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主強醫師

李主強醫師 樂活中醫診所院長

【 服中藥睡眠改善,體重意外下降案例 】約五十歲女性,因睡眠問題前來看診。患者從躺床到睡著,基本都需要 2-3 小時才能真正入睡,而且每天清晨四、五點又會夜尿,想再入睡又感到淺眠、沒有真正睡著;在這種情況下,連續兩、三天睡不好後,才會有一天...
14/10/2025

【 服中藥睡眠改善,體重意外下降案例 】

約五十歲女性,因睡眠問題前來看診。患者從躺床到睡著,基本都需要 2-3 小時才能真正入睡,而且每天清晨四、五點又會夜尿,想再入睡又感到淺眠、沒有真正睡著;在這種情況下,連續兩、三天睡不好後,才會有一天因太累而睡得比較好,而這種情況已持續多年。

另外,患者也提出她的減重困擾:現在每週都做兩次的健身運動,平時很少吃澱粉類食物,每天喝水量 2500-3000 c.c. ..... 但體脂肪仍一直維持在 43-44%,總是減不下來,西醫認為這是更年期內分泌問題,患者感到相當挫折。

舌診:舌淡紅,苔薄白,舌體胖大,有齒痕。脈診:右側較明顯,兩側寸浮弦,關尺沉弦,脈數。

我判斷為陰虛肝鬱兼血瘀及痰火擾心,開給:知柏地黃丸 4.5 g、桂枝茯苓丸 3.5 g、黃連 0.3 g、梔子 0.2 g、連翹 0.2 g、牡蠣 1.3 g、半夏 0.3 g、貝母 0.3 g。每日兩次服一週。

一週後患者回診,表示這週睡眠明顯改善、睡得較深,雖仍需一個小時左右才能入睡,但已不會花兩、三小時才睡得著,同時幾乎沒有夜尿。另外也相當驚喜的告知:在飲食作息都未改變的情況下,體重竟然減輕了 1 kg。我以桂枝茯苓丸搭配滋肝腎陰、清心火的藥物續治療。

服藥一個月後,患者每晚已能在 30 分鐘左右入睡,當時正是過年期間,患者回饋過年吃很多,但也沒有發胖。續以類似處方配合患者當下情況進行治療。

▶ 睡不好會影響減重效果?

近期有許多醫學研究探討了睡眠與體重的關係,發現長期睡眠不足或品質不佳,會導致肥胖或體重控制困難。為什麼?我幫大家粗略整理以下四個原因:

📍 睡眠不足使「食慾賀爾蒙」的分泌變得不利減重:飢餓素(Ghrelin)分泌會增加,讓人更常覺得肚子餓(一晚睡不好可使飢餓素上升 15-20%);抑制食慾的瘦體素(Leptin)分泌下降,讓人更難覺得飽足。

📍 長期睡不好讓身體進入一種「代謝壓力」的狀態,胰島素敏感度下降(insulin resistance),細胞更不易利用血糖,血糖更容易被轉換成脂肪儲存。

📍 睡不好讓壓力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上升,使脂肪容易堆積在腹部——內臟脂肪尤其容易增加;並抑制肌肉合成,最終整體耗能降低,更易發胖。

📍 睡不好的疲勞感導致人清醒時活動量下降。有研究顯示:睡眠不足的人比睡眠充足者每日平均少消耗 200-300 大卡的熱量。

上述這些原因,造成就算努力減重,效果也頗為有限。

一份美國芝加哥大學的臨床試驗(2010)就顯示,兩組人進行同樣的飲食控制減重,睡滿 8.5 小時的那組,減去的重量中 50% 是脂肪、50% 是肌肉;只睡 5.5 小時的那組人,則只有 20% 是脂肪、80% 是肌肉。

顯然,在睡不好的狀況下減重,有可能造成「肌肉掉、脂肪留」的情況,長期下來基礎代謝率下降,就會陷入「越減越難瘦」的困境。

這也解釋了為何上述案例幾乎能做的減重方法都做了,體脂卻仍然卡關,無法順利減低;以及為何睡眠改善後,在生活作息都未變動的情況下,一週就自然減輕了一公斤。

▶ 依失眠背後的病況,採用中醫特定治療策略

針對上述患者的睡眠問題,我的治療大概有三個重點:

一是滋陰降火:這是考慮患者正值更年期,有明顯怕熱情況,又長期失眠——久病多虛,因此用上補肝腎陰又降虛火的知柏地黃丸。在我的經驗中,知柏地黃丸開到較大量也能產生減低食慾的效果,並且對女性更年期相關的失眠常有良效。

第二是降心火藥組:黃連、連翹、梔子,三藥皆入心經,黃連善清心經實火、清熱力強;連翹不只能清心火,作用介於營、氣之間,能透熱外出;梔子善於除煩,也瀉心火。三藥搭配,對於心火旺的難入睡相當有用。

第三是針對循環,其中又可分為對血瘀及痰凝的處理。關於痰凝,是因「肥人多痰濕」的這個中醫觀點,所以用半夏、貝母、牡蠣來化痰散結;血瘀的部分,則因脈象呈現下降趨勢且弦,因此用桂枝茯苓丸疏肝化下焦瘀血。

在中醫典籍傷寒金匱中,處理下焦瘀血的常用方除了桂枝茯苓丸,還有大黃蟅蟲丸與抵當湯。

大黃蟅蟲丸可說是桂枝茯苓丸的加強版,方中開始用到「蟲類」的強力活血藥,又稱破血藥,包括虻蟲、水蛭、蠐螬、土鱉蟲,同時著重滋陰——用熟地、白芍,並能清熱——用黃芩搭配大黃。

