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隅心理諮商所

澄隅心理諮商所 澄隅心理諮商所
行政聯繫時間:週一-週五 13:00-20:00
請透過粉專私訊預約

10/11/2025

青壯方案預約暫時額滿,若有名額釋出再公告喔

原本以為是35名的情緒講座,意外來了150人,我告訴自己感受到緊張、焦慮是很正常的,看著台下各種姿態的孩子們,我把心跳及呼吸的急促轉換成興奮的詮釋,活力滿滿的完成講座了。感謝青立會及四維高中的邀約及安排,也藉此認識了青立會,有好多提供給青少...
08/11/2025

原本以為是35名的情緒講座,意外來了150人,我告訴自己感受到緊張、焦慮是很正常的,看著台下各種姿態的孩子們,我把心跳及呼吸的急促轉換成興奮的詮釋,活力滿滿的完成講座了。
感謝青立會及四維高中的邀約及安排,也藉此認識了青立會,有好多提供給青少年的資訊及資源,很多孩子自立的故事,真的讓人感動!

114年11月5日,青立會再度走進花蓮縣四維高中,延續前一日的合作,舉辦主題為「情緒調節與心理界線」的自立教育宣導講座。本場首度邀請澄隅心理諮商所鄭琇方諮商心理師,帶領學生認識自己的情緒狀態,學習如何調節與照...

30/10/2025
29/10/2025

最近在準備青少年情緒調適的講座,正好看到生命線提供青少年文字協談的服務。提供服務的是受過訓練的志工(半專業人員)能提供深夜文字對談的服務,讓不喜歡講電話或是怕被家人聽到的青少年有其他抒發情緒的管道。

心理諮商不只是理解及探究語言內容,還要合併觀察表情、語氣聲調、肢體動作...等非語言訊息等,更整體性地感受當事人的內外在狀態並反映給他。

過去到現在和個管學生通信的經驗,因為看不到人,回應更是需要謹慎小心,遇到哲學思維或文學造詣高的個案,更是要拆解各種文字語句背後象徵。不過現在青少年的語文使用,有時候真得另外爬文找翻譯。面對面對談反而輕鬆,看我一臉狐疑,孩子們多半都會貼心說明。

從學生的回饋,文字背後傳遞出關心支持的力量,因為能被保存下來,就可以像「過渡性客體」般,提醒著關心及溫暖時時存在。

但因為使用文字進行諮商諮詢太耗能了,所以不提供這個服務喔!

本所青壯方案只剩個位數的名額,快來申請使用喔!請直接私訊粉專,或電洽0966407840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5PdwEEZrGW/

17/10/2025

📱 2025 諮商心理師節|走入你心 系列講座(一)

有時候,手機好像成了親子關係裡的「第三者」。
孩子沉浸在螢幕世界裡,大人則在疲憊與忙碌裡,把手機當成陪伴的替代品。

但我們真正想要的,從來不是「拿走手機」,
而是找回彼此心裡那份真實的連結。💛

📌 講座資訊
主題|手機之外,還有你:3C時代下的教養與親職回歸(陪伴、界線與角色重新連結)
時間|10/31(五)19:00–21:00
講師|蔡幸紋 諮商心理師

這場對談不以對錯為出發點,
而是陪你一起思考:

・ 在陪伴的本質裡,你還在嗎?
・ 設下界線的同時,你的角色還清晰嗎?
・ 當親子衝突因手機而爆發,我們能否回到關係的核心?

👩‍🏫 講者介紹|蔡幸紋 諮商心理師
・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碩士
・ 曾任張老師基金會心理師,現為多所學校與社區合作心理師
・ 長年關注數位時代下的親子互動與教養挑戰
・ 擅長以溫和且有結構的方式,引導家長看見親職角色中的困難與價值
・ 長期透過演講與工作坊,陪伴家長重新理解自己與孩子,找回家庭的情感溫度

📍 線上免費參加
👉 報名頁面:https://www.accupass.com/go/2025tcpuintw1031

讓我們一起,在 3C 時代裡,重新找回親子之間的溫度與力量。

🎁 參加講座 + 分享走心時刻,就有機會拿到限量紀念小物和星巴克飲料券!
#諮商心理師節 #走入你心 #親子關係 #數位教養

近期的會談,總是從光復作為開頭。很感謝各地熱心的鏟子超人們,聽到及看到的分享多半都是溫馨感動。但最近逐漸聽到有些民眾出現了「鏟後憂鬱」的現象,發生在一些熱心、非受災的民眾。那是一種因為接觸了受災人民,感同身受而產生的替代性創傷。對多數人來說...
04/10/2025

近期的會談,總是從光復作為開頭。很感謝各地熱心的鏟子超人們,聽到及看到的分享多半都是溫馨感動。但最近逐漸聽到有些民眾出現了「鏟後憂鬱」的現象,發生在一些熱心、非受災的民眾。那是一種因為接觸了受災人民,感同身受而產生的替代性創傷。

