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2025
【立冬】節氣是24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那麼立冬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呢?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立是建立、開始的意思,冬是終的意思;指萬物收藏。立冬是表示冬天來臨了,穀物經過秋天收曬後,儲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立冬不僅代表著冬天來臨。立冬也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進補食譜
◎1:蘿蔔排骨湯
進入立冬節氣,民諺有“立冬蘿蔔賽參湯,不勞醫生開藥方”,白蘿蔔有一定的潤肺止咳功效。白蘿蔔中富含大量的維生素和磷、鐵等礦物質。白蘿蔔生吃促消化,熟吃補氣。排骨與白蘿蔔燉服,氣香味鮮,不油不膩,湯色也是不厚不重。因為蘿蔔中含有較多的纖維、富含水分,因此還有保健美容之功效。相信在初冬,來碗蘿蔔排骨湯,定能溫暖到你的胃。
原料:白蘿蔔、排骨、香菇、蔥適量、薑適量、料酒適量醋適量、鹽適量。
做法:白蘿蔔洗淨去皮切片。排骨洗淨,焯水,鍋中加清水,放入蘿蔔,煮沸,倒去湯水,盛出蘿蔔。砂鍋中加水,放入排骨,薑片、蔥,中火燉半小時。放入香菇、白蘿蔔,料酒、醋、繼續中火燉半小時,加鹽,裝盤,撒蔥花。
◎2:滋補羊肉湯
羊肉性溫熱、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力,在《本草綱目》被稱為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溫熱對人體而言就是溫補,比如冬季老年人比較怕冷,適時的吃些羊肉就會感到暖和,這一點在張瓊之的《傷寒論》裏及唐朝的《千金書》中都有記載,可見羊肉是人們冬令進補的最佳食品。
原料:羊肉500克、黨參10克、紅棗10克、枸杞10克、生薑1塊、料酒大匙、胡椒粉少許、精鹽1小匙、白糖小匙、味精0.5小匙。
做法:羊肉洗淨剁成塊,黨參切段洗淨,紅棗、枸杞泡透,生薑洗淨切片;鍋內加水,待水開時放入羊肉塊,用中火煮去血水,撈起沖淨待用。在湯碗內放入羊肉塊、生薑片、黨參段、紅棗、枸杞、精鹽、味精、白糖、胡椒粉、料酒,注入清水,放入蒸鍋蒸2小時拿出即可。
◎3:花生煲豬蹄
豬蹄中的膠原蛋白質在烹調過程中可轉化成明膠、它能結合許水,從而有效改善機體生理功能和皮膚組織細胞的儲水功能,防止皮膚過早褶皺,延緩皮膚衰老。豬蹄對於經常四肢疲乏,腿部抽筋麻木,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及缺血性腦病患者一定輔助療效,它還有助於青少年生長發育和減緩中老年婦女骨質疏鬆的速度。豬蹄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可促進毛皮生長,預治進行性肌營養不症,使冠心病和腦血管病得到改善,對消化道出血、失水性休克有一定的療效。
原料:豬蹄500g,花生、生薑、鹽、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先將豬蹄洗淨,切塊,油鍋燒熱後將薑片爆香,放入豬蹄炒香,然後加適量水,加入花生,加入調味品,慢火煲2個小時左右,待豬蹄、花生軟熟即可。
◎4:歸參山藥豬腰
歸參山藥豬腰是一道傳統的漢族藥膳。養血、益氣、補腎。適於心悸、氣短、腰酸痛、失眠、盜汗等症。
原料:當歸10克,黨參10克,山藥10克,豬腰500克,醬油、醋、薑絲、蒜末、香油各適量。
做法:將豬腰切開,剔去筋膜臊腺,洗淨,放入鋁鍋內.將當歸、黨參、山藥裝入紗布袋內,紮緊口,放入鋁鍋內;在鋁鍋內加適量水,清燉至豬腰熟透,撈出豬腰,冷卻後,切成薄片,放在盤子裏將醬油、醋、薑絲、蒜末、香油等與豬腰片拌勻即成。
◎5:百合大棗糯米粥
百合糯米粥是一道經典的漢族藥膳。有補中益氣,健胃養脾,安神等功能。主治胃痛心煩、不眠等症。
原料:百合50克,大棗25克,糯米75克。做法:將糯米、大棗洗淨,根據個人對粥的稀、稠的不同需求適量加水,百合在粥煮成之後加入再煮熟即可。這樣外觀色澤較好,亦不影響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