抵當湯只用到破血藥虻蟲、水蛭,以及能活血寒下的大黃、化下焦瘀血的桃仁。雖然蟲類藥種類比大黃蟅蟲丸少,但也沒有熟地、白芍、黃芩、甘草等涼潤藥物發揮緩衝作用,因此化瘀力道比大黃蟅蟲丸更猛烈,適合「實瘀」證。

按照久病多瘀、睡眠問題為「陽不入陰」之循環問題的理論,消除血瘀問題便可改善睡眠;若再考察歷代中醫治失眠的經驗,會發現下焦血瘀可導致上焦「神不安」,又能造成營氣不行、心失所養以致失眠,可總結為「神依於血,血滯則神亂;下焦瘀除,心腎自交,眠可安矣。」

失眠可以由多種不同原因造成,上述案例的陰虛火旺、血瘀痰阻是其中一類因素,理論供大家參考,若有相關問題一樣需求診合格中醫師,有望能在改善睡眠時一併改善體重過重問題。

👇Blogger文章於留言處,版面更易閱讀👇

[ 夜間發作的嚴重牙痛,服中藥當天即改善九成案例 ]一位約六十歲、長期給我治療的患者,近一個月開始出現左側特定牙齒疼痛,尤其前兩週更加嚴重。特別的是,牙痛白天並不明顯,但晚上睡覺會突然痛醒,醒來後疼痛感會慢慢降低,再睡著後又會痛醒,一個晚上...
04/10/2025

[ 夜間發作的嚴重牙痛,服中藥當天即改善九成案例 ]

一位約六十歲、長期給我治療的患者,近一個月開始出現左側特定牙齒疼痛,尤其前兩週更加嚴重。

特別的是,牙痛白天並不明顯,但晚上睡覺會突然痛醒,醒來後疼痛感會慢慢降低,再睡著後又會痛醒,一個晚上反覆 3-4 次,相當困擾。而患者有習慣看的牙醫師,目前正在排隊,希望能先用中醫方式改善這一問題。

觀其舌:舌淡紅,苔白偏厚,稍胖大,有齒痕。脈診:右側較顯,寸關浮弦,尺弦。

這個患者的情況比較複雜,這裡難作完整記錄,但綜合過去長期治療的經驗與近期的牙痛表現,判斷為虛火牙痛,開給:甘露飲 4 g、半夏瀉心湯 2.1 g、消風散 2 g、連翹 0.3 g、淡竹葉 0.4 g、金銀花 0.3 g、澤瀉 0.4 g,一天兩次,服藥兩週。

隔天家屬便傳來訊息,告知當天患者服了兩包藥後,晚上就一夜安睡,不再因牙痛醒來。

兩週後患者回診表示,服藥後牙痛減至原來的一成左右,不再影響睡眠,持續至今。後來回牙科看診,牙醫認為是牙神經壞死進入休眠期,所以疼痛感降低,我告知繼續給牙醫追蹤治療。

* * * 關於那些白天沒事,晚上就有事的問題

上述患者的情況有很多可以討論,以下針對牙痛狀況作分享。

就最粗略來說,如果是白天都沒事,一到夜間就出現的各種症狀,在中醫領域裡可以考慮是所謂的「陰分」出了問題。

這種觀點基本源自溫病學派的理論,是一種將人體作「陰陽」兩「分」的概念:陽屬於淺表,陰屬於裡層;陽對應白天,陰對應晚上;陽對應清醒,陰對應入睡......。在這一視角下,如果這個病「位」處於「陽」,那清醒的時候症狀就會明顯,若位置在「陰」,則是睡著後才發作。

這也就能解釋上述患者為何白天牙齒都不太痛,晚上卻嚴重得痛到醒來,因此成為我選用的治療視角。

患者脈為右側較明顯,為下降趨勢,是有多餘能量的火象,而這火看來就在「陰分」,入睡後中醫所謂人體的「衛陽」或「衛氣」進入陰分,與火衝突進而引發症狀。

這裡還有個更進一步的理論,認為人眼睜開衛氣就出表,眼睛閉起則衛氣入裡,可以解釋患者半夜醒來疼痛就漸漸緩解,因為衛氣不再與陰分的火衝突,但睡著後衛氣入裡,與火相搏,牙痛就又變嚴重,直到再次痛醒。

* * * 溫病理論中的不同層次與處方應用

存在陰分的火,是所謂陰虛造成的火,在溫病理論中,屬於「衛、氣、營、血」四個層次中的「營、血」層次;而患者沒有明顯出血或皮膚紅斑等症狀,暗示火在「營」的層次居多。

營、血層次又對應到三焦理論的肝、腎區位,因此我選用能同時養肝腎陰與清熱解毒的甘露飲為主方,再配上清營湯內,能將熱毒從營分透出的藥組:金銀花、連翹、淡竹葉。

果真在服藥之後,患者牙痛當晚便明顯改善,兩週以來也未再如之前影響睡眠。

有趣的是,患者牙痛加重前的兩週,有在服用沙參麥冬湯。沙參麥冬湯是養陰潤燥的代表方,但作用部位偏重肺、胃,最多到心。

如沙參歸肺、胃兩經;麥冬、玉竹再加上心經;天花粉清肺、胃熱;白扁豆化濕,避免其他藥過度滋膩、作用於脾;桑葉則將熱從肺透散;肺、胃經基本對應到「衛、氣」兩層面,相對「營、血」屬陽,對陰分之火影響力不足。

