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外科謝義山醫師

胸腔外科謝義山醫師 大家好,我是胸腔外科醫師,
這裡有我的工作點滴和執業日常,
也提供各種健康知識

上一篇文章發布以後,收到很多人的回覆,大多數的人對於手術敬而遠之,最主要的原因是「怕痛」和「擔心不適」,除此之外還有擔心「術後恢復不佳」之類的問題。對多數病人來說,醫師講再多專業術語,不如直接回答內心最害怕的幾個問題:1️⃣ 切口大小會不會...
14/11/2025

上一篇文章發布以後,收到很多人的回覆,大多數的人對於手術敬而遠之,最主要的原因是「怕痛」和「擔心不適」,除此之外還有擔心「術後恢復不佳」之類的問題。

對多數病人來說,醫師講再多專業術語,不如直接回答內心最害怕的幾個問題:

1️⃣ 切口大小會不會很大?
達文西手術只需幾個小切口,與傳統開胸大切口相比,幾乎是「微創隱痕」。

2️⃣ 術後多久能出院?
大部分患者在術後3~5天即可出院,恢復時間大幅縮短。

3️⃣ 手術會不會很痛?
傷口小,加上進步的止痛方案(自控式止痛、多模式止痛),術後疼痛大幅降低,患者不需要強忍不適。

🚩 科技讓手術更安全,早期發現才是關鍵
達文西手術的出現,徹底改變了肺癌手術的樣貌。它不僅讓醫師擁有「顯微鏡下的視野」與「多一雙靈活的手」,更讓病人在安全性、疼痛控制與恢復速度上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

然而,最重要的一點仍是早期發現。透過LDCT篩檢,及早找出早期肺癌,搭配達文西的精準微創手術,就能大幅提升治癒率與生活品質。

肺癌並不是不可面對的絕症,只要勇敢檢查、積極治療,搭配現代科技的幫助,病人與家屬都能在這條路上走得更安心💪

➖️
㊙️ 小知識:你知道整片肺葉是怎麼取出的嗎?
當醫師進行「肺葉切除手術」時,切下來的可不是一小塊組織,而是一整片肺葉!這麼大的組織要怎麼拿出來呢?

答案是:先把切下來的肺葉放進一個專用的無菌袋裡,然後再把其中一個切口拉大到大約4公分,再把肺葉擠出來。

雖然聽起來有點震撼,但這其實是標準又安全的流程,確保腫瘤不會接觸到其他組織,同時避免手術過程中發生擴散的風險。

#胸腔外科知識+
#最重要的肺話
#達文西手術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肺癌手術並不是「一刀全部切掉」,而是會依照腫瘤的大小、位置以及病人的身體狀況,做出最合適的治療計畫。現代胸腔外科強調「精準醫療」,目標是在徹底清除腫瘤的同時,盡可能保留健康的肺功能,讓患者在術後依然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肺癌手術的方式依...
04/11/2025

肺癌手術並不是「一刀全部切掉」,而是會依照腫瘤的大小、位置以及病人的身體狀況,做出最合適的治療計畫。現代胸腔外科強調「精準醫療」,目標是在徹底清除腫瘤的同時,盡可能保留健康的肺功能,讓患者在術後依然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 肺癌手術的方式依腫瘤大小而定:
🔹️2公分以下早期肺癌:可進行肺節切除(segmentectomy)或楔狀切除(wedge resection),盡可能保留肺功能。
🔹️2公分以上或位於肺門附近:多需肺葉切除(lobectomy),以確保腫瘤完整切除。

➡️ 手術原則是能做小範圍切除就盡量保留肺臟,但前提是確保癌細胞清除乾淨。

🚩 術前準備|精準醫療不可少
肺癌患者在進入手術室之前,需要先經過完整的檢查與評估,確認腫瘤範圍、身體狀況,以及手術後的恢復能力。這些準備就像是一份「安全清單」,確保醫師能夠在最了解病人情況的基礎上,做出最精準的治療安排。

