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甫研究室

宏甫研究室 2016起正式改制為「宏甫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為蕭宏裕物理治療師,主要服務內容為代理國內外各類醫療保健課程、推廣物理治療專業以及翻譯醫學、保健與運動領域書籍。

臺灣體育學院運動健康科學系研究所
臺中宏甫物理治療所 所長
彰化基督教醫院物理治療師
中山醫學院 物理治療系第三屆畢業
TIFAR宏甫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台灣復健發展學會理事長
翻譯作家

   Day 3硬腦膜外麻醉是將麻醉藥物注射到脊椎硬腦膜外腔(epidural space),常用於需要「區域性麻醉」、希望病人保持意識、且能長時間止痛的情況。1️⃣ 生產時麻醉(最常見)自然產減痛(無痛分娩)剖腹產的區域麻醉2️⃣ 下肢手...
21/11/2025




Day 3

硬腦膜外麻醉是將麻醉藥物注射到脊椎硬腦膜外腔(epidural space),常用於需要「區域性麻醉」、希望病人保持意識、且能長時間止痛的情況。

1️⃣ 生產時麻醉(最常見)

自然產減痛(無痛分娩)

剖腹產的區域麻醉

2️⃣ 下肢手術

髖關節、膝關節手術

下肢血管手術

下肢開放式或內視鏡手術的區域麻醉

3️⃣ 下腹部手術

結腸、直腸手術

下腹腔手術(如子宮、卵巢手術)

泌尿科手術(攝護腺、膀胱手術)

硬膜外麻醉後,當傷口組織開始癒合,疤痕也開始產生,容易引發關節活動度的限制及局部循環不好,此族群常見的是腰椎flexing ROM的受限。

LDT可以如何幫忙此族群呢?

PT手輕柔的沉入硬膜外的那層組織,感受組織是否有針孔凹陷感或周圍有無「off mapping」的位置,透過LDT中的LFM technique,可以調整疤痕張力使其更平整,並增加組織局部灌流並使淋巴液流向正確的方向。做完之後,腰椎flexion 活動度通常會有顯著的增加,受此疤痕影響的遠端肢體張力也會解除,增進其動作品質。

#硬膜外麻醉

19/11/2025


_syndrome_fibromyalgia_MS_chronic_neuroinflammations

Day 2

在FM(纖維肌痛症)及CFS(慢性疲勞症候群)個案中有一個很大的共通點,也就是中腦和大腦皮質血流減少。

✔️ 中腦血流下降 →

1、疼痛調節能力下降

中腦是腦幹的一部分,掌管呼吸、自律神經、覺醒、疼痛抑制等。而中腦內有:

導水管周圍灰質(PAG):人體最主要的「下行止痛系統」

當血流下降 → PAG 活性下降

👉 大腦抑制疼痛的能力變弱

👉 更容易產生慢性痛、纖維肌痛症、頭痛

2、自律神經不穩

中腦參與交感與副交感的整合。

血流不足可能造成:

👉心跳容易偏高

👉腸胃蠕動變慢

👉血壓起伏大

👉容易頭暈、站立耐受差(Orthostatic intolerance)

3、覺醒下降、精神疲累

中腦含:RAS(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網狀覺醒系統。當血流下降 :

👉 覺醒度降低

👉 精神恍惚

👉疲倦感、腦霧

👉 注意力不容易維持

✔️ 大腦皮質血流下降

1、影響認知、情緒

👉專注困難

👉容易分心

👉口說及視覺記憶下降

👉執行功能下降

👉腦霧

👉情緒調節能力下降 → 焦慮、低落感

2、對痛覺更敏感

3、易精神疲倦

4、肌肉容易疲勞

5、語言表達變慢

LTD 如何改善上述的腦功能呢?
→透過LDT對腦膜的評估方法,找到顱骨上相對應兩點中的「桿」,以及找到骨膜中需要被釋放的區域,利用 techniques 中的筋膜釋放術,可以幫助腦膜、脊髓解纏及釋放壓力,使腦部循環變好,進而改善FM及CFS族群中因中腦及大腦皮質灌流不足引發的症狀。

#增加腦部灌流



   _syndrome_fibromyalgia_MS_chronic_neuroinflammations Day 1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另一個醫學名稱是肌痛性腦脊髓炎(Myal...
18/11/2025


_syndrome_fibromyalgia_MS_chronic_neuroinflammations

Day 1

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另一個醫學名稱是肌痛性腦脊髓炎(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 ME)。它是一種長期、嚴重的慢性疲勞狀態,會明顯限制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

☆常見導致此症候群的原因:

•病毒或細菌感染後(如 COVID、EBV(人類皰疹病毒)、肺炎黴漿菌等細菌感染)