甘露飲因內含生地、熟地、天門冬、石斛,皆入腎經;茵陳、黃芩可入肝、膽清濕熱;枳殼、枇杷葉降氣、行氣、化痰濕;肝、腎經大致對應「營、血」層面,比起沙參麥冬湯,甘露飲更能深入營分滋陰清熱。

而金銀花、連翹是「衛、氣、營、血」之熱都能清解的藥物,兩者與淡竹葉都入心經,心經區位基本對應到「氣、營」之間,這三者可說都作用於上述理論的陰、陽之間,可將陰分之熱透散而出,與甘露飲搭配,便能更有效的清解陰分之火。

這裡再統整一下:肺、胃區位大致對應「衛、氣」層面,肝、腎對應「營、血」層面,而心則介於「氣、營」之間。這是一個大略歸納,並非絕對,但或許可作為延伸應用的參考。

對中醫來說,陰陽兩分的觀點能用來解釋一些特殊症狀,例如上述清醒時正常、入睡就發作,或白天正常、入夜就發作的問題,給一些「怪症」提供解套方法,有需要的朋友們可參考選用,當然務必給合格中醫師診治就是。

👇Blogger文章於留言處,版面更易閱讀👇

[ 超過三個月嗅覺喪失,中醫治療明顯改善案例 ]約三十歲男性,三個半月之前感冒後,嗅覺即喪失,除了菸味以外的味道幾乎都聞不到,而且不見改善,因此來門診求治。患者沒有其他呼吸道症狀,且除了稍微怕熱及胃食道逆流史外,無其他不適。舌診:舌淡紅,苔...
30/09/2025

[ 超過三個月嗅覺喪失,中醫治療明顯改善案例 ]

約三十歲男性,三個半月之前感冒後,嗅覺即喪失,除了菸味以外的味道幾乎都聞不到,而且不見改善,因此來門診求治。患者沒有其他呼吸道症狀,且除了稍微怕熱及胃食道逆流史外,無其他不適。

舌診:舌淡紅,苔白厚滿佈,有朱點。
脈診:寸關浮弦,尺細,數。右脈較顯。

判斷其為上盛下虛,痰濕困脾而竅閉,開給:烏梅丸 4 g、辛夷清肺湯 2.5 g、桂枝茯苓丸 1.5 g、石菖蒲 0.6 g、遠志 0.5 g。一天兩次,服一週。

隔週回診,患者反應開始聞到一些新的味道,且聞到菸味的頻率增加。

我持續三週以烏梅丸為主方治療,後以濟生腎氣丸為主方,患者聞到的味道種類、味道強烈程度、聞到味道的頻率皆持續增加,過程中偶而會持續聞到不存在的廢氣味(環境無此味道),但繼續治療幾週後便改善。

治療四個月後,患者自覺嗅覺已恢復到正常時的六成;治療半年後,嗅覺恢復至八成。

在停止治療約半年後,患者再次因感冒而發作嗅覺喪失,以中藥治療一個月後,即恢復至 6-7 成,再半個月,嗅覺恢復至 8-9 成。

* * * 長期嗅覺喪失,中醫治療仍有機會改善

上述患者雖未指明是新冠感染,但試劑顯示陰性仍有偏誤的可能,長時間的嗅覺喪失若未伴有明顯鼻塞或鼻竇炎症狀,則病毒損傷神經的可能性高,因此作為新冠後遺症治療。

在西醫的統計研究中,新冠後遺症的嗅覺喪失若持續超過三個月,則自然恢復的機率明顯下降,因為嗅覺神經受病毒損害較為嚴重,也由此歸納出嗅覺喪失的恢復黃金期為三個月左右。

然而超過黃金期不代表一定無法恢復。在我的治療經驗中,中醫的介入往往能啟動或加速嗅覺恢復。

就上述案例來看,因患者苔白厚又有胃食道逆流病史,且有尺脈細的腎氣虛情況,故使用寒熱藥併用、可溫腎、健脾、瀉熱的烏梅丸(詳細可見「長期胃部問題連帶頭痛顯著改善案例」);又考慮因脾虛造成痰濁淤積,上行蒙蔽清竅以至嗅覺不靈,因此用石菖蒲及遠志化痰開竅。

至於桂枝茯苓丸,是針對患者右側脈較顯所顯示的「下降趨勢」所給予的用藥(可參考「好久沒睡這麼好:桂枝茯苓丸治失眠顯效案例」);辛夷清肺湯則是應對上盛下虛的診斷,用來清降肺火、宣肺氣以通鼻竅。

果然在服用上述中藥之後,患者停滯約三個月都不見起色的嗅覺問題,就開始有小幅度的改善,聞到的味道種類逐漸增加;雖然治療時間較久,但最後仍可復原到九成左右,患者也因結果可接受而停止服藥。

在我的治療經驗中,嗅覺喪失的恢復過程往往會出現暫時性的嗅覺錯亂,例如不斷聞到某種特殊味道,或在某些場合聞到不存在的味道.....等等,但只要符合下述條件,就代表情況正在好轉:

一天當中聞到味道的時間增加;
聞到味道的種類增加;
聞到味道的強烈程度增加;

如此持續進行中醫治療,錯亂的嗅覺基本都會自行恢復正常,只是每個人按自身狀況恢復所需的時間不同。

另外,在接受一段時間的中醫治療後,因身體情況更接近中醫所說的「平衡」狀態,如上述患者,就算後來再次發作嗅覺喪失,往往恢復速度也比之前更快。我想這也是中醫治療的主要優勢之一。

