫助後學。這也是我今天要寫這篇文章的動力來源。

---

正題:

1️⃣. 穴位定位:

一般來說,列缺穴位於手腕橫紋上1.5吋,位於肱橈肌腱與外展拇長肌肌腱之間,這點教科書上都有寫,大家也都知道、無庸置疑。

然而在針灸醫學界中比較容易引發疑慮的地方在於,這個穴位應該針在比較白肉陰面處、還是赤肉陽面處。

如果從教科書與醫理上面來看,列缺穴屬於手太陰肺經,應該在陰面取穴較為合理。然而,我的臨床經驗是,向外移到陽面針在偏大腸經處亦無不可!其理由是,列缺穴屬於肺經絡穴、絡大腸經;而距離腕橫紋三吋處亦有偏歷穴(大腸經絡穴,絡肺經)。我們可以採取董氏奇穴的「治療節段」概念,指出在腕橫紋上1.5-3吋的範疇中,可以肺與大腸經雙治!

我的經驗是,有些患者的列缺穴在陰面以指壓定位時穴位反應較強,有些患者則是在偏陽面處反應較強,則取反應較強的點作為列缺穴治療即可!

*註:指壓定穴是我在針灸治療上必用的方式,以指壓方式測定穴位位置,在醫者指下可感受到較強的阻力變化,在患者被按壓是穴時則會感受到較強烈的痠脹感。我們可以進行醫病雙向檢測來定穴!指壓定穴是我在教學生時一定會教導的內容,就是在《難經.八十七難》中提到的:「知為針者,信其左」的意思。

2️⃣. 針刺方向:

列缺穴要斜刺甚至是平刺施針,這點受過針灸訓練的醫師都知道。然而究竟針尖方向要向手腕,還是向手肘?這點在臨床中是個值得考究的問題。

我們可以從手前臂太極全息觀點來看。一般來說,我們以手腕為上焦之頂、手肘為下焦之底,此為正象全息;然而,在臨床穴位治療學上面的應用也有倒象全息,就是相反過來,以手腕處為下焦之底、手肘處為上焦之頂。

我們接著從列缺穴的主治來看:
列缺穴可以治療咳喘頭痛、咽喉不利、中風口眼歪斜,又可治療陰中疼痛、小便頻數或血尿遺精,這就是正象太極與倒象太極的交互應用。當然,我們要留意的是,列缺穴也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任脈,可治療任脈疾病,這點可以更加佐證其臨床的療效。當然,列缺穴也可以治療局部問題,如手掌中熱、手腕疼痛等問題。若在太極對應針法中來看上焦與下焦之對應,臨床上較多以針向手腕為主。

我們再從大腸經絡穴偏歷穴來看:
偏歷穴除了治療手臂局部疼痛問題以外,亦可治療顏面神經麻痺、喉嚨痛、扁桃腺炎、小便不利等疾病。可以看出偏歷穴絡肺經的治療功效,且該穴又可利小便(標幽賦提及),更可佐證我們剛剛討論到「腕橫紋上1.5-3吋為一個治療節段」的概念!

最後,我們來看董氏奇穴的其門、其角、其正穴,位於大腸經手腕橫紋上兩吋、四吋、六吋,這個穴組一般三針齊用,主治婦科經脈不調、性冷感、赤白帶下、大便脫肛、痔瘡疼痛、頑固便祕、小腹悶脹的問題。一般操作是平刺、針尖針向手腕。

值得一提的是,其門、其角穴中間就是大腸經絡穴偏歷穴;而其角、其正穴中間就是大腸經郄穴溫溜穴(治療齒痛、舌炎、腮腺炎疼痛有良效)。

最後,我們必須要了解一個傳統針灸補瀉的重要原則:「迎而奪之、隨而濟之」,指的是逆著經絡循行方向針刺時,就是瀉法;順著經絡循行方向針刺時,就是補法。肺經循行方向是從胸走手,所以針尖方向向著手腕為隨為補、針尖方向向著手肘為迎為瀉。

總結:
一般列缺穴的針刺方向是以向著手腕為主,治療上焦虛而不通或是小便陰部疾患為主;若要治療肺與大腸經實證表現在口舌咽痛或是便秘腹脹問題者,則可以針向手肘為主。

我個人經驗是列缺穴採取針向手腕為多;若要處理便秘腹脹、二陰問題者,我較多直接使用其門、其角、其正三穴,針向手肘。

---

ps.附圖取自網站醫砭與世界董氏奇穴針灸學會,若有侵權請告知移除,十分感謝!

