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0/2025
『為什麼都是你決定?』
這陣子朋友剛滿四歲的孩子,每天跳針似的說『為什麼都是你決定?』,朋友非常無奈,甚至有點無助地問我『是不是我給他的自由太少,他才會一直這樣說?』
🧍♀️『孩子在什麼時候會講這句話呢?』我問。
👩『就.....放學接他呀!我幫他帶玩沙工具,讓他放學後可以跟小夥伴一起玩。也知道他要玩需要時間,我大概會讓他至少玩30mins,有時候甚至玩到1hr...可是每次跟他說要回家,他就要生氣、說玩不夠,然後就開始跳針『為什麼都是我決定...』』朋友回應。
🧍♀️『如果我沒記錯,你接回家還需要煮飯?』我問。
👩『對啊!所以我出門前先備料,他玩好回家我趕快煮飯,老公接哥哥放學後就可以開飯了。但現在就是都會卡在真的得回家但他還覺得玩不夠...又要說都是我決定....』朋友回。
🥹對朋友描述的一切我深有同感….因為....我家兩隻孩子也是一天到晚嚷嚷『怎麼都是媽媽決定?』『為什麼都要聽你的?』
……當父母好難啊🥲🥲
——————-
📚從存在主義心理學派論述來回應『孩子想自由、想決定』的概念,存在主義的學者是這樣說的:
『自由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我們不是在任何條件下都自由,但是我們有自由抵抗這些限制,而我們最終會決定這些條件,意味著我們得負起責任。』(修慧蘭。2024)
『自由抉擇並非二元對立,是相依共存的環節,自由與被決定之間亦無法切割。由此現象,便會發現人具有『主動性』(自由抉擇),並非只是『受動性』(受處境而後動)(黃素菲。2021)
🔍你說,人生在世哪有沒個限制的時刻呢?
📍
想要多自由,也需要看看這份自由背後還有什麼代價/責任。自由與責任是一體兩面,嚷嚷著要自由好容易,但自由時間過了之後呢?自由當下同一個時間點現實上的狀態我能承擔/承受嗎?
🧒孩子請假不上學,得到的會是加總兩天要一次完成的功課,他ok嗎?
🧍♀️我好喜歡一個名牌包,買下去的結果會是一個月吃土,我ok嗎?
🧒孩子不想寫功課,得到的是隔天下課都不能出去玩得在教室補作業,他喜歡嗎?
🧍♀️我好不想做家事,得到的是在髒亂的家裡跟孩子一起生活,我ok嗎?
對一個孩子來說,想要自由是合理的;對一個媽媽來說,拉著現實給予孩子反饋與限制也是合理的。面對時間到得回家的現實,當各自的立場不同、要承擔的責任與限制不同,或許可以將孩子拉入『你有你的需要、現實也有限制』的現象場來對話...
💬『知道你還想玩,但是這個時間再不回家煮飯大家都要餓肚子了。』
💬『我有聽到你說你想玩,但我也得跟你說:這個時間我得回家煮飯了。你有什麼可以回家玩得高興我也可以煮飯的好主意嗎?』
同一個時間點,孩子有他的想要、媽媽也有媽媽的必須;面對現實還是當隻鴕鳥(忽略/看不見承擔)一昧地想要,不論在大人的世界還是孩子的世界,都是不容易的抉擇。
這無所謂誰對誰錯,就是...立場不同能力不同看見不同需要承擔的也不同....
於是,身為家長/教養者或是教師的我們,面對孩子想要自由的呼聲~~
『親愛的!一天到晚想自由卻不見得能承擔的孩子嚷嚷很正常,他們就是...承擔肩膀發育中嘛!你懂的!!你能夠讓孩子能勇敢說出他的想要,表示你是一位孩子能夠信任與說出心底話的大人:)』
📍或許我們可以試著站在存在主義心理學家的立場,期許自己一咪咪:『當我們給予孩子現實限制時,有沒有可能試著讓孩子知道『自由與責任,是一體兩面!!孩子想要多自由,他也需要有對應的責任承擔能力、與(可能跟現實需要抗衡的)選擇勇氣!』
📣白話/直白一點說就是:如果孩子只想自由不想承擔,拒絕他也是剛好而已!!!!!
當然,孩子如果願意學習著承擔、也試著理解限制、努力優化選擇....相信愛著孩子的你,面對孩子的爭取自由,也會有不同的決斷的:)
By 很喜歡存在主義,讀到嘴角上揚、超想分享心得的鹽巴老師。
——————————
💼工商轉彎時間:心理學好好玩,但心理師養成之路非常非常長~且遠;簡單來說,我們可以喜歡心理學,基於現實,倒是不用期許自己跟孩子互動時是個心理學專家😆😆(教授不要打我)
專業的交給專業的來吧!
🌸十一月的好時身心平衡月,除了每月必備的SEL兒童課程,特別邀請兩位兒童與家庭工作經驗豐富的心理師一起來玩。
🌹心理師的親子遊戲課。
📅:11/9(日)14:00-15:30。
帶領者:蔡顯柔 心理師
💐給小火箭的情緒指南—成人工作坊。
📅:11/23(日)09:30-12:30。
帶領者:蘇鈺茹 心理師。
👇👇報名請參考留言👇👇
備註理論出處來源:
1. Corey, G.(2023).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五版(原著第11版)。修慧蘭校訂。台北市,雙葉。)
2. 黃素菲(總校閱)(2021)諮商理論與技術。台中市:華格納
#彰化好時 #蘇鈺茹心理師 #給小火箭的情緒指南 #蔡顯柔心理師 #兒童遊戲 #親子課 #心理師的親子遊戲 #成人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