最後特別提醒,在新冠感染後,就算呼吸道症狀消失,例如不再喉嚨痛、咳嗽、流鼻涕,通常仍不宜立即使用辛散、溫熱的中藥,目前已有不少錯用中藥以致病情加重的例子,若有需要務必請合格醫師診治,不可隨意試藥。

👇Blogger文章於留言處,版面更易閱讀👇

感謝大家的支持😆也期待自己能越分享越進步💪💪💪
29/09/2025

感謝大家的支持😆也期待自己能越分享越進步💪💪💪

[ 嚴重頭痛的哺乳媽媽,服中藥後顯著改善案例 ]約四十歲女性,從高中開始就有偏頭痛問題,往往每週發作 1-2 次,月經前及月經期間頭痛更加頻繁。患者於半年前生產後,頭痛頻率更增加,有時頭痛發作起來,就持續 2-3 天,常在傍晚發作,半夜睡到...
27/09/2025

[ 嚴重頭痛的哺乳媽媽,服中藥後顯著改善案例 ]

約四十歲女性,從高中開始就有偏頭痛問題,往往每週發作 1-2 次,月經前及月經期間頭痛更加頻繁。

患者於半年前生產後,頭痛頻率更增加,有時頭痛發作起來,就持續 2-3 天,常在傍晚發作,半夜睡到一半也可能痛醒。患者同時有淺眠問題;並有胃部嘈雜、胃酸逆流的情況,一週就有一、兩次。如今也正在哺乳中。

觀其舌:舌淡紅,苔薄白,齒痕明顯。脈診:右脈弦,左脈寸關弦,尺沉弦弱。右脈較顯。

判斷為肝鬱脾虛,併有肝氣上逆、脾氣不升及腎陰虛。開給科學中藥:抑肝散 2.2 g、左歸丸 2 g、黨參 2 g、白朮 1.1 g、黃耆 0.5 g、黃連 0.2 g、半夏 0.2 g、升麻 0.3 g。早晚各一包,服用七天。

一週後回診,患者表示睡得較為深沉,平日精神較佳,但後來感冒伴隨頭痛,服西藥後感冒症狀已經改善,我以類似方繼續治療。

約一個月後,患者表示頭痛頻率減少到一個月發作 1-2 次,且程度明顯減緩。我在藥物中逐漸增加黨參、黃耆的用量。兩個月後,患者頭痛頻率與程度繼續降低,偶而有頭快痛起來的感覺,繼續用科學中藥治療。

* * * 氣虛、氣陷會引起頭痛

頭痛種類很多。在我的臨床經驗中,最常見的是所謂氣虛頭痛,尤其是「氣陷」頭痛最為常見。

在中醫觀點裡,人體頭部需要的能量供應,往往從五臟中的「脾」而來,所以有「脾升胃降」之說。脾的功能良好,便能使清陽之氣往上供應頭部發揮各種功能。

因此,特別在下午、傍晚容易出現頭痛,或者勞累時容易出現頭痛的患者,往往就是在經過早上或白天上課、工作的消耗之後,氣變得不足,也就無法順利上升,反而下陷,頭痛也就發作起來。

這種頭痛還有另一個特色,就是往往西藥止痛藥會越吃越重,甚至多吃止痛藥也不見改善,因為止痛藥並沒有補氣的作用,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這時若用中醫升舉脾陽的藥物或方劑,往往就能效改善頭痛。我個人最常用的是補中益氣湯,而補中益氣湯內升舉陽氣的「靈魂藥物」,是人參、黃耆、升麻、柴胡,其中又以人參、黃耆最為重要。

在上述案例,因抑肝散中已有柴胡,故只需加上黨參、黃耆、升麻,就能組成升舉陽氣的核心藥組。

* * * 哪些中藥會退奶?哺乳中的中藥調整

至於為何不用人參?或直接使用補中益氣湯?

原來患者當時仍在哺乳中,因此先避開普遍認知會退奶的人參,而以黨參代替。

黨參雖不如人參補氣力道強勁,但功效與人參相似,既不會助火,又能補血(人參無補血功效),很適合上述有肝氣逆,又有下降趨勢——虛火導致睡眠問題的患者。

順帶一提,人參是否會退乳其實有爭議。若要退乳,薄荷、麥芽、山楂的效果應該更直接,只要長時間或大量使用,就能有效退乳,也是大多哺乳中的媽媽們需避開的中藥。

另外,活血藥如茜草、牛膝也有退乳功效(山楂也有活血功能),因《醫宗金鑑》曾有「乳者,血之餘」一說,活血藥的耗血、行散功能。可間接消退乳汁源頭,也就能減少分泌。但這也不是絕對,若在中醫師指導之下,哺乳媽媽們按個人狀況適當使用活血藥,其實並無大礙。

最後,上述案例因同時有肝氣逆及脾氣不升問題,故無法大量使用補氣提氣藥,又同時在哺乳,足見每個人情況不同,不能以固定藥方硬套。頭痛原因也相當眾多,若有需要,務必在合格醫師指導下使用中藥,才最安全。

👇Blogger文章於留言處,版面更易閱讀👇

一個特別機會,跟著老婆去參加她診所廠商辦的晚宴,雖然晚宴上的產品介紹跟中醫基本無關,還是忍不住尊榮一下講員專心傾聽,於是意外得到一張認真聽講的專業攝影照。我後來認真看照片後發現,照片裡我手的姿勢很像在按穴位,但其實不是。順帶一提,如果大家上...
25/09/2025

