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長庚中醫師

呂長庚中醫師 呂長庚 中醫師
內科疾病/骨關節疾病
皮膚疾病/體重控制
昀月堂中醫診所主任醫師
前台中榮總傳統醫學科醫師
https://drchangkeng.com

大家如果要外出,要注意安全喔。
12/11/2025

大家如果要外出,要注意安全喔。

想懷孕,卻老是抓不到排卵日?很多夫妻都有這樣的困擾:「試紙怎麼看都差不多深,到底哪天是最容易受孕?」⠀🔹其實排卵試紙出現兩條線一樣深,代表「即將排卵」,通常再過 24~36 小時卵子就會釋放。🔹而精子在體內平均能活 2–3 天(最長可達 5...
10/11/2025

想懷孕,卻老是抓不到排卵日?

很多夫妻都有這樣的困擾:「試紙怎麼看都差不多深,到底哪天是最容易受孕?」

🔹其實排卵試紙出現兩條線一樣深,代表「即將排卵」,通常再過 24~36 小時卵子就會釋放。
🔹而精子在體內平均能活 2–3 天(最長可達 5 天),卵子則僅能存活 12–24 小時。
👉 因此,最理想的行房時間是「試紙轉深的當天或隔天」。
想知道更多必勝秘密?
https://drchangkeng.com/lh-ovulation-test-tcm/

#排卵試紙 #助孕調理 #中醫助孕 #排卵期 #想懷孕 #中醫婦科 #昀月堂中醫 #呂長庚中醫師 #台中中醫 #體質調理 #中醫養卵 #卵巢保養

👉 排卵試紙怎麼看?中醫教你抓住最佳懷孕時間

4–6 慢呼吸也能撐起記憶力:5–10 分鐘就上手專注與記憶,很多時候不是靠意志硬撐,而是靠節律被安放。近年的人體研究指出:以每分鐘約六次的慢呼吸(鼻吸四秒、鼻吐六秒),短時間即可觀察到工作記憶表現提升、壓力感受下降。中醫認為「心主神、肺主...
03/11/2025

4–6 慢呼吸也能撐起記憶力:5–10 分鐘就上手

專注與記憶,很多時候不是靠意志硬撐,而是靠節律被安放。
近年的人體研究指出:以每分鐘約六次的慢呼吸(鼻吸四秒、鼻吐六秒),短時間即可觀察到工作記憶表現提升、壓力感受下降。中醫認為「心主神、肺主氣、腎藏精、生髓通於腦」,透過調息安神,讓「氣機調、心神定」,才談得上有效率地寫入與提取記憶。
臨床上,我會把它設計成「記憶三角」:慢呼吸日課、針灸內關與神門為核心(體質加減百會、四神聰)、飲食與作息的清與定。
行動建議:早上與睡前各五到十分鐘,坐姿放鬆,鼻吸四秒、鼻吐六秒;若易頭暈,可先從吸三秒、吐五秒開始,逐步調整。
想看完整步驟、常見體質與飲食重點,請見:
👉 https://drchangkeng.com/slow-breathing-memory-tcm/

#台中西屯 #台中中醫 #體質調理 #睡眠與記憶 #壓力管理 #調息養生 #中醫針灸 #記憶力提升 #專注訓練 #日常養生 #昀月堂中醫 #呂長庚中醫師

我們常把「變聰明」想得很複雜;但真正能長久堆疊記憶力的,多半是可日復一日的微行為。二○二五年一項隨機對照試驗納入一百三十九位健康大學生:實驗組做單次慢節律呼吸(吐氣時間較吸氣長),控制組進行主動分心。...

「當爸爸的年紀變大,孩子的基因會受影響嗎?」2025研究指出,男性年齡每增加一年,精子基因突變就以平均「每年 1.67 個」的速度累積。這些突變大多無害,但有部分基因若發生「正向選擇」突變,反而會讓某些兒童發展障礙或罕見疾病的風險上升。這代...
20/10/2025

「當爸爸的年紀變大,孩子的基因會受影響嗎?」

2025研究指出,男性年齡每增加一年,精子基因突變就以平均「每年 1.67 個」的速度累積。
這些突變大多無害,但有部分基因若發生「正向選擇」突變,
反而會讓某些兒童發展障礙或罕見疾病的風險上升。

這代表什麼?
👉 高齡爸爸並不等於不能生,但需要更科學地看待「基因風險」這件事。
中醫觀點裡,「腎精」主生殖、主遺傳,年齡漸長時,養腎固精、調氣血,就能讓身體的「製造力」保持穩定。

