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2025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近視增加?》
國健署最近為了學童近視的問題卯足力去行動,號召眼科醫生進入幼兒園散瞳檢查視力,用心雖然值得肯定。但是,有兩個不妥之處。(圖一)
第一、這個活動的真實配套計畫是:先到幼兒園檢查視力,然後對於還沒近視、停留在遠視的幼兒,就轉診到眼科,國健署計劃要讓 - - 還沒近視的幼兒全面長期使用長效散瞳劑Atropine”。美其名為「遠視儲備」。
該問的是:還沒近視的孩子,當然就是遠視啊!政府多年來一直鼓吹近視要點長效散瞳劑,現在連遠視也不放過!簡單地講,就是全台灣的孩子都要全面長期的用藥就對了?!!
如果哪一天,發現長效散瞳劑對於兒童的身心發展有副作用的話(藥物的安全問題常常都有爆雷的),推動這些計劃的官員或民間,負得了責嗎?
第二、回到一開頭的問題:究竟是什麼原因會讓眼球過度生長,近視增加?
要打仗總得知道真正的敵人在哪裡,才能取得勝利。
孫子兵法所言:「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為什麼對付 “近視” 這個國安問題,台灣每戰必敗?(要不然,為何近視率無法下降?)
個人認為,應該是搞錯敵人所在(不知彼),也用錯戰略和戰術(不知己)。
全民都知道,孩子的眼睛太疲勞,就會增加近視;
而眼科醫師都知道,近視表現在眼軸增大、視網膜遠離影像的焦點。
但為何眼睛疲勞就會導致眼球生長過速增大?其中機轉為何?
「近視控制之父」董曉青醫師說的最言簡意賅:
『近視快速增加,是因為較高度的近視可緩解近距離的 或 之功能需求。
近視可視作為解決視覺效能問題之困境的適應(Adaptation) 結果。
如果我輩忽略潛在的視覺效能問題,只一味代償近視,則反而加速度數增加,形成新Adaptation 。
有調節不足A I或聚合不足C I的近視兒童,可能快速增加度數,因為學校課業無法避免;
對於調節不足A I或是聚合不足C I的患者兒童,「近視」是因應看近時費力的調節或聚合需求的一種Adaptation;
近視一旦增加,換上新的眼鏡,眼睛遂再度新的Adaptation ,以緩解近距離的聚合或是調節需求…
如果只是一味配鏡補償其度數,而不處理其調節不足或是聚合不足,很難控制其近視之增加。』
視功能不良,其中「聚合不足」佔最多數,「調節不足」則為其次。
調節accommodation,管的是看遠和看近的焦點轉換;
聚合&發散vergence,管的是把左右眼看到的影像合在一起。
融像是兩個眼睛看到的影像,必須在大腦整合成單一視覺。
調節與聚合,會決定是否能夠正常融像(fusion)。
如果沒有穩定的融像,長時間閱讀就容易疲勞,容易增加近視。
原理:眼球的視網膜,把看到的物體,分為中心和週邊,分別傳遞到大腦不同的區域,引起融像。
“調節”管的是「中心」的融像,目的讓視力清楚;
“聚合” 管的是「週邊」的融像,兩眼對齊並融合黃斑部接收的影像。
聚合和調節,如果沒有良好的互動合作,那麼『融像』就變成一場不斷掙扎的博鬥(圖二、圖三),
久而久之,為了擺脫這種慢性離焦(hyperopic defocus)的困境,大腦啟動生化反應,下令視網膜和鞏膜重塑,眼軸於焉增長增大,在屈光上近視加深。
所以,「聚合不足」和「調節不足」,是近視不易控制的重要原因。
無論是用眼強度太高、導致聚合與調節捉襟見肘的“相對性”不足,抑或是天生聚合和調節本就較弱的“絕對性”不足,
和的不平衡,才是近視的最終原因。
而長效散瞳劑Atropine,破壞了調節、也破壞了聚合,怎麼看都不應該被拿來當作預防近視的解方。
Atropine已經推廣了30多年了,成效在哪裡呢?近視率有下降嗎?
而今國健署搞不清楚近視的機轉在先,又盲目錯誤推廣長效散瞳劑在後,真讓人為台灣的下一代憂心。
「遠視儲備」,聽起來很美好,但是會不會變成提油救火的惡夢?
唉⋯⋯
NAMA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