一個特別機會,跟著老婆去參加她診所廠商辦的晚宴,雖然晚宴上的產品介紹跟中醫基本無關,還是忍不住尊榮一下講員專心傾聽,於是意外得到一張認真聽講的專業攝影照。

我後來認真看照片後發現,照片裡我手的姿勢很像在按穴位,但其實不是。

順帶一提,如果大家上課或聽演講覺得想睡,可以試試董氏的靈骨穴跟大白穴,就在合谷穴的兩側,第二掌骨橈側兩端突起的凹陷處,對提神很有幫助,而且兩個穴位比較有變化,有助保持清醒,按合谷只有一個恐怕還是會睡著。當然三個輪流按也不錯。

再次重申,我當時沒有很想睡,因為演講還蠻精彩的,餐點也很好吃,再次感謝主辦的廠商與老婆的邀約❤️

[ 睡眠呼吸中止症,服中藥顯著改善案例 ]約四十多歲的男性,因長時間睡醒時仍感疲倦、覺得沒有休息到,而來看診,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並常感肩頸僵硬,天氣熱時就覺得口乾。舌診:舌淡紅,苔白偏厚,且有齒痕。脈診:寸弦,關尺沉弦。依舌象判斷脾濕,關脈...
17/09/2025

[ 睡眠呼吸中止症,服中藥顯著改善案例 ]

約四十多歲的男性,因長時間睡醒時仍感疲倦、覺得沒有休息到,而來看診,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並常感肩頸僵硬,天氣熱時就覺得口乾。

舌診:舌淡紅,苔白偏厚,且有齒痕。脈診:寸弦,關尺沉弦。

依舌象判斷脾濕,關脈沉顯示脾氣偏虛,脈弦暗示肝乘脾、亦指示肝鬱,鬱久則化熱,故口乾。開給:知柏地黃丸 4.5 g、豬苓湯 1.5 g、清暑益氣湯 3 g、桑枝 1.5 g、石膏 1 g。並配合針灸治療。

依上述類似方藥搭配針灸治療三週後,患者倦怠感消失,接下來續以清暑益氣湯為主方治療,其他方藥隨證加減,針灸偶而為之。

總計約服藥一個半月時,患者的太太發現,睡覺時先生不再有呼吸中止的情形,覺得相當驚奇,同時患者的肩頸僵硬、痠痛也消失,但打鼾仍有,續以中藥治療。

* * * 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

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常被聯想再一起,但打鼾並非疾病,一般人在感冒、疲倦時,都可能產生暫時性的打鼾;而年齡增加、體重增加、睡姿不良、喝酒或吸菸,也都會增加打鼾的機率。

然而,一旦發展到「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英文簡寫 OSA),就可能引發血氧下降、白天嗜睡以致容易發生意外,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增加,因此被稱為一種病症。

打鼾是由呼吸道塌陷或阻塞引起,而睡眠呼吸中止症則不一定,若由呼吸道塌陷、阻塞引起,則稱為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SA);若是腦部呼吸中樞對呼吸的控制訊號減弱或中斷,造成睡眠呼吸中止,則稱為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CSA),較少見;也可能上述兩者並行。

OSA 是最常見的呼吸中止症型態,有分等級,通常中度以上就會建議積極治療,因為衍伸出各種慢性疾病的機率會明顯提升。而關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西醫治療方法,網路資料豐富,這裡就不贅述。

* * *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中醫治療

中醫對打鼾以致睡眠呼吸中止症,有其獨到的治療方法。我在整理後,認為可粗略分成「軟堅散結」及「補氣除痰濕」兩大方向最常見。

在我學生時期,看學校老師們用中藥治療打鼾,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師用大劑量「散腫潰堅湯」處理,在一些患者身上確實有效。而這也成為我開始看診時的主要治療策略,概念是以藥方或針灸,減低呼吸道軟組織的腫脹、增生、阻塞,使氣道暢通,進而改善症狀。

有趣的是,我曾有機會幫一位長期打鼾的朋友針灸(但無睡眠呼吸中止症),當時照書中指示,選用董氏奇穴的足三重穴。現在想想,那也是化瘀消腫的代表穴位,作用方向與散腫潰堅湯一致。可惜當時運用不熟,未作整體考量,只把三重穴當特效穴用,後來效果不佳,還以為是穴位沒用。

治療打鼾的另一方向,便是像上述案例的補氣化痰濕。

這個治療概念,基本上是身體的氣血不足、往下陷落時,就可能造成呼吸道軟組織下垂,進而造成阻塞,與人很累的時候就容易打鼾是一樣的道理;而補氣、提氣,就能恢復身體「上提」的力量。

上述案例使用的清暑益氣湯,裡面的黃耆、人參、升麻、葛根互相配合,可達到較強的「升提」效果,這部分與補中益氣湯一致。

但清暑益氣湯除了提氣的功能,其中加入的蒼朮、青皮、神麯,對脾胃的行氣、助運化有更強的效果;而麥冬、黃柏、澤瀉,都具清熱功效;因此對應到上述患者的脾濕、有火,清暑益氣湯就是更好的選擇。

這是為何在持續治療一個半月後,患者的睡眠呼吸中止症便有明顯改善。事實上在許多醫師的經驗裡,燥濕化痰、滋陰降火,也是改善打鼾常用的治療策略。

至於患者未解決的打鼾問題,就可能還是得配合減重、調整作息等多管齊下,才有機會收效。

打鼾以致睡眠呼吸中止症,都不是容易處理的問題,以上的經驗與治療觀點供大家參考,若有需要務必尋求合格醫師診治,勿自行抓藥用藥,恐有誤用、惡化之虞。

👇Blogger文章於留言處,版面更易閱讀👇

[ 長期過敏性鼻炎,中藥治療速效改善案例 ]* * * 案例一約六十歲女性,因睡眠問題來看診,同時提到自己長年有鼻過敏問題,早上起床就會一直流鼻水,每次發作就要用掉二十幾張衛生紙,日復一日,但也差不多習慣了。患者同時覺得最近掉頭髮數量增加、...
10/09/2025