門診中我常建議準爸爸們:
1️⃣ 少熬夜
2️⃣ 均衡飲食,多攝取富含抗氧化物的食材:黑芝麻、枸杞、藍莓。
3️⃣ 若長期疲勞、壓力高、抽菸飲酒,建議透過中醫調理,飲食生活調整改善精子質量。

想了解如何用中醫與生活習慣延緩男性生殖老化?
👇 看完整文章
🔗 https://drchangkeng.com/advanced-age-father-genetic-risk/

#高齡爸爸 #男性生育 #精子健康 #基因突變 #中醫調理 #腎氣 #男性保健 #昀月堂中醫 #呂長庚中醫師 #台中中醫

一、爸爸的年齡,也會影響下一代健康嗎? 談到生育風險,大家的注意力多集中在媽媽的年齡。但近幾年,國際研究開始發現──爸爸的年紀,也會改變孩子的遺傳健康風險。 過去我們知道,高齡父親的小孩在某些情況下較容....

【腎,也會影響大腦?帕金森病與「腎—腦軸」的新線索】多數人以為帕金森病只跟「大腦退化」有關。近年的研究指出:關鍵蛋白 α-synuclein 不只在腦內累積,腎臟也可能是病理的起點之一;當腎功能變差、清除能力下降,這些蛋白可能沿著神經路徑影...
17/10/2025

【腎,也會影響大腦?帕金森病與「腎—腦軸」的新線索】

多數人以為帕金森病只跟「大腦退化」有關。近年的研究指出:關鍵蛋白 α-synuclein 不只在腦內累積,腎臟也可能是病理的起點之一;當腎功能變差、清除能力下降,這些蛋白可能沿著神經路徑影響到大腦。
重點不是恐慌,而是更早理解、更完整地照顧身體。

我想給你三個實用提醒:
1. 先護腎,等於在護腦
・規律作息、足量飲水(依腎功能調整)、控制鹽份與含糖飲。
・維持適當蛋白質與地中海型飲食模式。
・每週至少 150 分鐘中等強度有氧+2 天阻力運動。
2. 慢性病要控好
・血壓、血糖、血脂穩定,對腎臟與腦部都重要。
3. 中醫觀點與現代研究正在交會
・「腎生髓、髓養腦」是中醫對腎與腦的經典認知;臨床評估後,會依體質調整治療與食養,非每個人都用同一處方。

想知道更多嗎?
👉 https://drchangkeng.com/parkinson-kidney-lewy-body-tcm-connection/

#帕金森氏症 #路易氏體 #腎腦軸 #中西醫整合 #台中中醫 #昀月堂中醫 #呂長庚中醫師 #健康教育 #預防醫學

(貼心提醒:本文為一般衛教,非個別醫囑;症狀評估與治療需由專業醫師診治。)

Nature Neuroscience 最新研究:關鍵蛋白不只藏在腦裡,腎臟也扮演重要角色。 一、研究發現:帕金森病可能從腎臟開始 過去我們都認為帕金森病是「腦部退化」造成的,但 2025 年 Nature

【小女生性早熟?爸媽先看這篇】孩子長得快,不一定是好事。女孩在 8 歲前胸部發育、或 10 歲前就來第一次月經,都可能是「性早熟」。越早發現、越早處理,對身高與情緒發展越有幫助。在家先自我檢查這 3 點:1. 8 歲前胸部發育,或 1 年內...
13/10/2025

【小女生性早熟?爸媽先看這篇】

孩子長得快,不一定是好事。女孩在 8 歲前胸部發育、或 10 歲前就來第一次月經,都可能是「性早熟」。越早發現、越早處理,對身高與情緒發展越有幫助。

在家先自我檢查這 3 點:
1. 8 歲前胸部發育,或 1 年內長高 > 7–8 公分
2. 體味、痘痘、腋毛提早出現
3. 10 歲前初經

何時該就醫?
出現以上任一情況,或伴隨情緒起伏明顯、體重快速變化、家族有早發育史時,請安排評估:生長曲線、骨齡 X 光等。

中西醫怎麼合力?
.西醫:找原因、評估骨齡與生長板、必要時延緩骨齡進展。
.中醫:辨證調理(如肝腎陰虛、痰濕內蘊、月經先期等),搭配針灸/中藥與生活作息。
.飲食衛教重點:減糖/少油炸、避開塑化劑與環境荷爾蒙、增加高纖與優質蛋白、維持規律睡眠與運動。

我把檢查流程、就醫路徑、體質調理與飲食清單都整理好在這篇:
👉 https://drchangkeng.com/early-puberty-girls-tcm/

#性早熟 #女生發育 #小孩健康 #家長必讀 #中醫調理 #台中中醫 #昀月堂中醫 #呂長庚中醫師 #成長曲線 #骨齡 #飲食衛教 #兒童健康

孩子長太快,不一定是好事。女生如果在 8 歲前就開始長胸部,或在 10 歲前就來第一次月經,可能是「性早熟」。性早熟會讓骨頭太早成熟,最後身高可能變矮,也可能帶來情緒與同學相處的壓力。但別緊張——越早發現、越.....

