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哉全感心理整療中心

妙哉全感心理整療中心 妙哉(喵仔)全感心理整療中心,是由黃群峰心理師建立的互動空間,專門提供互動性心理治療、多元媒材心理治療、表達性心理治療、芳香音樂整體治療等資訊與服務,歡迎心理知識愛好者加入(目前做為資料倉庫使用)

【預防壓力疾病,從建立家庭幸福關係著手】文:黃群峰諮商心理師/回甘心理諮商所 近幾年社會上心理支持協助方案興起,一些找我協助的個案問我如何預防避免壓力與痛苦造成心理疾病。答案其實很簡單,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會遇到壓力與挑戰,覺得痛苦與委屈;但即...
04/11/2025

【預防壓力疾病,從建立家庭幸福關係著手】
文:黃群峰諮商心理師/回甘心理諮商所


近幾年社會上心理支持協助方案興起,一些找我協助的個案問我如何預防避免壓力與痛苦造成心理疾病。答案其實很簡單,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會遇到壓力與挑戰,覺得痛苦與委屈;但即便社會再混亂,如果回到家能感受到安全感、被接納、被支持,知道「我有一個想要回去的地方,那裡有著愛我的家人」,就有力量在社會上繼續向前邁進。


很多時候,我們會以為全家人一起旅遊、嘗試新鮮的事,才是維繫家庭關係的良方;但實際上,要讓家人關係更加凝聚的方法很容易:你只需要花多點時間與心思在家裡陪伴家人就好。因此,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提倡「幸福家庭123」的活動,希望用簡單的方式建立幸福家庭:每1天至少陪伴家人20分鐘,一起做3件事,並且給予正向的鼓勵回饋。例如一起看電視、電影,分享感受與心得,或者一起玩個遊戲。有些個案很疑惑,這樣做就能讓家庭幸福嗎?其實養成這個日常生活的習慣,包含了以下的道理:


一、 幸福家庭在於真情關懷

在美國精神科醫師Murray Bowen的家庭系統理論中,他指出家庭是一個「情緒單位」,不管血緣或形式,只要彼此有情感連結,就會形成家庭系統。也就是說,良好的互動與態度,有助於家庭穩定與幸福。我們要知道「在家時間的長短」與「相處時光是否愉悅」是不同的,當人們一起從事那些一如往常的活動時,反而會加倍感到舒服與愉悅,而「完全投入」、「正向情緒」、「意義感」正是讓人感到幸福的三大要素。在我們的社會裡,除了一般家庭,還有一些「重組家庭」:繼父、繼母、養子女、寄養家庭等。這些人以往是不認識、沒互動,也沒有什麼關係,但只要彼此願意在生活上付出關心、正向互動,就能成為一個有愛的家庭。這提醒我們,幸福的家庭,從來不是血緣決定,而是選擇如何付出來決定。不管同在一個屋簷下的理由是什麼,透過真心的相處,正向的情感會慢慢萌芽。


二、 幸福家庭的基礎是持續地正向互動

每個世代都有不同的社會生活,因而產生代溝。所以我們不可能完全理解家人的生活,就像父母不懂孩子玩的遊戲,孩子也不了解父母工作生活的壓力。但幸福家庭的關鍵,不是完全理解對方,而是願意接納、願意付出。這可以用美國心理學家John Mordechai Gottman的情感帳戶理論來解釋。他形容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像銀行帳戶一樣,擁有一個情感上的帳戶。生活中,我們可以透過正向互動來增加情感帳戶的存款,相反地,當我們產生負向互動時,則是從情感帳戶裡扣款。一對關係品質好的伴侶,通常都維持著豐厚存款的情感帳戶,但面臨關係危機的伴侶,通常伴隨著負債累累的情感帳戶。很多夫妻或親子間的問題,不是因為缺乏愛,而是忽略了「小小的存款」。例如:一句「辛苦了」、一個眼神的肯定、一個笑容、一個陪伴的動作。這些都是讓家庭更幸福的日常存款。家庭裡的信任關係,是在每次小小的互動中建立的,不是一次到位;當未來遇到更大的衝突或誤解時,這些信任的基礎會成為家庭幸福的保障。