🔹️癌症分期檢查:CT、MRI、PET、自費切片檢查,幫助判斷腫瘤範圍與轉移情況。
🔹️身體功能評估:肺功能檢查、心臟超音波(尤其是70歲以上患者)。
🔹️ERAS加速康復計畫:
🔹️精準麻醉控制,降低術後副作用。
🔹️多模式止痛,讓患者不必忍痛。
🔹️術中保溫、防血栓措施,保障手術安全。
🔹️術後鼓勵及早下床活動、深呼吸訓練,降低肺炎與感染風險。

➡️ 這些措施的導入,讓手術變成「安全可控的過程」。

❓️ 談到肺癌手術,你最在意的是什麼問題?留言告訴我吧!

#胸腔外科知識+
#最重要的肺話
#達文西手術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之前我們提到了一個難度極高的手術,因為有達文西的協助,即使碰到血管破裂這樣棘手的狀況,也能安全過關。所以,達文西手術的優勢是什麼?首先我們就要來看看傳統手術與胸腔鏡的限制。➖️最早期的肺癌治療標準是開胸手術。醫師必須從患者胸腔劃下一條20~...
20/10/2025

之前我們提到了一個難度極高的手術,因為有達文西的協助,即使碰到血管破裂這樣棘手的狀況,也能安全過關。

所以,達文西手術的優勢是什麼?首先我們就要來看看傳統手術與胸腔鏡的限制。

➖️

最早期的肺癌治療標準是開胸手術。醫師必須從患者胸腔劃下一條20~30公分的大切口,切開肋骨,才能進入手術區域。這樣的手術雖然能達到完整切除腫瘤的目的,但代價極大:傷口疼痛劇烈、併發症風險高、住院時間長,許多患者因此對手術退卻。

➖️

後來出現了胸腔鏡輔助微創手術(VATS)。只需幾個小切口就能完成肺葉切除,確實大幅減少了手術創傷。然而,VATS器械僅能做直線運動,角度有限,當遇到血管沾黏或淋巴結需要細緻分離時,操作仍有難度。

➖️

🚩 達文西手術RATS的突破
達文西手術(RATS, Robot-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則結合了微創與高精度的優點:

🔹️3D高清放大視野:畫面可放大10倍,手術區域彷彿置於顯微鏡下,血管、神經、淋巴結一目了然。
🔹️靈活的機械手臂:仿照人手腕,可旋轉540度,比人手更靈活且完全不會抖動。
🔹️Firefly ICG螢光顯影定位:利用螢光劑顯影,協助醫師辨認血管與腫瘤邊界,避免誤切。
🔹️徹底分離與清除:能安全精細地分離血管、完整切除淋巴結,也能更精確地進行肺節切除,保留健康的肺功能。

➡️ 達文西是醫師手中的「超級助手」,能在危險的瞬間提供最大保障。

➖️

🚩 對患者的好處|小傷口、少疼痛、快恢復
對病人來說,最關心的其實是「我會不會很痛?要住院多久?傷口會不會很大?」這些日常層面的問題。事實上,這也是達文西手術最迷人的地方──它把醫學上的精密操作,轉化成病人能直接感受到的好處。

🔅傷口小:只需幾個8~12mm的小切口。
🔅疼痛少:術後不需長期忍痛,且止痛方式進步(自控式止痛、多模式止痛)。
🔅恢復快:大部分患者在術後3~5天即可出院,甚至有人在第3天就能恢復日常生活。
🔅感染風險低:小切口降低了併發症發生率。
🔅外觀佳:傷口幾乎隱痕,對生活品質影響小。

那手術到底是怎麼進行的?這一直是許多患者的疑問。
下一篇文章,通通告訴你。

#胸腔外科知識+
#最重要的肺話
#達文西手術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顏正國走了:在疾病面前,名人與我們一樣脆弱那天滑手機的時候看到〈好小子〉童星顏正國,因肺腺癌辭世。那一瞬間,心裡真的有點酸。〈好小子〉的電影畫面還在眼前,他那個叛逆、卻又真誠的笑容,是很多人青春的一部分。後來他當了導演,也努力過、跌倒過...
09/10/2025