【肩關節沾黏(五十肩)】浮針+物理治療,活動度能回來嗎?很多人以為「會自己好」,結果拖成多年慢性痛、穿衣梳頭都困難。這篇我用一位病程超過 5 年的案例,說明**中醫浮針+關節鬆動(物理治療)**的整合療效,也教你在家怎麼穩定進步。重點先看•...
29/09/2025

【肩關節沾黏(五十肩)】浮針+物理治療,活動度能回來嗎?
很多人以為「會自己好」,結果拖成多年慢性痛、穿衣梳頭都困難。這篇我用一位病程超過 5 年的案例,說明**中醫浮針+關節鬆動(物理治療)**的整合療效,也教你在家怎麼穩定進步。

重點先看
• 病例:兩週內活動度明顯提升,動作更自然。
• 做法:浮針鬆解緊繃肌群+關節鬆動恢復角度+漸進肌力與伸展鞏固成果。
• 實證:系統性回顧顯示「針灸合併物理治療對止痛、關節活動度、臨床總有效率皆有優異療效)。
• 居家:爬牆、毛巾拉伸,每天 1–2 回合,循序漸進、避免爆衝。

👉 完整解析與衛教(含 Q&A、運動重點、治療選擇)
《肩關節沾黏|浮針合併物理治療案例與衛教》
https://drchangkeng.com/shoulder-adhesive-capsulitis-tcm-treatment/

提醒
• 療效因人而異:年齡、病程、合併疾病不同,恢復速度也不同。
• 活動度有進步,也要持續治療與居家運動,才能避免「又卡回去」。

#五十肩 #肩關節沾黏 #浮針 #物理治療 #關節鬆動 #肩膀痛 #肩膀舉不高 #中醫治療 #台中中醫 #昀月堂中醫 #呂長庚醫師

22/09/2025

大家非常抱歉,因爲飛機延遲,9/23(二)晚診取消;
9/24(三)才能正常看診
造成大家的不便,還請原諒

瘦子也會有脂肪肝?體重正常不代表肝臟就健康!我們常以為脂肪肝只發生在肥胖的人身上,但其實臨床研究顯示,將近 四成脂肪肝患者並不肥胖,甚至有些人外表看起來很瘦,卻因為 內臟脂肪過多、胰島素阻抗、熬夜與壓力 而中招。👉 常見造成脂肪肝的原因✅ ...
08/09/2025

瘦子也會有脂肪肝?體重正常不代表肝臟就健康!

我們常以為脂肪肝只發生在肥胖的人身上,但其實臨床研究顯示,將近 四成脂肪肝患者並不肥胖,甚至有些人外表看起來很瘦,卻因為 內臟脂肪過多、胰島素阻抗、熬夜與壓力 而中招。

👉 常見造成脂肪肝的原因
✅ 高糖飲食(手搖飲、甜點、果汁)
✅ 精緻澱粉與油炸食物
✅ 缺乏運動、熬夜、壓力過大
✅ 酒精與藥物影響
✅ 基因體質(亞洲人更敏感)

📌 中醫認為,脂肪肝常與 痰濕體質、脾虛、肝鬱 有關。透過 中藥調理、針灸、飲食養生,搭配規律運動與早睡減壓,才能真正改善代謝,守護肝臟健康。

👉 想了解更多?https://drchangkeng.com/taichung-tcm-fatty-liver/

🩺 如果您的健檢報告有「脂肪肝」紅字,不論胖瘦,都建議及早諮詢醫師,避免惡化成肝纖維化或肝硬化。

#瘦子脂肪肝 #非肥胖型脂肪肝 #中醫脂肪肝治療 #脂肪肝原因 #昀月堂中醫 #台中中醫 #體質調理 #肝臟保健 #呂長庚中醫師

前言:不是胖子才會得脂肪肝 我們常以為「脂肪肝」是肥胖者的專利,但臨床上卻有不少「看起來很瘦」的患者,在健檢中意外發現有脂肪肝。這種現象在醫學上被稱為 非肥胖型脂肪肝(lean NAFLD),特別在亞洲族群中更為常見...

大家好,我9/18號(四)開始休假,9/23(二)晚上就正常上班了,大家回診要看一下時間喔!
07/09/2025

大家好,我9/18號(四)開始休假,9/23(二)晚上就正常上班了,大家回診要看一下時間喔!