•化學毒素及環境污染物影響神經系統

•荷爾蒙失調

•疫苗:霍亂、破傷風、傷寒和流感疫苗

•代謝低下症候群

☆如何診斷:

根據美國醫學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的最新國際診斷標準,必須同時出現以下三個症狀

1️⃣ 持續或反覆出現的深度疲勞

•不是一般的累,而是休息後也不會改善的疲勞。

•疲勞程度嚴重到會影響工作、學習或日常活動。

2️⃣勞累後不適(Post-Exertional Malaise, PEM)

•做一點活動後(包括身體及心智活動)出現不適,症狀會持續數小時到數個月不等。

•勞動後也會使一些CFS的症狀(這邊列出的五點)更嚴重,也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喉嚨痛、淋巴結出現壓痛、發燒等)。

3️⃣ 睡眠障礙

•無法恢復精神的睡眠:明明睡很久,醒來還是覺得很累。

•可能一開始出現嗜睡症狀,但一段時間後卻難以入眠。

以及出現下列的症狀(一個即可):

4️⃣ 認知功能下降

•無法完成多重任務

•短期記憶、口語及視覺記憶力變差

•思考變慢

•專注難度增加等等⋯

5⃣直立不耐症(Orthostatic intolerance)

•定義:身體在由躺、坐轉為站立後,無法維持正常血液循環與穩定的生理功能,導致一系列的不適症狀。

➤ 腦部灌流不足的症狀

頭暈、快要昏倒

眼前發黑

腦霧、專注力下降

疲倦感加重

➤ 心血管症狀

心悸

心跳突然加速

胸悶

➤ 自律神經症狀

手腳冰冷

冒冷汗

噁心

虛弱、站不久

☆治療:

•LDT techniques

#慢性疲勞症候群

  Day 4 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產生疤痕的機會,可能小至一個跌倒擦傷、肌肉/韌帶拉傷、一場術後縫合甚至是重大意外造成的燒傷、骨折等等。疤痕組織是身體在修復受損組織 時自然產生的結果。當身體組織因外在因素受傷(外傷、手術等)或內在因素造成的...
16/11/2025




Day 4

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產生疤痕的機會,可能小至一個跌倒擦傷、肌肉/韌帶拉傷、一場術後縫合甚至是重大意外造成的燒傷、骨折等等。

疤痕組織是身體在修復受損組織 時自然產生的結果。當身體組織因外在因素受傷(外傷、手術等)或內在因素造成的感染、發炎後,身體會啟動一連串的癒合機制,導致疤痕的生成。

當人體受疤痕影響時,可能會感覺到:
1、身體的上下半部不再連接在一起」(例如剖腹產後)

2、「持續的隱隱疼痛」⋯等等。

筋膜覆蓋幾乎全身的每個結構包含:肌纖維、肌肉、神經、器官、骨頭。筋膜組織在人類胚胎時期是全部連在一起的,因此,只要有一處受傷就可能會影響全身筋膜的張力。當受損的筋膜開始癒合機制時,疤痕產生了,受疤痕影響的筋膜會對身體有以下的影響:
1、可以輕易拉動骨頭、椎骨與關節,使其錯位。
2、限制活動度、彈性,影響組織功能與循環。
3、造成漸進性損傷⮕因為身體逐漸適應疤痕造成的張力和影響,甚至忘記什麼才是「正常」。

因此,身體可能出現了一連串的代償效應,導致後續其他疼痛問題。

而LDT的引流手法,也可以幫助解決疤痕組織對身體造成的影響,疤痕可能會使組織周圍的淋巴繞路改變流向,使疤痕周圍循環不良,產生淤積。(可能會使局部更疼痛,且活動度受限,也可能透過筋膜影響遠端身體的功能),透過LDT手法,可以使淋巴重新走回正確的路徑,改變局部循環去:

•增加組織代謝

•降低局部纖維化反應

•軟化疤痕組織

•改善疤痕外觀,使疤痕顏色更快從紅→淡粉→接近膚色。



#淡化疤痕

#平整疤痕

  Day 3 人類隨著老化過程會伴隨皺紋產生,是由「內在因素+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內在因素— 隨著年齡自然發生1. 膠原蛋白流失•從 20–25 歲開始逐年下降,支撐皮膚的「骨架」變鬆,皺紋就更容易形成。•真皮層變薄 → 細紋變...
15/11/2025




Day 3

人類隨著老化過程會伴隨皺紋產生,是由「內在因素+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 內在因素— 隨著年齡自然發生

1. 膠原蛋白流失

•從 20–25 歲開始逐年下降,支撐皮膚的「骨架」變鬆,皺紋就更容易形成。

•真皮層變薄 → 細紋變明顯

2. 彈性蛋白減少

•皮膚彈性下降,回彈變慢

•導致隨表情出現的「動態紋變靜態紋」

3. 皮下脂肪萎縮與位移

•臉部脂肪墊凹陷、下垂

•法令紋、木偶紋、眼下凹陷更明顯

4. 皮膚保水度下降

•皮脂分泌減少

•皮膚變乾 → 細紋更容易看見

✅ 外在因素- 可控制的老化變因

外在因素佔皺紋形成的「大多數」。

1. 紫外線(最主要!)

