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勢潘耳鼻喉科診所

東勢潘耳鼻喉科診所 本所為小兒專科與耳鼻喉專科診所

東勢客家留美醫師潘日昇,是全台少數兼具小兒科與耳鼻喉科領域的專科醫師。於旅美十二年後,吸收了許多美國先進醫學的新知與觀念,在回饋鄉里的感念下,決定返鄉再度貢獻所長,與夫人前台北市立婦幼醫院小兒科資深護理長共同為山城鄉親提供專業與竭誠的服務,歡迎來電話諮詢或閒話家常。
在美國滿十八歲以下的病人,都是小兒科醫師服務的範圍。他們極重視預防醫學(打各種預防針)與青少年身心醫學。我們極樂意提供在美國的所學所見所聞和親身經歷過教養青少年的經驗,與所有關心子女的父母親們共同為下一代的身心健康來盡心盡力。

本院特色

1. 目前備有嬰幼兒口服輪狀病毒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A 型及B 型肝炎疫苗等。
疫苗接種將由護理長親自實施,意者請先預約。
2. 我們很重視環境衛生,除了常規的含氯漂白水消毒公共空間外,特設紫外線消毒燈消毒診間,防止交叉感染。
3. 備有新型蒸氣吸入器,可快速緩解氣喘疾病。
4. 仿美式觀念:除預防針與急救針外,很抱歉!不打其它的針。
5. 本院是純診所服務,非醫店,謝絕推銷任何營養品或其它保健產品。

服務範圍

嬰幼兒健康檢查及育兒諮詢、一般小兒科疾病、小兒及成人耳鼻喉科疾病、預防注射


潘醫師學經歷

東勢國小、初中、台中一中、中國醫藥學院畢業
台大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
台北市立婦幼綜合醫院小兒科專科醫師、耳鼻喉科專科醫師
東勢潘耳鼻喉科診所(1991-2000)
美國NATMA(North American Taiwanese Medical Association)醫學會會員
美國俄亥俄州愛克隆兒童醫院(Akron Children's Hospital, Ohio)研究醫師

14/11/2025

有意思的四篇短文,輕鬆一下!

一、《深刻》

剛剛在電梯間看見一小孩兒在吃雪糕,出於關心,順口告訴他:「這麼涼的天,會吃壞身體的!」。
小孩告訴我,他的阿罵活了103歲。
我問:「吃雪糕吃的?」
他說:「不是,我阿罵從來不管閒事!」
多麼深刻!現在終於知道自己為什麼衰老得這麼快了!
瞎操心操的……

二、《心累》

現在騙子真多,剛剛又看到新聞裡說儲戶存款消失,幾十萬不翼而飛。
我急忙騎自行車到銀行,趕緊插卡輸密碼查看,還好,8塊錢還在,這才鬆了一口氣。
急死我了!以後再也不看新聞了,心好累!
走出銀行,心更累了:8塊錢還在,自行車卻不見了。

三、《別急》

有一個阿桑早上去公園廣場散步,看到有個老頭拿著海綿筆在地上寫大字,忍不住湊上去看。
老頭看了阿桑一眼,提筆寫了個「滾」字。阿桑心想:看一下至於嗎?……老頭又看大媽一眼,又寫個「滾」。阿桑再也忍不住了,上去一腳將老頭踢倒在地……
警察來了問咋回事,老頭委屈地說: 「我就想寫句‘滾滾長江東逝水’,剛寫頭兩個字,就被這個神經病踹倒了」。
所以呀,朋友們,凡事別急!

四、《忍著點》

一個小姐上了高鐵,見自己的座位上坐著一男士。 她核對自己的票,客氣地說:「先生,您坐錯位置了吧?」 男士拿出票,大聲嚷嚷:「看清楚點,這是我的座位,你瞎了眼嗎?!」 女孩仔細看了他的票,不再做聲,默默地站在他的身旁。一會兒車開動了,女孩低頭輕輕地對男士說:「先生,您沒坐錯位,但您坐錯了月台!這是開往左營的,你的車票是去台北的。」
有一種忍讓,叫做讓你後悔都來不及,如果嚎叫能解決問題,驢早就統治了世界!