✦ 顏正國走了:
在疾病面前,名人與我們一樣脆弱

那天滑手機的時候看到〈好小子〉童星顏正國,因肺腺癌辭世。

那一瞬間,心裡真的有點酸。〈好小子〉的電影畫面還在眼前,他那個叛逆、卻又真誠的笑容,是很多人青春的一部分。

後來他當了導演,也努力過、跌倒過,一路走來的故事,其實比電影更像電影。

可惜,這一次他的故事沒能再翻篇。

➖️

🚩「在疾病面前,我們都一樣。」
我看過太多像他這樣的病人——等到症狀出現,往往已經是第三、第四期。

不管你是舞台上受萬人矚目的主角,還是每天為生活奔波的一般人,面對疾病都一樣脆弱,就算你不是高危險群,肺癌也可能發生在你身上。
➡️ 所以我會建議35歲以上應該就要做初次篩檢。

🚩台灣有公費 LDCT 肺癌篩檢計畫,符合資格者,每兩年就能免費做一次檢查:
🔹️男性45–74歲、女性40–74歲,有肺癌家族史
🔹️50–74歲、吸菸史達20包年以上,現吸或戒菸未滿 15 年

所以,如果你符合公費 LDCT 的資格,就去做;如果你身邊有人還在猶豫,就陪他去。只要早一步發現,就能多走一段人生。

#胸腔外科醫師日常
#最重要的肺話
#名人啟示錄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肺癌長年高居台灣癌症死因的第一名。根據國健署資料,每年新 增肺癌病例約1.8萬人,每年肺癌死亡人數超過1萬人。許多患者聽到「肺癌」三個字,往往第一反應是恐懼;而當醫師建議手術時,更可能因為害怕開刀的風險與疼痛而猶豫不決。然而,隨著醫療科技進...
19/09/2025

肺癌長年高居台灣癌症死因的第一名。根據國健署資料,每年新 增肺癌病例約1.8萬人,每年肺癌死亡人數超過1萬人。許多患者聽到「肺癌」三個字,往往第一反應是恐懼;而當醫師建議手術時,更可能因為害怕開刀的風險與疼痛而猶豫不決。然而,隨著醫療科技進步,手術早已不再是過去那種「開大刀、傷口大、恢復慢」的噩夢。

今天要分享的是一個真實的臨床案例,透過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手術,讓病患在高難度的狀況下依然順利度過難關,也讓我們看到現代醫學的巨大進步。

➖️

🚩 真實臨床案例|74歲女性的高難度手術
這個案例是一位74歲女性,本身並非重度吸菸者,但小孩們都很孝順,每兩年都會幫她安排一次高階健康檢查。兩年前,她接受心臟冠狀動脈攝影時,只發現輕微的血管阻塞,靠藥物控制即可。

今年,小孩們特別安排她接受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沒想到這一檢查,竟然在左下肺葉發現了一顆接近三公分的腫瘤。從影像判斷幾乎已經可以確定是肺癌。

🚩 手術過程|患者狀況特殊帶來的意外
手術當天,挑戰比預期更艱鉅。我們在進行肺葉切除時發現,患者過去應該曾有肺結核的感染史,導致縱膈腔淋巴結像石頭一樣硬,而且與肺部血管緊密沾黏。對胸腔外科醫師而言,這可以說是最棘手的情況了——若血管在分離過程中被拉破,可能瞬間造成數千甚至上萬cc的大量出血,後果不堪設想。

事實上,在分離肺動脈的過程中,患者的血管真的破裂了。但靠著達文西手術的高清3D視野與靈活機械手臂,我們得以快速完成止血與縫合。最終整台手術的出血量僅200cc,手術順利完成。病人恢復良好,術後幾天就能下床活動,短時間內就出院返家了。

👉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即使在高風險的手術場景下,達文西手術仍能大幅降低危險,保護病人安全。

❗️ 下一篇我們就來談談達文西手術的優勢,你也可以先看看上一篇關於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的文章。

