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2025
我們應時時 以泰卦九二爻
濯磨淬礪身心
周國恩撰述
泰卦九二爻: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壹、前言
這條爻辭,是易經教我們持盈保泰之道,是最具體最全面最懇切的教誨,教我們面對這讒邪間之,逸欲荒之,浮論憾之,事變阻之的社會,不要愎諫自用而詘忠謀,不要恣意妄行而啓眾怨,構建一個『周而不比,群而不黨,泰而不驕』的和諧安祥的環境。
✍️貳、爻辭解說
🌱1、包荒
包荒是包容荒穢,提示我們要有容有量;包荒的意思,就如同佛教的『心包太虛,量周法界,』這也就是學佛的綱領;佛法法門眾多,佛道無上深廣,但一言以蔽之,學佛就是要擴大心量,要無緣大慈,要同體大悲。如何培養包容的雅量呢?要有「待人也恕,處世也寛。」的含弘之度;無「忿嫉之心,負氣爭能」的暴擾之患;具「思患預防,深謀遠慮」的憂患意識。
大廈非一木之支,太平非一士之業,這個社會須要大家同心協力,不要對立,而要共同攜手並進,所以如何待人處世,如何制治于未亂,如何保邦于未寧,你我一定要「本之眾論以取其公,攬之一心以行其斷。」
🌱2、用馮河
『用馮河』和『暴虎馮河』的意義是不同的。
暴虎是指不用武器,空手與虎搏鬥,馮河是指不靠舟船,徒步渡河,所以『暴虎馮河』是有勇無謀的莽撞行為,是危險的行為,是不可取的。
『用馮河』是指知道選用適當時機,憑藉可靠舟輿,穿越險阻,到逹彼岸;是有勇有謀,藏器俟時,有勇氣有謀略有擔當。要想擁有安康和諧的社會,人才必須要進賢良退不肖,政務必須要興利益革弊害;要去除這些壅蔽之習,要力行遏惡揚善,都有賴用馮河的謀略和勇氣;否則如同和膠補釜,以滷塗瘡,去冷加冰,除熱用湯,飛龜舞蛇,愈見乖張。
🌱3、不遐遺
不遐遺,就是要關照全面,兼顧遐邇,不因為遐遠而有遺。但遐遠不單指地域,還包括人才、事變、徵兆;簡單的說,就是要惠及遙遠的荒漠,明揚僻陋的賢才,圖謀隠微的禍端,備具茫昩的事變。
再深入剖析不遐遺的意義,要惠及遙遠的荒漠,就是要雲行雨施,周及庶事;明揚僻陋的賢才,就是用心弘大,野無遺賢;圖謀隠微的禍端,就是防微杜漸,消彌禍端;備具茫昩的事變,就是未雨綢繆,除戎器戒不虞。總之就是智周萬物,道濟天下。
🌱4、朋亡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親朋好友在我們人情世故中,是不可或闕的;諸如坤卦卦辭「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復卦卦辭:「亨。 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咸卦九四爻爻辭:「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蹇卦九五爻:「大蹇朋來。象曰:大蹇朋來,以中節也。」解卦九四爻:「解而拇,朋至斯孚。」損卦六三爻:「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兌卦大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由此可見朋的重要性。
朋既然如此重要,那為何又要說朋亡呢?因為易經是不反對呼朋引伴,但擔心朋比為奸,鯨吞蠶食;贊成齊心協力,但呵斥拉幫結派,結黨營私;所以朋亡,就是不因私而害公,不因牽於人情,使法令政務,無法推行;不因朋比、因私心所帶來的人禍,而釀成巨大的災難。
我們跟朋友交往,要把握原則,更要約之以正,不昵于近倖之私,不狃于便安之習,而朋比是亡;所以朋亡,就是要我們深思遠慮,豈可鼠目寸光;因為一有私意,梗於心中,則心必為所蔽而暗昩,又為所隘而狹小,如何能有光明廣大的氣象!
知朋比但不能朋亡,就如同「買櫝還珠」,不知取捨;但「買櫝還珠」,只是愚蠢;不能朋亡,卻會造成傷害、釀成災禍!
🌱5、得尚于中行
得尚于中行,意思就是能夠崇尚中道之行,因為中行是不偏不倚之道,是中庸之行,是恰到好處的,無過不及,合乎天理之當然的;古聖先賢並把中行視為正道,奉為圭臬。論語子路篇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說明了過於激進或過於保守,兩者待人處世的品性,都不及中行的好。
要想持盈保泰,要想興利革弊,非有挺特奮發,剛毅果斷的勇氣不可!但也必需要會之以中道,因為革弊而過於矯激,則擾暴而變亂生;治惡而行之太驟,則激忿而艱險生;要中道而行,要寛和忠厚,赦小過,不忿疾。
要想得到中行的箇中三昩,我覺得從中庸的這段話入手,可以獲益非淺,「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由從此處徐徐進,當可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參、小象解說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這句小象,有兩種解說,以光大也,可當因講,也可當果來說。
以光大也若當因講,因為心地極其光明正大,所以才能擁有「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這些美德。以光大也若當果講,因為擁有「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這些美德,就會光大;光大不但指內在的心地,毫不蔽隘,極其光明正大;也包括外面的社會,交泰雍熙,極其光顯盛大。我比較喜歡這個講法,因為他跟坤卦的「含弘光大,品物咸亨。」遙相呼應。
✍️肆、結語
「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我喜歡用它來濯磨淬礪身心的原因,因為它循乎天理,絶毋必固我之私;未著于形迹,無躁動卑陋之念;知道戒慎恐懼,可以湛心廓性。
更確切的說,這段爻辭,具備了「溫良恭儉讓」的美德,引導我們不忮不求的涵養;也具備了「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的三逹德,引導我們身心境界的提昇。若能躬行不懈,將會有「皓若牽帷帳,瞠目登高臺。」的體悟,將會有「慎心物於隠微,遏意惡於動機」的意識,將會有「轉味色聲臭之身,為踐形盡性之身。」的雍熙。
「凡忧患之事欲任,乐事欲后。身欲静而毋躁,虑欲渊而毋拔,行欲勇而必至,貌欲壮而毋拔,心欲柔齐而泊,喜欲智而亡末,乐欲怿而有志,忧欲俭而毋惛,怒欲盈而毋希,进欲逊而毋巧,退欲循而毋轻,欲皆度而毋伪。君子执志必有夫光光之心,出言必有夫柬柬之信,君子身以为主心。」這段話節錄自性自自命出是出自郭店楚墓竹簡,跟九二爻辭有異曲
、