對多數人來說,能貢獻勞力、心力,是種榮耀(不是炫耀),是能與許許多多人因著相同助人的心意而感到深刻的連結感,或是對自己的肯定及認同感。

有些去幫忙自家親友或單純熱心的志工,也許因著個人感官接受及記憶儲存比其他人更強烈鮮明,看著觸目驚心的災難現場;聽著倖存者的驚嚇及失去一切的痛苦絕望;聞著、踩著挖著或陷入強烈氣味的腐泥...即使離開服務地點回到自己乾淨舒適的家,因為積極投入而沒有意識到已透過感官刻劃進身體的「替代性創傷」,用畫面、氣味、故事或身體感受等方式浮現。

各種大型天災人禍,如地震或火車事故的意外,從數日到數周甚至月、年,有些劫後餘生的民眾及第一線救難人員,可能陸續會出現各種創傷後壓力反應或症狀。所以花蓮衛生局、各界精神醫療及心理、社工單位早已著手籌備短期安心服務、及中長期的心理復原的計畫。

資源很重要,但是能覺察自己或身邊的人需要幫忙更重要。彼此理解、支持,或是尋求專業幫忙。

本所的青壯方案尚有名額,也會持續放上各種資源及資訊,有需要歡迎留言或是預約。

要幫忙一定要先評估自己的狀況,照顧自己一定優先。這是個長期復原的歷程,不用馬上要求自己立即做些甚麼,或是前往現場。如果您的社群充滿各界訊息、政治新聞已經影響您的情緒,也記得有意識地減少閱讀或觀看唷!
27/09/2025

要幫忙一定要先評估自己的狀況,照顧自己一定優先。這是個長期復原的歷程,不用馬上要求自己立即做些甚麼,或是前往現場。如果您的社群充滿各界訊息、政治新聞已經影響您的情緒,也記得有意識地減少閱讀或觀看唷!

謝謝來自各地溫暖的鏟子超人
當您專注於幫助他人時
別忘了留點心力照顧自己

照顧身體與心理,記得短暫休息
需要時調節自己的情緒與呼吸

社團法人花蓮縣諮商心理師公會關心您❤️

#別忘了留一份溫暖給自己
#花蓮縣諮商心理師公會

一起為中區的民眾祈福。
24/09/2025

一起為中區的民眾祈福。

「面對洪水,我們可以這樣安心」
光復的鄉親、族人們
我們預計隨政府緊急應變計畫進駐
花蓮諮商心理師做您心靈的後盾

現在,請依照圖示步驟,讓自己先安心
#光復鄉

16/09/2025

「自卑」像把兩面刃,能讓人努力上進,勤奮不懈;但也讓人脆弱敏感,自我限制。

很多人是成長在「打壓」享受、快樂、滿足的環境裡,父母師長怕孩子太得意或驕傲而不求進步、或是過度把成就結果視為理所當然,而越來越少給予過程上的鼓勵及肯定,甚至潑冷水要其更為謙卑。

當然也有人是成長在讚美的溫室裡,一路順利成長,但就進入複雜的社會沒了讚賞聲音又遇到挫折而無法承受,陷入嚴重的自我懷疑。

有些優秀的人會深陷「冒牌者症候群」的不安感,內在常會有種不配感,覺得表現好是運氣而不是因著自己努力或是能力而來,一次次的成功經驗沒有堆疊出自信的成就感及掌控感,反而更加恐懼失敗的跌落。想要被看見,但又害怕被注視而發現瑕疵。

在學業、職場、親密關係、手足、甚至親子...等各種人際關係中,也會因著自卑感,對於某些特質或是內外在表現優於自己的人有羨慕或是嫉妒的情緒,也可能產生退縮或攻擊的想法或行為。

自信不是一天兩天能夠長出來的,如果我們成長的過程少了鼓勵及肯定,現在成為大人的你我,不能期待周圍的大人摸頭給糖,所以我們需要練習用溫柔肯定的語氣對自己說話,看到及欣賞足夠好的部分,而不是聚焦放大不足的地方,好好的陪自己再長大一遍。

好好呼吸,你可以更安心腹式呼吸是被公認最有效調節緊張不安情緒及生理反應的方式,但是好多個案都跟我說沒有用。我能理解,因為我也是緊張大師。多年前在醫院精神科實習的時候有體驗過生理回饋儀,接了很多線、很多貼片在身上偵測心律及膚電反應等生理數值顯...
01/09/2025

好好呼吸,你可以更安心

腹式呼吸是被公認最有效調節緊張不安情緒及生理反應的方式,但是好多個案都跟我說沒有用。

我能理解,因為我也是緊張大師。

多年前在醫院精神科實習的時候有體驗過生理回饋儀,接了很多線、很多貼片在身上偵測心律及膚電反應等生理數值顯示在螢幕上,我看著螢幕,在臨床心理師的引導下練習腹式呼吸,我能「做出」完美波形的呼吸,但我反而覺得更緊張、心臟感覺越跳越快。

