誼仁診所

誼仁診所 精神醫學,老年醫學,家庭醫學
提供成人健檢、x光、超音波、心電圖、肺功能
特設兒童心智科門診

文/精神專科  #郭彥麟醫師 善化 誼仁診所 永康 心寬診所在診間常聽到個案擔憂,聽說抗憂鬱劑吃了就斷不了、吃了就會上癮?早期我難免感到困惑,缺乏成癮性與欣快感的藥物,要如何導致上癮?後來慢慢累積了大量轉述,詢問個案的想法,大概可以明白這個...
23/07/2025


文/精神專科 #郭彥麟醫師 善化 誼仁診所
永康 心寬診所

在診間常聽到個案擔憂,聽說抗憂鬱劑吃了就斷不了、吃了就會上癮?早期我難免感到困惑,缺乏成癮性與欣快感的藥物,要如何導致上癮?後來慢慢累積了大量轉述,詢問個案的想法,大概可以明白這個都市傳說的來由了

他們所說的是 #抗憂鬱劑停藥症候群 ( Antidepressant/SSRI Syndrome ):突然 #斷崖式 將抗憂鬱劑(常是SSRI/SNRI)停用,體內血清素濃度急遽變化,而產生相當不舒服的症狀

常見的有: #頭暈、眩暈(天旋地轉)、噁心、感覺異常(電流感、發麻)、嘔吐、腸胃症狀、感冒症狀等......

症狀強度因人而異,是否會發生也因個人敏感度而難以預測。通常停藥後兩三天發生,逐漸惡化,再慢慢 #自動緩解。臨床上,一到兩週會完全消失

更神奇的是,幾乎只要吃一點(低劑量也可以)抗憂鬱劑(SSRI或SNRI),症狀馬上得到緩解

因極度不適,且跟停藥有關,難免讓人誤以為這就是 #成癮,甚至用抗憂鬱劑 #戒斷 來描述。也因此,造成對抗憂鬱劑更大的誤會與汙名。事實上,成癮很重要的除了截斷之外,還有強烈的渴求

為了這個爭議,權威性期刊為此做了更嚴謹的實證研究,也澄清了許多誤解:

1. 停藥症狀的確有,但因人而異,最常見的症狀是頭暈Dizziness,整體而言,發生率不高
2. 症狀整體嚴重度 #未達有意義的標準(更談不上戒斷)
3. 憂鬱並不常見,倘若產生憂鬱症狀,應懷疑憂鬱症 #復發

臨床上,專業精神科醫師對停藥症候群都相當有經驗,也鮮少遇到無法順利停藥的。當評估疾病不須長期使用藥物,停藥時機也適合,或者有停藥的需求,在專業的指導與藥物調整下, #都是可以順利停藥的

重點還是在於,你需不需要藥物治療

成癮的問題不存在,也請不要擔憂

文/精神專科 郭彥麟醫師 @ 善化 誼仁診所  永康 心寬診所  ​ASD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是一種  #天生 的特質,過去大家較熟悉的  #自閉症 與  #亞斯伯格,目前都屬於這個診斷光譜中我習慣說...
09/07/2025



文/精神專科 郭彥麟醫師 @ 善化 誼仁診所 永康 心寬診所 ​

ASD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是一種 #天生 的特質,過去大家較熟悉的 #自閉症 與 #亞斯伯格,目前都屬於這個診斷光譜中

我習慣說這個光譜裡的個案, #大同大異,因為他們有三個共同的核心特質,但程度與表現方式可以南轅北轍,如果又加上附加症狀、個性與後天環境影響,真的會對他們每個人之間的差異與 #獨特性,感到驚訝

核心特質:
1. #社交障礙:溝通、理解、語言與非語言、情緒的覺察交流等等......
2. #固著:重複的行為、儀式,單一的興趣、過度的堅持......
3. #感官高敏:聽覺、觸覺、視覺、嗅覺、味覺等等的過敏,有些則是遲鈍,也常喜愛 #本體感 的刺激(旋轉、下墜、懸空等等)

如果用比較容易理解的語言來說,我們可以試著轉換為:
1. 不會社交、不擅交友、 #讀不懂空氣、辨識不了自己或別人的情緒
2. 一成不變、非常固執堅持、缺乏彈性、 #害怕改變、SOP帶來安全感
3. 怕吵、喜歡保持距離、眼花撩亂的環境是壓力、喜歡刺激的遊樂設施

ASD除了診斷準則中的核心特質外,或許因為腦神經的迴路相關,生活中常可以觀察到下列這些表現:

