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的鬱金香-戰勝巴金森

西太平洋的鬱金香-戰勝巴金森 DBS(深部腦刺激手術)的步驟相當繁複,
每一台刀,都讓人感受到巨大的壓力。
排解這壓力的方式,唯有更加仔細地進行每一個程序。

今天演出舞台在裝台,所以我們在排練室練習。排練室有把桿,所以今天的熱身,總監武康大發慈悲,沒有練在地上又滾又爬的Elemental,而是上把了!(雖然下半場還是要我們掏心掏肺地說那些喜歡和不喜歡的事🤣)往常旭隆大哥會坐在他的坐騎上靜默地看著...
11/09/2025

今天演出舞台在裝台,所以我們在排練室練習。排練室有把桿,所以今天的熱身,總監武康大發慈悲,沒有練在地上又滾又爬的Elemental,而是上把了!
(雖然下半場還是要我們掏心掏肺地說那些喜歡和不喜歡的事🤣)

往常旭隆大哥會坐在他的坐騎上靜默地看著我們,但今天他主動下場,扶著把桿,緩緩把腳背推出去⋯⋯

原來,每個人都有想踮起腳尖抬起雙手的天鵝憧憬。

敲碗巴金森芭蕾專班!

《巴巴啦吧巴吧》巴金森病友及照護者創作演出
時間|9/13(六)14:30
地點|樹林藝文中心演藝廳
購票資訊|OPENTIX|https://reurl.cc/knbAl3

#巴金森氏症
#驫舞劇場
#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

我們進場排練了,關於巴金森病友與照顧者之間的愛恨糾纏、彼此羈絆⋯⋯。我們練得很辛苦,常常在地上又爬又滾(聽說當代舞蹈都要這樣跳);但我們也表現得很感人,常常把別人把自己都感動哭了(偷偷瞥到總監武康鼻子紅了)。演出夥伴麗玉說:「在不確定的身體...
09/09/2025

我們進場排練了,關於巴金森病友與照顧者之間的愛恨糾纏、彼此羈絆⋯⋯。

我們練得很辛苦,常常在地上又爬又滾(聽說當代舞蹈都要這樣跳);但我們也表現得很感人,常常把別人把自己都感動哭了(偷偷瞥到總監武康鼻子紅了)。

演出夥伴麗玉說:
「在不確定的身體中尋找確定性,不是通過控制顫動,而是通過擁抱嚐試⋯⋯」

「演出價值不僅在台上那一個小時,更在於這許多天每一個選擇繼續的時刻。」

燈光設計舞台監督都進場了,我們很緊張也很有壓力,但我們也努力靜下心來反復琢磨每一個動作;希望這場與身心深刻對話的過程療癒了我們,也能療癒您。

《巴巴啦吧巴吧》巴金森病友及照護者創作演出
時間|9/13(六)14:30
地點|樹林藝文中心演藝廳
購票資訊|OPENTIX|https://reurl.cc/knbAl3

《巴巴啦吧巴吧》巴金森病友及照護者身體工作坊暨創作演出由驫舞劇場藝術總監陳武康發想、關注「巴金森氏症」的社會關懷作品《巴巴啦吧巴吧》,從罹病巴金森氏症20年的父親故事出發,以及身為舞蹈工作者的長年觀察與陪伴,9月13日(六)將於樹林藝文中心...
24/08/2025

《巴巴啦吧巴吧》巴金森病友及照護者身體工作坊暨創作演出

由驫舞劇場藝術總監陳武康發想、關注「巴金森氏症」的社會關懷作品《巴巴啦吧巴吧》,從罹病巴金森氏症20年的父親故事出發,以及身為舞蹈工作者的長年觀察與陪伴,9月13日(六)將於樹林藝文中心演出,為台灣極少見以「巴金森氏症」為題的舞蹈共創作品。

「 我希望《巴巴啦吧巴吧》巴金森氏症的患者和長期照顧者,都能感受被關注的能量跟力量。」 —— 驫舞劇場藝術總監 陳武康

「因為我自己學跳舞,希望從跳舞的角度出發,一方面,希望我的父親母親,能經驗什麼是更好的「身體覺察」:動作慢一點,如何接受以及跟自己和平相處,是這次的主題。」

「表演本身,是很療癒的行為;當身體有了『表演』的回憶跟經驗,再回到日常,會更有信心,跟自己好好相處、聆聽,克服巴金森氏症所遇到的困難。」

「生這個病不是一個人的事,是兩個人的事,因此想將「照護者」角色納進來。《巴巴啦吧巴吧》整齣製作(包括工作坊),我會從創作探索找到身體運作的關係,想像他們平常的互動:如果每一次的互動都是雙人舞接觸的話,其實就是將編創融入日常。」

《巴巴啦吧巴吧》希望能在生活當中提供 #一種解方 吧!