[ 長期過敏性鼻炎,中藥治療速效改善案例 ]

* * * 案例一

約六十歲女性,因睡眠問題來看診,同時提到自己長年有鼻過敏問題,早上起床就會一直流鼻水,每次發作就要用掉二十幾張衛生紙,日復一日,但也差不多習慣了。

患者同時覺得最近掉頭髮數量增加、雙膝發酸、手指背側皮膚癢;至於睡眠則是每天晚上會醒個 2-3 次。

舌診:舌偏紅,苔薄白。脈診:寸關浮弦,尺弦偏細。右側脈較顯。

我認為是肝腎陰虛火旺導致的失眠與鼻過敏,開給科學中藥:知柏地黃丸 3 g、桑菊飲 3.5 g、龍膽瀉肝湯 0.5 g、白芷 1 g、荊芥 1 g、纈草 2.2 g、黃連 0.2 g。一天兩次服一週。

患者第二週回診,告知鼻過敏症狀改善甚多,較有感的過敏發作,減少到一週只有 1-2 天,就算發作起來,也不會嚴重到要用到二十幾張衛生紙那麼誇張;同時落髮量減少,夜醒次數減少,可持續睡 4-5 小時。

我以原方稍作加減,如此治療約一個月後,患者鼻過敏幾乎不發作,偶而擤 3-4 張衛生紙就能正常開始一天生活,皮膚癢也消失。現在已開始計劃停藥。

* * * 案例二

約四十歲男性,一開始因脂漏性皮膚炎來看診,治療兩週便開始改善,于是提到從小鼻子過敏,至今仍不時就嚴重發作,發作起來整天鼻水不止,未發作時也容易鼻塞,常常要噴西藥鼻噴劑,症狀反反覆覆,甚感困擾。

一開始我判斷他是陰虛有熱伴肺系痰濕,以知柏地黃丸 2.5 g、蒼耳散 2-4 g 治療,患者鼻過敏發作頻率減少,已不會在天氣變化時就大發作,但症狀也未完全消失,可說是間隔拉長的反覆發作。

後來因為證型相符,我開始用以下這套方組,開給:知柏地黃丸 3.5 g、桑菊飲 2.5 g、龍膽瀉肝湯 0.4 g、白芷 1 g、荊芥 0.5 g,並配以其他中藥。從那時至今,患者鼻症狀幾乎消失,原本躺下就出現的鼻塞也沒了,現在已進入減藥並計劃停藥的階段。

* * * 過敏性鼻炎的中醫治療

過敏性鼻炎是台灣極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不只本地居民就有約 25% 的人受過敏性鼻炎困擾,有些在海外僑居的華人,也常在搬來台灣或短暫造訪台灣時,發作過敏性鼻炎症狀,以致向西醫或中醫求治。

當我還是中醫系學生時,所在的長庚醫院,常使用頗負盛名的一組藥方:小青龍湯、辛夷散、香砂六君子湯,簡稱「小辛香」,來治鼻過敏,也在許多患者身上得到良好效果。

於是在我個人的治療上,某一階段便傾向用小青龍湯、桂枝類方、「小辛香」為主的治療方式,但也發現在一些患者身上效果不好。

後來在閱讀一些中醫著作時,發現已過世的名老中醫馬光亞老師,就曾表示在台灣行醫,桂枝類方往往效用不佳,經驗中,反倒是「養陰平肝」的方向效果顯著,甚至可使長久的過敏緩解甚至極少發作。

原來,馬老師採用名醫唐榮川及張聿(ㄩˋ)青醫師的看法,認為打噴嚏是肝逆,睡眠時鼻塞、發喘是中醫肝腎系統問題,發展出一組養陰平肝的套方:知柏地黃丸 2 g、龍膽瀉肝湯 2 g、桑菊飲 4 g、荊芥 0.6 g、白芷 0.6 g,為一天的分量,但仍需照患者情況進行辨證的加減、調整,也非死背硬套。

(單位說明:馬老師原書單位寫「公分」,按考據,應是公克的俗稱寫法或公克粉的簡寫,本意應為「公克」。)

我在上述兩個案例,便以這組套方為骨幹進行加減,因適合患者證型,效果便相當顯著。

依我個人看法,桑菊飲是所謂風熱侵犯呼吸道的常用方,方中桑葉、菊花平上逆的肝氣效果顯著,杏仁、桔梗一升一降又能降因壅堵而上逆的肺氣,可有效改善肺肝氣逆造成的鼻水、噴嚏。

知柏地黃丸補肝腎陰又清虛熱,對長期熬夜的現代都市人,能有效改善因為深層陰虛造成的氣逆,以及虛火的火性炎上問題;龍膽瀉肝湯能降肝火,並除下焦濕熱,一方面輔助桑菊飲瀉肝止逆,一方面避免知柏地黃丸滋膩生濕,以致引起其他副作用。