1. 本質 #焦慮,很容易緊張
2. 做事情非常 #目的性,例如不喜歡逛街,購物很目的性
3. 很難忍受身體的不適
4. 情緒轉換像 #開關,瞬間爆炸,又瞬間和緩,只有零跟一百
5. 拖延( #啟動困難),除非正向刺激(樂趣成就)或負向刺激(憤怒、害怕、壓力、罪惡感)很強大
6. 非常 #容易疲倦,玩一天,累三天,忙兩天,休一週
7. 感官刺激會 #消耗大量能量(例如聲音、陽光、氣溫......)
8. 運動 #不協調
9. 容易 #慮病
10. 常合併 #強迫症
11. 容易有慢性的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12. 較 #多疑,很容易負向看待人事物
13. 人臉(表情)辨識困難
14. 常有 #自我感官刺激 來自我安撫(例如旋轉、聽ASMR......)
15. 用 #食物 安撫情緒與恢復能量

06/07/2025

評估颱風動態及就診安全

7/7(ㄧ)上午門診休診
7/7(一)下午與晚上門診維持正常看診

再視風雨狀況彈性調整

04/07/2025

因應台電公告於7月5日上午8時到上午9時
本診所區段停電施工

7月5日門診於上午九點開始
若台電提早供電,則會提前開診

體罰是是管教,是傷害嚴謹的研究得出的結論1. 體罰無法改善問題2. 體罰無法帶來正向成長3. 體罰提高兒虐風險4. 體罰造成行為問題,是因,不是果5. 體罰會提高攻擊行為6. 體罰的影響,在任何國家文化都一樣7. 體罰越嚴重,問題越多不要再...
22/06/2025

體罰是是管教,是傷害

嚴謹的研究得出的結論

1. 體罰無法改善問題
2. 體罰無法帶來正向成長
3. 體罰提高兒虐風險
4. 體罰造成行為問題,是因,不是果
5. 體罰會提高攻擊行為
6. 體罰的影響,在任何國家文化都一樣
7. 體罰越嚴重,問題越多

不要再聽信支持體罰的任何謬論了

〈  女孩〉文/精神專科  #郭彥麟醫師@ 善化  誼仁診所 @ 永康  心寬診所 1. 過去ADHD男性比例高,是因為女性個案被  #過度低估2.  #荷爾蒙 變化, #社會框架 要求(女孩會更刻意壓抑),性別影響症狀的表現型態,使得許多...
20/06/2025

〈 女孩〉
文/精神專科 #郭彥麟醫師
@ 善化 誼仁診所 @ 永康 心寬診所

1. 過去ADHD男性比例高,是因為女性個案被 #過度低估

2. #荷爾蒙 變化, #社會框架 要求(女孩會更刻意壓抑),性別影響症狀的表現型態,使得許多ADHD女孩的症狀看起來非典型或輕微,甚至認為,就只是態度問題

3. 女孩往往是 #注意力障礙 較為顯著, #執行功能薄弱,難規劃安排生活、組織思考,整理歸納,也因此容易放棄 #步驟多 的任務

4. 缺乏 #時間感,容易遲到、延遲、作息混亂,因而給人凌亂,懶散,糊塗的印象

5. 過動多為細瑣動作,如 #多話,手部動作多,難保持平靜太久,但多話為對一般女性的刻板印象,因而容易忽略

6. 注意力難集中,容易被外界刺激吸引,也因此常有 #感官敏感 的類似表現,或被理解為高敏感

7. #情緒敏感,起伏大,轉換快,在女孩細膩的社交圈中,容易有人際壓力

8. 缺乏穩定的 #多巴胺回饋機制,因此一天到晚喊 #無聊,難等待,總是在追求新鮮的刺激事物,容易厭倦,害怕空白的生活

9. #語言文字表達 比較鬆散,跳躍,破碎。一方面是注意力不連貫,另一方面是執行功能的組織困難,思考與表達無法同步,常衍生誤會

10. 症狀較晚被看見或出現,可能是因為荷爾蒙的作用,導致許多女孩在 #初經前 才表現出比較明顯的ADHD症狀

11. 因為諸多挫折,如生活打理、課業、人際、工作表現等等,常造成 #低自尊,憂鬱,焦慮情緒

12. 容易因衝動、追求刺激與情緒擺盪,而自傷、酗酒、使用毒品、暴食……

13. 在 #感情 與 #親密關係 上,因衝動與感官依賴,容易倉促冒險,暴露到 #危險關係 中

〈是  #個性,還是生病?〉文/精神專科  #郭彥麟醫師 @  #善化  #誼仁診所人不是恆溫的機器,也不是深埋地底的化石,因此人的內在總有情緒波動,也會隨外在環境與時間的變化刺激,有所震盪反應。既然如此,那我們怎麼知道,自己只是多愁善感,...
09/06/2025

〈是 #個性,還是生病?〉

文/精神專科 #郭彥麟醫師 @ #善化 #誼仁診所

人不是恆溫的機器,也不是深埋地底的化石,因此人的內在總有情緒波動,也會隨外在環境與時間的變化刺激,有所震盪反應。

既然如此,那我們怎麼知道,自己只是多愁善感,還是輕鬱症;只是一時面對失去的極度哀傷,還是憂鬱症;只是悲觀,還是廣泛性焦慮症;只是內向,還是真的有社交恐懼症?