➤ 時間|9/13(六)14:30
➤ 地點|樹林藝文中心演藝廳
➤ 愛心支持|OPENTIX|https://reurl.cc/knbAl3

#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 成員將參與演出
#巴金森氏症
#驫舞劇場陳武康
#表達性藝術治療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FFvRdTvVK/?mibextid=wwXIfr

▍《巴巴啦吧巴吧》Parkindance ▍ 背後的小故事與點點滴滴part 2

❝ 我希望《巴巴啦吧巴吧》的患者和長期照顧者,都能感受被關注的能量跟力量。❞ ——驫舞劇場藝術總監 ​ 陳武康


《巴巴啦吧巴吧》巴金森病友及照護者身體工作坊暨創作演出
——心之所嚮的雙人舞,一個溫暖而勇敢的實踐
➤ 時間|9/13(六)14:30
➤ 地點|樹林藝文中心演藝廳
➤ 愛心支持|OPENTIX|https://reurl.cc/knbAl3


▔▔▔▔▔▔▔▔▔▔▔▔
Q:作為兒子/觀察者/舞蹈編創者,為什麼會想將巴金森氏症患者的肢體動作,變成舞蹈動作或一支作品?

陳武康:爸爸是我認識這個疾病的「仲介」,20年來,我有機會觀察關於這個病,以及與長期照護者之間的互動。

因為我自己學跳舞,希望從跳舞的角度出發,一方面,希望我的父親母親,能經驗什麼是更好的「身體覺察」:動作慢一點,如何接受以及跟自己和平相處,是這次的主題。另外,有機會透過創作,(讓患者與大家)重新獲得開心的感覺。

你要怎麼愛上 #你本來不愛 的狀況?沒有人喜歡自己(患病)的狀況。

其實所有事情我們都會害怕,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不管是死亡靠近你,或者疾病靠近你。當死亡和疾病離你很近,同時慶幸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又害怕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

《巴巴啦吧巴吧》希望能在生活當中提供 #一種解方 吧!

而且,創作真的很開心,能把一些想法放在一處實踐,而表演本身,是很療癒的行為;當身體有了「表演」的回憶跟經驗,再回到日常,會更有信心,跟自己好好相處、聆聽,克服巴金森氏症所遇到的困難。

我常常想:為什麼大家喜歡「表演」?我常覺得不是表演的「慾望」,或是show off,而是當你人站在那兒,場子越大,觀眾越多,而觀眾投射的眼光,就像按摩一樣,像《七龍珠》裡的「元氣玉」,觀眾把能量借給台上的人。而在表演瞬間,台上的人看起來會比平常更有能量、力量。

我希望《巴巴啦吧巴吧》的患者和長期照顧者,都能感受被關注的能量跟力量。


▔▔▔▔▔▔▔▔▔▔▔▔
Q:為什麼《巴巴啦吧巴吧》是雙人舞,而不是獨舞?

陳:生這個病很美的事,不是一個人的事,是兩個人的事,因此想將「照護者」角色納進來。《巴巴啦吧巴吧》整齣製作(包括工作坊),我會從創作探索找到身體運作的關係,想像他們平常的互動:如果每一次的互動都是雙人舞接觸的話,其實就是將編創融入日常。

(目前我的想像)是每一組雙人舞,在台上都會有一個單獨篇幅,或形成主要表演。並讓兩個人共同選出一首他們都很喜歡的音樂,我從旁協助,完成一段雙人舞。

其實2020年《蔴荖也有一首舞》演出之後,所有表演者就蠻期待,未來還能有機會一起演出。

關於「身體修煉」,對舞者來說,當有一個演出在等你,你就會記得:要把身體準備好。因爲父親的關係,有機會常接觸巴金森氏症社群,我也經常思考:有無可能產生更多的合作,例如工作坊等等,《巴巴啦吧巴吧》便是從工作坊延伸至演出的一種實踐。


圖片|2020年《攏是為著.陳武康》演出者:陳國顥、韓瑛


▔▔▔▔▔▔▔▔▔▔▔▔
《巴巴啦吧巴吧》巴金森病友及照護者身體工作坊暨創作演出

➤ 時間|9/13(六)14:30
➤ 地點|樹林藝文中心演藝廳
➤ 愛心支持|OPENTIX|https://reurl.cc/knbAl3



#驫舞劇場| #2025樹林駐館| #樹林小聚舞一下| #巴金森氏症

Address

Hualien City
97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西太平洋的鬱金香-戰勝巴金森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西太平洋的鬱金香-戰勝巴金森: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