•UVA 破壞膠原蛋白 → 光老化

•造成色斑、粗糙、皺紋

•長期曬太陽的人皺紋會提早多年出現 ➡️ 臉、頸、手背最明顯

2. 生活習慣

•抽菸:加速膠原蛋白破壞

•熬夜:皮膚修復變差

•壓力、飲食不均:缺乏維他命A、C、E及抗氧化劑等,會促進氧化壓力

•補充水分不足:皮膚乾燥使細紋更明顯

3. 不當保養

•長期使用刺激性產品

•清潔過度、過度去角質 → 皮膚屏障受損

•讓細紋更容易浮現

目前最常見需要醫美手術介入的臉部皺紋包括:

1、上眼瞼下垂

2、下眼袋

3、脖紋

不過醫美手術過程需要麻醉,可能冒著承擔失智症及阿茲海默症的手術風險,傷口癒合也會有疤痕產生,進而影響組織的循環及身體的動作功能。

此時,淋巴引流的介入就是一個好選擇,可以藉由:

1、改善局部的靜脈淋巴循環

2、 緩解局部腫脹(尤其是眼瞼)

3、 排除組織毒素

4、 促進皮膚組織的再生

5、臉部肌肉的放鬆

去幫助延緩老化及皺紋生成。同時,因為可以促進臉部循環,氣色也會變得更紅潤。

#淋巴引流

#減緩皺紋生成

#愛美族的福音

  Day 2組織液如何回到血液循環呢?流動方向:組織間液 → 淋巴微管→淋巴管 → 淋巴結過濾→匯成淋巴幹→流入胸管(收集來自左側頭頸及左邊身體的淋巴液)或右淋巴導管(收集來自右上半身、+右邊頭頸的淋巴液)→回到靜脈 。淋巴微管的構造:淋...
15/11/2025




Day 2

組織液如何回到血液循環呢?

流動方向:

組織間液 → 淋巴微管→淋巴管 → 淋巴結過濾→匯成淋巴幹→流入胸管(收集來自左側頭頸及左邊身體的淋巴液)或右淋巴導管(收集來自右上半身、+右邊頭頸的淋巴液)→回到靜脈 。

淋巴微管的構造:

淋巴微管上有毛絲附著及開口 ,組織液可以透過其開口回到淋巴管中一路被送回靜脈系統,徒手淋巴引流中的「輕拉皮膚」技巧可以牽拉毛絲讓管上的開口打開,使組織液回到淋巴微管中。

人體由數條淋巴分水嶺將身體分為不同lymphotomes ,每個lymphotomes會將淋巴液收集往不同的淋巴結。因此,熟知全身的淋巴分水嶺及淋巴結分佈十分重要。而人體中的淋巴結也有深淺之分,較為深層的淋巴則會透過更深的淋巴結回到循環系統中。因此,治療師必須知道自己摸到的流是屬於皮膚、筋膜、肌肉、還是內臟層,然後分別將他們送往不同深淺的淋巴結回收。

人體組織在受傷後,組織周圍的淋巴流向會因為阻塞變得混亂,此時,在組織附近可以找到阻塞處,我們就可以透過LDT的手法,讓此阻塞不通處暢通,並流回正確的方向。通常暢通後部位的活動度會變多,原本的疼痛及脹感也會減少許多。

#淋巴分水嶺及淋巴結分佈

#找到不同組織層間的回饋感

#感受淋巴流動

#使阻塞暢通

13/11/2025




Day 1

LDT 2 的第一天,Beverly 老師要大家用手感受夥伴身上淋巴流的走向,並用彩繪筆在夥伴身上畫出流的箭頭走向、分水嶺以及淋巴阻塞的地方,並在大家畫完後公佈答案,許多學員都驚呼自己畫對了,也感受到了,這份感動太難以言喻。

手輕輕放在皮膚上感受分水嶺及淋巴阻塞處會有不同的回饋感,治療師需要學會分辨兩者的不同,並將淋巴引向屬於該範圍的淋巴結。

當初學者熟悉身體每個部位的流程順序及淋巴走向時,就可以開始分辨治療師手摸的位置是所謂的「乾」及「濕」,當組織想要你繼續做這個部位,引流更多淋巴時,治療師會感覺到不無聊,而且想繼續做這個位置。反之,如果你一摸上去,就想離開這個位置,代表組織是乾的,就不需要進行引流,以加速治療時間。