又或者,兩者是可以同時存在的?

一般而言,每個人都有各自的 #個性 與 #人格,某些個性特質,容易發展出身心疾病,某些人格,也常與特定的精神疾病共存。

心理學上,我們會用 #氣質(Temperament)與 #性格(Character)來指稱一個人先天或早期就存在的特質;而用 #人格(Personality)來說明一個人成年後相對穩定不變的情緒、思考、感受與行為模式。

氣質與性格的區別有點複雜模糊,我們就用 #早期個性 來統稱這兩種特質。

1. 每個人一出生都具有某種氣質/性格,主要是取決於 #基因 表現,例如敏感、易怒、衝動、好奇、活潑、耐力……

2. 成長環境跟天生個性 #互動,相互影響,不斷變化,經歷童年分離焦慮(安全感),青春期賀爾蒙風暴、親密關係中的人我界線,成年早期離巢獨立、社會學習群體認同,最後形成相對穩定的 #人格(Personality)

3. 因此, #原生家庭、童年 #創傷、世代價值觀與 #社會框架 ,對人格塑造,影響很大

4. 另一方面, #基因 依然在相當的比例上,決定了人格基質

5. #基因 決定 #可能性,但不是 #必然性,就像種子不一定會發芽,發芽不一定會開花結果

6. 社會逐漸晚熟, #人格穩定也因此延後,過去大約在成年早期(二十歲左右),現在幾乎都要到大學畢業,甚至研究所(二十三歲左右)

7. 人格非常不容易改變,但不是不會改變, #心理治療、 #宗教 或 閱讀思考(哲學),都是調整人格的可能方式,甚至是治療人格疾患的可能機會

8. 某些個性的確容易罹患 #焦慮症/ #憂鬱症,例如焦慮、神經質、內歸因、害羞、低自信、完美主義……明顯機會較高,但也非必然

9. 假設 #個性 是 #燃點,壓力或創傷事件就是 #溫度,燃點低,便容易自燃,像火柴棒一摩擦就起火。我們可以想像,燃燒起火就是產生症狀與疾病,但什麼時候人生的溫度會突破燃點,就很難預測

10. 某些 #人格 也容易罹患 #焦慮/ #憂鬱症,但同樣的,高風險非必然

11. 一旦燃燒生病了,就偏重 #生理性,需要認真治療,非正統的處理方式(例如健康食品、預防性的運動、平時的休閒養生),大多 #無效 且 #延誤治療

12. 焦慮跟憂鬱在大腦屬於同樣迴路,它們像 #雙胞胎,經常一起出現。過去有個診斷,叫混合焦慮憂鬱症(Mixed Anxiety-Depressive Disorder)

13. 焦慮症久了,悲觀無助,緊繃痛苦,常常就演變成憂鬱症;而憂鬱症也幾乎都會伴隨焦慮症狀。

14. 焦慮的個性,容易發展出焦慮症,而焦慮症的症狀,透過焦慮個性 #濾鏡 觀看,又變得更加放大強烈;同樣的,焦慮個性與 #憂鬱症 的惡性循環,也是如此

15. #專業 的評估診斷,才能協助你區分個性、人格與疾病,並建議合適的調整或治療方式

31/05/2025

30/05/2025
端午連假,誼仁診所持續守護您的健康。
28/05/2025

端午連假,誼仁診所持續守護您的健康。

〈 #自我中心 者的特色〉文/精神專科  #郭彥麟醫師 @  #善化  #誼仁診所人為了生存,多少都有自私的一面,但極度自我中心者,他所有的思考、感受、行為,都只會從自我為唯一的出發點,他只有鑰匙孔般單一的視角、單向的需求,所有自私的考量只...
13/05/2025

〈 #自我中心 者的特色〉
文/精神專科 #郭彥麟醫師 @ #善化 #誼仁診所

人為了生存,多少都有自私的一面,但極度自我中心者,他所有的思考、感受、行為,都只會從自我為唯一的出發點,他只有鑰匙孔般單一的視角、單向的需求,所有自私的考量只會凝聚在自己身上,往往連伴侶、家人、朋友,都淪為工具或配角