這是因為正確的腹式呼吸需要長期的練習,養成自然的習慣,才能對於心跳過快,或是腸胃絞動的緩解有幫助。

借用最近流行的鬼滅之刃的各種呼吸法的概念,像是要先正確地練習「全集中呼吸」,再漸漸練習到隨時隨地都在做的「全集中・常中」,才能逐漸強化與呼吸有關的肌肉群,自然而然隨時能做著腹式呼吸,維持平時生理穩定,也就不易進入過激的生理反應,或是緊張時比較能有效緩解。

平時容易焦慮的人呼吸多半很短淺,也就是只用胸腔呼吸,而且很常會無意識地憋氣。如果您常常會需要「吐大氣」,也許就需要留意一下平時呼吸的習慣唷!

所以沒事就要多練習好好呼吸,不要進入高度緊張狀態甚至是恐慌時才用力呼吸,那時往往只有動作,而無法真正吸到空氣唷。

網路上有很多腹式呼吸的教學,您可以挑選您喜歡的影音檔跟著練習,但記得就像運動習慣養成一樣要循序漸近,更要持之以恆!

歡迎預約衛福部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方案,可私訊粉專或填寫預約表單如下
https://forms.gle/3UPwvmcw6CkVmZQp6

有創傷一定要諮商嗎?最近陸續和社工及其他心理師朋友討論到創傷是否一定要心理諮商/心理治療一事。當然對從事創傷心理復原工作的專業助人者來說,心理諮商/治療能提供給創傷倖存者支持力量是我們的信仰、及理念,也是我們為之努力提昇專業能力的事。但我不...
25/08/2025

有創傷一定要諮商嗎?

最近陸續和社工及其他心理師朋友討論到創傷是否一定要心理諮商/心理治療一事。當然對從事創傷心理復原工作的專業助人者來說,心理諮商/治療能提供給創傷倖存者支持力量是我們的信仰、及理念,也是我們為之努力提昇專業能力的事。

但我不會說心理諮商/治療一定是必要的。心理創傷嚴重的程度,會因事件的大小、個體的承受壓力或是心理復原能力,及是否有妥善的後續照顧有關。尤其當有些基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都尚無法滿足的情況,如嚴重經濟困難者,或是生活環境中仍無法避免或經常一直接觸到勾起創傷的人事物,優先需要處理的是生存問題。如果各種情緒及身心症狀過度影響到生活、關係及工作等生存功能,有時也需要先就醫。

如果有足夠強而有力的(社會)支持系統,在充滿愛及包容的關係裡,很多人也不需要心理諮商或只要短期就能漸漸發展與傷共存的能力。但也可能因個體的重要他人無法包容理解甚至是責怪,而發展更為嚴重的複雜性創傷。

現實的是,嚴重創傷療癒往往會需要長期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來協助,部分創傷倖存者能取得政府及社福單位的補助,但會有一定的次數限制,轉自費則考驗經濟能力及是否捨得投資自己。就像很多爸媽願意花錢在孩子的才藝班或補習費,但會捨不得花在自己身上。

我們的生命中充滿各種大小創傷,有的已經沒有感覺也不影響生活,甚至轉化成更大的力量。有的則在不經意時感到酸苦,有的則是讓人常感的會無法呼吸。無論是否進入心理諮商/治療,創傷療癒最重要的是,要先能看見自己的傷,不壓抑或是輕忽對待,要能心疼並肯定自己能撐到現在的不容易。

學習與創傷有關的知識,並去理解及包容自己一切的情緒及行為反應的正常性,找到更適應的因應及自我照顧的方法,漸漸找回對生命的主控感。

衛福部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方案預約,可私訊粉專或填寫預約表單如下

https://forms.gle/3UPwvmcw6CkVmZQp6

人生,有些時期會像是「作繭自縛」,好長一個時期待在一個黑暗狹小的世界裡。像是爛泥一灘不成形地、緩慢地進行著碎裂、分解、組織改造的歷程。但是這個過程往往無法加速,在真實的昆蟲世界中,強行破繭只會造成死亡。在這個象徵隱喻中,則是提醒我們需要帶著...
14/08/2025

人生,有些時期會像是「作繭自縛」,好長一個時期待在一個黑暗狹小的世界裡。像是爛泥一灘不成形地、緩慢地進行著碎裂、分解、組織改造的歷程。

但是這個過程往往無法加速,在真實的昆蟲世界中,強行破繭只會造成死亡。

在這個象徵隱喻中,則是提醒我們需要帶著相信、盼望,耐心地等待成熟,心靈才能轉化獲得翅膀,展開新生!

Address

花蓮縣花蓮市福建街266號
Hualien City
970002

Opening Hours

Monday 13:00 - 20:00
Tuesday 13:00 - 20:00
Wednesday 13:00 - 20:00
Thursday 13:00 - 20:00
Friday 13:00 - 20:00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澄隅心理諮商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