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2025
根本的祛濕之道,其實在於
✅ 改善飲食結構
✅ 減少高碳水食物攝取
✅ 降低體內二氧化碳的生成
✅ 增強肺功能,幫助排氣
🌬 肺,是排出濕氣最快的器官
肺臟是人體排出二氧化碳最直接的通道,當肺功能不足或處於肺虛狀態時,氣體交換減弱,體內就容易累積更多二氧化碳,也就是更多濕氣。
所以要真正去除體內濕氣,除了顧脾、顧腎,更要確保肺經循環順暢。若平時容易氣短、疲倦、咳嗽或說話無力,可能就是肺經虛弱的訊號。
找出肺氣不足的原因、調整生活與飲食,才是「從根本祛濕」的關鍵。
【王恬中總經理專欄】
🌿 濕氣與肥胖:其實是「二氧化碳」在作怪?
中醫早在古代就觀察到「濕氣與肥胖」之間的關聯,但一直無法完整解釋。
傳統上以為「濕氣」只是水分滯留,但其實真正造成問題的可能是 #二氧化碳的累積。
二氧化碳是一種帶酸性的氣體,與水結合後會生成碳酸(H₂CO₃)。
當體內二氧化碳過多時,會讓環境變酸,而身體所有代謝反應都必須在穩定的酸鹼值下進行。
為了避免酸化影響代謝,身體會「用脂肪包裹多餘的二氧化碳」來保護自己。
因此,哪裡血液循環差、二氧化碳排不出去,就容易囤積脂肪,那些被我們稱為「水腫」的地方,其實更接近「脂肪腫」。
也就是說,脂肪堆積不只是吃太多造成,而是身體在努力維持代謝平衡的一種「防禦反應」。
如果某條經絡循環不佳,該部位就容易產生脂肪堆積,例如肝經循環不良,就可能在肝臟形成脂肪肝。
🍚 高升糖食物=「製造濕氣」的元兇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肥胖症專家 David Ludwig 博士提出,肥胖的主因並非熱量攝取過多,而是長期攝取高升糖指數食物。
這類食物(如糖、精製穀物、加工碳水化合物)不僅容易讓血糖快速上升,也會促進體內二氧化碳生成,形成中醫所說的「濕氣」。
濕氣增加 → 脂肪堆積 → 代謝變慢 → 更難排除濕氣,就這樣進入「越濕越胖、越胖越濕」的惡性循環。
💧 如何真正祛濕?
細看中醫常用的祛濕藥材(如茯苓、澤瀉),多半是「健脾利濕、兼補腎氣」的。
這不僅能強化脾臟運化,也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腎臟排出代謝產物。
但更根本的祛濕之道,其實在於
✅ 改善飲食結構
✅ 減少高碳水食物攝取
✅ 降低體內二氧化碳的生成
✅ 增強肺功能,幫助排氣
🌬 肺,是排出濕氣最快的器官
肺臟是人體排出二氧化碳最直接的通道,當肺功能不足或處於肺虛狀態時,氣體交換減弱,體內就容易累積更多二氧化碳,也就是更多濕氣。
所以要真正去除體內濕氣,除了顧脾、顧腎,更要確保肺經循環順暢。若平時容易氣短、疲倦、咳嗽或說話無力,可能就是肺經虛弱的訊號。
找出肺氣不足的原因、調整生活與飲食,才是「從根本祛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