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2025
🧠《腦海中的迷霧:中醫如何看待老年失智症》
一、老年失智症的徵兆 🔍
老年失智症不只是「健忘」,而是認知、行為與情緒的多重退化。常見徵兆如下:
1.記憶力衰退,尤其是短期記憶明顯下降 😕
2.重複提問或重述相同內容 🔁
3.對時間、地點或人物產生混淆 📅
4.判斷力與計算能力下降,容易受騙 💸
5.對原本感興趣的活動失去熱情 🛑
6.操作日常工具變得困難,如手機或遙控器 🧩
7.情緒不穩,可能出現焦躁、冷漠或易怒 😐
8.在熟悉的環境中迷路或找不到回家的路 🚶♂️
二、老年失智症的主要原因 🔬
失智症的成因可從西醫與中醫兩個角度理解:
1.西醫觀點:
a.阿茲海默症:最常見的退化型失智症,與腦部神經病變有關 🧠
b.血管型失智症: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導致腦部損傷 🩺
c.其他因素:如營養不良、藥物副作用、代謝異常或憂鬱症 💊
2.中醫觀點:
a.腎虛精虧:腎藏精,精生髓,腦為髓之海,腎精不足則腦髓失養 ☯️
b.心神失調:心主神明,心腎不交則神志混亂 🫀
c.氣滯血瘀:氣血運行不暢,腦部供應不足,導致認知功能退化 💨
三、中醫如何看待失智症 🌿
中醫雖無「失智症」病名,但可從以下角度理解其病機:
1.病名歸類:屬於「癡呆」、「健忘」、「神志失常」等範疇 📚
2.病機核心:多與腎虛、心腎不交、痰濁、血瘀等因素有關 🧩
3.理論依據:《黃帝內經》指出「腎藏精,精生髓,腦為髓之海」 📖
4.整體觀點:中醫強調臟腑協調與氣血平衡,重視身心整體失衡的調理 🧘♀️
四、中醫改善失智症的方法 🪷
中醫治療強調辨證論治與整體調理,常見方法如下:
1.針灸療法:調節情緒,穩定神志 🧠,促進腦部氣血循環,提升認知功能 🪡
常用穴:
a.董氏奇穴:神耳上穴、腎關、腕順、下三皇等。b.十四經穴:百會穴、四神聰穴、合谷穴、足三里等。
2.中藥調理:
a.補腎益精藥材:如枸杞、熟地、山藥 🌱
b.醒腦開竅藥材:如遠志、石菖蒲、天麻 🌿
3.食療與茶飲:
a.醒腦茶:菖蒲+遠志+綠茶 🍵
b.補腎粥:黑芝麻+核桃+糯米 🥣
4.認知與氣血活動:
a.散步、大步走、八段錦、太極拳:促進氣血流通,穩定情緒 🧘♂️
b.認知訓練與社交互動:延緩退化,提升生活品質 🧩
結語 ✨
中醫強調「治未病」,在面對老年失智症時,透過辨證施治、整體調理與日常養生,不僅能延緩病程,更能提升長者的生活尊嚴與家庭幸福。這是一場與時間共舞的療癒之路,也是中醫智慧的深刻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