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25
🔆10年一見的超級三伏天來了🔆
有濕❗️虛❗️寒❗️的人一定要看!
中醫講「冬病夏治」,一年中最容易讓身體「代謝起來」的時間,不是冬天進補、也不是春天養肝,而是——三伏天。
尤其2025年是難得一見的👊超級三伏天👊不只時間長、氣溫高,連南北氣候都同步升溫,正是調養虛寒、祛濕、促進循環的黃金時段。
⸻
🗓 2025三伏天時間:
•初伏:7月15日(二)~ 7月24日(四)
•中伏:7月25日(五)~ 8月13日(三)
•末伏:8月14日(四)~ 8月23日(六)
⸻
🌿 為什麼三伏天是體質調理的關鍵?
三伏天是陽氣最旺、濕氣最重、毛孔最開的時候,如果這時順勢調理,對以下狀況效果會特別明顯:
🔸 經常手腳冰冷、怕冷
🔸 小腹突出、水腫虛胖
🔸 容易脹氣、胃口差
🔸 月經不順、經痛體虛
🔸 容易疲勞、關節痠痛、舊傷反覆
🔸 氣虛、免疫力差、天氣一變就不舒服
⸻
✅ 三伏天的6大調養重點
① 溫和排濕飲品(依體質分喝)
三伏高溫如同「天然除濕機」,身體濕氣最容易動起來、被帶出來。
•舌苔厚白 → 寒濕體質,可喝小米+薏仁+ 生薑水(中午前喝)。
•舌苔厚黃 → 濕熱體質,適合紅豆薏仁水、 蓮子消火氣。
•脾胃虛弱 → 可加入淮山藥片溫補脾氣,邊
補邊排。
📌 建議一週喝3~4次即可,不需天天喝避免傷正氣。
⸻
② 晨間暖陽散步/簡易排濕操
早晨6~8點陽氣旺盛,毛孔張開,流一點汗可幫助排寒散濕。
•起得來 → 空腹快走10~15分鐘,曬太陽、 顧陽氣
•起不來 → 可做「軲轆式」「抱弓式」居家操(每天4分鐘)
🔸軲轆式
一手放腰、一手放後腦,左右轉動身體
🔸抱弓式
雙手拉弓動作,每組49下,有助提升氣血循環
(各做四分鐘)
做完會感覺胸口溫熱,四肢暖起來,這就是氣血動起來的信號。
⸻
③ 背部熱敷,不建議曝曬
今年氣溫過高,不建議「曬背排寒」,反而容易中暑傷陽。
✅ 替代方式:
•睡前使用熱水袋或暖暖包熱敷「大椎穴」約15分鐘,對有富貴包、肩頸僵硬者尤其有幫助
⸻
④ 夏日溫補蔬菜,幫助代謝不傷脾胃
建議多攝取熱量低但促代謝的「副卡路里蔬菜」:
• 冬瓜:利尿消腫
• 絲瓜:清熱化痰
• 苦瓜:清心降火
• 黃瓜:含丙醇二酸,有助脂肪代謝
常見搭配:
• 苦瓜牛肉
• 絲瓜蛋湯
• 冬瓜排骨湯
• 黃瓜炒蛋
這些都是適合在三伏天上桌的日常菜呦!
⸻
⑤ 冷氣可以吹,但要「吹得對」
• 室溫建議控制在 26°C 左右
• 穿薄長袖、長褲、薄襪
• 配合溫開水幫助身體升溫
📌 寒氣最容易從涌泉穴(腳底)與後頸入體,會造成肩頸痠、頭悶、月經亂、體重卡。
⸻
⑥ 三伏30日,忌口為先
三伏天毛孔張開、身體吸收快,但也更容易受寒氣入侵。建議暫停或減量下列食物:
❌ 生冷食物(冰美式、冰品、冰可樂、冰沙)
❌ 寒性食物(海鮮、綠豆、涼拌生菜)
✅ 多吃溫補型食物(如鴨肉、羊肉、溫和燉品),滋陰養陽、避免脾胃受傷。
⸻
🔆順天而養,身體會自己修復
不一定需要全部做到位,哪怕只調整一點點作息、飲食、動作,身體也ㄧ定會回饋你的💪
需要軲轆式/抱弓式的實際操作影片,或有其他問題都歡迎私訊呦☀️
今年三伏,讓我們用最簡單的方式,慢慢養出最健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