1. #只在乎自己的感受, #要求 別人得尊重、關心他的感受

2. #缺乏真正的同理心,同理的語言表淺,往往只是 #言不由衷 的裝飾語

3. 潛意識裡認為世界都是 #繞著他轉,因此遇到不順利的事情時,總覺得全世界都虧欠、委屈、為難他

4. 幾乎 #不會反省 自己,永遠 #怪罪別人、外在事物或環境,例如東西設計不良,別人服務不周、社會制度不公平

5. 永遠在 #辯駁,認定自己永遠沒錯,無法忍受自以為的被冤枉、誤會

6. 只搶著 #說,表達自己的觀點、意見。不願意、不關心,也無法傾聽別人的想法、感受

7. #只在乎自己的需求,所有人都應 #配合他,否則就是沒禮貌、缺乏同理心

8. 自己是唯一的 #主角,任何人都只是配角工具,計劃安排事情時,完全不會考量別人的處境與需求

9. 毫無道理的 #雙標,任何負面的事情到自己身上都情有可原,任何錯誤的行為到自己身上都情非得已

10. 視野狹隘,缺乏想像力, #無法想像別人的生活、理解別人的感受,因為從不關心別人的世界,也無法從別人的眼睛去看世界

#戲劇化人格, #自戀型人格, #反社會人格 是自我中心的代表。自我中心混合了其他的特質,呈現出不同的面貌

戲劇化是 #浮誇,自戀型是 #優越與特權,反社會則是 #缺乏罪惡感。其中,自戀與反社會人格者,都嚴重缺乏同理心,因此自我中心的傾向也相對強烈

至於自大者不一定全然自我中心,只是覺得自己很棒,有時還會因英雄情結而意外地照顧到別人的需求。但自大者的傲慢,依然讓人相處起來不是太舒服

與自我中心者相處,保護自己的唯一方式,就是 #遠離中心,越遠越好,越早越好,才不會因此被吞噬。如果還不能離開暴風圈,儘量避免孤立, #維持與外界的聯繫,才能知道,在他自我壟罩的世界之外,真實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別期待病態自我中心的人會改變,一向只有他改變你,而不是你改變他

〈 #老年  #憂鬱〉文/精神專科  #郭彥麟醫師 @  #善化  #誼仁診所1. 老年憂鬱症的診斷,目前跟一般憂鬱症相同2. 因為年齡與大腦變化,老年憂鬱有些不同的表現與特色3. 老人較少主動表達情緒困擾,或使用  #憂鬱、難過、寂寞等形...
09/05/2025

〈 #老年 #憂鬱〉
文/精神專科 #郭彥麟醫師 @ #善化 #誼仁診所

1. 老年憂鬱症的診斷,目前跟一般憂鬱症相同

2. 因為年齡與大腦變化,老年憂鬱有些不同的表現與特色

3. 老人較少主動表達情緒困擾,或使用 #憂鬱、難過、寂寞等形容詞

4. 老人較常抱怨 #身體 不適,常見如頭暈、無力、 #腸胃不適、胸悶、捧心、疼痛、耳鳴等等

5. 因此常逛醫院診所,喜歡打針、吊點滴吃藥,甚至因此感冒藥水或成藥濫用

6. 常抱怨,擔憂 #記憶力 不好,如果憂鬱改善,記憶力通常也會跟著改善,稱為 #假性失智。大多真的失智症,反而否認記憶力退化

7. 不愛說話,不愛與人接觸,活動量、型態跟範圍減少,常找藉口說覺得無聊了,沒體力了,老了,不方便,生活簡單就好。其實是因憂鬱而 #失去動機,失去感受快樂的能力( )

8. 憂鬱代表大腦正在 #慢性發炎,缺乏神經生長因子(BDNF),因此若不治療,未來大腦 #失智 的機會會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憂鬱也可能是大腦正在退化的 #初期表現(Prodrome),進一步就衰退演變為失智症

9. 憂鬱症好發於20多與40多歲左右,因此老年才初發的憂鬱症( #晚發型憂鬱),通常強烈暗示著 #失智前兆,或者有腦部損傷

10. 老年人也是有世代差異的,文化傳統也緊緊影響憂鬱的表現,近年來,老年人已經比較習慣去感受並表達自己的情緒了,像是孤獨、失落、艱苦、悲傷、無價值感等等。因此新世代的老人,跟舊世代的老人,憂鬱的樣貌也會不同

Address

Shanhua

Opening Hours

Monday 08:00 - 12:00
15:00 - 18:00
Tuesday 08:00 - 12:00
15:00 - 18:00
Wednesday 08:00 - 12:00
15:00 - 18:00
Thursday 08:00 - 12:00
15:00 - 18:00
Friday 08:00 - 12:00
15:00 - 18:00
Saturday 08:00 - 12:00
15:00 - 18:0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誼仁診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