三、 幸福家庭能接納家人的不完美

幸福家庭的另一個核心,就是接納不完美。家庭成員的個性常有不同:有人個性急躁、有人很慢熱、有人習慣嘮叨。如果我們把這些差異當成衝突的來源,家庭會充滿摩擦;但如果能夠接納,甚至欣賞這些特點,就能讓家庭更加溫暖。Carl Rogers 的人本取向理論說明美好的人際關係建立在「無條件接納」之上,尊重每個家庭成員的獨特與選擇是幸福關係的重要條件。這意味著接納彼此的差異,並在衝突中尋求和解與妥協。包容的態度能夠讓家庭成員感受到被接納與尊重,進而提升家人整體的幸福感。在現實中,很多家庭會陷入比較與期待之中,例如父母期待孩子要成績好、夫妻期待對方要完美。當現實落差太大,指責與比較就會出現,關係就容易受傷。家庭幸福不是因為大家都很完美,而是因為大家能彼此接納包容。當家庭成員能給彼此「無條件的接納」,就能創造安全而溫暖的氛圍。


四、 幸福家庭能合作面對挑戰,創造美好回憶

家庭往往在遇到挑戰時,才能看見凝聚的力量,如果能一起面對挑戰,彼此的關係會更加緊密。一家人一起完成某事情,像是打掃房子、整理客廳,或者共同參與社區活動、一起規劃旅行安排行程,這些都是家庭幸福的重要時刻。因為一起經歷的挑戰磨合,不僅會成為共同的回憶,還會成為團隊的動力與合作力。在美國學者Hamilton McCubbin和Joan Patterson在提出的「雙重ABC-X 模型」中,只要共同處理好家庭日常生活中瑣事或活動,就會產生良好的適應,進而成為家人面對危機的共有資源。現實中,很多家庭會遇到經濟困難、疾病挑戰、或學業壓力,家庭成員若能共同面對挑戰或追求目標,就能增強彼此的連結,壓力也能成為凝聚的力量,增強家庭的韌性。家庭的韌性會創造相似的價值觀與目標,讓家人更容易在行動上保持一致,從而增強家庭的凝聚力,也創造共同努力的美好回憶。之後再遇到困難,這些韌性與凝聚力將會加乘地發揮效應,讓事情能更輕鬆面對順利解決。


家庭幸福,不是理所當然,而是需要家人共同經營。不管是一般家庭、單親家庭、重組家庭、領養家庭,甚至是跨文化家庭,只要能付出真心、用心互動、彼此包容、共同合作,就能找到愛、信任與支持,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幸福故事。而這些幸福故事,將會成為人生中最佳的保護與力量,幫助我們度過社會上層層的壓力與難關。

19/10/2025

烏拉圭參議院15日通過一項將安樂死除罪化的法律,使這個南美洲國家加入少數國家的行列,允許重症患者合法尋求協助結束生命。

昨天領到法務部修復式司法的得獎感謝狀,心中實在感慨。從事修復式司法服務5年,看了許多人間感慨事,心中最深刻的,就是「家庭照顧者殺人案件」。通常這類案件,都是當事人自殺未遂之後,轉介到修復式司法,尋求與家人的和解,還有與自己的和解。之後再進國...
17/09/2025

昨天領到法務部修復式司法的得獎感謝狀,心中實在感慨。從事修復式司法服務5年,看了許多人間感慨事,心中最深刻的,就是「家庭照顧者殺人案件」。通常這類案件,都是當事人自殺未遂之後,轉介到修復式司法,尋求與家人的和解,還有與自己的和解。之後再進國民法官的程序,希望能朝「協助加工自殺」的方向判決。

但,就算案件真的成功地輕判,當事人還是會一生陷入自責的內心監牢中,心中纏繞著或許有更好解決的方法;就算家人也知道這是一項擺脫內心負擔的藉口:大家已經筋疲力竭,只希望一切都早點結束。但有多少同住家人願意告訴當事人,就算你沒有做,或許哪天我就做了。

真心期待安樂死法案能順利通過,讓社會中「照顧者殺人」與「照顧者自殺」的悲劇少一點。有些人認為安樂死法案會造成蓄意的財產謀殺,但以需要安樂死的人而言,不管以前有多少名聲地位財富,現在每天活的像行屍走肉,或者只剩下一床可以活動的地方,他們還會在乎那些身外之物嗎?放過他們吧!也放過那些愛他們照顧他們的親人。

Podcast:從鬼滅之刃看心理創傷與復原。
10/08/2025

Podcast:從鬼滅之刃看心理創傷與復原。

回甘療心室 · Episode

05/08/2025

Address

Kaohsiung
811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妙哉全感心理整療中心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妙哉全感心理整療中心: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