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2025
【麻醉醒來那一刻的身體記憶】
創傷是怎麼發生的?
彎曲的程度已經讓呼吸變得困難,加上鼻竇炎頻繁復發,那天我決定動鼻中隔彎曲手術。
一個月後,手術前一天入院,進行一系列的身體檢查。
被告知因為手術採全身麻醉,原本手術8小時前禁食(包含不能喝水),要改為12小時前,也許是因為即將要手術使得身體有了反應,這12小時,並不覺得餓,甚至術後有8小時也不能進食,也不覺得餓。
從病房推入手術室,一路看著天花板,感覺到心跳比平常快,手指麻麻的,肩膀有些緊繃,我試著閉上眼睛。
麻醉前,開刀房的護理師俯身靠近我:「醒來後,要記得用嘴巴呼吸喔!」 她重複了好幾次。
「嗯!」我點頭。
我自行移動身體到冰冷的手術台上,寬度大概只能容納我的身體,當我的手ㄧ移動,就落在手術台外了。
躺在手術台上,我試著掃描整個空間,是為了緩和我那微小的恐懼、顫抖。
右手邊是剛剛進來的門,門邊有護理師背對著我,在書寫資料的樣子。
聽到搖滾樂,一開始大聲,後來轉為小聲,但還是聽得到音樂,想著等一下他們是邊聽音樂邊手術嗎?
雖然我曾經聽過,手術的時候,有些醫師會播放音樂,但沒有想過是這麼Rock的。
感覺護理師在我身上鋪上柔軟毯子,大概是怕我冷吧!可是我等一下就睡著了,也感覺不到了吧?
從我胸口到橫隔膜附近,貼上5、6個電極貼片,大概是隨時監測呼吸心跳吧!
我試著讓身體的重量,可以沉在手術台上,好似我把自己全部交給它(他、祂)了。
突然在我頭後方有另一位男性,心想也許是醫師或是護理師,他拿起氧氣罩覆在我臉上,呼吸聲逐漸變得低沉,原來他是麻醉醫師,不久後,我就失去了意識。
我做了一個夢。
夢裡我在海邊衝浪。浪越來越大,我被打翻,整個人往海裡沈。水底有陽光的光影,像在召喚我上去,可是我怎麼都浮不上去。
我想著:「我明明會游泳啊!」
胸口越來越緊,呼吸越來越困難。那股熟悉的窒息感,竟有一種奇怪的既視感。
有人在呼喚我的名字,聲音從遠方傳來,一開始模糊不清,慢慢清晰聽到,
「用嘴巴呼吸,用嘴巴呼吸。」
我努力張開嘴,但吸進去的空氣仍舊不夠。我感覺到胸口很用力在起伏,但四肢有種無力的感覺。
「慢慢呼吸,不要太大力。」
那聲音繼續指引著我。
幾分鐘後,我終於學會「慢慢地」呼吸,並非是求生的那種吸氣,而是回到節奏裡的呼吸。
意識漸漸清楚時,雖然身體仍感到無力沉重。我想起以前也有一次,衝浪時被浪板打到胸口,短暫地無法呼吸。
那時候我抬頭,陽光從水面灑下的光影,就和剛剛夢裡的一樣。
在 #身體經驗創傷療法 ( Experiencing )的語言裡,這種經驗不只是記憶,也可能是一個被「中斷的反應」。
我的身體想呼吸、想掙扎、想浮出水面,但反應被壓住了,於是,它留在那個瞬間裡,留在身體裡。
手術後的幾天,偶爾仍會需要深吸一口氣。有時候是因為疼痛,有時候是沒有理由地覺得「呼吸不過來」。
那像是一種重學呼吸的過程。
我開始觀察,每一次吸氣時,胸骨、肋骨微微張開,橫膈膜下沉,空氣進入體內。那個動作,竟帶著一種從水中回到陸地的感覺。
也許,身體記得一切。
它記得麻醉時的海浪,記得無法呼吸的那一刻,
也記得,有人在輕聲提醒我:
「用嘴巴呼吸,用嘴巴呼吸……」
———
🌟 臨床後記:關於麻醉與身體的記憶
在關於麻醉的創傷治療裡,我們不只關心那場手術發生了什麼,也關心「身體在當下完成了什麼,或來不及完成什麼」。
身體經驗創傷療法 ( SE )的核心,是幫助身體完成被中斷的生理反應。
當在手術台上被麻醉時,我試著讓自己不要處於交感的狀態下失去意識,因為交感神經正準備啟動「脫離危險的反應」,呼吸、掙扎、逃離,卻被藥物瞬間切斷。這種「未竟的動作」會被神經系統記錄下來,所以,我試著去感受當下的感覺。
有些人在手術後會對呼吸、壓迫、麻醉氣味、甚至燈光特別敏感,那是身體在嘗試完成當時沒能完成的求生節奏。
如果當我清醒時,沒有一個溫柔的聲音指引我,我想我不會那麼快回到身體的自我調節上,我可能還驚訝著為什麼現在是這樣的狀況,拼命地想辦法活下來。
在SE的治療裡,我們不會直接重談手術,而是讓身體重新找到安全的節奏,畢竟大部分時間是失去意識的,但我們也會去聊聊關於手術前後的經驗。
如同在心理治療中所談到的現象場/經驗場,即我們所覺知的一切。但每個事件發生當下,我們是無法經驗一切的,更正確的說法是,有些經驗並沒有浮上意識讓我們發現。
因此,我會更聚焦在身體、情緒層面,把身體當作是一個獨立的現象/經驗場域去探索,像神經細胞般,觸發當事人對想法、情緒的鬆動,讓自己、個案對自己的經驗了解更多。
在治療過程,除了再次經驗外,同時還要照顧到經驗所帶來的身體不安的狀態。
無論是事件當下的經驗或是再次談論時的經驗,我們永遠不知道會喚醒什麼,唯一能做的是,讓經驗長出一條尾巴,伴隨安全節奏的尾巴,搖晃尾巴保持身心平衡,如同某些動物的尾巴,具有平衡功能一樣。
怎麼搖晃尾巴呢? 以我為例,術後觀察空氣如何流進胸腔、術前有意識地強化感官,或者也曾遇過個案,在安全的陪伴下,讓身體輕輕做出「當下未完成」的動作,如手推開、腳的晃動等。
那一刻,身體終於能說:「我在這裡,我還活著。」
💉 麻醉的創傷是安靜的
它沒有血,也沒有明顯的記憶,卻深藏在呼吸的細節裡。
跟許多創傷經驗一樣,復原不是遺忘那段經驗,是讓身體重新相信,這一次,我可以自己呼吸。這次,我可以找回或創造新的、安全的感受。
此篇是針對鼻中隔手術前後的經驗分享,並非所有手術麻醉都會有一樣的情況,可能還需要視手術的類型或當下經驗進行探索。
———
#聽聽心裡詩心理治療所
地址:彰化市進德路79號1樓
電話:04-7030677
官方網站:https://www.psypoem.com/
LINE ID:
LINE 網址: https://lin.ee/xlE5bHX
諮商預約表: https://reurl.cc/NbdXvQ
#聽聽心裡詩 #詩 #心裡詩 #文學 #心理治療 #心理諮商 #身心科 #彰化身心科 #彰化心理諮商 #彰化心理治療 #彰化治療所 #心理治療所 #預約制 #兒童青少年諮商 #伴侶婚姻諮商 #創傷 #手術 #麻醉 #衝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