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2025
不負如來不負卿
--那一年,賴清德委員跟我提到『代理孕母』...
*******
昨天(2025-11-9)週日,我一早就去了信義區夢時代廣場6F的星巴克,赴三個小女生的約會,討論代理孕母的議題。她們三個是高二學生(其中一個學生的阿姨,曾當過我7-8年國科會的研究助理),正在做一個有關社會輿論的研究專題,她們選了『代理孕母』這一個題目。
『代理孕母』這一個議題,到底講了多久了呢?有一次,我回台南吃一個親戚的喜酒辦桌,賴清德立委突然坐到我右手邊來,跟我說:『吳醫師,吳醫師,我在立法院幫你們爭取代理孕母合法化!』賴立委後來經過兩屆台南市長、行政院長、副總統、到目前的總統,代理孕母至今仍然是一個爭議頗多的題目。
代理孕母(gestational carrier)是指一位“女性”在沒有親身育兒意願的情況下,為他人懷孕並分娩的行為,是一種輔助生育的方式。 這通常發生在無法自然懷孕的夫“妻”(surrogate mother)、單身男性或男同性伴侶身上,他們透過與代理孕母簽訂協議,利用人工生殖技術來獲得子女。
衛生福利部於 2024 -5-14公布《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預告版,其中曾提出「開放代理孕母」草案版本,條件包括:設籍台灣、年滿20至40歲、有足月產經驗者等,且規範為無償並限一次。 不過,立法院與行政院在審議過程中判定「代理孕母」議題爭議過大,決定先將其從《人工生殖法》修正案中脫鉤。現階段,主要將聚焦於『單身女性』『女同志(同性配偶)』納入人工生殖技術適用範圍,而非立即開放代孕。衛生福利部長曾於 2025 年 5 月回應,將於下一個立法院會期之前,送出『脫鉤版本』草案(即不含代孕部分)至立法院審議。
爭議點在於:代理孕母可能被『子宮商品化』、『弱勢者被剝削』、胎兒權益、委託契約終止風險...等。
台灣社會有『弱勢者被剝削』的爭議,難道美國就沒有『弱勢者』爭議了嗎?還是說,欺負外國(美國、烏克蘭...)的弱勢者,就不是欺負台灣同胞,罪惡感就少一點了呢?其實,台灣美國的相異之處有:1.美國立法之後、比較守法。2. 美國利他主義高於台灣。3.台灣血緣觀念高於美國。
在美國,有65%民眾支持代理孕母,約 45 個州允許代孕,加州、紐約更是支持商業代孕合法。日本對代孕相對保守,約70%民眾反對。台灣有65%民眾反對商業代孕,但親友協助代孕(非商業),支持度則可達到55%。
但我懷疑,對於代理孕母,真的會有『非商業』的行為嗎?目前,台灣合法的捐卵,哪一個沒有拿營養費9萬9000元的?捐卵還只有幾天打針+30分鐘的取卵手術而已,代理孕母是長達9個月的不舒服,危險性也高於捐卵。那些吃冷豬肉的學者專家,哪一個人的太太或女兒,願意站出來幫忙做非商業性的代理孕母?而且,關於親友代孕,就不會有『親情勒索』的行為嗎?我看新聞,前幾天政府開始普發的 1萬元,就有家人,相互間爆發衝突了,親友關係真的有那麼穩固,多年不變的嗎?
接下來,就是醫療專業的範圍,誰需要代理孕母?A醫師說流產兩次,就需要代理孕母,我則是遇過流產7次的,照樣受孕安全34週生下來。B醫師說,子宮內膜下肌瘤(SMM),超過20顆,一定要代理孕母,3年前我有一個住板橋的病人,就被開過一次子宮鏡的刀,還剩下有20#SMM的,我幫她做一次試管嬰兒就成功,照樣37週足月生產,誰說一定要代理孕母?但最近有一個47歲的,在外面作懷孕,流產一次,造成70%的子宮腔黏連,也去醫學中心做過子宮腔鏡剝沾黏,無效!今年暑假,我勉強幫她做了一次試管嬰兒植入,失敗,我就毫無懸念地介紹她去美國作代理孕母,23萬美金,有保證活產的。
2020年有一個例子,是代理孕母的錯誤示範。Kristina Ozturk (1997年莫斯科出生的金髮美女),她與前夫育有一女(16歲懷孕,17歲生產),2020年(她23歲)嫁給56歲的土耳其富豪 Galip Ozturk後,搬進東歐國家喬治亞的一棟3層樓豪宅,夢想共同養育105個孩子(讀中國水滸傳,看錯數目?)。為了盡快達成夢想,2019年(22歲,她們尚未正式結婚),他們砸下16.8萬歐元(NT$ 507萬元),在2020年3月至2021年7月迎接21個寶寶,費用出奇地便宜!!但,每年光是聘請保姆的費用就超過9萬歐元(NT$ 270萬元),尤其2023-3~2025-7這一段期間,她老公被抓去關,經濟變拮据!
以上,這是一個代理孕母的錯誤例子,是因為她老公有錢想要多子多孫,但她是模特兒,怕生產破壞身材,才找代理孕母。在台灣,我的門診裡,至少遇過10個病人,她們的子宮沒有問題,都是怕破壞身材,或懷胎9個月太辛苦,才要找代理孕母,這種我一律打回票!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代理孕母,比卵子捐贈、精子捐贈複雜多了,希望賴委員升格為賴總統之後,會幫這一個題目,妥善化解,讓有需要的人在台灣就可以得到幫忙,並且,讓孕母本身權益也得到充分保障!
#代理孕母
#流產
#懷孕
#人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