最後,白芷可燥濕且通鼻竅,荊芥散風邪的效果強,並能清頭目、利咽喉,對於過敏的鼻塞、眼癢鼻癢有直接作用。

總的來說,這套方組是蠻值得思考背後道理並且適當運用的,只要證型符合,便能期待顯著的效果,在此介紹給大家。但若自己或親朋好友受鼻過敏困擾,記得請合格中醫師診治,這套方組並非萬用方,應避免濫用及誤用。

👇Blogger文章於留言處,版面更易閱讀👇

[ 眼周肉芽,服中藥有效改善案例 ]約十歲的妹妹,一開始因為過敏性咳嗽來看診,持續服三個月左右的科學中藥,咳嗽改善到不需要用西藥控制。此時,患者家人也提到妹妹的眼睛周圍長了一些小肉芽,不癢不痛,詢問是否可以用中藥治療?當時妹妹的舌診:舌淡紅...
04/09/2025

[ 眼周肉芽,服中藥有效改善案例 ]

約十歲的妹妹,一開始因為過敏性咳嗽來看診,持續服三個月左右的科學中藥,咳嗽改善到不需要用西藥控制。此時,患者家人也提到妹妹的眼睛周圍長了一些小肉芽,不癢不痛,詢問是否可以用中藥治療?

當時妹妹的舌診:舌淡紅,苔薄白,中後較厚。脈右側較顯,兩側脈皆弦細。

我認為患者身體有肝腎陰虛火旺的情況,舌診反映出痰濕,眼周肉芽可能由中醫「痰凝」造成,因此除了呼吸道過敏的藥方外,我也一併開給「消瘰丸」:玄參 1 g、牡蠣 1 g、貝母 1 g,服用三週。

三週後回診,發現妹妹眼睛周圍肉芽明顯縮小,仍以同樣劑量的消瘰丸,續服一個月。

四週後回診,眼周圍的肉芽只剩右眼上眼皮一顆,其他皆消失。後續再服約兩個月的消瘰丸,眼周圍就不再看到肉芽了。

* * * 眼睛周圍的肉芽可能是什麼?

眼睛周圍的小肉芽其實並不少見,有可能是扁平疣、皮膚息肉、粟粒腫、汗管瘤、黑色丘疹、皮脂腺增生、黃斑瘤.....等。

扁平疣是濾過性病毒感染皮膚造成,建議配合西醫積極治療,常見的西醫處理方式,有冷凍治療、雷射,或擦 A 酸.....等。中醫也可藉由調節免疫力,來降低扁平疣擴散、復發的機率。

皮膚息肉是增生的纖維組織,屬於良性小腫瘤,遺傳、賀爾蒙變化或頻繁的摩擦都可能造成;粟粒腫也可由摩擦引發,但與皮脂腺的脂肪、角質代謝不良有關,可藉擠出內容物或雷射消除;黑色丘疹也與角質過度增生有關。

若是汗腺出問題,則可造成汗管瘤或汗囊瘤,兩種情況都與汗腺組織增生有關,皆可用雷射治療。

上述案例因為有呼吸道過敏問題,長期有揉眼睛的習慣,小肉芽也可能是由摩擦皮膚促成。

但有趣的是,患者服用消瘰丸後,仍不時會揉眼睛,但肉芽顆粒卻持續減少,可見中藥確實對消除肉芽有所幫助。

* * * 消除特定腫塊:消瘰丸

針對不正常的組織增生,從外在肉眼可見的腫塊,到隱藏於體內的腫塊,若符合肝腎陰虛有熱、灼津為痰的「證」,使用「消瘰丸」就有機會有效消除腫塊。

消瘰丸由簡單的三味藥組成:玄參、牡蠣殼(以下簡稱牡蠣)、貝母。

玄參和貝母都有清熱降火的功效,也都能消腫。只是玄參是解(熱)「毒」消腫,貝母則是化「痰」消腫。

中醫「痰」的觀念分廣義與狹義。狹義的痰就是一般認知的痰——由肺部咳出的黏稠分泌物;但廣義的痰是指人體水液代謝失常,停留、積聚在人體「各部位」的「病理產物」,常呈黏稠、混濁的樣貌,稠濁到一個地步,就會成為腫塊。

這是為何在處理上述患者的肉芽時,也會往「痰」、「消痰」的方向思考。

貝母對以上兩種痰,都能發揮消除作用;牡蠣則較為特別,本身並無法消痰,但卻可以「軟堅」,也就是消減腹部內的腫塊,或體表的組織增生。

如此玄參、貝母、牡蠣三者合用,便可以清熱消「痰」除腫塊,如上述案例的肉芽,在服用好一陣子之後便順利消除。

然而若非痰火凝聚或氣滯痰結造成的腫塊,消瘰丸就不太合適使用,因全方偏涼,脾胃虛寒者也可能在服用後發生腹痛、腹瀉。若有相關問題,記得請合格中醫師診治,勿隨意自行服藥。

👇Blogger文章於留言處,版面更易閱讀👇

[ 嗅覺喪失針藥併用,當天即明顯改善案例 ]約五十歲女性,約兩週前感冒後嗅覺喪失,只能聞到一點很香的香水,其他味道包括臭味都聞不到,故來就診。患者同時有輕微鼻塞;目前仍會咳嗽,一天多次,傍晚到睡前咳嗽特別嚴重,且上腹部容易脹氣,而冬天會容易...
28/08/2025

[ 嗅覺喪失針藥併用,當天即明顯改善案例 ]