13/11/2025
11/11/2025

早餐別再吃這些!醫示警:恐害心肌梗塞、中風

早餐的選擇對血糖有很大的影響,早上是一天當中血糖飆升最快的時段,若早餐習慣吃奶酥麵包、菠蘿麵包等,長期下來恐導致動脈硬化、心肌梗塞,甚至中風。對此,營養師建議,若早餐真的想吃麵包,可選擇夾料三明治,類型越單純越好。

營養師林品瑄在IG上發文分享,早上其實是一天當中血糖飆升最快的時段,若早上吃了高糖的麵包,會讓血糖像在搭雲霄飛車,「迅速飆升又快速下降」,這樣長期下來,恐導致動脈硬化、心肌梗塞,甚至中風的問題。

紅豆麵包的糖量逼近6顆方糖(30g糖),奶酥麵包則約4顆方糖(20g糖),含糖量相當高,應避免長期食用。因此林品瑄建議,若早餐很想吃麵包,可選擇較單純的類型,像是有夾料的三明治,有蛋、菜,除了血糖較穩外,也比較有飽足感,是很不錯的選擇。

林品瑄表示,若是真的想吃高糖麵包的話,可以選份量小一點的,再搭配一杯豆漿,這樣會比較均衡一些。

腎臟科醫師廖述寬「寬寬醫師」曾在YT頻道分享,通常越精緻的麵包,吃起來更加香甜柔軟,熱量也越高,傳統台式麵包常會加入大量的糖、油和添加劑,若包了肉鬆、奶酥、紅豆、果醬等餡料,會讓血糖飆更高,因此應選擇高纖、少油、少加工的品項,若能再搭配蔬菜、蛋白質等等,可減緩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速度,讓血糖上升的速度更為平緩。

10/11/2025

40歲以下糖尿病發生率暴增25% 醫界籲課含糖飲料稅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發表最新《臺灣糖尿病年鑑》提出減糖建言,也指出,40歲以下族群糖尿病發生率竟暴增25%,愈來愈多年輕人嗜喝含糖飲料,逾2成糖尿病患者在50歲前確診,得長期治療,重創健保和醫療資源。

糖尿病衛教學會指出,根據健保資料庫與全國數據分析,台灣糖尿病人口已突破256萬人,呈現「高齡化與年輕化並存」的雙重挑戰,其中40歲以下族群的糖尿病發生率竟暴增25%。

學會理事長歐弘毅、理事王景淵、監事歐陽鍾美、秘書長李淳權,以及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執行長許志成呼籲,政府與民間各界都應正視糖尿病防治對全人健康的影響,以具體行動推動減糖。

政府與民間應正視 具體行動推動減糖
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逾30%成人每天飲用含糖飲料,青少年族群更高,市售包裝飲品約7成屬「高糖」產品,近半數(41.6%)單份含糖量超過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上限25公克,全糖手搖飲更有98%嚴重超標。

《臺灣糖尿病年鑑》召集人許志成指出,糖尿病患者的冠狀動脈疾病、中風、心衰竭風險分別較一般人高出2倍到4倍,根據年鑑最新統計顯示,每100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約10人曾罹患腦中風,另有高達26人罹患心血管疾病。

他指出,高胰島素血症與IGF-1軸活化促進細胞增生、慢性發炎與氧化壓力造成DNA損傷、肥胖與脂肪肝(MASLD)共病影響代謝癌症風險。慢性高血糖與胰島素阻抗引發的低度發炎與氧化壓力,會損害心血管、腎臟、神經與免疫功能,並提高癌症風險。

借鏡英國、新加坡 實施包裝營養警示
歐陽鍾美指出,減糖是最根本且具經濟效益的預防策略,也是改善全民健康結構的關鍵,呼籲政府應借鏡英國、南非、新加坡等國經驗,實施包裝上營養警示圖案,加強校園與社區健康教育與宣導,以及提高含糖飲料稅,同時食品業界也能配合減糖政策,進行配方改良。

09/11/2025

《步伐大的好處》

步伐大是比較不容易跌跤。跌倒是老年人最致命的原因之一,步伐大行走時重心落在兩腳之間的時間較長,反之,步伐極小在行走時,重心大半時間落在雙腳外。

怎麼走效果最好?
您了解何謂步幅?

