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9/2024
企劃的民族
我有個心得,台灣要做一件事很快,今天交辦可能一到兩年就有成果
但是日本不一樣,一件事要規劃,企劃,評估可能都需要十年以上
當然好處是我們調整很快,但是有時候是我們欠缺沒有完整的規劃
也許型出來了,但是精神可能還是欠缺
20幾年前成立消防署,消防有三大任務,Fire, Rescue, EMS
這些都是公共福利的事項
公共福利可以做到多好,有多少資源
其實取決於國家,所以有一個說法
當一個國家有資源投入EMS的時候,代表他已經有足夠資源以及國民有相當水平去享受這樣的服務
如何做好EMS呢?
我們報紙偶而看到,把救護車當計程車,或是登山時扭到腳要求直升機協助下山等濫用救護資源的故事
濫用救護資源
是否是因為病人可能叫不起計程車(這樣變成社會福利問題,不是醫療問題)
或是他有錢但是知道救護車不收費所以貪小便宜(這樣是國民水平,教育問題)
又或是欠缺一個自我負責的態度,遇到問題就想要請人協助
相信不管在哪裡都有這樣的人
日本有台灣也有,比例問題
我們問到如果有人迷路或是腳扭到想要請你們出動去救援,你們怎麼應對?
答:如果他們有需要,我們還是會出動
所謂的出動,是20個消防隊員前往協助,也包含直升機
因為國家有足夠的資源去協助這樣的狀態
而我們如果有登山客迷路,能夠出動也就一隊5個人去搜救
其實換算起來日本人使用救護車比例還比較高,並且因為車禍使用的比例印象中不到10%,我們是接近一半
當然使用救護車不代表濫用,畢竟日本可是老年人口世界最高的國家(29%)
台灣的老年人口是18%
台中市 280萬人口,救護出勤16萬次,平均每17.5人一年使用一次救護車
橫濱市376萬人口,救護出勤28萬次,平均每13.4人一年使用一次救護車
東京都1400萬人口,救護出勤110萬次,平均每12.7人一年使用一次救護車
EMS是相輔相成的,民眾的教育,國家的資源
國家有沒有足夠的資源挹注在EMS這項基本建設上,如果國家沒有足夠資源投入,包含人力合理配置的輪休制度,而是要包山包海,這樣的制度是無法長久,只會燃燒有志者的熱情。
目前整個消防體系為了因應大法官釋憲的決定,我想這是一個契機,可以重新打造我國緊急救護的契機,也考驗政府願意在這上面投入多少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