約五十歲女性,約兩週前感冒後嗅覺喪失,只能聞到一點很香的香水,其他味道包括臭味都聞不到,故來就診。

患者同時有輕微鼻塞;目前仍會咳嗽,一天多次,傍晚到睡前咳嗽特別嚴重,且上腹部容易脹氣,而冬天會容易口乾。

舌診:舌尖紅,苔薄白。脈診:右脈較顯,兩側寸脈浮細,關尺脈沉細。

判斷為身體狀態為脾腎陽虛伴有寒飲停肺,開給:射干麻黃湯 3 g、濟生腎氣丸 4.5 g、理中湯 2.6 g、黃芩 0.3 g、生地黃 0.3 g、魚腥草 0.5 g。

同時配合針灸治療,選穴:下三皇、腎關、一重、太溪、足駟馬、四花上、太衝、間使、上瘤、迎香。

一週後患者回診表示,針灸當天就感到嗅覺開始恢復,之後嗅覺每天都有進步,上次看診後第四天嗅覺幾乎完全正常,只有起床後一小時嗅覺較差。

咳嗽也在服藥後第五天幾乎消失,腹脹也消失;另外還有意外收穫,就是本來早起踩地腳就會痛,針灸後也一併消失了。

我以濟生腎氣丸為主方續治療,總計患者治療一個月後,嗅覺恢復正常,咳嗽也停止。

* * * 嗅覺喪失及早治療,可加速恢復過程

一般來說,嗅覺的減退或喪失,若是因為感冒、流感或新冠病毒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多數人在幾週到兩、三個月內,會自然的漸漸恢復。

這段時間內若使用針灸、中藥治療,往往能加快恢復速度,也能減輕不少心理負擔——畢竟嗅覺失靈影響生活,往往會讓人懷疑這種情況到底能不能復原?

像上述患者就是症狀出現持續兩週,幾乎沒有進步,但在針藥併用後,於一週內嗅覺便大幅改善,可見中醫在嗅覺問題的治療上確實有幫助。

而對於嗅覺喪失超過半年的患者,有研究報告顯示,雖然總體來說恢復機率下降,仍有相當比例的患者,於一年或更久後情況逐漸好轉。我個人在治療經驗上,也有嗅覺喪失超過半年,在服中藥幾個月後,恢復到幾乎正常的案例。

在中醫觀點裡,嗅覺喪失超過半年未恢復,常與患者身體長期的「虛」與「瘀」有關,在呼吸道感染後,情況惡化,以致造成嗅覺喪失,往往需要較長時間的服藥、針灸,才能漸漸收效,可說相當考驗醫師與患者的耐心。

* * * 中醫常用補腎藥的比較

經驗中,由於中醫腎系統與神經的相關性,個人多傾向由腎陰、腎陽不足這個角度進行思考,也有許多患者在以補腎藥為主方的治療下,獲得很好的改善。

上述案例中使用的濟生腎氣丸,即是補腎之陰陽的經典藥方。

中醫常使用的補腎藥,概略分為補腎陰、補腎陽兩類方,經典補腎陰方為六味地黃丸,補腎陽方為八味地黃丸;

若想要增強滋補的力道,右歸飲與左歸飲,可視為分別由八味地黃丸及六味地黃丸,去掉或減少具有「瀉」之趨勢的藥材發展而成;兩者若再加上「血肉有情之品」——即特定動物藥,便成為右歸丸與左歸丸。(可參考比較圖)

只要嗅覺異常患者有符合腎陰或腎陽虛的脈象,依不同情況選用以上補腎陰、腎陽方,在治療中往往就能收到不錯的效果,供大家參考。至於用針的治療概念也是同理,針藥併用療效更強,適用不怕針且欲積極治療的患者。

嗅覺問題相當影響生活,建議患者朋友們及早接受治療,合格中醫師的診治,也是值得考量的出路之一,預祝各位早日康復、回歸正常生活。

👇Blogger文章於留言處,版面更易閱讀👇

26/08/2025

對肩頸酸痛、落枕、肩胛骨周圍肌肉痛,重仙穴真的很有效。影片是去年的例子了,幾乎是下針同時效果立刻顯現。如果一下針效果不明顯的,配合轉動頭頸、肩膀等動氣療法,通常也都能在一段時間後,得到很不錯的效果。如果沒有針,穴位按摩只要按得深,也能有效改善肩頸酸痛,大家快來試試吧💪

你也曾感受過久咳不癒的痛苦嗎?這是整理自我之前治療一位吃了兩輪西藥但感冒後咳嗽依然沒有改善的案例在開了一週以射干麻黃湯為主方的科學中藥後患者的咳嗽就大幅改善(案例詳情連結放留言處)其實久咳不癒常常與中醫的脾肺氣虛、痰飲內停有關射干麻黃湯對於...
23/08/2025

你也曾感受過久咳不癒的痛苦嗎?

這是整理自我之前治療一位吃了兩輪西藥
但感冒後咳嗽依然沒有改善的案例

在開了一週以射干麻黃湯為主方的科學中藥後
患者的咳嗽就大幅改善
(案例詳情連結放留言處)

其實久咳不癒常常與中醫的脾肺氣虛、痰飲內停有關
射干麻黃湯對於痰飲內停
又伴有哮鳴聲、嘶啞聲的咳嗽
療效頗好

而且中醫治療咳嗽的藥物種類很多
之前也有開了稍微調整過的黛蛤散
患者咳嗽在兩三天內就大幅改善的例子
同樣都是咳了好幾週沒好的情況

中醫治療感冒後的久咳不癒相當有一套
鼓勵有相關困擾的朋友們
可以給合格中醫師診療
往往能收到相當不錯的效果喔💪

Address

延吉街153-2號4樓
Neihu District
153

Website

https://q.1talk.co/61aCx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李主強醫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