#極輕的治療手法

#感受淋巴的流動與走向

#人體真的好奧妙

  Day 4淋巴引流技術是一個極為輕柔的手法,它可以加速循環,縮短發炎反應的時間,也可以活化副交感神經,降低肌肉痙攣及止痛。因此,如果同時搭配其他治療手法於治療中,例如CST(顱薦椎治療)、DNS(動態神經肌肉穩定術)等等,比起單一運用C...
11/11/2025




Day 4

淋巴引流技術是一個極為輕柔的手法,它可以加速循環,縮短發炎反應的時間,也可以活化副交感神經,降低肌肉痙攣及止痛。因此,如果同時搭配其他治療手法於治療中,例如CST(顱薦椎治療)、DNS(動態神經肌肉穩定術)等等,比起單一運用CST或DNS等其他治療手法於個案身上,更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幫助個案更快脫離發炎期,並可以盡快加入運動治療,預防因怕痛而久不敢動造成更多的失能與沾黏,早日恢復日常生活功能。

#讓治療事半功倍的好技術

#縮短發炎疼痛期

#預防更多的失能

11/11/2025




Day 3

當臨床上遇到一個急性腳踝扭傷的個案來求助時,治療師可以如何透過淋巴引流手法來幫助他呢?

當腳踝發生急性扭傷時,局部軟組織會出現微血管破裂與滲出,導致腫脹、疼痛及循環不良。這些反應會造成組織壓力上升,限制關節活動並延遲修復。

首先得判定此受傷部位的出血狀況已經停止,可以透過觀察瘀青顏色及範圍大小變化判定。接著就可以使用淋巴引流手法,藉著促進淋巴液流動,將受傷區域的滲出液、血漿蛋白與代謝廢物引流至鄰近健康的淋巴結,以降低組織間壓力,減少腫脹。同時也因為淋巴引流可以間接促進受傷部位的血液循環,增加局部氧氣與營養供應,促進組織修復。另外,透過活化副交感神經的反應,也可以達到減緩疼痛與減少肌肉痙攣的效果,進而恢復組織的活動度以避免沾黏發生。

由於淋巴手法非常輕柔,就算疼痛程度很嚴重的個案接受度也很高,可以幫助加速組織修復,儘早恢復日常生活功能。

#淋巴手法的應用

10/11/2025




Day 2

淋巴引流(Lymphatic Drainage)是一種溫和且有效的徒手治療技術,透過促進淋巴循環,能達到調節體液、改善代謝及促進自癒的效果。其臨床應用廣泛,具有以下六大功能面向:

1、啟動淋巴循環,減少水腫
2、排毒與清除代謝廢物
3、增強免疫功能
4、刺激副交感神經系統
5、減輕疼痛
6、減少肌肉痙攣

因此,其適應症也涵蓋許多面向,可以處理的問題包括:

1、淋巴水腫以及一般水腫

2、因衰老造成跡象例如:皺紋、眼袋、乳房下垂等。

3、消化道問題:慢性便秘、腸躁症、慢性胃炎、壓力性胃潰瘍等。

4、婦科問題:經前症候群、經痛、妊娠紋、不孕症、親餵相關的乳房阻塞問題等。

5、神經性問題:偏頭痛、中風、暈眩、腦性痲痹、帕金森氏症等等。

6、眼科疾病:延緩青光眼病程惡化、白內障等。

7、骨科問題:肌肉拉傷、韌帶扭傷、骨折、下背痛、坐骨神經痛、運動傷害等。

8、風濕免疫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等⋯。

由於可以處理的適應症繁多,因此知道此手法的絕對禁忌症就十分重要,在進行淋巴引流前,應謹慎評估個案狀況,避免於以下情形進行治療:

1、處於急性感染期的疾病、發燒

2、嚴重的循環系統疾病:動脈瘤、血栓、靜脈阻塞問題等。

3、心臟相關疾病:冠狀動脈血栓、急性心絞痛、鬱血性心衰竭等。

4、正在出血的部位

5、急性無尿症

6、未經治療的腫瘤

必須謹慎評估有無禁忌症,才能同時保護病人安全及治療師的生涯。

#淋巴引流的適應症

#實施淋巴引流前需謹慎評估有無禁忌症

#保護個案也保護醫療人員

Address

台中市篤行路371之2號2樓
Taichung
40461

Opening Hours

Monday 08:00 - 22:00
Tuesday 08:00 - 22:00
Wednesday 08:00 - 22:00
Thursday 08:00 - 22:00
Friday 08:00 - 22:00
Saturday 08:00 - 22:00
Sunday 08:00 - 22:0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宏甫研究室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宏甫研究室: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