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0/2025
這篇蠻難的,先貼一下讓大家參考一下
失智症的診斷與治療,已經從單純臨床症狀與測驗結果,走向眼見為憑,數據量化為王的時代
漸漸的,或許有一天我們會像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壓一樣,以一種長期,有監測指標的治療方式來阻止失智患者的惡化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9mukgq3hX/
(由台北榮總林詠萱醫師撰文, 秒懂家醫科 製作資訊圖表)
🧩 阿茲海默症的生物標記物:讓「腦的變化」被看見
阿茲海默症是因為大腦裡的「異常蛋白」慢慢堆積起來,造成神經細胞受損。
過去只能靠記憶測驗或醫師的臨床觀察來推測,但現在有了新的工具──
「生物標記物」,可以更早、更準確地發現大腦的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一類核心標記物:診斷核心依據,反映大腦病理變化。
●Aβ 蛋白(β類澱粉蛋白):
腦內堆積過多,會造成阿茲海默症。檢查方法包括:
-類澱粉正子造影(Amyloid PET):就像照相一樣,可以看到腦裡有沒有類澱粉堆積。
-腦脊髓液檢查(CSF):腰椎穿刺檢測Aβ42蛋白量下降。
-血液檢查(正在研究、逐步應用中):Aβ42/40 的比例下降。
●磷酸化tau蛋白(另一種會傷害神經的蛋白):
當腦部開始有類澱粉病變,磷酸化tau蛋白也會出現異常。
-腦脊髓液:p-tau217、p-tau181、p-tau231。
-血液檢查(研究中):p-tau217、%p-tau217。
👉 簡單說:只要 Aβ 或 磷酸化tau 有異常,醫師就能有信心地判斷,病人腦中正在發展阿茲海默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類核心標記物:也是病理變化,需要和第一類標記物一起使用。
●Tau PET 影像:能看到 tau 蛋白在腦裡的分布。
●血液/腦脊髓液中的其他 tau 片段(例如 pT205、MTBR-243、tau N-mid 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其他輔助標記
除了核心指標外,還有一些「非特異性」的訊號,可以幫助了解腦部整體狀態:
●N:神經退化 → 影像上可以看到海馬迴或大腦皮質縮小,血液中的 NfL(神經絲蛋白輕鏈)會上升,通常和記憶惡化、功能下降有關。
●發炎反應 → 代表腦裡有發炎或膠質細胞被啟動,研究中的指標如:GFAP。
●血管相關 → 大腦需要健康的血管來輸送氧氣和養分,如果血管出了問題,就會影響腦的功能。可能出現:
-白質病變:腦內神經纖維受損,好比「電線外皮破損」。
-微小出血點:小血管破掉,留下小傷口。有時候和類澱粉血管病變有關,意思是類澱粉蛋白沉積在腦血管壁上,讓血管更脆弱,更容易出血。
-這些血管問題會讓腦部運作變慢,記憶和思考能力都會受影響,也會增加失智風險。
●α-突觸核蛋白 → 和帕金森氏症、路易體失智相關,有些阿茲海默症患者也會合併出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各種方法的優缺點
●影像檢查(PET, MRI):能直接看到腦結構變化,但費用高、PET有輻射。
●腦脊髓液(CSF):資訊完整,費用比 PET低,但需要做侵入性高的腰椎穿刺。
●血液檢測:最方便、侵入性最低,現在正快速發展,未來有望成為最普及的工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總結:
第一類核心標記物是診斷阿茲海默症的基礎,
只要有一項(Aβ 或磷酸化tau)陽性,就能做出生物學的診斷。
第二類與其他輔助標記物
則能幫助醫師更全面地判斷病程與病人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