📏 孩子是不是長得太慢了?爸媽最常問:「怎麼別人家孩子都抽高,我家的還像小一樣?」其實,身高要看兩件事:👉 現在在不在「生長曲線」範圍👉 每年長高速度有沒有達標🚨 4 個就醫警訊1️⃣ 身高低於同年齡 第 3 百分位2️⃣ 6 歲後一年長不...
04/09/2025

📏 孩子是不是長得太慢了?
爸媽最常問:「怎麼別人家孩子都抽高,我家的還像小一樣?」
其實,身高要看兩件事:
👉 現在在不在「生長曲線」範圍
👉 每年長高速度有沒有達標

🚨 4 個就醫警訊

1️⃣ 身高低於同年齡 第 3 百分位
2️⃣ 6 歲後一年長不到 4 公分(正常應 4–6 公分)
3️⃣ 生長曲線一路往下掉
4️⃣ 有挑食、慢性病、睡不好、長期用藥

📊 台灣最新身高表(P50 概略值)

👦 男生:7 歲 ≈ 122 cm、11 歲 ≈ 145 cm、15 歲 ≈ 169 cm
👧 女生:7 歲 ≈ 121 cm、11 歲 ≈ 148 cm、15 歲 ≈ 160 cm

👉 如果差一大截,或長高速度太慢,就該來檢查!

🌿 中醫實證研究告訴我們

1️⃣ 中藥調理(PLOS ONE, 2022)
👉 系統性回顧顯示,中藥能顯著提升 身高、成長速率與 IGF-1。

2️⃣ 兒推+生活管理(Int. J. Gen. Medicine, 2023)
👉 兒童推拿合併飲食運動管理,比單純管理組在 身高、骨齡、IGF-1 都更好。

3️⃣ 韓醫整合療法(Medicine, 2022)
👉 草藥+耳針+艾灸後,身高百分位、成年身高預估 均提升,且不會加速骨齡。

👨‍⚕️ 透過飲食衛教 + 中醫調理,孩子的成長曲線是可以被「扶正」的,不必只是乾等。

🔎 想了解更多?https://drchangkeng.com/short-stature-child-tcm/

#小孩長高 #生長遲緩 #中醫調理 #兒童發育 #小兒體質 #呂長庚中醫師 #昀月堂中醫 #台中西屯中醫推薦

在診間裡,我常遇到焦慮的父母問:「醫師,我家小孩是不是長得太慢了?」身高不只是外觀或同儕比較,更牽涉到孩子的自信、學習表現,甚至成年後骨骼健康與代謝風險。本文將整理 各年齡平均身高數據,帶您了解 什麼情....

最近一位患者的檢驗數據,讓我很有感觸。他靠 中醫調理+飲食運動,就讓血管壓力大幅下降:• LDL-C 從 146 → 109(下降 25.3%)• ApoB 從 104 → 82(下降 21.2%)• Non-HDL 從 153 → 120...
01/09/2025

最近一位患者的檢驗數據,讓我很有感觸。
他靠 中醫調理+飲食運動,就讓血管壓力大幅下降:
• LDL-C 從 146 → 109(下降 25.3%)
• ApoB 從 104 → 82(下降 21.2%)
• Non-HDL 從 153 → 120(下降 21.6%)
• 三酸甘油酯 TG 從 97 → 75(下降 22.7%)

📉 這些數字就像股票大跌,但這次不是壞消息,而是「血管終於鬆一口氣」。

🔬 為什麼特別提 ApoB?
因為科學研究告訴我們:ApoB 比 LDL-C 更能準確預測心血管風險。
有時 LDL 看起來正常,但 ApoB 偏高,才是血管裡的「隱形地雷」。

💡 中醫強調「調和體質」,搭配科學數據監測,才是真正的雙保險。
從日常的飲食、睡眠、運動開始,把血管的壓力慢慢釋放掉。

❤️ 如果你也在健檢紅字裡徘徊,
不妨來聊聊——如何透過 科學+中醫,一起把數字變健康。

https://drchangkeng.com/cardio-risk-ldl-apob-case/

#呂長庚中醫師
#昀月堂中醫
#心血管保健 #脂肪肝 #膽固醇 #中醫調理 #實證醫學 #健康管理 #預防醫學 #血管健康

👉 詳細案例分享請看官網:

真實案例:中醫+飲食運動 把 LDL 146→109、ApoB 104→82 健康這件事,從來不是一場短跑。把日子過得踏實,數字就會回來。這位個案用中醫調理+飲食運動,關鍵指標一起往好走:LDL 146→109(-25.3%)、ApoB 104→82(-21.2%)、Non-HDL

Address

Taichung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呂長庚中醫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