以上分享,將所有的感謝與讚美歸於賜人智慧得以理解、整理及應用、傳承的天父上帝!

[(內科)醫案分享-血脂肪下降了!!]一位近60歲女性患者,因為抽血檢查發現高血脂問題來我門診求診。因為血脂偏高問題,西醫開立了降血脂藥物Rosuvastatin,患者服用了兩個月後,發現每次用降血脂藥物就會出現明顯的疲倦與腳軟無力感,所以...
22/10/2025

[(內科)醫案分享-血脂肪下降了!!]

一位近60歲女性患者,因為抽血檢查發現高血脂問題來我門診求診。因為血脂偏高問題,西醫開立了降血脂藥物Rosuvastatin,患者服用了兩個月後,發現每次用降血脂藥物就會出現明顯的疲倦與腳軟無力感,所以之後就不敢再吃。但又擔心血脂控制問題,故經介紹,患者來我門診就診。就診時已經停用西藥一段時間。

患者還有高血壓問題,抽血檢查除了血脂肪偏高之外,肝腎功能都正常。然而,患者也有乾眼症問題,自述更年期後就變得比較怕熱。平常睡眠品質可,但習慣都半夜一兩點才睡覺。

掌診:手心偏紅溫可無手汗,小魚際較紅
指甲:脊狀指甲,沒有月牙
舌診:舌偏紅,苔中央白厚膩,津偏乾,齒痕
脈象:沉弦緊繃

我為其開方:

杞菊地黃丸7.2g、丹參1g、山楂1g、澤瀉1.5g、滑石0.5g、青蒿1g、陳皮1g、黃柏0.8g,以上為一天總藥量,分成兩份,空腹服藥。

以上處方患者總共服藥一個月,再次抽血後,低密度膽固醇LDL從189H下降變成153H,患者為此結果感到十分開心。

我為患者續開藥治療。

-------

重貼我在2019年寫的文章~「大閘蟹降血脂」

丹參、山楂、澤瀉三藥共用,為筆者多年來用來降血脂、疏通動脈硬化的常用藥對,無論在抽血檢驗報告、影像學檢查結果與臨床症狀上,患者往往能夠取得顯著、有意義且十分良好的療效!供讀者、醫師參考應用之。然而,筆者必須重申,中醫臨床必須結合辨證論治的結果,不可一味套方套藥。

這三藥的相合,是出於一個的靈感,然而我的思路卻十分簡單

⭐️丹參:「一味丹參,功同四物」,本藥歸心經,具有強效之活血通脈之效,故將其應用於「塞血管」的治療。

⭐️山楂:本藥歸脾、胃二經,可消食化積,特別是化肉積。肉中多脂肪,吃太油就會高血脂,高血脂進而塞血管,所以用山楂治療。

⭐️澤瀉:使用此藥乃因為《神農本草經》論及澤瀉:「消水,養五臟,益力氣...久服耳目聰明,不飢,延年,輕身」,拿來處理吃太胖、代謝出了問題而發生高血脂、動脈硬化的患者。

筆者在臨床中,大多三藥同用,比例則不固定,若「瘀」象較明顯者加重丹參;若「油」感較重者加重山楂;若「濕濁」較甚者則加重澤瀉。

#高血脂 #中醫 #中藥 #總膽固醇 #三酸甘油脂 #低密度膽固醇

-------

以上分享,將一切的感恩與榮耀都歸給主上帝!

10/10/2025

[醫生,這個病能不能治好?]

這個問題是我在門診中非常容易被問到的問題。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醫師,我必須要跟大家很誠實地說:「我們真的沒辦法給予絕對治癒的保證,(因為疾病和患者個人體質的諸多不確定性)但我能夠保證的是我一定會盡力!」

多久能夠治好的問題也是一樣。我們通常會根據臨床經驗給出一個大概的治療時間範圍,但是這卻不是絕對肯定的,患者自我保養的意識和努力也同樣會影響到疾病的康復與否。然而,能夠肯定的是我一樣會盡力💪

隨便跟大家聊聊、分享。

祝福大家雙十節快樂

Address

台北市大安區延吉街153-2號4樓
台北市
106

Opening Hours

Monday 14:00 - 17:30
Wednesday 10:00 - 17:30
Thursday 10:00 - 17:30
Friday 10:00 - 17:30

Telephone

+886225183936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邱澤夏醫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