日本老年醫學專家研究發現:
「步伐小的人,認知功能衰退的風險可達3倍以上!」
步伐變小,也是腦中某處的迴路堵塞所導致。但是,只要你努力邁大步,腦就會為了實踐這點,創造出新的迴路。

重點不是走路速度,而是步伐大小(步幅)
研究發現,步調快慢與「認知功能衰退」看不出因果關係。要確認腦是否健康,最重要的是「步幅能否擴大」。最新研究指出,「步幅不穩定的人」表示認知功能有問題,且「腦部異常」造成步幅變窄,是不可顛覆的事實。因此,只要你能夠刻意跨大步走路,就證明你的腦能夠正常發揮功能。
只要步伐比現在大一點,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就會減半。

大步走的好處,不可不知
1.刺激神經迴路
2.找回肌肉活力
3.提升心肺功能
4.使血管有彈性
5.預防老年癡呆
6.讓心情變開朗
走路的好處,大步走都有,但「步伐大」,才是健康長壽、預防失智的關鍵!

簡單跨大步,足以改變你的人生
跨大步伐的走路方法看似簡單,卻大有學問。如果你的腰腿無力、腦部不協調、無法保持平衡,請自我訓練持續大步走,你將體驗到:
○大步走路,姿勢會變好。
○視線變高,手臂會確實擺動,腳尖也會跟著朝上,整個人看起來更有精神!
○全身的肌肉比過去更活躍,運動量大幅增加。
○全身的血液循環會變好!
○因為腦和腳之間的資訊交換變得頻繁,為了處理這些資訊,大腦會更加活化。

「步幅」要多寬,才算理想?
「步幅」是指一腳的腳跟到另一腳腳跟的距離。不分男女,任何人都適用的步幅目標是65公分。即使你沒有做到這個數字,也不用悲觀,只要步伐能夠比現在大一點,多1~3公分就是進步,表示你有機會愈走愈好、愈走愈大步!

日本一萬名銀髮族的實驗發現:「步幅65公分」是決定健康長壽的關鍵。

開始大步走,預防失智提早上門
是否會得失智症,與你現在幾歲無關,越年輕就開始訓練腰腿越有利!

年輕人現在就開始大步走,沒有所謂太早的問題。
高齡者現在就開始大步走,也沒有什麼太晚的問題。

就算沒有器材、沒有錢、沒有時間也能辦到。
利用通勤或購物時,稍微跨大步伐走路,這樣就足夠了。

抬頭挺胸、跨大步走路,一下子就會看起來年輕了十歲,而且真的會很有精神。還能預防失智症,得到健康長壽,是最棒的收穫!

步幅只要增加5公分就能夠回春5歲,增加10公分就能夠年輕10歲

06/11/2025

不只要補益生菌!吃芭樂「順腸胃又降發炎」 醫曝1吃法效果最好

許多人腸胃不適時會補充益生菌,但有時卻無法改善。醫師張家銘指出,益生菌要留下來,環境得先顧好,而若想提升腸道健康,可以多補充「芭樂」,因為其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腸胃順暢、修復腸黏膜、降低慢性發炎,甚至調節免疫系統。

養好菌「環境很重要」 醫:多補膳食纖維

張家銘在臉書粉專指出,腸道菌和我們的整體健康是緊緊相連,參與了身體裡大部分的代謝過程,而不同的益生菌會產生不同的代謝物,這些代謝物不僅影響免疫系統,還會影響情緒、發炎反應,甚至和慢性疾病的風險都有關。