#胸腔外科知識+
#最重要的肺話
#達文西手術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上一篇文章我們提到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的優勢,但為什麼我們會更建議,台灣人在定期健康檢查中,加入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呢?這是因為…🚩 台灣人的肺癌風險因子,與國際不同國際上對於肺癌篩檢的高風險族群,通常會以抽菸史與年齡 作為主要依據。 ...
12/09/2025

上一篇文章我們提到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的優勢,但為什麼我們會更建議,台灣人在定期健康檢查中,加入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呢?這是因為…

🚩 台灣人的肺癌風險因子,與國際不同
國際上對於肺癌篩檢的高風險族群,通常會以抽菸史與年齡 作為主要依據。 國健署的篩檢標準也是根據這樣的共識來設計。

然而,在台灣的臨床經驗中,我們發現:
⚠️ 許多沒有抽菸、沒有家族史的患者,仍然得到肺癌
⚠️ 女性、年輕族群的肺癌比例,較國際數據來得高

因此,我們會建議 ➡️「即使不是高風險族群,也可以考慮做一次基底檢測(baseline screening)。」
👉 這樣的策略,可以補足「國際標準」與「台灣實際狀況」之間的落差。

🚩肺癌治療的臨床共識
一旦LDCT發現疑似病灶,會依大小與型態決定治療方式:
🔹️< 6mm → 可追蹤,不需立即處理
🔹️6–8mm → 建議 3–6 個月追蹤,若仍存在或變大,進一步檢查
🔹️> 8mm → 通常需積極接受檢查或治療
🔹️2 公分以下早期腫瘤 → 建議「肺節切除」(segmentectomy),可保留
更多肺功能
🔹️>2公分→多需肺葉切除

🚩 如果真的需要接受手術,有以下方式:
🔹️胸腔鏡(VATS):微創,恢復快
🔹️達文西手術(RATS):3D 放大視野,機械手臂更精準、安全——視野清楚,血管、淋巴結分得更精密、徹底,出血時也比較容易處理,搭配ERAS,術後3天左右可以出院。

這些進步,讓肺癌治療更安全,也大幅提升了病人的生活品質 💪

🚩 高科技業年輕人的案例帶來的啟示
上一篇文章開頭的年輕人就是最好的例子:即使✅️沒有抽菸、✅️沒有家族史,仍然在LDCT篩查中意外發現了1.3公分的毛玻璃結節。 這顆病灶可能是癌前病變,也可能是早期肺癌——但現在有機會及早處理了。

👉 你也可以在一樓留言處,看看上一篇文章中他的故事。

🚩 其他真實故事 在我的臨床經驗裡,還有很多例子:
🔹️有家族史的中年男子發現0.6公分毛玻璃結節,手術切除後竟確診為侵 犯癌。
🔹️一位企業老闆,10年前就發現0.8公分結節,但因為害怕手術而拖延, 結果腫瘤長到接近3公分,最後不得不做肺葉切除

這些故事都提醒我們,毛玻璃結節雖然可能長得很慢,但一旦惡化,往往就錯失了最佳時機,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肺癌防治的最佳解方。

🚩 LDCT是「超前部署」,不是「過度醫療」
肺癌並不是遙遠的疾病,它可能就在我們身邊。
🔹️高風險族群(抽菸、有家族史、慢性肺病)➡️ 一定要定期篩檢
🔹️一般族群 ➡️ 至少做一次基底檢測,才能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安全」

🚩 因為——
🔹️早期發現,10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
🔹️幾千元的檢查費用,可能換來一輩子的安心 • 少一點遺憾,多一份保障

下次健檢就把「LDCT 肺癌篩檢」加入你的檢查清單吧!
✅ LDCT = 超前部署
✅ 肺癌篩檢,早期發現才有選擇權
✅ 為自己,也為家人多一份安心

#胸腔外科知識+
#低劑量電腦斷層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最重要的肺話

一天晚上門診,一位高科技業的年輕人來掛號。 沒有吸菸習慣、沒有肺癌家族史,他卻堅持要自費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ow- 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肺癌篩檢。 所以我很驚訝,還問他:「你這麼年輕,沒有任何高風險...
04/09/2025

一天晚上門診,一位高科技業的年輕人來掛號。 沒有吸菸習慣、沒有肺癌家族史,他卻堅持要自費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ow- 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肺癌篩檢。

所以我很驚訝,還問他:「你這麼年輕,沒有任何高風險因子,為什麼要做這個檢查呢?」
他的回答很直接:「因為我咳嗽一陣子了,想要確定自己沒問題。」

我先幫他安排了胸部X光檢查,結果沒有看到異常。但他仍然很堅持:「我還是想做LDCT。」

結果LDCT一掃下去,竟然發現了一顆1.3公分的毛玻璃結節(Ground Glass Opacity, GGO)。當下他整個愣住,而我心裡也一陣發寒 —— 年輕人得到肺癌的案例,真的越來越常見了...

➖️
🚩 為什麼你需要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
👉 因為...肺癌是台灣人的頭號殺手。

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肺癌是台灣癌症死因的第一名 —— 每年新增肺癌病例約1.8萬人,每年肺癌死亡人數超過1萬人。

🚩 肺癌的麻煩之處在於:
🔹️早期沒有症狀:病人通常沒有任何不適。
🔹️一旦出現症狀,常已是中晚期 —— 這時候五年存活率大幅下降。

🚩 而且還有傳統X光檢查的限制
過去健檢最常見的檢查方式是胸部X光,但它有兩個問題:
1️⃣ 只能看到大於1公分的病灶
2️⃣ 有死角 —— 因為肺部結構立體,X光有很多照不到的地方

👉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年年健檢做X光,卻還是會突然被診斷為晚期肺 癌。

🚩 LDCT的優勢
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被視為目前最理想的肺癌篩檢工具,原因在於:

🔹️輻射劑量低:比傳統CT電腦斷層少了80–90%
🔹️敏感度高:最小可偵測到0.3公分的病灶
🔹️快速方便:平躺5–10分鐘就能完成,且無需顯影劑
🔹️能看見X光看不到的結節

換句話說,LDCT 能幫我們在「來得及的時候」就發現肺癌。💪

➡️ 毛玻璃結節(GGO)是什麼?你可以到一樓點擊連結,看我之前的文章。

➖️
下一篇我們就要來談談,為什麼台灣人其實更需要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為你的健康保駕護航?

#胸腔外科知識+
#低劑量電腦斷層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最重要的肺話

最近許多人在關注醫療安全的議題,擔心如果判斷有偏差、治療方向不當,病人可能承受不必要的風險與痛苦在我們的醫療團隊中,「多專科會議」就是為了避免這種風險而存在的。它就像城市的下水道系統──平常看不到、感覺不到,但卻在默默守護著病人的健康。多專...
13/08/2025

最近許多人在關注醫療安全的議題,擔心如果判斷有偏差、治療方向不當,病人可能承受不必要的風險與痛苦

在我們的醫療團隊中,「多專科會議」就是為了避免這種風險而存在的。它就像城市的下水道系統──平常看不到、感覺不到,但卻在默默守護著病人的健康。

多專科會議的核心,是讓不同專科的醫師、護理師、治療師、影像專家等,一起針對病人的病況、檢查結果、治療方案,進行深入的交流與審視。我們的規範是:每一位病人,治療前與治療後都必須提報到多專科會議,確保方向正確、步驟符合醫療規範。畢竟單一醫師難免會有盲點、資訊不足,或缺乏其他面向的觀點。

對病人來說,這意味著在院內就已經完成了「第二意見」甚至「第三意見」,不需要擔心只依賴單一判斷。多專科會議的存在,能最大程度降低錯誤與疏忽的機會,讓治療建立在團隊共識之上,而不只是憑一個人的直覺或經驗。