因此培養好菌才是關鍵,他表示,太多人以為只要吞下幾顆益生菌保健品,就能解決便秘、過敏、脹氣、免疫力低落的問題,但事實上,這些好菌往往撐不過兩週。若想讓好菌留下,就必須打造適合的環境,而關鍵在於日常飲食中的膳食纖維,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益生元。

芭樂膳食纖維含量高 1吃法效果最好

張家銘解釋,膳食纖維不只是幫助排便,它在腸道裡的角色更像「餵食者」,特別是可發酵性膳食纖維(fermentable fiber),是腸道裡的比菲德氏菌(Bifidobacteria)、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這些好菌的最愛。而芭樂的膳食纖維含量非常高,每100克就有5到7克,比大多數水果都來得多,同時每100公克芭樂只有大約35到40大卡,熱量比香蕉、葡萄都低,適合控制血糖、減脂飲食。

他建議,芭樂儘量整顆吃,連皮連籽一起吃效果最好,因為果皮與籽的多酚與纖維含量最高。另外,不要榨汁過濾,會把膳食纖維濾掉一大半,等於把好料都丟掉,並且每天吃一點,小量持續比一次吃很多更有效,讓芭樂發揮最大的「養菌力」。

04/11/2025

小心默默養癌症 醫籲「3大地雷早餐」勿碰:我都不吃

早餐對補充一天的能量相當重要,不過日本醫師建議,精緻碳水化合物(如白麵包)、加工肉品(如火腿、培根)、高脂乳品(如鮮奶油)長期吃下來有罹癌風險,他自己也會盡量避免攝取,呼籲民眾勿把這些天天當早餐吃。

日本醫點名「3種早餐致癌地雷」 應避免白麵包

據日媒《週刊女性PRIME》報導,日本知名癌症醫師、帝京大學教授佐藤典宏指出,長期早餐吃不好,可能成為潛在健康風險,他列出3種「致癌早餐地雷」,第一是「精緻碳水化合物」,如白吐司、白麵包等,攝取過量易使血糖快速上升,長期高血糖會使胰島素過度分泌、引起細胞發炎,還恐提升罹患胰臟癌、肝癌、大腸癌的風險。

亞硝酸鹽食品有健康隱憂 不應天天吃

第二是「加工肉品」,佐藤典宏說明,培根、火腿、香腸等,在製作過程中常會加入亞硝酸鹽,若再將其油炸、煎,會生成致癌物「亞硝胺」,這類食品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一級致癌物,每天多吃超過50克加工肉品(約4片火腿或2.5根香腸)罹患大腸癌的風險約增18%。

不過,火腿、香腸並非完全不能吃,佐藤典宏建議,減少食用加工肉品的頻率,多吃天然新鮮的肉補充蛋白質,除了減少亞硝酸鹽攝取,也避免加工肉品中較多的鹽分對腎臟造成負擔,「勿天天當早餐吃」。

高脂乳品、高糖分恐使罹癌風險增

第三是「高脂乳品」,例如鮮奶油,美國一項針對2000多位大腸癌患者做的研究就發現,飲用較多低脂乳製品(如牛奶、優酪乳)者,癌症復發率相對低了40%;而喝高脂乳品較多者,大腸癌復發風險增加60%。

佐藤典宏呼籲,平時應減少攝取鮮奶油,改吃其他優質乳品代替,也建議不要喝含糖量高的,除了上述據「血糖快速上升」的問題,據《英國醫學期刊》(BMJ)研究,每天多喝100毫升含糖飲料,罹癌風險增加18%。

台灣醫師看法?