➖️
🚩多專科會議在做什麼?
在多專科會議中,團隊會在治療前與治療後進行審視與確認,確保治療方向符合醫療規範、降低單一判斷的盲點。國際研究顯示,經過多專科會議討論後,有1.6%~58%的病例會調整原本的治療計畫(資料來源:Pillay 等人,〈多專科團隊會議對癌症病患評估、治療與結果的影響:系統性文獻回顧〉,《Cancers》期刊,2021 年),不僅能減少不必要的手術或療程,還可能縮短住院天數、降低再住院率,並提升病人生存率與生活品質。

👉 在我們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每一例肺癌病患都會提到多專科會議進行討論。
➖️

多專科會議或許不像先進的儀器一樣引人注目,但它是一道關鍵的安全防線,讓醫療少一些風險、多一份安心。

#胸腔外科知識+
#多專科會議
#治療準則

「結節三兄弟」?肺結節的質地類型上一篇文章我們提到肺結節的大小是後續治療的關鍵,但其實肺結節還有質地之分,今天就來介紹一下結節三兄弟:⚪️ LDCT上看起來像雲的毛玻璃狀結節⚫️ 以為它是雲,但其實它心裡住著一塊石頭的部分實質結節。🔴 還有...
25/07/2025

「結節三兄弟」?
肺結節的質地類型

上一篇文章我們提到肺結節的大小是後續治療的關鍵,但其實肺結節還有質地之分,今天就來介紹一下結節三兄弟:
⚪️ LDCT上看起來像雲的毛玻璃狀結節
⚫️ 以為它是雲,但其實它心裡住著一塊石頭的部分實質結節。
🔴 還有結伴出場的多發性部分實質結節

➖️

🔺️朦朧像朵雲——毛玻璃狀結節(pure GGO)
這可以說是結節中的佛系代表,透過LDCT偷看它,外觀像一團飄飄然的小雲,有點朦朧、個性溫和,不太會惹事:
🔹️小於 6mm:國際建議可以不追蹤(但台灣醫師通常還是會一到兩年關心它一下)。
🔹️大於 6mm:就需要每 6~12 個月回診一次,看看它會不會「轉大人」、變成有實質成分的硬角色。
➡️ 這朵朦朧的小雲可以佛系和你相安無事,也可能是肺癌的早期樣貌之一,但只要定期關心就不用擔心。

🔺️雲裡的石頭:部分實質結節(part-solid)
你以為它是雲,但其實它的心裡住著一塊石頭。這類結節只有部分是實心的,看起來軟,內心卻硬。
🔹️小於 6mm:一樣是佛系觀察就可以了(但在台灣還是會一到兩年追蹤一下),
🔹️超過 6mm:如果實質部分本身就超過6mm,那就要注意了,醫生會建議你三到六個月再回來觀察一下,如果它繼續長大,那就不客氣了⚠️,可能要進一步檢查、切片、PET。
➡️ 這類結節醫師會盯得緊一點,因為實心成份是需要加緊注意,是否有鬧事的可能性。

🔺️兄弟結伴出場:多發性部分實質結節(pure GGO / part-solid)
接下來這種結節就不是單打獨鬥了,是成群結隊一起開派對。
🔹️小於 6mm:沒關係,先追蹤看看,如果沒變大,可以2~4年追一次。
🔹️大於 6mm:就要3個月一次密切觀察了!如果某幾顆特別可疑⚠️,醫師就會針對看起來最惡霸的那顆進一步處理。
➡️ 這類多發性結節常常讓人心理壓力大,但持續追蹤還是關鍵。真的有需要,醫師也會根據標準來做決策,並非每顆都要打掉重練。

➖️

🚩 所以,其實大小才是關鍵
——6mm 是分水嶺!
不論是哪種質地的結節,「6mm」就是那條分界線。
🔹️小於 6mm,大多數時候觀察就好;
🔹️大於 6mm,就會被貼上標籤進行追蹤。

只要配合醫師的追蹤與治療建議,該追就追,該檢查就檢查,就能安心不恐慌!不用自己嚇自己喔!

#胸腔外科知識+
#毛玻璃狀病灶
#肺結節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Address

新竹縣竹北市興隆路一段199號
Hsinchu
33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胸腔外科謝義山醫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胸腔外科謝義山醫師: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