根據《健康2.0》報導,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中醫師陳韋任指出,含亞硝酸鹽的食品若經過煙燻或高溫烹調,容易產生大量自由基,它們是癌症形成的因素之一。建議減少含亞硝酸鹽食品的食用頻率,並以天然蛋白質來取代。

03/11/2025

很多人不知道!「1飲品」是粒線體毒物 醫示警:喝多腎會壞

若想維持腎臟的健康,其實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細胞中的「粒線體」,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粒線體是生命的「發電廠」,一旦它出問題,腎臟就會「缺電」,進而出現損傷。對此,他列出會破壞粒線體,導致器官缺能量的4大因素,以及保護粒線體的方法,其中很多人都愛喝的「含糖飲料」,對粒線體來說是毒物,一定要少喝。

洪永祥在臉書粉專「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中發文,指出粒線體其實藏在身體中的每一個細胞裡,每天都在影響你的健康與活力,我們吃的食物、吸的氧氣,最後都要靠粒線體把能量轉換成細胞能用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簡稱「ATP」。

當粒線體健康時,腎臟的每個細胞就能穩定運作。但一旦它出問題,腎臟就會「缺電」,進而出現損傷。在過去的十多年裡,科學家發現一件事:當粒線體功能受損或「失衡」時,腎臟常常會受傷甚至走向慢性腎病。因此,有個新興概念,「保護粒線體,就是保護腎功能」。

洪永祥列出會持續破壞你的粒線體導致器官缺能量的4大因素,提醒民眾,粒線體雖然厲害,但是它其實非常脆弱,一定要好好保護。

【老化與氧化壓力】

隨著年紀增加,粒線體的DNA容易被自由基攻擊。氧化壓力會讓粒線體產生「能量短路」,導致ATP減少與細胞發炎。

【高糖與高脂飲食】

糖尿病會造成粒線體過度分裂與電子傳遞鏈效率下降,這種現象在糖尿病腎病變特別明顯。

【長期壓力與睡眠不足】

慢性壓力會使腎臟與肌肉細胞的粒線體產生功能異常,連續睡眠剝奪也會增加粒線體氧化損傷。

【藥物與環境毒素】

某些止痛藥如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與環境重金屬被證實會破壞粒線體膜電位,導致腎小管受損。

對此,洪永祥繼續列出4點可以保護粒線體的方法,讓腎臟能量滿滿,不會缺電。如下:

1. 飲食:吃對食物是關鍵

多吃天然、少加工的食物,是最基礎的保護,地中海飲食可提升粒線體氧化代謝效率、減少腎臟發炎。這種飲食包含橄欖油、魚油、堅果、深綠蔬菜與新鮮水果。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例如藍莓、綠茶、多酚類水果,可幫助中和自由基,減少粒線體損傷。另外,也有研究指出,輕度間歇性斷食被證實能促進粒線體的自噬修復。

2. 運動:讓粒線體「開機」

有氧運動是最自然的粒線體保養術,持續每週五次、每次30分鐘的中度有氧運動能促進粒線體新生,讓細胞的能量工廠更年輕。簡單說,多走路、多爬樓梯,腎臟也跟著更有活力。

3. 睡眠與壓力管理

睡不好,粒線體真的會「累」,會嚴重的破壞你的粒線體進而導致腎功能衰退。長期睡眠不足的動物,粒線體呼吸鏈效率下降超過25%,冥想、深呼吸、規律睡眠時間表,這些看似簡單的行為,都能讓粒線體修復自己。

4. 避免粒線體毒物

少吃止痛藥、避免長期暴露於重金屬、少喝含糖飲料、戒菸,這些都是最實際的粒線體保護策略。

最後,洪永祥強調,很多人只關心腎臟能不能「過濾」,卻忽略了那背後需要龐大的能量供應,粒線體就像腎臟的「電力公司」,當發電廠停擺,整個系統都會崩潰。所以,若想要保腎,除了控制血壓、血糖外,更應該從飲食、睡眠等各方面實踐,顧好粒線體。

Address

臺中市東勢區中寧里豐勢路496號
Taichung
423

Telephone

+886425880587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東勢潘耳鼻喉科診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